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破译神奇地理之谜(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
8005800000035

第35章 自然之谜(4)

在蒙古、中亚以及中国的西北地区,是黄土的老家。这里地处内陆,气候干燥。二三百万年以来,那里裸露的岩石经历了长期的风吹日晒、寒冻风化,成为大大小小的石块、沙子和泥土。这里又是西北风的发源地,荒漠广布,植被稀少。每当狂风骤起,卷起滚滚黄尘,铺天盖地一片混沌,几米之外都很难看到人影。

强劲的西北风夹带着沙砾向南吹送,一些较大的砾石很难被风带走,就留在了原地,渐渐地就形成了一片戈壁。还有一些较粗的沙子被吹送了一段距离以后,随着风势的减弱而一点点堆积下来,逐渐地就形成了中国西北部广阔连绵的沙漠。那些颗粒度较小的尘埃在西北风的吹送下,跋涉数千里,越吹越远,一直到秦岭,受到这座我国中部巨大屏障的阻挡,才最终停止了脚步。因此,黄土终于在秦岭以北的广大土地上沉积下来,安家落户。

这种过程在距今1万年以前可以说是轰轰烈烈,直到现在也没有停止。根据对西安市附近古墓之上堆积的黄土层的研究,2000年内堆积了2米厚的黄土,平均每年沉积厚度是1毫米。由于百万年以来,黄土高原地区源源不断地接受了黄土尘埃的堆积,日积月累,不断加厚,终于使原来表面的山原沟谷埋没于茫茫的黄土之中,形成了举世无双的黄土高原。

为了验证“风成说”,科学家们还对黄土高原上黄土颗粒粗细变化的规律进行了分析,发现在高原上,西北一带的黄土颗粒较粗,东南一带的黄土较细,这正好和风力搬运产生的沉积分布规律相一致,也就是说,距离荒漠越远,颗粒越细。

但是近年来,人们发现“风成说”存在着一些漏洞,因为人们在黄土高原挖窑洞时会碰到大卵石掉下来砸死人,而在开隧道时又会碰到砂石层塌方压死人。鉴于这些原因,科学家们又开始重新考察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并且提出了黄土高原“灾变水成说”的新见解。

“水成说”认为:在复杂的地貌和气候条件下,有多种形式的流水堆积作用,例如坡积、洪积、冲积、湖积以及冰水堆积等等,其中部分物质堆积成黄士,或者再经过黄土化作用后形成黄土。

从中国地形看,戈壁、沙漠、黄土,从西北而东南有规律地排列着,在黄土高原,粗黄土、细黄土、粘黄土也自西北而东南有规律地排列着。重矿石在西北部较多,轻矿石在东南较多。黄土中粗粉砂含量由西北而东南递减,粘土的含量却由西北向东南递增。并且,戈壁、沙漠、黄土高原中均有代表水成的伊利石、蒙脱石。这种自西北而东南的叠瓦阶梯状并有条块状的带性分布过渡规律,都是水的营力、水的杰作。并且,只有一种突发性的大面积的长距离的滚滚漫溢的特大洪水才能形成今天这种有规律分布的戈壁、沙漠、黄土高原。

如果你站在黄土高原举目四望,你就会看见近处沟壑纵横,远方丘陵起伏,无边无际。人站在这里,就像置身在凝固的重重叠叠的海洋中。当然了,这海洋不是那蓝的海洋,而是波浪起伏、似隐似现的“黄土海洋”。高原上,一条自西北而东南被黄土连续覆盖并逐渐降低的最高界线即“黄土线”,又揭示了当年大洪水和泥石流漫溢时的最高部位。

根据考古发现:黄土从300万年的早更新世到如今的全新世,地层中含有大量的动、植物化石、古人类化石和古文化遗址。这些化石反映了当时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可靠信息。

木本植物在早更新世沉积物中较多,到中更新世减少,晚更新世几乎消失,但是小灌木及草本植物与此相反。这种植被变化表明,黄土高原的气候是由湿润逐渐变为干燥,由温暖逐渐变为寒冷。据古文献记载,历史时期的先秦有荔枝,到唐朝还产桔子、毛竹。而到了如今,二者都不再出产了。

近几十年,在甘肃、陕西一带,考古发现了巨型黄河象骨化石。可以推测,几十万年前,一只大象从万里之遥的南方热带一口气跑到干燥的北方,也许是跑的时间太长了吧,它实在是太渴了,身上也没有什么力气了,一不小心,踩在一块卵石上一脚滑倒,再也爬不起来了。在这荒漠的黄土中,又没有别的伙伴来帮助它,就这样,这只大象悲惨地死去了。以后,一年年的灰尘慢慢地把它淹埋了,终于留下今天发掘出来的骨架化石,这也是出现在小学课本上的一篇文章。

现在发现的黄土高原上象、犀牛的活动表明,当时是十分湿热的气候环境。只是当灾变大洪水从西北滚滚而来时,一下子将其动植物都泥封在黄土层中,也正是这样,才有今天完整的象化石不断发掘出来。

因而,“灾变水成说”以其充分的论证证明了黄土高原是灾变水成,黄土高原是灾变水成最形象、最壮观、最确切的实体展示,又是世界上保存得最大、最完整的第四纪沉积地层。

目前,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主要有这三个假说,但黄土高原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迄今还没有定论,还需要科学家们进行更多的研究。

“墓岛”之谜

在南太平洋波纳佩岛的东南侧,有一个名字叫做“泰蒙”的小海岛,人们也管它叫做“墓岛”。它为什么又叫“墓岛”呢?

事情是这样的:

泰蒙岛有一处往大海里伸出去的珊瑚浅滩,浅滩上面耸立着89座高大雄伟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全都是用巨大的玄武岩石柱纵横交错搭起来的,大约有4米那么高。人们如果站在远处望去,它们就好像是一座座神庙。据说,这些建筑物是波纳佩岛上土著人历代酋长的坟墓,它们之间环水相隔,形成了一个个的小礁岛。所以,人们就管泰蒙岛也叫做了“墓岛”。

泰蒙岛是一个非常小的小海岛,岛上没有玄武岩石头,人们建造那些建筑物用的玄武岩石头都是从波纳佩岛运送过来的。当地人把这些建筑物叫做“南马特尔”,我们就管这些建筑物叫做“南马特尔遗迹”吧。在波纳佩岛人的语言当中,“南马特尔”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众多集中的家”,另一个是“环绕群岛的宇宙”。

泰蒙岛上的南马特尔遗迹有一半都是浸没在海水里边,所以,人们只有在海水涨潮的时候,划着小船进去。海水退潮的时候,这些建筑物的周围就会露出一大片特别泥泞的沼泽地,小船根本进不去,人要是走上去特别容易发生危险。

泰蒙岛上的南马特尔遗迹和复活节岛石像都处在太平洋当中,可前者却没有复活节岛那么有名。不过,南马特尔遗迹充满了离奇的传说,使它蒙上了一层特别神秘的色彩,使得它的神秘并不亚于复活节岛的神秘。还有,南马特尔遗迹到底是怎么建造起来的,更是一个难以解开的谜团。要想解开南马特尔遗迹的这个谜团的难度也并不亚于解开复活节岛之谜的难度。

南马特尔遗迹的那些古代坟墓,从来就没有一点儿文字记载。据当地的人们说,关于那些古代坟墓的来历,都是靠着当地酋长一代一代地口头传授下来的。酋长们之间到底传授的是什么内容,只有酋长自己和将可继承酋长宝座的人才知道。另外,酋长们在口头传授那些古代坟墓来历的时候,还有一条特别严格的规矩,就是绝对不能向外人、哪怕是自己的亲属泄露出去,不然的话,就会遭到诅咒,死神就会降临到他们头上。当地的人们说,别以为这是在吓唬人,因为这种可怕的事情确确实实地发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