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牧区
在中国西部的亘古荒原上,藏獒与人类在单纯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已经共同生活了上万年。在广袤的山野及草原间,它们不受锁链的羁绊,自由自在地追捕着猎物。藏獒祖先那种半家畜、半野生式的与人类相互依存的关系一直在延续着。
藏獒祖先被驯化的过程就是史前人类驯化犬的过程。由于犬类具有比其他野生动物更易接近人的特性,野生獒开始被人豢养。豢养的动机同样是人类想利用野生獒对其他野兽天生的警戒心及极强的攻击力,以此来阻挡大型猛兽对人类栖息地的侵袭,同时也利用野生獒狩猎的本能来帮助人追逐猎物。
这里环境恶劣,这里的牧民们过着几近原始的游牧生活,生存所需的物资相对短缺,因此藏獒在生存上并非完全依赖于人。他们之间应该更近似于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牧民们因藏獒的勇猛、剽悍而获得一定的安全感,而藏獒在牧民的帐篷外获得一席生息之地,缓解了残酷自然环境的强大压力。在这里,藏獒与人共同捍卫着自身的生存与繁衍。
海拔较低的半农半牧区
在这里,食物的丰足使藏獒的生存完全依赖于人,从而也确定了藏獒与人的从属关系。由于人口相对稠密,白天几乎所有的藏獒都被粗粗的铁链锁着,以免伤及路人。而到了晚上,白天拴着的藏獒都被主人放开,重获短暂的自由。所以在藏区夜间行路要十分小心,尤其在牧区,晚上最好不要走东窜西,以免被藏獒当成“盗羊贼”而受到攻击。
被牧民视为家庭成员
藏区的每一个牧民都非常善待他们的狗,把它们视作家庭中的成员,有的甚至在食物方面都不存在区别。
在藏区的牲口中只有牛羊是财富,藏狗是不被计入财产的。无论大狗小狗,在牧民之间都是相赠或互换,原则上不存在买卖,更不可能杀狗吃肉,藏狗在这片乐土上享受着完全自由的繁衍生息。由于气候高寒,空气干净,病毒性传染病的发生几率相对较低,新陈代谢也相对缓慢,因此藏狗的自然死亡率也很低,有些“长寿”的藏狗甚至可以陪伴主人十几年。
很多家庭的狗都有名字。在狗儿跑得很远的时候,主人还会用一种嘹亮的声音呼唤自己的狗儿。由于高原草场空旷宁静,在这里声音就像人宽阔的视野一样传得很远,杳无踪影的狗儿只要听到主人那熟悉的声音响彻山野时,便会不顾一切地疾奔而归。这也是主人与狗之间默契的体现。
只认可一个主人
支配着藏獒的三个最强烈的行为意识是:食物意识、领地意识、等级意识。
狗仍然保留着远古时期群居动物的等级意识,藏獒在这方面尤为突出,等级意识决定着藏獒与其家庭成员的关系。
藏獒通常只认同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因为在藏獒眼中,在这个大集体里,它的地位只比其认可的头领(主人)低,它也只会服从这个人的命令。它与其他家庭成员则是同等的地位,可以和睦相处,除非有意激怒它,它才会龇牙咧嘴以示警告。如果藏獒认同自己的地位低于所有家庭成员,那么它就会服从于任何一个人。但事实上藏獒是永远不会这样认为的。
藏獒的主人意识并不完全取决于食物的给予,食物纽带能建立的仅仅是可亲近的相互信任的关系而已。藏獒只忠于它认可的主人。很多由藏区移居到别处的成年藏獒,经常因思乡心切而精神不振,并且不会真正认同新饲养者为新主人,至死都眷念旧主。有些极其烈性的藏獒,始终不容“新主人”触其脖颈,因此与主人反目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绝佳的护卫
藏獒作为绝佳的护卫犬,是绝对名副其实的,它对主人的忠心也显而易见。这个看似“憨大”的家伙,其实绝顶聪明,从不做徒劳的进攻。它一般会在主人帐篷前或找个较高的地点巡视四周,时常又会混在畜群间或躲在隐蔽处,平时不常吠叫,但锐利的双眼绝不会放过任何异常情况,即使是一辆行进中的汽车经过,它也会闪电般突然跳出,冲向目标,扑咬着、尾追着汽车,直到它认为汽车出了它所能管辖的领地,才会停止追击,定定地站在高岗上,发出几声沉闷的吼叫,不知表达的是驱逐胜利后的得意还是对逃亡者的再次警告……
在牧区之间赶场的牧民同样会被视为闯入“领地”的入侵者,而遭到当地藏獒甚至狗群的攻击。遇到这种情况一般只有立即下马,牵着马混在牛群中行走,因为藏獒不会轻易攻击牛群,然后让随行的藏獒去对付它们,在自家藏獒的协助下,尽快走出“危险”地带。
遇到有经验的高手就不一样了,他们会用随身携带的专门打狗的工具来对付藏獒的攻击。在游牧草场,极难分辨出哪只藏獒是有主人的,哪只是野狗,因此在藏区没有“打狗要看主人”这一说。相反,如果能够制服来势汹汹的藏獒,它的主人还会竖起大拇指,热情地请你进帐篷小憩。
打狗工具
打狗工具是用一根丈余的牛筋拴着一个有棱有角的实心铁砣,类似古代的一种软兵器,又很像现在建房子用的准心。你可千万别小瞧这个“武器”,这是惟一对生性凶猛的藏獒有抑制作用的工具,比其他任何有形的武器都有用。但并非人人都会使用,必须从小练习,否则搞不好还会弄巧成拙。
它的作用有三:一是用铁砣直接打击目标的要害,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命中,万一失手,那根牛筋可使铁砣再次弹回到手中。牛筋长度要适中,这样才能做到收放自如。二是牧民在马背上抡起它可以保护马的两侧不遭到藏獒攻击。三是利用这种工具的特殊构造可以套牢藏獒的脖子,这对藏獒来说是最致命的。一旦套牢,牧民便可策马狂奔,后果就可想而知了。另外,作为生命咽喉的脖颈,在动物的意识中比身体其他任何部位都重要,藏獒也同样不会让人轻易地控制它的脖颈,一旦被套牢,这种“脖颈意识”就会促使它乖乖就范。
打狗高手
一次去牧区,嘎布藏(音)是我们的向导,他是个真正的对付藏獒的高手。说他是真正的高手是因为他不像其他高手那样,时常带着打狗工具,而是徒手制服来势汹汹的藏獒。开始我们都不信,直到亲眼目睹。
原始粗放的饲养方式
有些地区的狗完全是处在“自生自灭”的环境中,人为干预很少,更缺乏合理的管理,喂养不定时,忽视选种育种。即便是食物丰足的地区,牧民们喂养狗的方式仍然十分粗放,就如下图中的藏獒那样,靠啃食一条“冻如坚石”的马腿,同样可以挨过漫漫冬季。
雌雄比例严重失调
为追求实用性,大多数牧民均选育雄獒,不愿饲养雌獒。有些家庭为了控制狗的繁殖,避免每年为狗仔的“出路”犯难,在育种时就只选择雄性,导致藏獒的雌雄比例在1∶8到1∶12之间,有些地区悬殊更大,这种比例很不利于藏獒的繁衍。还有的时候主人为了达到让狗儿安心于看护工作的目的,甚至不惜采取阉割的办法,以免其“朝三暮四,心不在焉”,这也是造成藏獒种群雌雄比例严重失调的原因之一。
完全放任自然的交配造成某些地区藏獒品种的参差不齐,个体差异很大,种群素质不断下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牧民的生活发生着根本的变化,许多以前依靠游牧为生的藏民已定居下来。聚居的生活方式改变了牧民饲养藏獒的初衷,他们选种时不再会为抵御野兽的侵袭而去强调藏獒个体的高大强壮,这是藏獒种群质素下降的另一个原因。
饿极了,偶尔攻击自家的羊群
由于饲喂不规律、不定时,甚至长时间不喂食,饥饿难挡的藏獒偶尔会攻击自家的羊。对此,主人也不会过多责怪,因为牺牲一只羊换来整个畜群的安全,非常划算。高原气候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储藏室,死去的羊可供藏獒进食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