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外科门急诊手册(第2版)
7911700000074

第74章 下肢骨折与关节损伤

(第一节)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大多是由外旋暴力引起的螺旋形或斜形骨折。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承受应力较大,受到一定旋转外力就会引起骨折。

[问诊要点]1.询问受伤机制:多为平地走路滑倒,身体发生扭转倒地所致。

少数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是由于强大、直接的暴力引发的,如车祸、高处坠落伤。

2.有无骨质疏松病史。

3.了解患肢疼痛、活动受限情况。

[体检要点]1.骨折有移位时症状明显,髋部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站立行走。

2.下肢外旋、缩短畸形。

3.大粗隆上移、叩痛。

[辅助检查]X线摄片,一般应摄股骨颈正侧位片,可显示骨折段。

[诊断要点]1.平地走路滑倒,身体发生扭转倒地等外伤后患髋疼痛、下肢外旋,活动受限。

2.X线片根据远端骨折线与两侧髂嵴连线的夹角(Pauwells角)>50°为内收骨折,<30°为外展骨折。

[病历记录要点]1.记录外伤情况及受伤机制。

2.记录阳性体征,如患髋疼痛、不能站立,下肢外旋、缩短情况。

3.X线片诊断结果,并记录骨折移位情况。

[门急诊处理]1.骨折无明显移位,属外展型或嵌入型等稳定骨折或全身情况差者,可采用下肢皮肤牵引6—8周后逐渐扶拐行走,约6个月后弃拐行走。

2.对于内收型和有移位者、65岁以上老年人头下型骨折;陈旧骨折及青少年患者应收住入院行手术治疗。

3.药物治疗,处方:

三七总甙片,40片,用法:2片,口服,一天3次

(第二节)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间接外力引起。下肢突然扭转、跌倒时强行内收或外展或直接外力撞击均可发生。因老年人骨质疏松,当下肢突然扭转,跌倒时易造成粗隆间骨折。

[问诊要点]1.询问受伤机制,多为间接暴力:跌倒时,身体发生旋转,在过度外展或内收位着地;或跌倒时侧方着地,大粗隆直接撞击而发生骨折。

2.了解伤后肢体肿胀、疼痛、淤血等症状。

[体检要点]1.大粗隆区出现疼痛、肿胀、淤斑、下肢活动受限。

2.下肢外旋可达90°伴缩短。

3.下肢有轴向叩痛。

[辅助检查]X线摄片显示骨折。

[诊断要点]1.有明确的外伤史。

2.大粗隆区叩痛,淤斑,下肢外旋明显,短缩畸形更为明显,以上可与股骨颈骨折相鉴别。

3.X线片显示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病历记录要点]1.记录外伤史、受伤机制。

2.记录阳性体征以及X线片检查结果。

[门急诊处理]1.当患者为稳定型骨折(骨折后股骨矩的完整性未受破坏),采用胫骨结节牵引6—8周后扶拐行走。

2.对高龄患者、不能耐受长期卧床的患者,近年来多主张用内固定,手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预防髋内翻。

3.陈旧性粗隆间骨折有严重髋内翻畸形者,可行粗隆下外展截骨术纠正。

(第三节)股骨干骨折

股骨干骨折是指粗隆下、股骨髁上这一段骨干骨折。

[问诊要点]1.询问患者的受伤的原因。

2.了解患者的受伤机制:(1)重物打击、车轮碾压、火器伤等直接暴力,引起股骨干横行或粉碎骨折,伴有广泛软组织损伤;(2)高处坠落、机器扭转等间接暴力可致斜形或螺旋形骨折;(3)儿童可致青枝骨折。

3.了解伤后患肢疼痛、出血、肿胀等情况。

4.了解有无休克表现。

[体检要点]1.局部肿胀,皮下淤斑,出现畸形,活动受限。

2.局部有假关节活动,有骨擦音。

3.股骨下1/3骨折,远端向后移位者有可能损伤腘动、静脉,应仔细检查肢体远端血运情况。

[辅助检查]X线摄片显示骨折的一般情况。

[诊断要点]1.有明确的外伤史。

2.受伤肢体肿胀,皮下淤斑,出现畸形,活动受限而有假关节活动,有骨擦音。

3.结合X线片可明确诊断。

[病历记录要点]1.记录外伤史,有无因失血而休克史。

2.记录阳性体征以及有无合并血管损伤。

3.X线片所见的骨折准确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门急诊处理]1.比较稳定的骨折者,可行非手术疗法,胫骨结节牵引8—10周,处方:

(1)头孢拉定,0.25g×24片,用法:0.5g,口服,一天3次

(2)云南白药,32粒,用法:1粒,口服,一天4次

2.骨折移位大、不稳定型、开放性、合并有血管神经损伤者,应住院急诊手术治疗。

3.失血过多者可补充血容量,处方:

输血400ml,立即静脉滴注(第四节)髌骨骨折

髌骨为人体最大的籽骨,对伸膝功能有重要作用。

[问诊要点]1.询问受伤机制:间接暴力多引起横行骨折,直接暴力多引起粉碎骨折。

2.应询问受伤时的姿势,如跌倒时跪地,髋骨直接撞击地面,多为粉碎性,如跌倒时,股回头肌猛裂收缩以维持平衡,将髌骨撕裂,则以横断型多见。

3.患处有畸形、疼痛、肿胀等骨折表现。

[体检要点]1.膝前肿胀,不能主动伸膝。

2.浮髌征阳性、受伤早期可扪及骨折端。

[辅助检查]X线摄片可显示骨折的部位、类型及移位程度。

[诊断要点]1.有明确的外伤史。

2.膝前肿胀、浮髌征阳性、伸膝受限。

3.X线片证实髌骨骨折。

[病历记录要点]1.记录直接还是间接暴力,受伤时的身体姿势。

2.记录体检所见。

3.X线检查结果。

[门急诊处理]1.无移位的髌骨骨折石膏固定4—6周,在此期间练习股四头肌收缩,去除石膏后练习膝关节活动。

2.髌骨骨折分离移位超过2—3mm,关节面不平超过2mm,合并伸肌支持带撕裂者,需手术治疗,以恢复关节面形状,修复伸肌装置,坚强内固定,以利早期活动。

(第五节)胫骨平台骨折

主要由高能暴力所致。骨折多为粉碎性,关节面有塌陷及倾斜,可并发半月板和韧带损伤。

[问诊要点]1.询问受伤机制:多为间接暴力作用所致,如高处坠落时,足着地、膝关节受到强大外翻或内翻暴力,形成外侧或内侧平台骨折,常合并韧带损伤。也可由直接暴力引起。

2.了解患处情况,本病患者患处可有畸形、红肿、疼痛等症状。

[体检要点]1.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浮髌征阳性。

2.了解有无膝关节韧带、半月板及血管、神经损伤的表现。

[辅助检查]1.X线摄片可明确骨折部位及类型。

2.必要时行CT检查做矢状面重建,明确关节面塌陷情况。

[诊断要点]1.外伤后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浮髌征阳性。

2.X线片可确诊,并分为6大类型:(1)单纯胫骨外髁劈裂骨折;(2)外髁劈裂合并平台塌陷骨折;(3)单纯平台中央塌陷骨折;(4)内侧平台骨折,可表现为单纯胫骨内髁劈裂骨折或内侧平台塌陷骨折;(5)胫骨内外髁骨折;(6)胫骨平台骨折同时有胫骨干骺端或胫骨干骨折。

[病历记录要点]1.直接或间接暴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部位。

2.记录阳性体征,如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浮髌征阳性等。

3.X线检查结果及骨折的类型。

[门急诊处理]1.稳定型骨折者(单纯劈裂骨折无移位或无旋转的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或股骨髁中央凹陷骨折在1cm以内者)可行长腿石膏固定4—6周,并早期开始锻炼股四头肌,去石膏行膝关节功能锻炼,负重行走不早于8周。

2.不稳定型骨折,分离明显、塌陷超过0.5cm者或有韧带损伤者,应住院行切开复位术。

(第六节)踝部骨折踝部骨折常由较严重的扭伤引起,除骨折外尚有韧带损伤及关节脱位等并发。

[问诊要点]1.询问有无踝部受伤史。

2.了解患处畸形、疼痛、肿胀等表现。

3.有无神经和血管损伤的表现,如肢体的发冷、皮肤苍白、感觉障碍等。

[体检要点]1.踝部肿胀、活动受限、移位严重者可有畸形。

2.骨折部位或韧带损伤处有明显压痛。

[辅助检查]X线摄片可明确诊断。

[诊断要点]1.踝部外伤后局部肿胀、淤斑,内翻或外翻畸形伴活动障碍。

2.踝部有明显的压痛。

3.X线片可确诊并可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骨折分型:I型内翻内收型;II型包括外翻外展型和内翻外展型;III型外翻外旋型。

[病历记录要点]1.记录受伤史和受伤机制。

2.记录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

3.X线检查结果。

[门急诊处理]1.无移位的踝部骨折,石膏固定3—4周后功能锻炼,2—3周后负重。

2.骨折为一般移位者可闭合整复,石膏外固定4—6周。

3.有下列情况者,应住院手术治疗:(1)闭合复位不成功;(2)骨折不稳定;(3)关节内有游离骨块;(4)开放骨折,清创后复位内固定。

(第七节)跟骨骨折

跟骨多为松质骨,跟骨骨折后足弓塌陷将引起步态改变和足的弹性、减震功能降低。

[问诊要点]1.询问受伤机制,本病多为高处坠落,跟骨着地所致。

2.询问有无髋部及脊柱损伤的症状,注意暴力向上传导至髋部及脊柱,可引起该处损伤。

[体检要点]足跟部疼痛、肿胀,不能站立,足底扁平,跟骨横径增宽。

[辅助检查]足跟部侧位、轴位X线片可显示骨折征象。CT扫描在骨折分型及诊断上作用较大,必要时可采用。

[诊断要点]1.有明显外伤史(足跟着地)。

2.足跟肿痛、畸形,不能站立。

3.X线片明确诊断。

[病历记录要点]1.记录外伤史和受伤机制。

2.记录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

3.X线诊断结果及骨折类型和移位程度。

[门急诊处理]1.非手术治疗

(1)无移位的跟骨骨折,用小腿管型石膏制动4—6周,待骨折愈合后做功能锻炼。负重不宜过早,一般在12周以后。

(2)有移位骨折可在麻醉下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4—6周,一般固定于跖屈位。

2.手术治疗有移位的跟骨横行骨折、跟骨结节骨折、青壮年的压缩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应行手术治疗。术后石膏固定6—8周。

(许家轩徐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