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耽美淌过青春河的男人
7817500000078

第78章 兴教十训(下)

第84节兴教十训(下)

说第七条吧。这一条就是,要多对孩子进行思想导引。孩子刚来时,学习兴趣很浓,也很愿意配合老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兴趣就会逐渐消褪,乃至丧失,再往下发展就是消极厌学,直至退学。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老师好好动脑子,进行目标导引。一般而言,孩子们年龄小,不懂事,目标感并不强,他们并不知道学英语与自己的未来有什么关系。这时候,我就会进行导引,告诉他们,学通英语,可以行遍天下,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不学英语,英语相当于国际普通话,掌握了英语就可以畅通无阻地环游世界,饱览天下名山名水。为吸引孩子们,我在教室里专门挂了一张大号世界地图,给他们讲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奇风异俗。

这个办法很好,对于一些天性喜欢新奇的孩子们来说,可以说是切中了他们的需求要害。这些东西听得饶有兴味时,我就在不知不觉间,把他们往英语学习上引。我告诉他们,世界上大部分英语国家都是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与这些国家相比,我们还很落后,得向人家学习。向人家学习,首先得学习人家的语言,语言是工具,是钥匙,只有掌握了这个工具和钥匙,才能更好地学习人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理念。

不仅从思想上导引,我还以语、数、英三科为例,从现实层面进行导引,我对他们说,英语不学不行,学不好也不行,在现行体制下,英语几乎要跟人一辈子,学理的学生上了大学,就很少学语文了,即便学也要求不高,考试甚至还是开卷的;学文的学生上了大学,就很少学数学了,好多专业都不开数学。唯独英语,文理学生都得学,不仅学,还得大学特学,且必须得学好、学通,否则就过不了四六级,连学位证都拿不到,连工作都没法找。

我告诉孩子们,在许多大学,学位证都与四六级成绩挂钩。如果准备出国深造的话,英语则是一道必过的槛,考托福、考雅思,都考英语。参加工作以后,还不能丢掉英语,因为评职称要参加职称英语考试,否则就没资格评。在导引的过程中,我还注重方式方法,一般是以生活化、故事化的形式讲给学生,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学生们都爱听我讲故事,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目标导引,渐渐就对英语学习有了兴趣和目标。

接下来说第八条,即要课内外兼顾,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社会上的培训学校,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专做中小学课程的同步辅导,无论是英语课程还是其它课程,只给学生抓课本,课外的东西一律不涉及,这种培训学校主要瞄着学校的考试,与考试有关的内容大讲特讲,与考试无关的,则只字不提,其优势是,紧扣学生教材,相当于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延伸和同口径强化,对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受到了一部分家长的追捧,但对于一些要求较高的学生家长,就满足不了了。

另一种培训机构,则专事课外培训,课内的、教材上的东西只字不提,这种情况尤以英语培训机构表现得为最,大部分此类机构只给学生讲新概念或剑桥英语,既不顾及学生的英语课本又不关心学生的在校成绩,经常会出现学生在外面学得很好,但考试成绩总是上不去的结果。一般来说,如果把新概念或剑桥英语学好了,学生的在校成绩也不会太差,因为任何一种英语教材其在内容设置和编排上总是大同小异,基本的东西总是一样的,但不同的教材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其侧重点也不尽相同,这样势必会出现课内外知识平行而不交叉的情形,这是导致学生虽补课但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家长是不能容忍孩子这一结果的,如果连续出现几次这样的情况,家长必然会对培训学校感到失望,就会领走孩子,另选地方。

其实,做培训的,若连学生的在校成绩都保证不了,还有什么资格补课外东西呢?还有什么脸面面对家长呢?上述两类培训机构,无形之中都把学生的课内外学习割裂开来,没有做到统筹兼顾,内外兼顾。我的培训班从一开始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给学生们讲授剑桥或新概念的同时,每学期至少都要拿出三分一的时间,为学生辅导学校英语课本。为增强辅导的针对性,还专门为学生们免费配置了一本与学校英语课本配套的练习册,学生边做我边讲解,尤其是在期中和期末考试来临的前两周,专门为学生讲解学校英语课本的重点、难点、考点以及为学生配备的英语练习册。

这项工作非常累人,也非常麻烦,因为外出补课的学生与在校生不一样,年级参差不齐,一个班里至少有三个年级的学生。这样,每个班都必须得讲三次,给三年级讲完,再给四年级讲,四年级的一结束,马上再给五年级讲。我常年代着三到四个班,一个班讲三次,三四个班就得讲十几次。所以,一遇上考试,可就遭罪了,上课时一刻都不能停、不能缓,从早讲到晚,直讲得口干舌燥、声嘶力竭,累得大汗淋漓、筋疲力尽。付出就有回报,这样做,虽说辛苦了点,但看到学生因此而取得了好成绩,家长因孩子取得好成绩而对我更加认可,更加尊重,我就颇感欣慰,觉得自己的付出真是物有所值。

到了说第九条的时候了,即严于自律,恪守职责。做培训的,从本质上讲是在做企业,既然是做企业,谁不想追求更多的经济效益,更多的利润?正因为这样,一些培训学校在办好一个点之后,马上就在其它地方开了第二个、第三个,并希望照此不停地开下去,实现连锁经营做大做强之目的。但我从未产生这种想法,不是我不想做大做强,而是觉得这样会影响教学质量,出现各种各样的负面问题。因为多开点就得多招老师,但老师不好招,确切地说,是优秀老师不好招,好一点的老师都在正规学校教书,谁愿意来这些不正规的培训学校,工资低不说,连社保都没有。

当然,我们那里绝大多数私营企业都不给员工上保险,这是大环境,不仅仅是培训机构不给老师们办。不要说小小的私营企业这样,叫得上号的大单位也如此,我所供职了六七年的SW局,不也不为员工上保险吗?既然招不上好老师,就只得退而求其次,从刚毕业的师范生里边招,刚毕业的师范生没有教学经验,而且之前生源就不好,基本素质又不高,这就使得教学水平很难令人满意,再加上这些师范生来培训班打工都是短期行为,并没有长久呆下来的想法,只是把培训学校作为一种过渡,一个跳板,一旦找着更好一点的单位,马上就会跳走,教师的频繁流动必然会使教学质量处于一种极不稳定的状态。

我认为,这样做,无论对家长,还是对学生,都是一种不负责任行为。孩子若在这样的培训班里学习,其效果肯定好不到哪里去。鉴于这种情况,更出于对学生的负责,我的培训班始终都没有扩张,没有办分校,除招了一名教学助手,帮我课上课下做一些教辅或简单的工作外,一直没有从外面聘请专职老师。我的想法是,尽自己的力量,能代几个班代几个班,能教多少学生教多少学生,能挣多少钱挣多少钱,绝不能为追求效益而把学生交给一些连自己都不放心的老师去教。正因为这样,在我的培训班里,跟我三年四年的学生比比皆是,几乎成了铁杆学生,而在别的地方,呆上两年的也极其罕见。

当然我并不是说培训机构不应该扩张,应当固步自封,我是说在我们那个落后的小地方,在解决不了与扩张相适应的师资的情况下,盲目扩张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短期行为,也不会长久,实践也恰好证明了这一点,许多培训机构在经历了一场走马圈地、遍地开花式的扩张之后,不仅没有做大做强,反而越办越萎缩,甚至走向了倒闭。家长们心里都有一杆秤,他们会用实际行动去投票的。当然,像新东方那样身处人才高地的北京,也许这个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

最后一条是,灵活经营,多为家长着想。正常情况下,任何一家培训机构,都是在学期初召收新生,而在学期的中后阶段,就不怎么再召了。若是学生中途来报名,就会出现因“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而没法学习的情况。即便有幸跟上,也是被随意编入其他班级。这样的话,就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为它忽视了学生的自身实际。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大部分培训机构各个班的上课时间都是恒定的,要么周六,要么周日;要么上午,要么下午。这就会导致一些学生因学生时间不合适而没法跟班学习的情况。

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尤其是在楼台市区。原因是,在楼台市区,绝大部分,不!是全部中小学老师,都在周末补课。任何一个学生,都必须得先把周末时间留给本班老师,之后才能到外边的培训机构,去学习家长或孩子感兴趣的课程。这样,时间冲突就在所难免了。冲突的结果,自然是不得不放弃外边补课,而去自己老师那里。

我的培训班开张不久,就遇到了这种情况。楼台市SW局的一位昔日同事,找到我说,想让孩子跟我学英语。我说,好啊,欢迎欢迎。但在编班时,却遇到了时间冲突的尴尬。

同事说,这是楼台市的实际,每逢周末、寒暑假,就得让孩子去老师所办的辅导班补课。毋庸讳言,补课自然得交补课费,老师们都商人化了,绝不是什么慈善家。说是补课,其实也只是让孩子去做做作业,并无什么新东西可讲可授。但也有较损的,课上的内容不在课上讲,专门拿到周末的补课班去讲。这种补课班,说穿了就是一个收钱班,一个学期语、数、英三科1200元,假期里又1200元,一年两个学期,加上一个暑假,一个孩子光补课费就得交3600元。

讲到这里,同事不无羡慕地说,这还不算,在公立学校,尤其是小学读书,还得交拜师费等杂七杂八的杂费。这种饶不脱的费,从孩子一入学,就开始交了,得一直交到孩子中小学毕业才能结束。

我问,到底交些什么费呢?

同事以他孩子为例说,他女儿上小学时,一入学就给班主任送了500元;想让女儿坐个好位置,又送了1000元。

我惊奇地问,要送这么多?

同事说,我这还是托了个关系,少送了一些。若是没有关系,估计比这还多。现在的小学,约定俗成的送钱规矩是,入学拜师费800元。排座位费数额不等,依据情况送,如想让孩子坐一二排,一年得送1000元;三四排,一年2000元,第五排1000元,不送钱就只能坐后边了。那么大的班容量,坐在后面的学生,听课效果自然很差。我托关系让女儿坐到了第三排,才送了1000元,拜师费只送了500元,你看这不是少送了吗?

我不解地问,若家长人人送钱,那老师怎么安排座位呀?

同事说,你可别低估老师们的智商,人家办法多得很,家长全送钱,就前后排循环着坐;部分送,就光照顾送钱的孩子,并严格按所送金额大小排座位。而且,光送班主任还不行,其它主课老师也得送,送了钱,老师不见得记着你,不送钱一下就让记住了,记住可就麻烦了。不光得送这种钱,评个“三好生”也得送钱。老师们评三好生,根本不看孩子的成绩和平时表现,纯粹看关系、看送钱多少,只在有关系和送钱的学生间轮流坐桩。还有中秋、大年的过节费,一次一个老师至少得送五六百。

说到这里,同事叹了口气说,唉,现在啊,当老师的真好,六七十人的班容量,一年光外快就能拿十几万,是工资的好几倍。

我接过话茬儿,说,听你所言,好像拜师费、排座位费、过节费不得不交,补课费是可以免掉的,不去补课就省下了。

阿呀呀,阿呀呀,你好大的胆子,竟敢不去!同事惊惶失措地说。

接着,他又说,这不是给孩子找气受、找苦头吃吗?人家别人都去,你敢不去?!

说着说着,同事又重重地叹了口气,才说,我也不是怕花这个钱,做父母的,挣多少钱都不是为了孩子,我是想让孩子在节假日学点别的,去了老师那里,就抽不开时间了。你看,想在这个时间点跟你学英语,又和老师那里的补课时间有冲突,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想了一想,说,既然老师只为收钱,那你交了补课费,别让孩子去不就成了。

同事大惊失色地说,阿呀,阿呀,你这不是存心挤兑老师、恶心老师吗?谁敢呀!为了孩子,得学会忍,一切都得忍,不瞒你说,刚开始,我也不适应,一气之下,还匿名向市教育局举报过,但市教育局的人非要我说出具体的班级和老师不可。还说,若说出来,他们马上就派人去查。我那敢说呀,便告他说,这个学校的全体老师都补课,连补课地点都告诉了他们。但市教育局的人却说,如果不说出具体的班级和老师,他们就没法查,这不是明摆着推诿吗?之后,我不死心,又向省教育厅举报,把电话打到了厅办公室,办公室说他们没权管这事,让我找人事处反映。我打人事处时,人事处告我找基础教育处。基础教育处呢,又让我找监察室。监察室又让我找办公室。你看看,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上下左右都是个推,看来他们肯定知道下面的情况,只是懒得去管。唉,这风气,这风气!

说了大半天,同事总结性地说,现在的公立学校——这个昔日的清水衙门,完全被社会上的坏风气习染成了腐败重灾区啦!早知如此,还不如去私立学校呢,那里的学杂费虽说高一点,但各种收费公开、透明,而且老师们端得不是铁饭碗,根本不敢收乱七八糟的这费那费,家长们也不用整天劳神费心,考虑这考虑那,多好啊!

不等我插话,同事又意犹未尽地说,不光学校风气不好,连主管部门楼台市教育局也越来越那个了。我女儿小学入学时,我领着她去距家最近的一所公立学校去报名时,在人流鼎沸的报名现场挤了半天,才好不容易挤到了工作人员面前。谁知,却被工作人员告知,我女儿不在他们校的服务区内,在距离很远的另一所小学,如嫌远,可就近去一家私立学校。我不服气,质问工作人员,这是谁划的,这么不合理?工作人员头也不抬地说,市教育局划的,不信去问问。我说,照这样,我的孩子就不能来了?工作人员说,不是不能来,如果交3600元借读费的话,就可以来。我不信,还愣头愣脑地跑到与学校一墙之隔的市教育局,找到了分管副局长。副局长告诉我,之所以这样划,是有原因的,是综合了各方面的因素。我问,是什么因素?为什么交了借读费就能进去?副局长不高兴了,满脸不悦地质问我,这是跟谁说话,若我是市长,他就听我的。后来,有人对我说,这是楼台市教育局的生财绝招,离学校越近,划得越远,越远则划得越近,为得是给家长出难题,学校借机收借读费,领导收好处费。后来,我找了半天关系,花了2000元,才好不容易进了去。

这些话,同事一口气向我倒了出来。看得出,他有一种憋在心里不吐不快的感觉,也有一种无奈与愤懑的情愫掺杂在里边。不过,听他说着说着,我心里就渐渐有了主意。我想,既然他这么信任我,那何不另开一个班,收下他的孩子呢,这样做,虽说需我多付出一些,但肯定会得到新的收获。果然,在听说我为他的小女儿专门开设一个班后,同事激动地说,宁枫啊,怪不得SW局人人说你人品好,真是名不虚传啊!老弟一辈子都感激不尽啊。收下同事的孩子后,一个新的办学方法也在我脑子里应运而生了,那就是:不论谁,只要来我这里学英语,可以不受报名时间限制——随到随学。这种随机应变、灵活多样,多为家长着想的方法,既为我增加了学生人数,也为我赢得了更多的口碑。后来,我发现,单独教的孩子刚开始不怎么好教,原因是缺乏必要的课堂气氛,但教上一两个月后,反而比那些大班孩子更好教,且接受东西更快。于是,我逐渐加大了授课速度和教学进度,这样,最多用一到一个半学期就追上了前面早于他(她)半个学期开设的班。赶上之后,就将这种单独生并了进去。

我的这些办学心得,曾不止一次跟一些经贸大学的同学分享过。他们之中,有的是因工作累了想转行,但苦于找不到合适项目,向我诉苦时,我顺便告诉了他们;有的是打定主意想走办学这条路,但不知方法和要领,而远天远地打来电话向我咨询。无论是何种情况,我都高兴地、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他们。按照我的这些土办法,他们也走上了办学之路,其中几个还办得相当成功,在规模上甚至远远超过了我。这让我很高兴,因为我十分珍惜经贸大学那段生活,更珍惜那些兄弟姐妹们。获悉他们从我的不值一钱的建议中受益后,我在由衷地替他们高兴的同时,也不由得充满了成就感、价值感。

自我感觉,我的这些心得或经验,是很容易复制的,不分东西,不分南北,只要手里有一两万,虽时都能起步,这对一些没有太多资金而又渴望创业的年轻人来说,不妨一试。在这条道上,只要付出一份,就会收获一份,且见效很快,堪称立竿见影,全不像给人打工,付出十份,都未必收获一份,且速度慢得让人没有耐心去等。不光在英语培训方面可以一试,在数学、国学或音乐、舞蹈、绘画教育等方面,同样可去一试。我的体会是,隔行不隔理,业异理相同,只要做人到位,事事为别人着想,办什么项目都不愁没市场,都会取得成功。其实,说穿了,办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品、人格的展示过程。

近两年,社会上盛传着这样一个消息,即从二O一七年开始,高考将不考英语,英语将交给社会机构,像四六级考试那样,走社会化考试的路子。受此影响,不少人思想上逐渐弥漫开来一种“英语不重要、不需要学习”的念头。这在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生活和工作中鲜用英语的地方,表现得尤为厉害。我觉得,这种看法不好,也存在一定的误解。国家之所以出此政策,其目的是给热得有点离谱的英语学习降温,而绝不是引导学生们今后别学英语,只学汉语。如果任由人们曲解的话,我想过去那种全民学英语的狂热势必会发展成一种偏冷。

狂热不正常,偏冷同样不正常,因为这不利于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英语和汉语,是语言王国中两朵最艳丽的奇葩,也是两朵最具有生命力的金花。英语有英语的美,汉语有汉语的美,两种语言代表着两种与众不同的思维模式、价值判断,传载着两种不同的文化,各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相互之间,绝对不可替代。既能讲一口标准的汉语,又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永远都是值得称道的。这样的人,永远都是这个世界上令人羡慕、甚至敬仰的高素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