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破译神奇地理之谜(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
8005800000034

第34章 自然之谜(3)

这一年的7月份,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席卷了昆仑山中的死亡谷。暴风雪过去以后,住在谷地附近的地质队员走出帐篷准备工作,炊事员也来到灶台旁执勺做饭。这时,一声雷吼,炊事员被当场击倒,晕了过去。离他不远的同事们赶紧过来抢救。苏醒之后,炊事员回忆说:当时,他正在灶旁炒菜,只听到一声闷雷,他顿觉全身麻木,手中的铁勺也不翼而飞,后来两眼一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第二天出工时,人们在山坡上看到倒毙的死马和其他动物的尸体,尸体旁边的上也变成焦黑黄色,好像一场大火烧过一样。

地质队迅速对谷地进行了考察,发现该地区有明显的磁异常,磁异常分布范围广,越往谷地深处,磁异常值越高。地质学家分析认为,谷地的磁异常,在电磁效应作用下,与云层中的电荷产生空气放电。这种放电现象,使这里成了多雷区。而雷击的对象往往是谷地中突兀的岸石和进入谷地的动物。牧马藏民尸体和其他动物尸体附近的片片焦土,则是这种说法的最好注释。

除此之外,地质学家还在死亡谷深处的沼泽地之下发现暗河。它是吞噬生命的陷阱,如果人和其他动物踏在上面,立刻会掉入其中,被暗河的极大吸力送入无底深渊。这同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的魔鬼洞相似,那里的魔鬼洞有6个大洞口,只要人或动物从洞口经过,一种神奇的力就把他吸入洞中,使其有去无回。

昆仑山死亡谷地区,上有雷击,下有暗河。这就是杀害许多无辜生命的凶手吗?地质学家在死亡谷探秘的成果证实了这一点,是否还有其他因素,地质学家尚在继续研究中。不管怎样,死亡谷地的牧马人已经不见了,人们只好忍痛割爱,远走他乡了。

扯雀塘和醉鸟井的秘密

云南省腾冲火山区,有两个奇怪的井,井中长年冒着烟雾,被称为冒烟的井。这两个井一个在城南沙坡村,另一个在城东曲石。井的周围横七竖八地布满了各种飞鸟和其他动物的死尸,据说它们都与这两个冒烟的井有关,所以,当地人分别把这两个并称为扯雀塘和醉鸟井。面对井周围的死尸,它的同类只好避而远之,生怕被井中的魔鬼“扯”进去,最后“醉”死在井中。

是什么原因夺去了鸟的生命呢?

地质学家们运用现代高科技分析仪器,对井中冒出的烟雾进行了化学分析。发现致命的魔鬼,原来是井内喷出的烟雾。这种烟雾是高热气体,它是由二氧化硫(SO2(2下标))和硫化氢(H2(2下标)S)组成的。这两种气体都是很有害的气体,一旦人和动物将超量气体吸人体内,就导致窒息,最后死亡。

前苏联的堪察加半岛的火山活动十分强烈,数十座火山规则性分布,构成了独特的火山景观,尤其是那里还有几座活火山,至今仍不断喷发。堪察加半岛的死亡谷,位于克罗诺基火山自然保护区内,是这块火山区中的一块面积大约8000平方米的山间谷地。为什么来此进行火山考察的地质学家给它取名死亡谷呢?只要进入谷地之中,你就会明白,这样的名字对它来讲一点也不冤枉。

这块死亡谷夺去的生命难以计数,死亡谷中至今还飘动着死鸟的羽毛和留有许多熊、狼和狐狸等动物的干尸。除动物外,还可看到人的骷髅。尽管死亡谷的恐怖感使许多动物远避他乡,但仍有误入歧途者在这里自投罗网。翱翔的鹰虽然能搏击长空,但只要进入这里,也经不住死神的召唤,在这里坠落丧命。

这里的魔鬼又是谁呢?

地质学专家推测,由于火山喷发,喷出了大量二氧化硫、硫化氢和甲烷等气体。这里除含硫地层外,还有一些纯硫裸露于地表。这条死亡谷三面环山,是峭壁重围之下的一块凹地,只有一条热泉河水沿着唯一的一面缺口奔腾而去,火山喷发的有害气体,在这种地理环境下不能迅速扩散,而在谷地屯积成“气库”。气库越积越大,浓度越来越高,就像一锅沸腾的铁水,无论是人,还是其他动物,如果不带任何防护设备进去,那自然是必死无疑。

死亡谷是否能被征服,这个谜只有留给后人去解决了。

鬼谷的鬼在哪里

北美洲某地有一块谷地,那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春花秋实,许多印第安人在那儿安居乐业。几年过去了,他们年年获得丰收,他们辛勤劳作的土地,总算没有辜负他们。可是,好景不长,后来他们中的一些人忽然得了一种病,头发脱落,双目失明,最后虚脱而死。顿时,山谷变成了可怕的坟场,“鬼谷”从此成了这块谷地的名字。印第安人最后也依依不舍的告别了自己曾经开垦过,并带来丰收成果的土地。

鬼谷的故事传到欧洲,欧洲人嘲笑印第安人的愚昧,认为欧洲人的白皮肤会给他们带来好运,于是不顾一切地移民鬼谷。虽也有春种秋实的好收成,但最终也逃脱不了与印第安人同样的命运,鬼谷中又增加了一批白色欧洲人的坟墓。这块谷地被人们第二次遗弃。

鬼谷的鬼在哪里呢?

20世纪40年代末期,地质人员的足迹印上了这块谷地,他们采集了大量的土壤和岩石的样品进行分析测定,试图揭开鬼谷的奥秘。

谷地的地层中富含大量的硒元素,缺乏农作物生长必需的硫元素。硒与疏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族两姐妹,化学性质极其相似,往往发生互相取代。有一些植物的生长需要硫,为了维持生命,便从土壤中吸收了与硫性质相近的硒,仍然生长得茂盛茁壮,但是人类在食用这些物质时,却因为摄人的硒量远远超过了人体所能容纳的量。体内过多的硒会使人毛发脱落、掉指甲、双目失明,直至死亡。

在自然界还有许多类似死亡谷的地方,其中的奥秘也还远远未被揭开。善良的土著居民,只能求助于神灵的保祐,或者远避他乡。实际上,造成死亡谷地出现的原因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都与当地特有的地质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只有依靠科学,探索死亡谷之谜,那么开发死亡谷,利用它的资源,将是前景广阔的。

这一切还没有答案。

“地下射线”之谜

多少年来,“地下射线”一直困扰着德国,它使人们经常失眠,精神紧张,而且容易患上各种各样的疾病。

德国有一处优美的草场,环境幽静,景色秀丽。有一个人在这里修建了一个旅馆,前来住宿的客人在房间里透过窗户就可以欣赏到对面长满树木的山岗;清晨醒来,还可以陶醉在迷人的山色之中。

可是,前来住宿的客人在这个旅馆里,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每个房间的床铺摆放得都不太规则,而且墙壁上一直都醒目地贴着一张告示:“不得移动床位”。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个旅馆是修建在草场上的,草场的地下有一种人们看不见的“地下射线”。如果哪个客人不按照告示上提醒的话去做,擅自移动床铺的位置,就会倒霉了:他要是往床上一躺,立刻就会变得心烦意乱,浑身上下不舒服;而且躺在床上,说什么也不能入睡。

前来住宿的客人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就去问旅馆的老板。老板会告诉他们:因为这里的“地下射线”很强。旅馆里的每一个床位都是经过反复试验以后,才确定下来的位置。客人躺在床上才能使身体的各个部位正常工作,才能够安然入睡。谁如果把床铺移动了,身体的各个部位就会受到“地下射线”的干扰,当然也就会不能安然入睡了。

德国有一个名字叫安德列亚斯·科布希那的地球病理学家,对“地下射线”很有研究。他的研究资料表明:地下辐射出来的射线,使得相当的一部分德国人受到了危害。人们受到“地下射线”的损害以后,有的被破坏了呼吸系统,有的被破坏了血液循环系统,有的得了风湿病,甚至有的得了癌症。

安德列亚斯·科布希那认为,地下水路交叉的地方有一种“电磁应力”,在它的作用下可以释放出来中子。而这些中子在机体中发生变化,可以成为对生命有危害的质子,质子又可以变成射线,使人们得上危险的疾病。

可是,也有一些科学家却不同意这种说法,他们认为根本就不存在这种“地下射线”。所谓受到“地下射线”困扰就会使人出现精神紧张、心烦意乱等这个反常现象,根本就没有一种科学仪器可以把它记录下来。只有用一种直角弯管和用柳条、钢、黄铜制成的仪器,才能够发现对“地下射线”特别敏感的人有一些反应。

不过,科学家们对“地下射线”的特征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所以有些科学家不太相信这种柳条测量的方法。这样,科学家们又展开了辩论。

1984年,科学家们为于证明有“地下射线”,做了好多实验,结果发现:有些人说受到“地下射线”的困扰以后,精神上是如何如何地紧张,心情是如何如何地慌乱。实际上,那都是他们说得太夸张了。不过,有些人受了“地下射线”的困扰以后,睡眠确实是不太好,精神也确实是有些紧张。

科学家们又做了一种植物学实验,证明在有一些地点确实存在着能够破坏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潜能。所以说,在古代有一种”邪恶房”的传说,这种传说中的“邪恶的房子”可能是真的。

有一些科学家认为:自然电、磁或者重力的变化,对人们的身体的作用很可能是非常弱的,不会影响机体的生命力。但是,从另一方面讲,自然电、磁或者重力的变化又是很强的,可以使人们身体里受到损害。

我们知道,人们身体里面大部分都是水分,人们的身体是由液体和半液体成分组成的。它们的比例关系在一处平均值附近变化,在人们身体所有生理过程当中,振动膜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而它的效率又得看它们的表面张力。

现在,科学家们还在不停地争论着“地下射线”到底是不是存在着,人类是不是能够真正地感觉到”地下射线”。这些问题暂时还不可能解并,只能是一个未解之谜了。

天马山护珠塔为何斜而不倒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比萨斜塔,但是否知道我国的与比萨斜塔一样斜而不倒的天马山护珠塔呢?这个斜塔位于上海市“松郡九峰”的最高峰——天马山上,名为护珠塔或宝光塔。它建于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是一座7层八角形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宝塔,现高约30多米。在清朝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山上因佛事,燃放爆竹,引起火灾,烧毁了塔心木和各层木结构,引起塔身倾斜。

现在的护珠塔,底层1/3的砖已经没有了,整个斜塔仅靠2/3不到的底层砖墙支撑着。塔的顶部早已没有了,各层腰檐木结构的痕迹,还是隐约可见。塔旁写着危险的警告牌。传说古代造塔时,砖缝里填有铜钱,一方面为了使砖层平整,宝塔坚固;另一方面,出于迷信,认为可以镇长避邪。因而后来不断有人在塔砖中寻找铜钱,把塔砖拆掉,致使塔的底部毁坏更甚,逐渐倾侧。现在护珠塔向东南倾斜达6°51′52″,有人认为它比世界著名的比萨斜塔,倾斜得还要厉害,是世界第一斜塔。

护珠塔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南宋年间重修过,到乾隆年间又被大火焚烧。200年来,塔虽倾斜,却始终屹立于天马山巅,斜而不倒。究其原因,众说纷纭,大致有以下几种解释:

第一种是当地传说,塔是向东南倾侧的,而在塔的东南面有一株古银杏树,它是“松郡九峰”之一辰山仙人彭素云在500年前种的,树的枝叶皆向西,后来树虽枯死,但它依靠神力,对护珠塔遥向支撑,所以使塔不倒。这是一个美好的神话传说,但却不足为信。

第二种说法是根据地质构造来分析的,据有关专家考察,天马山护珠塔是建造在沉陷不匀的地基上,东南方向土质较弱,西北方向土质较强,塔于是向东南方向倾斜。但浙江一带多东南风,护珠塔造在天马山顶,四周空旷,所受风力更强,在塔的倾斜力与风力相平衡时,护珠塔能迎风挺立,斜而不倒。

第三种意见是根据古代建筑技术来解释的,认为是古代造塔技术的高超所致。古代用糯米汁拌以桐油石灰,来粘合砖块。这种粘合剂的强度不亚于现代的水泥砂浆,据说用这种粘合剂来建筑时,时间愈久愈坚固。在考古发掘中,常发现古代的坟基,是用糯米汁拌石灰等作为粘合剂的。现在发掘古墓时,还要花费很大的力量才能把它拆除。护珠塔用这种优良的粘合剂,加上古代砌砖技艺的精湛,使护珠塔能够浑然一体,塔砖不致于一块块塌落下来。

为了抢救这一座珍贵的千年古塔,1984年5月开始,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积极组织力量,对斜塔进行全面抢修,组织专家制订方案,贯彻“外貌不变,斜而不倒”的原则。在抢修时,发现塔身上部已倾斜,但埋入地下的塔基却没有动,所以形成了斜而不倒的独特现象。这是第四种看法。

从乾隆至今200多年中,无数次狂风暴雨,把山下的房屋都吹倒了。1954年刮12级台风,吹倒了塔下的大殿。1984年黄海地震,上海市区的房屋也受到摇摆震动,但护珠塔突兀地挺立在天马山巅,犹如一把利剑,直刺青天,迎风屹立,岿然不动。

黄土高原形成之谜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国土面积广大的国家,在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自然景观,而一些自然景观的形成之谜一直吸引着无数的科学家们进行研究和考察,壮观的黄土高原就是其中的一个。

黄土高原北起长城,南至秦岭,东接太行,西止祁连,面积接近60万平方千米。这里地形崎岖,沟谷纵横,黄土深厚,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然而,黄土高原上的黄土来源之谜,却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地质历史时期,黄土高原地区曾经两次被海水淹没。一次是距今4.5亿年前的早古生代。另一次是距今3亿年前的晚古生代石炭纪到了距今7000万年前,地球上又发生了著名的燕山运动。黄土高原一带渐渐隆起成为大陆,太行山、六盘山、吕梁山等也基本上能看到雏形了。时间推移,到了距今4000万年前左右,黄土高原进入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期,高原进一步抬升,尤其以西部的抬升幅度最大。

在这块古老的高原上,堆积着30到100米厚的黄土层。在陇东的董志源,黄土的厚度竟然高达200米之巨。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不可思议。是啊,这无数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谁又能揭开这个谜底呢?

传统的“残积说”认为:黄土是在长期的地质历史年代,岩石经水和热的作用就地崩解风化残积而成。

还有一种假说叫“风成说”。这个学说起源于19世纪末叶。当时担任国际地理学会会长的德国人李希霍芬率领的考察探险队在中国西部考察时,突然遇到旋涡式的狂风。这股来势汹猛的狂风卷走了考察队所带的全部辎重设备。另外,还有近10名队员不幸失踪死亡。最后,只有李希霍芬一个人侥幸逃出了险境。安全逃出后,李希霍芬心惊胆颤地看着从地上卷到高空的满天黄色风尘,以多年的经验推断说:黄土高原就是这些尘土经高空运送堆积而成的。这就是”风成说”的来源。这以后,“风成说”的具体解释又经过了众多科学家的充分阐述和发展,就形成了今天这样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