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贾斯坦地区,在历史上首先是因为勇猛强悍的拉吉普特人知名的。“拉吉普特”(Rajput)梵语原意为“王孙、宗室”(Raj=Raja即国王、诸侯,Put即后裔),一般的历史书都认为,他们是陆续移民到印度的贵霜、白匈奴、古贾尔等部族以及安息、希腊等国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的。他们建立了众多王国,割据一方,彼此征战。由于这一批人又笃信印度教,因其骁勇绝伦,在宗教上也取得了“刹帝利”种姓(国王、武士的种姓,暗示有王室或贵族血统),最终得到了拉吉普特这个在印度人看来很高贵的称谓。
在印度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莫卧儿帝国为了统一疆域,王朝历史上最伟大的阿克巴大帝南征北战,各路王公望风归顺,但他费尽心思也只是令拉贾斯坦诸侯短暂折服,事后还要用和亲、册封、送礼等手段来安抚讨好。印度著名小说家普列姆昌德有一篇小说名作《金达夫人》就是写当地王公与莫卧儿军队征战的故事:即使丈夫捐躯,金达夫人还要带着军队继续打,最后兵败则自杀。
拉贾斯坦一带著名的几座彩色城市分别是粉红之城斋浦尔、蓝色之城焦特浦尔、白色之城乌代浦尔以及金色之城贾撒梅尔(在印度,印度教徒聚居城市以“浦尔,pur”结尾是常见的;穆斯林聚居城市则常见以“阿巴德,abad”结尾的,比如海德拉巴、阿拉哈巴德。巴基斯坦首都则是:伊斯兰堡,即Islam-abad)。
这当中,前三座彩色城市又是当年该地区实力最强的三大王国的故都,安珀王国定都斋浦尔一带,马尔沃王国定都焦特浦尔一带,梅瓦尔王国首都乌代浦尔,它们都是从印度中世纪至近代期间赫赫有名的王国。我们这次由于时间有限,只能遗憾地选择单独去看被划入北印度“金三角”路线的拉贾斯坦邦首府斋浦尔。
斋浦尔著名景点中,公认的有风之宫(HawaMahal)、琥珀堡(AmberFort)、市博宫(CityPalace)、天文台之类的地方,当地还有一个名叫翠舶来(TripoliaBazaar)的购物大市出售本土名产。大体上看,这个城市或可代表拉贾斯坦地区的风格,对于印度人来讲,这就是该国目前的西域风光,也许类似于乌鲁木齐风光之于中国。人们在看一些关于印度的风景介绍时,很容易生发对斋浦尔美景的赞叹,虽然这个城市不能代替拉贾斯坦地区其他那些同样具有独特风格的美丽城市。
我们在这辆旅行大巴上坐着,鉴于这两天休整得还不错,不觉得累,白天行车也不算单调。大家就是一边聊天一边看车窗外晃过去的景致,间或看书或闭目养神。其间还共同对付几只不知道什么时候买的石榴,此时翻出来,光为了吃掉它们也消磨掉不少时间。说起来石榴对于坐长途车的人来说还真是很好的水果,能混时间且生津止渴,完了还能把手染成诡异的淡紫色,又兼杀菌作用,真是完美的旅行水果。
在这一路上,同行的小朋友始终比较活跃,显示出了某种社交天赋。他不光在座位之间走来走去,还爬到上面铺位上,和躺在那里的印度人短暂相处了一会儿,多半是彼此大眼瞪小眼,瞪累了就下来了。后来那印度人下了车,他又爬上去,在上面独自待了一阵。很快我们后排的两名英国人也和他交上了朋友。我很佩服他旺盛的精力。
那对英国情侣大概二十来岁,一个穿黑T恤戴棒球帽的非洲裔肌肉男,带着他的欧洲血统金发白肤女朋友,眼睛四处张望。小朋友和他们连说带写地沟通,最后弄明白了双方的来历:一个来自中国北京,另一个来自英国伦敦。他们甚至把家庭地址都交换了,还互相拍照片。
而印度本土的推销员也向我们显示了他们的职业热情。先是中途上来一名背挎包的二十来岁小伙子,寸头,灰色衬衣,黑西裤,上来就摸出一小瓶子,用我这辈子听过的最快的语速,一口气长篇大论地说了至少十分钟。从前无论看电视、听广播还是和印度人讲话,都没遇到过能把印地语说这么快的,以至于我对他灵敏的舌头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盯着他翕动的双唇和跳跃的舌尖看了好一阵。他的声音和语句真是悦耳动听,一大篇话说下来还很有点煽动力。之后他走来走去,果然有人买他的洗涤剂,大概是用传统配方改良生产的一种类似于强力去污粉一样的东西,一瓶三十个卢比。我要过他手里那瓶看了看,跟云南白药似的。
他在车上待了接近一小时,就在路边下车了。接替这个人的是一个穿白衬衣的家伙,打扮风格类似,但是说话没之前那个快了,有点慢条斯理的,卖的是一种治疗消化不良的药,也还有几个人买。新来的一样陪着我们走了接近一小时,后来在路边下去了。估计他们都会找返程车辆坐回去,同时再推销一次吧。
第一次邂逅
大概在下午三点半的样子,大巴停靠在路边一个餐馆附近。从尼泊尔一路过来,这动作就表示我们需要抓紧处理饮食和水火问题。那个地方的厕所靠近一片稻田,本来是好的环境,但是周围“黄金万两”,手纸遍地,是很令人反胃的场景,似乎之前那些人都不肯走进厕所里去。好在这里比德里去阿格拉路上那个搭建在废墟上的小卖场又先进了一些,起码能提供用水让人洗脸洗手。店里卖的照常是印度薄饼、豆子汤,或者印度风味套餐,基本上人们不能指望尼泊尔和印度的这种路边餐馆可以提供多精美的食物,它们就是千篇一律的。倒是有一种零食,用棕叶编成的小碗装着,看起来略微有些别致。
等我从餐馆里出来时,另一辆从斋浦尔开往阿格拉方向的大巴也在边上停下了,一堆乘客“呼啦”涌下来。我随意看了一眼,就往车上去,这时候发生了我们在印度的第一次神奇邂逅。
我都快上车了,听见有人叫我,回头一看,竟然是七月三十日和小高一起从尼泊尔出发到印度的刘师傅。既然他在,小高必然也在了--刚想到这个,小高已经到我跟前来了。
原来他们当时从加德满都坐车到比尔甘杰过境,去了瓦腊那西,之后坐火车去了加尔各答,然后从那边接着一趟火车奔赴孟买。他们在孟买看了正在全球热映的《木乃伊3》。刘师傅笑着说:我这次在印度城市看了中国人演美国人拍的英语电影,也是传奇了。我说:确实是。
不过刘师傅看起来精神略微欠佳,估计是一路车马劳顿给累的,到底是六十左右的人了。他抱怨印度的饮食简直不能入口,水也不敢随便喝,外面太阳大,室内空调猛,让人待哪儿都难受。小高看起来也瘦了一些,但仍然比较抖擞。在灼热的南印度城市孟买过了一天之后,他们坐上了直达德里的列车,然后从那里去了斋浦尔,下一段行程就是去阿格拉看泰姬陵,大概待一天,最迟八月十日他们会到德里去。
我也告诉了他们我们接下来的行程:今天到斋浦尔,明天在那里看一天,晚上坐夜车去新德里,争取把睡觉的时间放火车上,这样节省点时间。此时既然两拨人的行程已经非常接近,算起来我们可能先到德里一天,大家就约定了三个或许能碰头的地方:一个是新德里火车站外的梦巴扎(MainBazaar),这地方是外国游客惯常聚居之地,又称购物天堂,邻近著名的阔佬商圈(ConnaughtCircle),我们去了就会住在那条街上,到时候没准儿逛街就碰头了;第二个是印巴边境城市阿姆利则,如果大家在德里没碰到,考虑到后面的时间不那么紧张,我们可以在锡克金庙等他们;第三个是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大家都会去,如果前面还没碰到的话,说明我们始终先走了一步,到时候富余时间肯定是足够多的,一定会在那里等着,因为我至少要在那里停留一天。
我和小高、刘师傅这样仔细地约定,有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个是大家在外面玩的时间都比较长了,尤其是我和小高,分别负责各自小团队的行程和安保,具体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导游、翻译、砍价、问路、搬运、票务、赶车、投宿、点菜等全线工作,如果存在冲突还要一力担当,最起码需要出头去吵架--这么些天下来,多半都有些累了,如果两支小分队合并的话,他和我都能够获得轮休的机会。
第二是我们将要走相同的回国路线。从巴基斯坦到中国新疆,并没有火车可以直达,不问而知是长途漫漫,要在崇山峻岭间盘旋个几天几夜,队伍壮大点热闹些,可以一起多几个人说话解闷。
第三,我们都想去具有一定危险性、但是非常吸引人的巴基斯坦边境城市白沙瓦,多两个人多一点照应,万一碰到不幸被绑架之类,说不定还能有个报信儿的。
大家约定清楚之后,我又想起泰姬陵南门外薄大爷那家旅馆,就给了小高一张名片并告诉他能入住的价格,在上面用写得最丑陋的印地文给大爷留言说:这是阿肖的朋友,您就给狠狠打个折吧。然后我们这趟车就先走了。路上说起这次发生在别的国家里的偶遇,还觉得真是很小概率的事件,要是时机相差个十五分钟,就可能完全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