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藏獒,远去的藏地山狗
7896100000003

第3章 藏獒发展史

什么是藏獒

中国西部的高原,远古为西戎地,汉代属羌地,唐宋时期为吐蕃地,元代为宣政院统辖地,明清为卫藏地区,现在被称为“青藏高原”。

今天,在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的中国青藏高原,这块地球最年轻的地壳板块上,依然生存着世界上最古老的犬种——獒。

据可考的文字记载,这一物种的出现伴随着人类对它的驯化、利用,大约起源于公元前10世纪,但事实上,早在人类文明出现以前,这个种群就已经在这块至今仍在不断升高的土地上生存繁衍了。由于自然赋予人类生存的条件极端恶劣,现代文明的影响没能过早地渗透到这里,使这种最早被人类驯养利用、原始稀世的獒,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得以保存。现在,这个种群被称为“藏獒”。

藏獒——

秉承着远古时代獒的血脉

是国际公认的当今世界诸多猛犬的祖先

堪称古老犬种的活化石

是当今世界上最不畏惧任何暴力的犬种

是中国青藏高原这块特殊地域的原始稀世犬种

是物种多样性展示中的犬类代表

被犬学专家称为“东方神犬”

被国际犬评人士誉为“中华神獒”

自有记载以来,藏獒在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中已经繁衍生息了数千年。虽然与远古时代的獒有着一脉相承的血源,但由于生存的环境与地域相去甚远,藏獒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性格和特征。它凭借着更强悍的体质,饱含着千秋万代的历史积淀,展现在当今世人的面前。

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藏獒,千百年来被高原游牧民族驯化成了畜群的守护神,成为牧民们驱狼逐豹的得力助手。但我们仍可以想像,在上古时期,那些未被驯化的藏獒的祖先与生活在那里的人类祖先一样,靠着狩猎为生,它们生性凶猛,体型庞大,精力充沛,三五成群,无拘无束地奔袭在广袤千里的山野及草原间追逐猎物……

从羌人开始在西部雄奇的大地上驰骋,经过一千多年的吐蕃时期,直到蒙古大军西征,藏獒在中国西部高原上已历经了千秋万代。虽然在这段有据可考的历史中,藏獒已基本成型,应与现在所见的相差不大,但由于环境恶劣,地域闭塞,外界对这一种群的进化史一无所知。

确切地说,汉语中的“藏獒”是个现代名称,这与它的英文名称Tibertan Mastiff是对应的。而藏獒的俗称却与中国西部的历史发展息息相关。历史上,藏獒在不同时期曾有过不同的俗称,诸如“羌狗”、“蕃狗”、“番狗”、“藏狗”之类。可见,人们对这一种群的认识局限于它的主人。随着该区域人类历史的演化,藏獒的俗称也几经更改。这就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历史现象:藏獒俗称的演变恰好反映着古代中国西部高原的历史演变。

羌狗

“羌狗”,即羌人的狗。

汉朝时期的西部高原被称为羌戎之地。羌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游牧民族。羌人在中国西部有着十分久远的历史,他们部落众多,以今青海省东部为中心向四周发展,南至今四川省西北,北接新疆,分布地域极为广泛。尽管如此,由于没有形成中央集权,历史上羌人从未建立过强大的政权。到了汉代,羌人分成几支逐步迁移。南迁与西迁的羌人后来基本融入了吐蕃;东迁至今甘肃省一带的羌人部落,于4世纪末建立过后秦政权,被东晋所灭后再度西迁;北迁至今宁夏银川一带的一支羌人在历史上最为可圈可点,他们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党项”民族,并逐渐发展建立了盛极一时的西夏王朝。直到蒙古人建立元朝以后,羌人才真正融入了中华民族统一的大家庭。

从番狗到藏狗

据藏族人的口头传说,约公元前3世纪,第一位赞普(藏语“王”之意)聂墀征服了西藏地区的诸小诸侯,成为雅砻吐蕃部落的第一个王。

7世纪初,赞普朗日伦赞的儿子松赞干布从雅砻地方出发,降服了当时青藏高原上最强大的苏毗地方政权,征服了羊同部落,一统星罗棋布般散落在西部高原上的诸部落,建立起了强大的吐蕃王朝。

在青藏高原进入吐蕃王朝时期之际,中原地区正由强大的唐朝统治着。唐朝的经济、文化、军事都非常发达,吐蕃王朝与中原保持着较为频繁的往来,于是在青藏高原北缘的祁连山南麓逐渐形成了一条通往西部高原的古道,称“青海道”,该道在盛唐时期因一次“和亲”而闻名于世,被后人称为“唐蕃古道”。这条古道不仅仅是民族友好的象征,更是中原人与西部民族相互了解认知的枢纽,当时的中原人正是通过这条古道认识了来自西部高原上的番狗的——唐代官方的文献称“外来物”时都要加一个“番”字,如称外国商人为“番客”。称藏獒为“番狗”,除了寓意为吐蕃的狗之外,还暗示着它是来自异族地域的狗。

9世纪末吐蕃爆发大规模平民叛乱,赞普达磨死后,吐蕃走向分裂。11世纪前后,吐蕃第九位赞普朗达玛的重孙吉德尼玛衮带着亲信逃亡阿里,建立起了另一个王国——古格王国,标志着历时两百多年的吐蕃王朝彻底终结。

11世纪,以贡却杰波家族为中心建立的藏传佛教萨迦派逐渐成为西藏地方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势力,统治西藏长达89年。贡却杰波家族萨迦教派领袖八思巴,原名罗追坚藏,幼从伯父萨班,于1247年,在祁连山脚下的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拜见元太宗窝阔台之子阔端,归顺蒙古。八思巴曾与元世祖忽必烈会于六盘山下,为忽必烈灌顶。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册封八思巴为国师,即元代第一任帝师。在元朝中央政府的支持与扶植下,西藏地方进入了政教合一时期,萨迦教派领袖八思巴掌握着西藏地方的政教大权,并最终统领西藏投入祖国版图,成为元朝中央政府的统辖地。

13世纪中叶,西藏正式归入中国版图,青藏高原成为元朝政府宣政院的统辖地。清朝时期西藏地区分为卫(前藏)、藏(后藏)、康(喀木)、阿里四部,总称西藏。

随着西藏地方称谓的改变,汉语中的“番狗”这一俗称也逐步被“藏狗”所取代。

随蒙古大军西征

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英雄豪杰曾驾驭着千骑万乘驰骋西部,建立并更替着一个个不同名称的短暂王朝,然而欲望更大的蒙古人毁灭了无数人的美梦,伴随着蒙古人欲望的延伸,蒙古大军西征所向披靡。从此,西部高原归于一统,一切纷乱在金戈铁马之后归于了平静。蒙古人西征时,曾有上万条藏狗随军服役,为所向披靡的蒙古西征大军效尽了犬马之劳,同时也改良着所经之处的地方犬种。

据考,中世纪以后,中亚地区古老的獒在人类社会中已经不复存在,可以这么说,蒙古军西征使獒的血统在中亚得以“再一次复活”,同时也强化了原来留在欧洲大陆上“獒的后裔”的血统。

马帮运盐

獒的价值在中国西部早就受到了高度重视。盐,在今天是极其廉价的东西,但在当时的内陆地区却是非常昂贵的,国家对盐政十分重视,盐是国家的专卖商品。特别是川黔湘鄂山区的人们常年饱受淡食之苦,通常是将小小盐袋怀揣胸口,如藏至宝。中国西部芒康井盐商的马帮曾用藏獒来运盐,据称用它们来驮盐,除了比马匹更适宜在崎岖、狭窄的小路上翻山越岭,更主要的是可以防盗。

而在中原地区到了明清时期,藏獒的价值才被初步发现,但仍然只是作为宫廷礼物在王室贵族间相互馈赠。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养犬只是达官贵人的事,豢养来自西部高原的藏獒就更加有限了,在当时,想使藏獒像今天这样发展成为世界名犬,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康熙皇帝与“苍猊”

郎世宁,公元1688年出生于意大利米兰,27岁来到中国成为清王朝的宫廷画师。他以驻藏副都统傅清进献给康熙皇帝的一只来自西藏的獒作为蓝本,以华丽的巴洛克艺术和精致的写实画风,绘制成《十骏犬》图之一,康熙皇帝欣然为其题名“苍猊”。“猊”即“狻猊”,在中国古代指狮子,现在则指传说中形似狮子的一种猛兽。唐朝牛上士在《狮子赋》写道:

穷汗漫之大荒,当昆仑之南轴。

铄精刚之猛气,产灵猊之兽族。

康熙皇帝为獒冠以“苍猊”之名,足可见其体格外表非近犬类而更似想象中的猛兽。今天,我们从郎世宁的这幅画中似乎依然可以领略到这来自西部高原地区物种的凶悍与粗犷。

现在,很多藏獒的爱好者均以此画作为?量藏獒的蓝本或模板,孰不知艺术家的创作是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喜好的,即使郎世宁作画时是以写实为主,但毕竟还不是照片,仍有依据想像杜撰的成分,因此画中的“苍猊”只能是当今藏獒个体特征的参照物,完全依此来评判苍猊是否是藏獒,似乎有点削足适履,不切实际。

晚清时期,腐败无能的清政府面对坚船利炮的威胁,在以土地、白银换取“平安”的同时,还曾谄媚地将“不肯低头”的藏獒作为朝廷国礼或“贡品”献给外国使节。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近年在中国台湾、香港地区举办的狗展中,多次出现藏獒只咬“白人”评判员的事件。

西方人与藏獒

藏獒在当代拥有“中国神獒”的美誉,但无论是在近代还是现代,最早发现它的价值并将它推广至世界各地的,却都是西方人。

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行纪》中对藏獒有详细的描述,他形容藏獒“体高如驴,吼声如狮,凶猛无比”,他是第一位将藏獒诉诸文字的西方人。他离开中国返回欧洲时曾带走两只幼獒,可惜的是都死在了航海的途中。

18世初,英国人最早开始了对藏獒的培育,并按其理想的标准进行品种改良、选育定型,甚至建立起血统档案。达尔文曾在他的《动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中专门提到这种生长在喜马拉雅山麓的黑色巨獒。

1873年,英国犬协会正式将藏獒命名为Tibetan Mastiff。

19世纪末,英国驻印度、尼泊尔等国的历任总督多次将这种他们自称是“来自西藏如狮子般勇猛、极其强壮的大狗”献于英国女王及王室成员。

1947年,第一只藏獒被冒险家巴利·毕肖普(Barry Bishop)带至美国。

20世纪中叶,外界对藏獒的寻访以美国人最具代表性,特别是中国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众多美国寻访者将大量品质优秀的藏獒从西藏经印度、尼泊尔运出,带至美国本土。

从1966年起,美国驻尼泊尔办事处的鲁勒(Arm Rohrer)女士开始考察喜马拉雅山区,在她的考察资料中,她肯定地认为藏獒应当是世界诸多犬种的祖先。

1973年,美国藏獒协会(American Tibetan Mastiff Association)成立,开始对藏獒进行保护、研究及定型。

现在许多国家、地区均有藏獒存在,藏獒在西方国家成了真正的犬明星,备受追捧。但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离开故土的藏獒在体态特征上产生了不同的变异。

现代社会中的藏獒

近几年,随着藏獒被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它的价值也在进一步提高,人们在积极保护、开发和利用这种天然的动物资源。藏獒在正确的培育、改良及严格的管理下是完全可以被利用的。在农场、林场、养殖场、私人属地甚至军事要地等闲人免入的地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因为藏獒是颇具威慑力的绝佳守卫犬。

1992年11月中旬,西宁市郊的乐家湾,这里有兰州军区空军某部驻地,我和李东民向在此当兵的同学借御寒的军用羊皮大衣。听说我们要去草原看藏獒,同学告知我们此地就有一只,在看守油库。我们立刻来了兴致,强烈要求一睹为快,同学经“请示”上级之后便领我们来到了油库,穿过库区,在围墙尽头的铁门旁见到了这只“藏獒”,喂养它的战士也随后到来。这是我初次拜会的藏獒,是个典型的“混血儿”。听他介绍说这是一只藏獒与军犬的杂交犬,军犬是一只狼狗(推测可能是昆明犬或德国牧羊犬),由于仅仅是作为看门狗使用,它的年龄、体重、亲属犬中的哪个是藏獒一概不详。它的一条长长的拖尾及弯曲的后腿更似狼狗,只有从那壮硕的身体和一身被毛上依稀能看到藏獒的影子。

对藏獒的开发和利用,很早以前就体现在犬种杂交的工作中了。如今,藏獒已被它的热爱者们推广至世界各地,并改良了当地的犬种,现在全世界很多地方的犬种都融有浓浓的藏獒血统。

藏獒被划分在工作犬一类,是因为它能够胜任守卫的工作,但也仅限于此。

由于藏獒特殊的秉性,其他工作犬的训练科目对它来说很难完成。有很多人尝试着将它训练成“多面手”式的工作犬,都以失败而告终。即使能够完成,也无法摆脱藏獒“只认同一个主人”的潜意识,使用者只能是训练者。

有些繁育者在“藏獒到底是什么”都没搞清楚的情况下,将错就错,耗费精力、物力,热衷于培育“二代”产品,即所谓让任何陌生人都可以“抚摸”、性情温和,甚至可以牵着逛逛集市的藏獒。试想,如果将一只杂交了的“藏獒”训练得有声有色,并且能听任任何人的摆布,那么,从严格意义上讲,它就已经不是藏獒了。因此,对藏獒的利用,现阶段仍局限于简单的守卫工作。

除了担任守卫工作外,在都市中,藏獒也早已被人们所接受,有的更视其为家中宠物。但由于它特殊的体格和性格,以及受到饲养环境、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作为宠物,藏獒的普及是有局限性的。必须有足够的空间,必须远离闹市以免伤人。否则一般家庭都无法容纳这样的“庞然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