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感恩企业 自动自发
802800000004

第4章 感恩唤醒内在驱动力 (1)

感恩是一种强大的自驱力

一个人有了感恩的心,比拥有其他品质更能激发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没有加班费用、没有额外奖励、没有职位提升,照样拼命完成工作、加班加点。正是这种自我驱动力让员工拥有了强大的执行力和创造力,为企业带来了崭新的活力,最终实现了员工与企业的双赢。

感恩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更加谦卑地生活,更有激情地工作。心怀感恩吧,让我们时刻保持谦卑的心态,让我们对别人充满热情,让我们勇敢地承担起责任。

在物理学中,一个物体要前进,有三种力量在起着作用:来自外部的推力、引力,以及自身的驱动力。在工作中,同样如此。一名员工之所以会自动自发、努力工作,也有三种力量在起作用:使命感、成就感和感恩的力量。

使命感又可以叫责任感、社会担当,代表了我们工作的重要性。只要还当一天兵,就要站好每班岗,一名员工的工作内容、职位性质、社会地位千差万别,但自从我们接受它的那一天起,我们便也接过了沉甸甸的使命,我们就必须全力以赴地做好它。哪怕是刷马桶也要刷得最干净,哪怕是守仓库也要守得最安全。这便是员工自动自发的外部推力,叫“不得不感恩”。

与“不得不感恩”的使命感不同,成就感更像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吸引着我们向前奔跑,让我们觉得它是“值得去感恩”的。只要努力工作、只要爱岗敬业、只要勤于思考、只要做到细处,我们总能从中得到有效的回报。这种回报可能是工作本身所带来的巨大满足和愉悦,也可能是薪酬、福利和职位的提升,还可能是家人、同事与朋友的认可与赞赏。感恩带给我们工作的激情,最终又反过来让我们受益,这便是员工自动自发的外部引力。

不过,跟感恩精神本身所产生的巨大自我驱动力比起来,这二者所发挥的作用还是比较微小的。有的人可能觉得什么都无所谓,无所谓责任,无所谓成就,或者觉得其他品质也可以产生类似的效果,但心怀感恩却可以改变这一切。

如果心怀感恩,我们就会明白:不是因为这是别人告诉我们不得不做,也不是我们做了就能得到多少好处,而是我们本来就应该这么做!没有任何理由,没有任何条件,做人的良知驱使我们感恩图报,去完成这一切。我们得到了职位和工资,所以应该重视手头的每一项工作;我们得到了奖励和升迁,所以应该努力工作以回报老板和企业;我们得到了同事的帮助,所以应该热情地配合他们、帮助他们;我们得到了客户的订单与赞美,所以应该用更好的服务去回报他们……感恩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已经得到了很多很多,现在所要做的都只是理所当然的回报。如果说我们还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回报的话,那便是内心的安宁和为人的尊严。感恩让我们觉得自己是一个有尊严的人,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是一个拥有良知的人!

蒙牛集团的牛根生原来只是一个小工厂的工人,但感恩之心让他努力地工作,最终成就了自己。1981年,牛根生准备结婚,但当时他的养父养母都已去世,他身无分文。距离婚礼还有两个月的时候,厂长孙有亮把他叫过去了:“小牛,听说你要办事,你得买东西呀,有困难你就跟我打声招呼。”

“不用了!”年轻气盛的牛根生想都没想,就当场拒绝了,因为他觉得厂长只是想卖个人情,并不会真的借钱给自己。不过他太需要这个钱了,于是打了个电话给孙厂长试探一下。他坦率地告诉对方:对领导有看法,觉得你借钱是假的。

孙有亮听后,只说了一句话:“你现在过来拿吧。”

那天下着小雨,牛根生赶到工厂时,孙有亮厂长早站在厂房门口的屋檐下等着了。为了避免伤到牛根生的自尊,他有意避开办公室里的其他人,私下把钱交给牛根生。老厂长从裤袋里摸出一个活期存折交到牛根生手里:“拿去用吧,看够不够,用完了你再给我存上就行了。”从没见过存折的牛根生打开一看,也不知道是多少,斗胆问:“是50块钱吗?”当得知是500元时,他心中大为感动。在回去的路上,他翻来覆去地把存折看了又看。要知道,当时他每月的工资也就20块钱。

出于对老厂长的感恩之心,牛根生加倍努力工作,常常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任劳任怨,不给奖金、不发加班费也干。别人上一个班,他可以上两个班。有了新项目,别人只学本组的东西,他除了学习本组的,还把所有其他班组的内容也学了,因此,他的联动能力非常强。日久天长,牛根生成了老厂长手里的一张“王牌”,遇到什么难题,碰到什么“打”不下的“山头”,就派牛根生去。结果,只要他一出马,便没有完不成的任务,没有做不成的事。等老厂长1984年退休时,牛根生已经开始负责整个车间了。

在老厂长退休后的二十多年里,牛根生始终待他如生父,实践着中华民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传统美德。牛根生说,他因为一个简单的“报答老厂长”的动机,最后不仅报答了全社会,也“报答了”自己,老厂长是引导他步入正轨的领路人。

一个人有了感恩的心,比拥有其他品质更能激发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没有加班费用、没有额外奖励、没有职位提升,照样拼命完成工作、加班加点。正是这种自我驱动力让员工拥有了强大的执行力和创造力,为企业带来了崭新的活力,最终实现了员工与企业的双赢。

工作是一种恩典,主动是一种报答

美国作家比尔·海贝斯说:“工作不是一种惩罚,也不是人们经过思考后想干的事。工作是一种神圣的安排,是造物主用快乐和有意义的活动填补人类生命的一种方式。”

在《伊索寓言》中有一个关于蛇和鹰的故事:

蛇和鹰交战,斗得难解难分,蛇紧紧地缠住了鹰。农夫看见了,便帮鹰解开了蛇,使鹰获得了自由。为了报仇,蛇在农夫的水杯里放了毒药。当不知情的农夫端起杯子正准备喝水时,鹰猛扑过来撞掉了农夫手中的水杯。有毒的水洒到了地上。

鹰尚且懂得感恩图报,处于职场竞争中的人们又当如何?

比尔·盖茨说:“我只敬重两种人,没有第三种。第一种是不辞辛劳的劳动者,他们勤勤恳恳,默默无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活出了人的尊严。我非常敬佩那些从事繁重劳动的体力劳动者。我钦佩的第二种人,是那些为了人类能有一个独立的、丰富的精神世界而孜孜求索的人。他们的劳动不是为了一日三餐,却是为了增加生命的养分。”

感恩也是我们生命的养分,我们感恩世间的事物,用自己的双眼给以欣赏和赞美。感恩父母,用自己的关怀体贴给他们以慰藉;感恩工作——这份上天的馈赠,并用主动工作来报答。

拿破仑·希尔认为,如果你常流泪,你就看不见星光。对人生、对大自然的一切美好的东西,我们都要心存感激,那么,人生就会变得美好许多。懂得感恩的人,他为人处世一定是主动积极、乐观进取、敬业合群的。心怀感恩的人心中充满了阳光,他会感激一切给过他帮助和支持的人和事。将这种感恩回报到工作中,你不但会因为自己是公司的一员而感到欣喜,还会因此而更加忠诚、勤奋地工作。你从事过的工作,已经给了你许多宝贵的经验与教训,这样,在工作中你就不会认为是在承受压力,而是享受一种动力带来的愉快、自然的心情。

那些不懂得感恩的人总是认为自己所获得的一切与他人无关;自己所有的优待和报酬不仅是应得的,而且太少;工作嘛,马虎一点也没关系,只要能混下去就行了。他们内心冷漠,对待工作缺乏热情,总是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

与之相反的是那些内心充满感恩的人,他们每天都渴望能作出一些成绩来回报公司,他们会忘我地工作并乐此不疲,他们不会用报酬来衡量自己的工作,不会因回报的多和少而影响工作的质量和热情。他们不会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和失,因为他们在工作中怀着“报恩”的心理,在他们看来,自己与公司是同命运、共呼吸的,不需要计较什么。

正像美国作家比尔海贝斯说的:“工作不是一种惩罚,也不是人们经过思考后想干的事。工作是一种神圣的安排,是造物主用快乐和有意义的活动填补人类生命的一种方式。”对于那些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造物主赐予的礼物的人,如果想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们当时的感受,那么这个词就应该是“感恩”。因为,在那一刻他们明白了自己现有的工作不是廉价的,而是非常珍贵的恩赐。因此,他们也会尽心尽力地完成属于自己的职责,去报答工作所赐予他们的一切。

感恩是一种能力,在工作中,只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机会总会与你不期而遇,命运之神也会特别关照你。让自己的内心充满感恩,无论在家庭还是公司,无论对老板还是同事,因为,感恩的磁场无处不在。面对上天给予的一切,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用主动报答给以回应。

用感恩填补职业精神的“黑洞”

职业精神的“黑洞”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它可以随时将我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吞噬,消解我们每个人的自信与成就,直至一切化为乌有。

你现在可能会问:那么,到底什么是职业精神的“黑洞”呢?或者你会问:我在黑洞中吗?是的,这些黑洞就潜伏在你的职场生活中,它会以这样的信号出现:

不忠实于服务的企业;

漠视责任;

在抱怨中度日;

频繁跳槽,这山望着那山高;

工作中心烦气躁,定不下心来;

糊弄工作;

拖延;

……

不要小看了这些“黑洞”,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它可以随时将我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吞噬,消解我们每个人的自信与成就,直至将一切化为乌有。

汉斯是一家汽车修理厂的修理工,从进厂的第一天起,他就开始生气:修理这活儿太脏了,瞧瞧我身上弄的,而且没有高额的薪水。每天他都是在不满的情绪中度过,认为自己在像奴隶一样卖苦力。他每时每刻都窥视着师傅的眼神与行动,稍有空隙,他便伺机偷懒耍赖,应付手中的工作,并且总是期待下班的时间。

转眼几年过去了,一同进厂的几个工友,各自凭借精湛的手艺,或另谋高就,或被公司送往国外进修,唯独汉斯,仍旧在做着讨厌的修理工作,仍旧沉浸在无法升迁的痛苦之中,碌碌无为地应付每一天。

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汉斯就是陷入职业精神“黑洞”的代表者。可见,漠视工作、不能全心全意地去对待工作,最大的受害者就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