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兽的克星
獒的社会关系虽然建立在食物、领地、交配权、等级等的差别上,但已不同于纯粹的野生动物法则,因为獒的社会中介入了人。狗十分乐意与人为伴,把人作为最高精神领袖。
也许是因为一次偶然,自然选择了人作为自己眷顾的对象,赐予人类高过其他生命的智慧和地位,从而改变了整个丛林法则。人类彻底摆脱了大型食肉野生动物的威胁,取而代之的是,野兽因惧怕人类而躲得无影无踪了。不过,在青藏高原——地球的第三极的某些地方,恶劣的自然环境相应削弱了人类的主宰地位。某些时刻,威胁着人类生命的野兽仍然存在,人对野兽不得不时刻保持的警惕,而狗就成了“人兽之争”中人类最好的助手。
虽然真正让野兽惧怕的仍然是人而不是狗,但是藏獒对野兽的抵御能力要比普通的狗更加强大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不仅仅是因为藏獒有着强壮的体格与极强的攻击力,藏獒一直延续的那种半家畜、半野生的生活状态,也保证了它们保护领地的意识与野兽的领地意识并无区别,它们会为此不遗余力地战斗,直至牺牲。
从某种程度上说,在西部牧区的人类社会里,藏獒就是野兽的克星。
同类
狗是一种喜好群居的动物,在没有人的状况下,狗十分乐意归属到它们自己的群体中,延续着犬科动物固有的生存方式。但一经人类豢养,狗的社会便与人息息相关了。有时因各为其主,狗与狗之间也必须反目。在高海拔游牧区,和人一样,只有到了冬季,藏獒们才能在“冬窝子”相聚;在低海拔地区,白天藏獒没有自由,只有晚上才能回归自己的社会。
每个狗群体中都会有一只狗王,它是该狗群特定时期内地位最高的,也是同类中最强悍的,一般在狗群内享有一切优先权。同样,狗王也能得到该地区人的关注与爱护,它的主人会给它带上用牦牛毛制成的红色项圈标志,这是狗王的荣誉,是王者地位的象征,同时也是主人自己的荣誉。
野狗的天迹
早年藏区的生活十分艰苦,藏獒的饲养条件十分有限,牧民又从不杀狗,每年自然繁殖的狗崽中的大多数都因送不出去而只能无奈地被“抛弃”,沦为“野狗”。在20世纪70年代,青藏公路上一位姓马的运输司机曾不止一次地帮助牧区藏民将家中多余的小狗扔掉,据他讲这种现象在当时极为普遍,不足为奇。有时有些牧民怕汉民杀狗吃肉,为了让马师傅将狗崽扔得远些,还会付些小小的报酬。
草原上的野狗多了,就有了野狗群,它们中就有了“首领”。野狗在“狗头儿”的带领下过着流浪的生活,在饥饿难挡时它们偶尔也会攻击畜群或抢夺家狗的食物,与守卫畜群的家狗发生冲突。“胜者王,败者寇”在“狗类社会”中同样适用。为了食物,得胜的野狗不愿离去,若即若离地在牧民驻地周边游荡着。也有些质素好的野狗被牧民诱捕驯养又变成了“家狗”,为新主人看护畜群。其实,再“野”的狗也希望有“家”,这是狗比其他动物更容易驯化的原因之一。
由于不用为食物来源操心,家狗的身体条件明显好于野狗,它们发育良好,体格壮硕,身材高大。与家狗相比,野狗虽然在体格上稍显瘦小,但“饥寒交迫”使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比家狗更凶悍,为了生存,它们的性情更为暴烈,动作更为敏捷,战斗时也更加“视死如归”;同时,由于好的避风处均为牧民占据,为防御严寒,它们的被毛也更加厚密。
其实,这种差异也同样存在于高海拔游牧区与低海拔半农半牧区的藏獒之间。看来,物质条件决定的只是一个物种的体质,其性格还是要靠环境来磨砺的。
冬窝子——藏獒的爱情天堂
冬窝子是牧民过冬的聚居地,每年深秋,四处游牧的牧民们都会赶着畜群聚集到冬窝子,挨过严酷的冬天。这时,各家的藏獒才有机会聚集在一起,而此时也正值母狗的发情期(也许正因为如此,母狗才选择在此时发情)。白天,藏獒被拴在自家门前养精蓄锐,一到晚上,获得自由的勇士们便开始为“爱情”而战,同时参战的,还有附近或“远道而来”的野狗。爱情是自私的,战斗是无情的,和其他动物一样,经过长久的厮杀后,狗群中便会产生一只实力最强的狗王,由它控制大局,号令天下。而实际上,不论胜负,每只狗都能得到爱情,因为在雌狗的眼中,基因越杂的后代生命力越强。这一点可能是经过艰苦搏杀获得荣誉的狗王想像不到的。
天狗
西北民族大学有位李老师,年轻时常奔波在大草原上为牲畜治病,并培养当地民族中的兽医人才,对藏獒有着至深的印象。据他介绍,好的藏獒必须先闻其声,再循声而去,否则很难发现它。一般有经验的藏区人,仅凭藏獒的吠声便能判断它的体格大小及凶猛程度。在藏区,如果听到远处山谷中传来一两声穿透力极强且沉闷的吼声,那里肯定有一只巨大的“狗”,那吼声是警告:勿入其领地。此时要非常小心,最好沿着谷底走,不要进入其领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种超低频吼声,带给近处的人的感受反而不强,但却可传播数里之遥,令远在领地周边徘徊的狼群胆寒退却。真正的獒,毋需与野兽发生正面冲突,其吼声便足以震慑望着畜群垂涎的野兽。
在藏区,“天狗”才是真正的獒。拥有“天狗”的人在迁移或赶场的途中,甚至在穿越他人牧场时,决不会遭到当地恶犬或藏獒的攻击。在牧民心中,真正意义上的獒一百年才可能出现一只,它们的身上附有某种神的力量。许多现代都市人称为“藏獒”的大狗,在藏区是不会得到认同的。
“天狗”出生不久后,为了独霸母獒的乳汁,便撕咬同窝的手足,将它们赶出洞去。
“英雄主义”价值观
专门为藏族群众修筑草场围栏的师傅们,还有常年在藏区为畜群治病的兽医们,他们见过形形色色的“狗”,也基本上都有过一两次刻骨铭心的遇袭经历,对如何应付藏獒的袭击都有着各自的深刻体会。然而在“獒口逃生”之后,他们谈及的最震撼的感受却都是藏獒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藏獒一旦被入侵的野兽或“同类”打败,就会自动从原有的领地上消失而沦为野狗,不会再回到主人的牧场;或者有时在撕咬搏杀中受重伤,感觉自己活不长了,也会走得远远的,最后死在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