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煤海丹心:林海水的诚毅人生
8022700000029

第29章 兴建梧桐中学(1)

兴建梧桐中学,

这是根的呼唤,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林海水

梧桐中学高中部从20世纪末开始谋划,至21世纪初落成,形成了一个小学、初中与高中相毗邻,教学与生活分片,学校设备条件与教育质量同步完善,学校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发展的人文校园。2006年2月,它以高分通过省三级达标学校的评估。2006年6月,它又以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软硬件设施,被省高招办定为高考考点。梧桐中学这颗安溪教育界的新星,犹如一棵繁茂的梧桐树,正以它那雄伟的英姿,矗立于苏塘山下,与隔溪相望的著名旅游胜地清水岩遥遥相对,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与赞赏。

梧桐中学之所以在这几年间有脱胎换骨般的巨变,除了林梧桐捐巨资投入外,还与林海水殚精竭虑的苦心谋划分不开的。

一、改扩建代贤中小学

1993年6月18日,林梧桐返乡扫墓谒祖。过去他曾多次听乡亲们反映代贤小学已经相当老旧,代贤中学教室不敷使用。他曾想去实地察看,由于行程紧迫,未能实现。这次归来,时间安排稍微宽松一些,他扫墓回来,稍歇片刻就在县、镇领导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去视察代贤中、小学的状况。

代贤小学创办于1957年,由林朝金、林玉树、林庆合等人发起创办,受到海外华侨林拱和、林绵区、林梧桐等人的经济支持。由于当时马来亚与中国没有外交关系,禁止华侨汇款。于是林梧桐捐了三万元,交给住在新加坡的林拱和和林绵区,由他们带回祖国,作为兴建代贤小学的启动资金。不足部分由新加坡华侨募资,使之完成。代贤小学位于埔德庵草埔的西端,共有三列平房,前列是教室,中列是个可容纳数百人的大厅,后列是教工宿舍。学校的西端有一座先前建造的书房子,因无人居住,闲置在那里,人们把它整修一番,作为教工食堂。

1976年,为了满足村里人上中学的需求,县教委批准成立了代贤中学(初中部),暂寄于代贤小学。因初中部教室不足,遂把中列大厅隔成教室,让初中班级在此上课。随着学生日益增多,教室不够用的矛盾愈发突出。1984年6月,林梧桐第二次回乡拜祖,经乡亲们反映,他在前后两年里捐建一幢三层教学楼,缓解了教室不足的矛盾。

20世纪80年代中期,福建省长胡平到安溪视察,省长秘书陈联真是蓬莱路美村人,与大墘村相邻,他建议胡省长到代贤中学去视察。看到代贤中学办学条件十分艰难,在当时福建省财政收入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胡平省长决定拨10万元给代贤中学建教室。由于资金不足,只在教学楼北面建了一幢一层的教学办公楼。1988年9月林梧桐第三次返乡扫墓谒祖时,又捐资10万元续建了一层,终于把教学楼建成了,总算解决了代贤中学教室不足的难题。

1990年9月,林梧桐第四次返乡,他视察了这座已经运行了三十多年的小学,看到外墙石灰有的已经剥落,门窗朽破,房间灰暗,一派老态龙钟,再看中学只有一幢三层的教学楼,再加上北面较小的两层教学办公楼,孤零零地立在那儿,唯有一座平屋的食堂与之相伴,远看根本不像是一所学堂,倒像是一座教堂,心里总觉得过意不去,于是他又捐资建一幢师生食堂和宿舍。

这就是代贤中小学几十年来曲折的发展历程,在不断的修修补补中,磕磕碰碰地艰难缓行。

林梧桐视察了代贤中学后,返回到县城宾馆,脑子里总是浮现出代贤中、小学的概貌。如何改变中、小学的面貌?总是这么修修补补也不是办法。突然他想起侄儿林海水设计组建父母亲的墓园以及修建一条直抵墓园的水泥路,这一举措无论远观还是近看都颇合他的心意。他了解海水,知道他是搞建设的行家,因此立即打电话,把侄儿叫到宾馆来商量。海水听了二叔的打算后,略略思考了一下,实事求是地向二叔提出两点意见:

其一,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修缮,补缺、补漏,这样大约要花七八百万,就可以使代贤中、小学面貌焕然一新,但原先设计中的许多不合理之处会影响学校的整体观感,显得凌乱不堪。

其二,对代贤小学和代贤中学重新规划设计,使之各自独立,各具特色,然而这样做花费要多一倍,估计约一千五百万元,方能完工。

林梧桐听了,点点头,反问:“以你的意见哪个方案最好?”

林海水说出自己的看法:“以二叔的声望和财力,应该采用第二个方案,对两所学校重新规划、重新设计组建。考虑到今后人口增长的因素,代贤小学可改为两列,前列建一幢五层教学楼,后列建一幢教师宿舍楼,两列之间用廊道连接起来。小学大门置于南边,形成封闭式,便于管理。代贤中学则对原有的教学楼实行改扩建,使之成为五层教学楼。然后新建教师宿舍楼和综合办公楼,再配套建一幢师生宿舍和食堂。此外,还要造个可供学生运动的体育场,使之形成一个具有完善的教学、生活活动设施的学校。”

林梧桐倾听海水的设想,仔细琢磨他的意见,觉得每句话都说到他的心坎上,不禁频频点头称是。他愉快地决定,就用第二个方案,当即拿出10万美元,作为重建的启动资金。

代贤中、小学要重新组建了,林海水把林梧桐的决定向县领导作了通报,获得了县领导的鼎力支持,立即成立建设领导小组,并由县设计院根据代贤中、小学地理情况和所要兴建的规模,进行富有创意的设计。设计图纸画出来以后,林海水进行精心的审核,觉得该设计基本上合乎二叔的意愿。而后,在不妨碍正常教学活动的前提下,从1995年到1999年的四年间分期分批地进行改扩建。

二、拟办高中

1998年正月初九,林梧桐领了几个好友兴致勃勃地返回故乡,目的是观看时隔半个多世纪未曾观赏到的清水祖师三日割火的盛况。他童年时期,每逢清水祖师割火三日大迎,其父石泉谙熟武艺,总是出面组织一台“八仙打”随香,每到一个村落,在众人拥簇下,他会就地表演其武术绝技,引发阵阵的掌声。各个村落也都纷纷组织他们拿手的各种文、武节目,文的有四管、八音、水车阁、抛绣球、花鼓队、铜锣队,武的有舞狮、攻城等,所到之处,各故事阵划好地盘,拉、打、敲、唱、吆喝、翻滚,卖力地表演开来。看客们各就其好,或观赏或参与,场内场外一派沸腾,形成蓬莱三庵堂村民的狂欢季节。而大墘下洋村的八仙打,就是当时挺热门的一队。自从林梧桐1937年出国以后,他再也没有欣赏过这一令人难以忘怀的盛况。于是,他决定就在家乡小住几天,以便有机会再次唤起童年时代的美好生活情趣。

正月初十,这一天是清水祖师三日割火大迎的第二天,也就是在中庵堂巡境的一天。冬日的阳光,亲切而妩媚,洒在大地上,中庵堂的百姓们,一大早便杀鸡宰鹅,煮福礼,热腾腾的美食,装入竹篾编制的漆盘里,并插上朵朵的纸金花、纸银花,村民们在代贤中学边上的埔德庵的草墩空地上,架起桌子,平整有序地摆好供品,等候清水祖师的大驾光临。

在节日盛况到来的前夕,恰好县政府领导前来拜访,林梧桐要海水带路,一起去视察中、小学。代贤中学教师宿舍楼,冠名为“博爱楼”,综合办公楼冠名为“敬贤楼”。林梧桐先生看了满意地点头赞道:“楼名取得好,爱生、尊师,抓住教学相长的关键。”当看到小学教学楼以母亲的名字命名为“林吴万教学楼”,中学教学楼以父亲的名字命名为“石泉教学楼”时,他伫立在那儿,勾起往事,眼里充满晶莹的泪花。几十年来,他感念先人恩德的孝心,由侄儿海水把这虚幻的孝情与乡情,通过这两幢教学楼传达出来,深感欣慰。他又巡视了校区的布局、设施,整体规划错落有致,简朴大方,由衷地赞道:“好!像一所学校了!”听了这赞许,林海水小心翼翼悬挂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这是二叔捐了一千多万重新兴建起来的学校,倘若不合其意,自己难辞其咎。

林梧桐兴致正高时,远处传来了清水祖师巡境的火铳声。清水祖师所到之处,家家户户都在自己的家门口燃放鞭炮接驾,林梧桐兴奋地说:“咱们去看看!”林海水知道,清水祖师巡境,朝拜者人山人海,随香队伍长达二三里,十分嘈杂,大队人马,都会到埔德庵聚集、歇午。代贤中学就在埔德庵边上,林绍清校长早就在综合办公楼三楼摆好了桌椅。海水向二叔建议:“咱们到办公楼三楼观看,居高临下,看得更清楚,也不那么杂乱。”林梧桐一想,恍然大悟:“我倒忘了清水祖师在埔德庵歇轿!”于是他们一行人来到三楼早已安排好了的椅子上坐下,林梧桐边喝茶边俯瞰大墘村盛景。

半个多世纪以来,大墘村变化巨大,原先下洋村尽是空旷的农地,而今尽是密密麻麻的楼房。过去他背着海水躲土匪的码头林,现在已成为一条繁荣的街市。唯有埔德庵,先前芳草萋萋,是清水祖师在此歇轿之地,至今依然如此。那些提前抵达的四管、八音,早已在空地上演奏南曲,歌声悠扬,丝丝入扣,林梧桐听得忘情,不知不觉地跟着唱起来,引起了大家好奇,他笑着说,童年学过南曲,现在基本上忘光了。

不久,花鼓、腰鼓、大锣鼓纷纷进场,雄浑强劲的鼓声,把悠扬的南曲压了下去,四处都是“咚咚锵”的锣鼓声,过了不久,上身穿着“兵”、“勇”的黑白背心扮演卫士的人们,或手举“肃静”、“回避”的牌子,或扛各式各样原始的武器,不外是锤、斧、钺、金瓜、刀、枪之类,鸣锣开道。随后是身穿黑衣、肩背牛角火药筒的火铳队。火铳队是各庵堂当头人的村民组成,他们的角色有严格的限定,首先必须在清水祖师面前占卜允许之后,方可承担这一角色;其次他们必须在一年里独居,不近女色,每逢初一十五要做牙(祭拜),倘若不守规矩,随意走房,就会遭受祖师公的惩罚,放铳时火铳会爆裂或引火烧身。所以,当一名火铳队员是光荣而又艰巨的。

火铳队后,出现的才是大旗和清水祖师大轿。大旗约有两三丈长,用整株竹子做成。以往,人们都选用壮汉来当旗手,因为大旗迎风飘展,旗手需腕力强劲方可胜任。现在因到处都是电线杆,电线密如蛛网,大旗无法竖起来展开,人们只好把它裹起来,由十数人扛着走。清水祖师的大轿是用贵重的实木精心雕刻而成,重达数百斤,号称“辇轿”,需数十人轮流抬着走。众人争着抬轿,以求得祖师保佑。这时周边的人们,鞭炮齐鸣,鞭炮声、火铳喷发声,把所有的一切都覆盖下去了,只剩下一片“轰轰”巨响,和“噼里啪啦”的声响,并腾起了股股的白烟,无数的善男信女在清水祖师轿前祈祷,祈求合家幸福安康。这就是延续数百年清水祖师信仰的缩影。林梧桐与陪同他一起观赏清水文化的县镇领导,以清水文化为题,泛论天下古今,唯有出奇创新方能盛况迭起。话锋潜入教育领域,县领导向林梧桐为普及故乡九年义务教育所作出的奉献表示衷心的感谢,林梧桐则怀着十分愉快的心情向县镇领导坦诚地表示,想在晚年为故乡教育事业多做一点实实在在的工作。

县领导向林梧桐通报了当前安溪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与难点。安溪山多田少,人口众多,交通闭塞,经济很不发达。改革开放以来,多亏海外华人华侨慷慨解囊,兴建了许多中、小学,使教育事业尚能跟随全国的步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随着教育的普及,老百姓自然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有机会升入高一级中学就读,而高一级中学在本县数量有限,升学竞争十分激烈。县财政要办的事很多,一时无法满足学子们的需求,这就是当前县教育事业的重点与难点。

林梧桐听了,愉快而又毅然地决定:“我就创建一所高级中学,具体情况,请你们与我的侄儿海水联系。”县领导十分感动,他代表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向林梧桐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将鼎立支持,促成高级中学早日建成。

三、校址的选择

县领导返回县城后,立即召集教育局、土地管理局领导人开会,着手规划高级中学校址问题。鉴于蓬莱镇早已有了一所完全中学,且与各乡镇处于平衡状态,因此打算把林梧桐捐建的高级中学,安置在城关凤山脚下的一片占地面积近200亩的山坡地。他们把县政府的意见,通报给林海水。林海水亲自到实地考察,觉得校址地理位置相当理想,背山面溪,坐北朝南,冬天凤山阻挡了北风,夏天浩浩南风,沿溪吹拂,冬暖夏凉,可谓一风水宝地。林海水对县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感到十分宽慰。他想,在县城筹建高级中学,一些前期工作,可由县府直接处理,省事省心。学校建成后,交给县教育局直接领导。他对此觉得十分满意。

林梧桐先生要在县城建一所高级中学。这消息传出后,整个联中村一时闹得沸沸扬扬。联中村人尽管各自地位、职业、学识各不相同,其依据、见解各有差异,但有一点却高度一致:高级中学应建在联中村。村委会的领导频繁地召集各层次村民会议,筹划建高级中学的相关事宜,在征地、拆迁、赔偿等实际利益上,不断进行协商、讨论,意见虽未完全一致,却也基本上表示赞成。代贤中、小学领导,更期盼着高级中学能建在本村,使之成为一所富有特色的、高标准的完全中学,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链条。村委会领导通过一番努力,取得了共识,决定在苏塘山西侧划出一片山地和部分农田,计一百六十多亩,使之与原代贤初中连成一片,足可供建造一所上规模等级的中学。只因苏塘山麓还住有18户人家,需要拆迁,这是十分棘手的事。因为征地、拆迁、赔偿等诸多问题,是村委力所不能及的问题。

于是,他们迅速把村里的设想向镇领导请示。镇领导经全面讨论,认为蓬莱是个大镇,学子众多,光有一所完中,仍供不应求,若代贤初中部提升层次办起高中,不仅可满足镇上孩子上高中的需求,也可向周边乡镇招生,何乐不为?于是,他们把这些意见向县政府汇报。经村、镇、县三级领导的讨论、协调与磋商,一致认为,充分尊重林梧桐的意愿,只要他决定建在本村,我们就要齐心协力,做好征地、拆迁、赔偿等方面的前期工作,为代贤中学高中部建设提供方便。村委会获得了县、镇领导这一意见后,一方面派人把村委会的设想向住在厦门的林海水作了详细汇报,希望他支持村委会的设想,特别是希望他能劝说二叔,把高级中学建在本村。

听了乡亲们的诉求,从小在村里长大的林海水,内心颇为踌躇。他离开农村虽已有四十多年了,但处理农村事务很不容易,他是十分清楚的。更何况征地、拆迁、赔偿诸事,牵涉村民利益,更是纠缠不清。因此,内心是有顾虑的。众乡亲欲把高中部建在本村,情真意切,精神可嘉,作为乡亲的一员,实在难以推脱。于是,他向来人表示,只要能顺利按政策处理好征地、拆迁、赔偿等棘手问题,请二叔把高中部建在本村,他可以帮忙说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