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外科门急诊手册(第2版)
7911700000075

第75章 脊柱骨折

脊柱骨折是指椎体椎弓及附属结构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5%—6%,其中,以胸腰段骨折(胸11—腰2)最常见。由于脊柱骨折常并发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故而截瘫发生率高,特别是高位脊柱骨折,如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者预后很差。因此,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尤为重要。

[问诊要点]应详细了解受伤机制,导致脊柱骨折的外伤以坠落伤最多见,其次为车祸伤。

1.了解坠落的高度、着地时的姿势以及着地部位。

2.外力的大小及方向。

3.了解当时有无昏迷及休克。

4.受伤后肢体能否自主活动,有无麻木感,能否自主排小便。

[体检要点]1.了解脊柱畸形的部位。

2.自上而下检查棘突的压痛及叩痛部位。

3.感觉异常的平面。

4.损伤平面以下的肌力、肌张力是否异常,生理反射是否存在,病理反射是否引出,括约肌功能是否丧失。是否合并颅脑、胸腹等部位外伤。

5.注意骨折损伤节段与体检损伤平面是否相符,如为高处坠落伤,则应注意是否伴有双侧跟骨骨折。

6.搬动时应注意平行移动患者,动作轻柔准确,避免因搬动而加重损伤。

[辅助检查]1.X线摄骨折部位正侧位片可了解骨折的类型、程度以及是否伴有脱位,侧位片可了解脊柱的三柱受损情况。如胸腰段的爆裂型骨折,在X线正位可见椎弓根间距增宽,椎体高度减小等表现,侧位可见脊柱的前柱与中柱均有损伤,骨折块向后侵犯椎管。

2.CT对骨折椎行CT扫描可显示三柱损伤程度以及椎管的受累程度。对脊柱骨折的分类可提供充分依据。

3.MRI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时,MRI可显示脊髓信号改变,这是CT无法做到的,同时可发现椎管内是否有血肿形成或椎间盘组织突入。

[诊断要点]1.有严重外伤史,如高处坠落伤、车祸伤、背部重物撞击伤等。

2.局部疼痛、压痛及叩击痛,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异常,肌力下降甚至瘫痪,生理反射异常或消失,可出现病理反射。

3.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及帮助分类,了解骨折严重程度并指示治疗方法。

[病历记录要点]1.记录受伤时的情况,如坠落的高度、着地的部位,是否伴有昏迷及休克。

2.记录外力作用的方向及大小,详细记录体检的情况,应包括损伤平面以远的肢体运动、感觉、生理反射、病理反射、括约肌功能,并应动态观察后记录。

3.详细描述X线特征以及CT与MRI的影像学所见。

[门急诊处理]1.对于无神经损伤的稳定性脊柱骨折可行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3个月。

2.对症治疗,可行脱水和神经营养药治疗,处方:

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5—10mg,用法:静脉滴注,一天1—2次

3.对于伴有或不伴有神经损伤的不稳定性骨折都应行内固定手术治疗,包括骨折脱位的复位、固定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以及椎管减压。

(姜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