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村领导推荐了几个族亲,给林梧桐写信,恳切地期望他把高级中学建在本村,以利孩子们上学,情真意切,款款道来,令林梧桐亦感到有理。
1999年,当得知二叔二婶及其女儿女婿等人欲返乡扫墓谒祖时,林海水立即返回老家,与县、镇、村各级领导一起,对高中部校址作最后讨论,倘若林梧桐有意把校址定于本村,那么县、镇、村三级领导,都要表态给予配合,愿为高中部建设做好征地、拆迁、赔偿等前期工作。
林梧桐返乡后,林海水把关于校址选择的情况如实地向二叔汇报,请他作最后定夺。
林梧桐在村、镇、县领导陪同下,视察了本村高中部的校址所在地,发现这里坐北朝南,背依苏塘山,面对清水岩,地势开阔向阳,景致不错。他赞许地说:“就定在这里吧!”高级中学校址就这么确定下来。林梧桐遂对县领导说:“县政府先作一些准备,工作可以开始进行了。”
2000年3月8日,安溪县委书记洪泽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长昭等一行前往马来西亚云顶酒店拜会林梧桐,侨亲林绵区和林海水陪同会见,林梧桐决定捐资2000万人民币,建代贤中学高中部;另捐2500万人民币建安溪体育馆。
2000年3月23日,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代贤中学高中部建设领导小组,洪泽生书记任组长,县委宣传部长苏宇霖、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林全福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领导成员具体负责筹建工作。
四、兴建高中部
2000年3月,代贤中学高中部建设领导小组成立,并开展繁忙有序的工作。林海水心里十分明白,要建设一所有特色、上等级的学校,关键问题在于规划好学校的定位,尽量优化学校的环境。因此,他在代贤高中部的建设过程中,紧紧抓住以下三方面要事,倾尽心血去营造一所富有特色的中学。
1. 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理念
硬件的规划与设计是一所学校的门面,林海水十分谙熟基本建设的重要性。为了使规划设计能使新建的高中部与原有的初中部彼此有分有合,相互协调,又能形成一个整体,这就要求规划布局得处处为师生着想,务必做到环境优美,教室通风明亮,课余活动空间宽敞开阔。因此,他特意邀请厦门市规划局局长李茂荣、高级工程师蔡威连参加实地调研,听取他们的意见。而后,由学校建设领导小组聘请省教育建筑设计院,进行总体规划与设计。
当总体规划设计草图出台后,林海水亲临现场,结合草图观察地形地貌是否与设计相谐调。为了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理念,针对该设计方案,他提出两点意见。
其一,学校大门是步入校园的一道重要门面。在地理位置许可的条件下,其正前方应平坦开阔,令人心旷神怡。草图的大门置于苏塘山西侧原初中部校园地带,原初中部建于一座比较平缓的小丘陵上,大门的下方是居民区,过去造的是平屋,先前视野相当开阔。如今村民们纷纷造起了楼房,这样,学校大门视野被民房所遮挡,显得局促压抑。再说由于民房紧邻大门,校门口缺少一个可供学子自由进出空旷的地盘,这样看来,草图的大门位置不是很理想。新建的高中部位于苏塘山的正南方,前面有一片宽敞的农田,与对面的清水岩庙遥相对应,日后可修一条路与蓬莱公路主干道相连接,交通会更加方便。因此,他建议,把新大门的位置从苏塘山西侧移到苏塘山的正南方。
其二,中心广场是全校师生活动的重要场所,应置于现有的初中部和新建高中部的结合地带,使新旧校区融为一体,便于初、高中教育资源共享。因此,他建议把中心广场从苏塘山东侧移到苏塘山西侧。
省教育设计院陈院长听了海水的意见后,十分赞叹地说:“林海水不愧为总工程师,两点意见,高屋建瓴,点到原先设计的弱点。”他表示一定不负众望,将对整个学校的规划布局重新安排,使之整体设计更合理,新、旧校区和谐统一,图书馆、办公楼、教学楼、电子楼、师生食堂与学生宿舍楼,皆能依山就势,错落有序,总体看来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给人以朝气蓬勃之感。
2. 定立校、立人心魂
校训是一所学校办学的理念,是立校、立人的心魂,历来受到办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办学者们在文字的沙滩里,不断地筛选、锤炼,最后定出一条校训来,以此作为该校办学的思想定位,培养学生的精神品格和人生价值取向。
随着高中部建设节节推进,为了撰写好校训,林海水与校长林绍清不辞辛劳,参考了许多重点大学和重点中学的校训,希望从中借鉴各名校的办学定位。期间,他还与校长林绍清一起反复商讨办学的思想,为选择贴切的校训奠定了思想基础。
于是,他们分别请了许多大学的专家、学者,为代贤中学撰写校训。这些校训,各具特色、各显风采,为了与代贤中学的办学思想相一致,他们对这些校训进行反复推敲,最终确定采纳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生苏永延所撰写的“海纳百川,明德致远”作为学校的校训。
这条校训具有下列几个特点:
其一,这条校训委婉地展现了学校的中心职能,在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树立远大的理想。学生从进校学习到毕业离校,期间只有短短数年,但人一生的活动则具有复杂性与无限的可能性。学校的职能,在于对复杂、无限可能的生命进行早期诱导,使之凝聚到学知识、学做人的要义上,要目光远大,心胸开阔,善于拼搏进取。
其二,比较准确地体现了普及与提高、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海纳百川”,说的是普及问题,只要学子有意愿在本校学习,学校就展开双臂欢迎他们,“大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一切来此就读的莘莘学子;同时希望他们进校后,通过多方面的学习,知识细流涓涓汇聚,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发展完善人格,基本知识也自然会逐步升华,最终达到“明德致远”的境界。
“海纳百川”还是指对古今中外优秀传统的继承,让优秀传统文化熔为一炉,依据时代风貌、个人知识结构与理想的不同,继承并弘扬其中于己于人有益的部分,修身养性,群济天下。
此外,这条校训,既体现林梧桐博大的胸襟,也体现代贤中学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广泛延聘优秀教师,吸纳各种有益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经验,不断进取,谋求发展的勃勃生机,更体现代贤中学学子心志高远、方向明确、持续不断地自我完善的精神风貌。
“海纳百川,明德致远”的校训,伫立于学校大门内侧,它既是学校的立校准则,又是学校品牌的无声的广告,充分展示了林海水选择校训的良苦用心。
3. 校园绿化寓深意
当高中部工程建设接近尾声时,一幢幢设计宏伟、形式优美大方的大楼矗立于苏塘山下时,有人兴叹地说:“好大的一棵梧桐树!”这一赞美激发了林海水的灵感。如何使代贤中学成为一所环境优美且富有特色的学校,既与捐资者的名字蕴意相吻合,又饱含深远的教育意义,在绿化树种上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俗语说:“植上梧桐树,招徕金凤凰。”这句话十分恰当地体现了中学教育的实质。代贤中学正是求贤若渴之际,它不仅要招徕优秀教师,更希望延揽英才而育之。关于梧桐树,林海水有听说过,但从未注意过。于是,他探知厦大有梧桐树,便特意前去观看,在厦大凌峰,他看到了一株1980年种的梧桐树,才二十来年,树干已有五层楼高,雄伟挺拔,枝繁叶茂,蔚为壮观。凤凰树是厦门的市树,枝干曲折优美,冠盖舒展。冬春落叶,又有俗名“春不知”。夏始长叶开花,每逢六、九月,凤凰树花开,一片火红,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林海水准备在学校里引种这两种树。
有一天,林海水左脚的后脚筋突然断裂,经手术出院后,尚能拄着拐杖在室内踱步。这时,恰逢植树最佳季节,为了保证成活率,不能错过季节,他毅然决定让女婿扶他下楼,坐上专车亲自前往厦门市苗圃,订购百株梧桐树与凤凰树等运回学校。后来他仍放心不下,又亲自赶回安溪,拄着拐杖,指导种植,直到满意为止,足见他为学校的环境绿化细节耗尽心血。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学校能吸引优秀教师,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回报二叔对故乡的厚爱。
五、设立“林梧桐先生展览馆”
2004年代贤中学高中部落成后,为了表彰林梧桐捐资兴学的义举,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把原代贤中学更名为梧桐中学,这既是肯定林梧桐热爱桑梓,捐资兴学的精神,也是期待侨亲子孙后代继续发扬林梧桐先生爱乡重教的精神,把梧桐中学办得更好。同时,也寄望众多在海内外创业的安溪人,能够一起为家乡经济腾飞、社会繁荣、教育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代贤中学更名为梧桐中学的消息传来后,林海水内心十分激动,萌生了创办“林梧桐先生展览馆”的念头。在校长林绍清的支持下,林海水开始收集整理资料,要把林梧桐所著的《我的一生》这部传记里,所传达的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梧桐精神全方位展现出来。他希望以这种梧桐精神来激励全校师生团结拼搏,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了把展览馆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他仔细参观了厦大鲁迅纪念馆、集美陈嘉庚先生纪念馆、鼓浪屿郑成功纪念馆,仔细研究它们的布局特色、风格展示方法等关键问题,甚至对每张图片的选择及其说明,都一一加以考究。同时,他多次与创办展览馆的专家座谈,探讨办好展览馆的经验。通过多方面的学习与借鉴,他把多年来到马来西亚看望二叔时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和图片一一加以梳理,对展览馆作了详细布置和安排。
全馆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艰苦创业,云顶迎宾”。这部分重点突出林梧桐传奇式的人生。他本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没有父辈遗产的继承,也没有富亲挚友的赠予,他凭着独到的眼光和智慧,预测战后新兴市场的需求和走向,与友人合办建发公司,掘到了第一桶金。于是从一个普通劳动者,一跃成为企业家。接着他承包水坝建设部分工程,以科学、勤奋的精神博得伦敦水利工程建设总裁的赞赏与信任,被一举提拔为该水利工程的总指挥:一个没有任何学历与文凭的普通建设者一跃晋升为具有国际水准的水利建设专家。林梧桐成为东南亚国际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由华人担任工程总指挥的第一人,打破了历来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总指挥由西洋人垄断的地位,为华人赢得了荣誉。后来林梧桐成立了建设工程公司,与许多世界级的工程公司展开激烈的竞争,胜利地中标由柔佛至槟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工程竣工后,因其质量上乘,荣获马来亚联邦颁发的4A级建设工程的光荣称号。
20世纪60年代中期,欧洲渐兴旅游热潮,而亚洲还处于沉寂状态。林梧桐开始从亚洲经济蓬勃发展中预测到千载难逢的旅游商机,在马来西亚这块热带土地上,避热纳凉,必将是旅游首选。他在吉隆坡以东56公里处,发现了海拔1800米处有一片鲜为人知的原始森林,那儿气候凉爽,常年气温都在15℃~25℃之间,水源丰富,时时云雾缭绕,遂命名为“云顶”。于是他决定开发云顶高原这块东南亚热带地区屈指可数的天堂,作为旅游胜地。由于个人力量不足,他邀几个伙伴联合开发,却无人响应,甚至连老朋友都认为这是“天方夜谭,荒唐至极!”林梧桐则紧抓商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依然决定倾个人资财去开发云顶。他身先士卒,砍树木,斫榛莽,劈萝藤,开推土机,三次遇险都化险为夷,硬是把公路修至云顶。期间,各种关于林梧桐“疯狂”投资举动的传言,也迅速传遍马来西亚华商界,人们觉得此人不可理喻。林梧桐先生都笑而置之,不因流言飞语而乱了方寸。因为他以超前的眼光,从事超前的事业,正是这种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梧桐精神,才会有今日饮誉亚洲乃至世界一流的云顶旅游胜地。林海水认为,这种梧桐精神于现在和未来,对广大师生都有非常深刻的启迪,是激发全校师生团结拼搏的精神动力。
第二部分,集中展现林梧桐先生晚年多次往返故乡,为故乡公益、教育事业作贡献。主要分为两部分,即“捐资兴学”和“孝情永驻”。
从1995年至2007年间,林梧桐先后共捐资五千多万元,用于改扩建代贤中、小学和兴建梧桐中学高中部。为了表现林梧桐先生捐资兴学的成就,林海水和林绍清校长精心设计了一个沙盘,把梧桐中学附小与梧桐中学的建筑情况展现在沙盘上,令人一目了然。
此外,林梧桐先生也十分关心公益事业。他捐资2500万元,在安溪建设“梧桐体育馆”;为了改善蓬莱镇与外界的交通状况,他捐资超百万,把蓬莱至彭亭数公里长的沙石公路,改造成为上等级的水泥路;他得知安溪县建设安溪至厦门的快捷通道,需穿凿龙门洞资金不足时,以侄儿林海水的名义捐献100万元。同时他还为蓬莱镇医院、侨联、清水岩、慈善基金会等,作出应有的奉献。
总之,林梧桐在晚年为家乡教育事业及公益事业先后共捐赠了近一个亿,为家乡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孝情永驻”这一节,主要展示林梧桐弘扬中华民族至诚至孝的精神。他从1979年至2002年前后23年间,共返乡扫墓谒祖达12次。每次归来,他都要亲自上山,在父母亲坟前跪拜请安,以尽为人之子的一片孝心。他不但自己这样做,同时也带领夫人及子女、孙辈们上山祭拜,祈望把中华民族至诚至孝的美德延伸传承下去。在重整墓园时,特意在墓园右侧竖立孝碑,并亲自审核碑文,拳拳孝心,尽在其中。有一次,他返乡时,因行程安排过紧,来不及上山为父母亲扫墓,返程之后,心神不宁,坐卧难安,于是他又特意回乡,为父母亲扫墓,方才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