书城励志感恩企业 自动自发
802800000005

第5章 感恩唤醒内在驱动力 (2)

社会学家库尔特·卢因曾经提出一个概念,叫做“力量分析”。在这里面,他描述了两种力量:阻力和动力。他说,有些人一生都踩着刹车前进,比如被拖延、害怕和消极的想法捆住手脚;有的人则是一路踩着油门呼啸前进,比如始终保持积极、自信的心态。这一分析同样适用于工作。陷入职业精神的“黑洞”只能让你成为踩着刹车前进的员工,或进步慢,或停止不前。

其实,每一份工作中都存在许多宝贵的经验和资源,如失败的沮丧、自我成长的喜悦、温馨的工作伙伴、值得感谢的客户等,这些都是工作成功必须学习的感受和必须具备的财富。当你以感恩的心态去面对你的工作时,那些“黑洞”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失。

“拥有一份工作,就要懂得感恩。”这是我们在工作中应该牢牢记住的。对工作心怀感恩并不仅仅有利于公司和老板,“感激能带来更多值得感激的事情”,这是宇宙中一条永恒的法则。请相信,努力工作一定会带来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成功机会。

感恩之心,是我们每个人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阳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

永远怀着感恩的心是一种人生态度,它决定着你能否成功。作为一名员工,如果你能保持感恩和乐观的心态,就能出色地完成工作,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最终所获得的也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上的奖励,更多的则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这是人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是人的最高需要。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你才会获得最大的快乐,而这也正是人生真正的快乐。

工作就是“把爱传递出去”

心怀感恩的人仿佛一个高明的清洁工,不仅让自己的心情保持清洁,也净化了人们日渐蒙尘的内心,因为他明白:工作就是把爱传递出去。

我们常以薪资多寡、汽车大小作为判断成功与否的准则,却不知爱心才是真正的成功指针。工作是别人给我们的一份恩典,我们是否配得起这份恩典,则要看我们自己能否把这份恩典传递下去了。以下是一个人讲述的亲身经历的故事:

我为了庆祝完成第二年的主治医师训练课程,和太太、两岁大的女儿出外旅游,不料被困在俄勒冈州红河谷露营地。那地方远离尘世、冰天雪地,我们的车子却出了故障,动弹不得。当时我醒来,摸索着打开电灯开关,却发现自己仍陷在一片黑暗里。我试着发动车子,没有反应——我们的车子一定是电池没电了。我决定徒步走到几英里外的高速公路上求救,妻子和女儿则待在车里。

两小时后,我拖着踝部扭伤的脚抵达高速公路,拦下一辆载运木头的大卡车,那卡车一到加油站就让我下车,然后弃我而去。

我走近加油站时,忽然心一冷,想起当时是星期天早晨,加油站关着门。幸好那里还有个公共电话亭和一本破旧的电话册。我拨电话到下个镇上(大约20英里外)唯一的一家汽车修理公司。

鲍伯接了电话,听我讲述我的困境。

“没问题。”他说。于是我把地点告诉他。“星期天我通常在休息,不过我大概半小时可以到那里。”听他说要来,我松了一口气,但我又担心他会狮子大开口,到时候不知要向我收多少钱。

半小时后,鲍伯开着闪闪发光的红色拖车翩然抵达,我们一起开着车子回到营地。我跳下拖车转过身时,才十分惊讶地发现:鲍伯必须靠夹板和拐杖的支撑才能下车,他的下半身完全瘫痪!

“喔!只是电池没电罢了!只要充一下电,你们就可以自由上路了。”鲍伯把电池拿去充电,利用中间的空当,他还变魔术逗我女儿,甚至从耳朵中掏出一个铜板给她。他把接电的电线放回拖车上时,我过去问他该付多少钱。

“喔!不用了。”他答。我愣在那里。

“我该付你钱的!”我坚持。

“不用,”他又说了一次,“在越南的时候,有人帮我脱离了比这更糟的险境——当时我两条腿都断了。但那个人只叫我把那份爱传下去,所以你一毛钱都不欠我。只要记着,有机会的时候,要把这份爱传下去。”

时光拉回二十年后,回到我忙碌的医学院办公室,我时常在这里训练医学院的学生。一个从别的州的学校来的二年级学生辛蒂,到我这里来实习一个月,顺便和她母亲一起住一段时间,她母亲就住在医院附近。我们刚刚一起探望过一个因酗酒、吸毒而入院的病人,正在护理站讨论可能采取的疗法时,忽然间,我注意到她的眼中满是泪水。

“你不喜欢讨论这类事情吗?”我问。

“不是,”辛蒂啜泣着,“只不过那个病人有可能是我母亲,她也有同样的问题。”

午餐时我们单独躲在会议室内,探讨辛蒂母亲长期酗酒的悲惨历史。辛蒂一把鼻涕一把泪,把她家人过去几年的愤怒、尴尬、仇视都说给我听。我请辛蒂的母亲来治疗,燃起了辛蒂的希望。我们还安排她母亲去见一位训练有素的心理医生。辛蒂母亲在其他家人的强烈鼓励下,总算同意接受治疗。入院几个星期后,她像换了个人一样,彻底改变。辛蒂的家庭原本濒临破碎的边缘,但这之后,他们第一次见到了希望的曙光。

“我该如何报答你?”辛蒂问。

我想起被困在雪地里的那辆旅行车,以及那位下半身瘫痪的善良的人,我知道自己只有一个答案:“就把这份爱传下去吧!”

工作是老板给我们的一份礼物,而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又得到了许多人的关心和帮助。对此,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这份爱传递下去,通过我们的辛勤工作传递给顾客、传递给亲友、传递给社会……我们的社会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正如阳光底下还有阴影一般,但这个社会之所以不断进步、给人信心,就在于还有很多人在阴影底下干着光明的事情。如果我们满怀感恩与关爱之心,做好每一项工作,帮助每一个需要的人,那么这个社会也会越变越光明。

心怀感恩的人仿佛一个高明的清洁工,不仅让自己的心情保持清洁,也净化了人们日渐蒙尘的内心,因为他明白工作就是把爱传递出去。就如成功不是以薪资多寡、汽车大小作为衡量标准一般,我们能否在工作中心怀感恩,也不受我们的工作性质影响。只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我们一样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把爱传递下去。

化感恩为动力,拉着企业奔跑

如果企业是一条船,那么每名员工都是这条船上的舵手,都左右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我们感谢企业给予我们的一切,我们不能满足于只知做好手头的工作,而应该用业绩推动企业的发展,将企业兴衰存亡的责任承担起来,主动去做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事情,用自己的行动拉着企业向前奔跑。

企业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平台,给予了我们自我实现与自我提升的机会,我们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主动补位,填补企业的“责任空白”之外,还应该更进一步地努力,试图让自己成为拉着企业奔跑的人。

我们要相信,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包括我们自己。作为企业的一分子,我们不需要任何的监督与检查,便能把工作做得很出色。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领导在场与否,我们都应该运用个人最佳的判断和努力,主动做公司需要的事,直至有一天我们有能力拉着它奔跑起来!

一汽集团的“第一卓越员工”宋国华就是一个拉着企业奔跑的好榜样。

2000年,为实现“三化”的新目标,已走过50多年历史的一汽集团决定正式启动“一汽大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项目,以代替原有的、标准不统一的各种财务管理软件。

负责这个重点科技项目的就是宋国华。接下重担的他带领项目组的成员经过3年的拼搏和奋斗,终于在2002年12月28日研发出了“一汽大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经过一年的推广,一汽集团下属六个单位的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04年,集团公司决定在集团全资子公司和职能处室范围内73家单位全面推广实施小闭环,并且集团公司领导对宋国华郑重要求:“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众多的困难,令许多人都摇头、叹息,说这事想都不敢想,更别提完成了,这根本就不可能。他们纷纷劝宋国华不要接这个任务或者对领导说明困难,延长时间,但宋国华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勇敢面对,迎难而上。

经过几天几夜的分析和整理,宋国华的头脑在一片困顿中有了清晰的工作思路:他决定在公司内部和社会公开招聘,按照实施要求对招聘人员进行超常规魔鬼式培训。有了思路后,宋国华立即着手实施,找到了120名优秀员工。

解决了人员和技术问题,宋国华开始带领项目组140多名员工全面实施推广任务。在推广实施中,各种问题接踵而来。由于之前各单位管理基础薄弱,因此,账实不符、往来账不清、编码混乱等现象比较严重,为了保证账实相符,项目组人员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反复核对与盘点。有的单位原材料像山一样横七竖八地堆在仓库里,在整理库容时,用两辆吊车吊了半个月才清理出头绪。

在小闭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实施的日子里,项目组成员面对着各有困局的基层单位,每天都要工作12小时以上。“群雁高飞头雁领”,作为项目经理,宋国华更是身先士卒,“飞”在前头。

每天深夜,只要有项目组人员加班的地方,都会看到宋国华那不知疲倦的身影,他每周工作时间都在8个工作日以上。在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中,身体本来就不是很好的他病痛更多了,但他从来不告诉周围的同志,每天都笑容满面地面对大家,而他办公桌上的药瓶却日益增多。

有一次,由于脚趾疾患发作,宋国华不得不入院做手术。为了不惊动项目组的伙伴,每天清晨,他都穿着拖鞋先到办公室打个照面儿,安排好工作后再去医院打点滴。每当大家有事需要与他协商时,他顾不得继续治疗,就在电话里说:“我就在附近呢,马上就到。”随即赶到办公室。

就这样,在宋国华的带领下,“大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组实施人员通过夜以继日的努力,靠着信念、意志和智慧、勤勉一步步迈向成功,硬是在人们认为“不可能”的条件下,不但圆满完成任务,而且超额完成,一年在全集团范围内推广实施83家单位,在业界创造了一个奇迹。项目组因此被授予“第一车卓越团队”,而宋国华本人也被评为“第一汽卓越员工”。

如果企业是一条船,那么每名员工都是这条船上的舵手,都左右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我们感谢企业给予我们的一切,我们不能满足于只知做好手头的工作,而应该用业绩推动企业的发展,像宋国华一样将企业兴衰存亡的责任承担起来,主动去做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事情,用自己的行动拉着企业向前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