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耽美淌过青春河的男人
7817500000077

第77章 兴教十训(中)

第83节兴教十训(中)

接下来,该讲第四条了。这一条也很重要,是什么呢?就是注重教学质量,多与家长沟通。质量是生命,质量是硬道理,这句话永远不过时,永远管用,一个培训班能走多远,能存在多久,完全取决于其教学质量能否保证并保持多久。我多次跟人说,收费高低、多少可以谈,但学习质量与标准万不可谈,不适应的孩子可以走,但只要留下就得给我学出质量来。一般来说,老师用心教,学生用心学,家长积极配合,教学相长,家校互动,就会保证产生好的教学质量。换而言之就是,教与学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光靠一方努力,势必很难保证有好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如果是学生方面的原因影响了教学质量,做老师的一定要与家长及时沟通。有的学生不自觉,不用功,不好好做作业,光靠老师一周两次的课堂教育和督促是不够的,还非常需要家长及时甚至全程跟进,予以督促。遇上这种情况,老师要与家长勤联系,勤沟通,把孩子的真实情况如实反映给家长,让家长参与进来,帮助孩子转变态度,积极投入学习。其实,只要老师把这项工作做了,即便孩子成绩提不起来,家长也不会有所怪怨。如果孩子不学习且表现很差,而老师不仅不及时向家长反映,甚至在家长寻问时还瞒着哄着,以达到挣钱之目的,就必然会造成很恶劣的后果,说得小一点,会影响老师的声誉,说得大一点,会威胁整个培训班的生存。

学生方面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有些学生虽很用功,但成绩暂时很难提起,这主要是由于基础太差、功课欠账太多的缘故。这种情况,更需与家长沟通,因为对大部分家长来说,都有这样一种看法,就是孩子不补英语,成绩怎么差都不以为然,连续几年差都********,而一旦出来补英语,就想立竿见影地看到成效,殊不知孩子需要补的东西实在太多,在短时内很难得到提高,更难达到预期效果。像这种情况,如果老师能及时与家长沟通,说明情况,就会降低或延缓家长对补课的期望,打消其急于求成的思想,杜绝许多罔顾事实、不负责任的批评、指责和非议。

还有一种情况,虽说极少但也客观存在,就是极个别学生,怎么教都教不了,教不了的原因有三,一是孩子年龄太小,还不到学习相应课程的年龄;二是孩子智力太差,记忆力也不好,什么都记不住,英语学习是一个记忆性很强的活,拥有一个良好的记忆力,学起来就会很轻松,反之就会很吃力,且很难取得预期效果;三是因家长所致,一些家长长期以来太娇惯孩子,无论孩子对错都极力宠着、护着,这种孩子很难管,很不听话,稍严一点,就不来了,而不管又学不到东西。对上述几种孩子,我一般采取暂不收费的办法,留下来观察一段时间,如能改变就留下;实在改变不了,就如实向家长说明情况,让家长领走学生,另选地方。

退一步说,孩子在我这里不想学,学不好,但并不意味着在别的地方也不想学,学不好,或许换个地方就变得爱学了,就能学好了。如果我为了贪图挣钱而不顾一切把孩子留下,或许就会误人子弟,这样的话,与人与己都只会得不偿失。每一个家长后面都是一群家长,每一个孩子后面都是一群孩子,让一个家长认可你,给你说好话,也许会有更多家长的孩子来选择你;反之,如果一个家长骂你,也许会出现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的恶果。然而,事实却无情而又有情地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凡是由于不学习被我劝退的学生,没有一个能在别的地方学好,从我这里即便走出去一个成绩中等的学生,在别的地方也是令人羡慕的佼佼者。

第四条就说到此,第五条是,诚信经营,善于容人,地道做人。人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人天生有一种讲价欲,无论到哪里,都习惯于讲价,讨点便宜。在办学的过程中,偶尔也会遇到一两个在费用问题上跟我不厌其烦地讨价还价的家长,刚开始时,我一般不会让步,但这样做会把家长顶走。后来我想,人家走了我一分钱也挣不上,与其这样,还不如适当给点优惠,让他们无话可说。这样做,虽说少收了一点,但毕竟还是我挣他们的,且并不需要额外付出,反正课堂上多一个学生少一个学生,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但另一种情况,却让我受了不少委曲,但委曲再多,也只能忍着让着,宁可自己委曲点,也不能让家长和学生有委曲。自己有委曲,可以不言不语,而家长有了委曲,就会到处胡言乱语。

几年来,我不止一次遇到一种虽说极其稀少但却不幸摊上的情况,即让一部分家长“黑”了学费的情况。按正常程序,孩子一入学就得交费,但有的家长担心交了费孩子跟不上想走而我又不给退费,尽管我在收费问题上向来凡走必退,但一些家长还是不太相信,这样就出现了部分学生虽没交费但却留下来上课的现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部分学生只要留下来,最后就都交了费,但难免会出现一两个学生,直至学期终了还不交费,拍拍屁股就走了人。

我曾教过一个名叫李小南的初二学生,这个学生参加了我的暑假短训班,总共上了十二节课。李小南报名时由他爸老李领着,交流中我得知老李在市粮油公司上班,我高兴地说我粮油公司有好几个同学,并说出了同学的名字。闻听此言,老李忙跟我套近乎,套近乎的结果就是我不好意思让他交费,就收下了他的孩子。三节课后,我提醒李小南:下节课务必交费。但再次见面时,这孩子却说,他爸怕他拿着钱丢了,准备亲自来交呀。但直到十二节课全部结束,他爸也没来交费。

之后,我把电话打到了李小南家里。不料,他爸一听是我,立马就挂了电话。接下来,再拨,拨几次都不接。这让我非常生气,想不到世上竟有如此无赖、无耻的家长,我想明天干脆去市粮油公司当面找他算了,让这老家伙在大庭广众之下丢一丢人,受一受教训。但细想了半天,又不得不打消了这种念头。因为,市粮油公司有我的同学,我这一闹,势必会让同学脸上不好看,而且李小南爸爸也必然会恼羞成怒,不仅找借口不给钱,甚至还会给我四处说坏话,对我今后的招生很不利。

类似的情况还有几例,有的不仅不交学费,甚至连我发的教材也拿走了,如一个叫刘斯政的初二男生,一个叫张盈莹的小学女生。对这种情况,我不管多么生气,都选择了忍,选择了包容,这点损失我完全可以承受,总比****讨费与家长爆发冲突招致的损失要小。但我实在不明白,“黑”了学费甚至连教材都“黑”了的家长到底是何居心,是心安理得呢,还是处于一种因贪小便宜而致的良心不安呢?好在我这个爆脾气,没有因这些小事发火,我觉得家长们的不道德倒成就了我的人格。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孩子学了一段时间后,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要退学了,如有的觉得课程太难跟不上,有的嫌管得太严不想来,有的因别的课与英语课在时间上有冲突不能来,当然也有嫌我讲的不好准备转到别处去的。

我的做法是,不管不问孩子退学的原因,只要学生提出退学,我二话不说,马上就主动给人家结算学费,把剩余学费如数退还,哪怕人家第一天交费第二天走人,哪怕学了一个学期仅剩下一两节课不来,也照退不误。这种制度在当地绝对是独一无二的,绝无仅有的,其它培训班只要交了费就别想退了,一分钱也休想,因此经常出现家长****要费而老师死活不退导致大吵大嚷的现象。我的想法是,无功不受禄,既然没给人家付出,何必要拿人家的钱?!况且,让人家****来大吵大嚷也不是会事儿,会影响培训班的声誉的。

其实,说穿了,不给人家退费从根本上讲还是一个做人不地道的问题,做人不地道,成功是暂时的,做人地道,不成功也是暂时的。对此,我深信不疑。仅举一例就能说明,与我同在一个小区办班的,还有两家,一家叫新起点,一家叫希望家教。新起点规模稍大一些,以数奥为主,兼做英语和其它课程的辅导,位于我办学点后面的那栋楼里,与我隔窗相望。听人们说,我来的时候,人家已存在了好几年,由于是独家买卖,所以一直很火。我来之后没几年,新起点就倒闭了,倒闭的原因有好几条,但我认为,最根本的一条是新起点的掌门人张老师做人很值得推敲。

此人的行为,我曾领教过一二,初办学那年,为了做宣传,我在附近居民区的楼上张贴了许多小广告,我贴广告的时候,从不遮盖别人的,其实也用不着这样,那么大的墙壁有的是空地方,挨着贴就是了,何必干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勾当,况且广告贴多了会更加显眼,更加醒目,相应地,宣传效果将会更大一些,但新起点却不这样认为,觉得我要跟他竞争了,就玩起了手段,每次贴广告时就用自己的广告把我的覆盖住,这让我很恼火。愤怒之余,我找到了新起点的张老师,狠狠呛了他一顿。此后,张老师发广告时,再不敢覆盖我的了。

第二年,新起点搬家了,搬到了我的对门。这让我很烦,心想越是讨厌,越是往眼皮底下钻,一点眼色行事都没有,看来这是专门来跟我唱对台戏了,那好,唱就唱吧,没什么可怕的,你做你的,我做我的,井水不犯河水。搬到我对面的新起点在发广告时虽不遮盖我的,但却遮盖起了另一家培训机构希望家教中心的。

这下,张老师算摊事了,摊上大事了。一天上午,我正在屋里读书,忽听楼外一阵喧哗,喧哗中还夹杂着吵吵打打的声音。我忙起身开门来看,一开门,就见新起点的张老师被一个五大三粗的男人一手纠着领口,一手劈头盖脸地打着。旁边站着的一个女人,也不停地破口大骂着。打人的男人我不认识,但骂人的女人我是认识的,那是希望家教的李老师。李老师一见我出来,就愤愤地说,你看那还叫人哩,你贴你的广告,盖别人的做什么,这是明欺负人呀……

我想,打张老师的这个男人一定是李老师的丈夫。见我出来,那男人顿像是身怀绝技的演员见了评委,打得更起劲了,两只手像笸箩一样,在张老师细皮薄肉的脸上疾风暴雨般地啪啪抽着,边抽边骂:你妈了个×,今天不给爷说清楚,爷力撇了你个球……这下可好,终日在台上耀武扬威、为人师表的张老师完全变了样子,一张被打得红肿的厚嘴只是分辩着,鸡腿一般的胳膊也只是招架着。再看那张宝贵的教师脸,则纯粹成了夜上海南京路上的霓虹灯。

此情此景,让我想到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俚语和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警句,但我什么也没说,赶忙退回了屋子。对此时的张老师,我又同情又痛恨,心里多少有点幸灾乐祸,但与他门对门住着,抬头不见低头见,又实在不忍看他挨打。我觉得,关起门来装聋作哑最好,这也算给了他一个面子,俗话说,宁惹远亲,不恶近邻。

但谁能想到,我不惹张老师,人家张老师却在不久以后又惹我这个近邻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啊。别忘了,我家住在黄土高坡,盛行狂风,不是西北风,就是东南风。

暑假天气炎热,热的连一楼都没有太多的凉意,为了驱热,每逢上课,我一般都大开着窗户,以便让屋里形成穿膛风,达到降温的目的。一天下午,我正在教室上课,忽听院里传来一阵又一阵孩子们大呼小叫的嘈闹声。不用问,一定是张老师的学生又在活动。自从张老师搬到我对面,每逢上课,楼道里、楼前、楼后老是吵闹个不停,让楼上的住户不甚其烦。张老师没来时,我绝对不扰民,学生们被我调教得一进楼就一片肃静,不敢高声说一句话,因为我生怕影响了左邻右舍,招致不必要的麻烦,而张老师却天不怕地不怕,对学生的大吵大嚷总是听之任之,熟视无睹,好像唯有这样才能起到宣传效果,让人知道他在此处办了个班。

不仅如此,张老师为了挣钱,还对学生的行为好也不管,赖也不管,生怕把孩子管走了,挣不到钱,什么都由着学生的性子,所以他的学生又野蛮,又粗俗,打打闹闹是常事。几天前的一个上午,我正在教室上课,楼上的一位住户忽然敲门进来,生气地说我的学生刚在地下室大便了一堆,让我马上下去清理,我说我的学生自早上进教室还出去过哩,肯定不是我学生干的,你不妨去问问对门的张老师,他刚才下了一会儿课。听我这么说,那人恼惺惺地走了,敲开了对面张老师的门。这事让我很恶心,也很不自在,虽说不是我学生干的,却无端背了一个莫须有的黑锅,若照此下去,时间久了,肯定会招致楼上邻居的不满和讨厌,让谁都难以立足。

正当我想着这些不愉快的事情时,忽听啪的一声,眼前的窗户玻璃被打碎了一块,伴随着玻璃的破碎声,一块小石头也飞了进来,并落在了我身边的桌子旁,吓得前排几个孩子忍不住都“啊”了一声。我一惊,忙跑出教室去看。院子里,张老师立在楼前,抱着胳膊,正笑眯眯地望着我的窗户,旁边站着他的一群嘻嘻哈哈的学生。我忙问:谁打的玻璃?无人承认,也无人应答。我看见人群里有个男孩低着头,躲闪着我的目光,便问:是你打的吗?那孩子不作声,我想一定是他干的了,便厉声说:是你打的就得你赔,今天不赔就别想回家!我话音刚落,张老师就答话了:算了算了,一块玻璃我给安吧。

这话倒说的不错,一个孩子打碎一块玻璃的确也没什么,况且已有人答应给安了,我也不便再吓唬孩子。所以,我没再说什么,只是告诉张老师尽快把玻璃给安上,就赶快返回了教室。但事情过去了整整一年,新起点的张老师都始终没给安玻璃,我过去催了好几次,张老师都是一推再推,始终不肯兑现承诺,直到两年后,他因学生流失关门走人也没换那块玻璃。这就是张老师的信用。

在收费方面,张老师向来说一不二,他说什么时候收,学生就必须什么时候交,如果说忘记带钱或家里没钱迟交之类的话,立马就能让轰出教室,这让家长们一说起来就气愤不已,大骂不止。而且,凡是交到张老师手里的钱就别想让退了,即便你今天交费,一节课也没上,明天请求退学也休想退费,想退也行,得****要个四五回,跟他吵个四五次架才行。跟他门对门住着,我经常听到家长因此与他大吵大嚷的吼声。遇上这种情况,我这个局外人,都羞愧不已,心想这是何苦哩,退了不就算了,非要吵得你连课都上不成才退,有什么意思!

张老师上课的准点意识特强,他说三点就是三点,学生早来一分钟都甭想进去。门对门住着,我常常见到他的学生聚在楼道里进不了教室的情况。学生聚多了,就会吵闹,就会影响左邻右舍,但张老师全然不管。遇上夏天,即便外面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学生也甭想提前进去,任凭你把门敲得山响,张老师也照样能在里面不声不响地坐着,只等着到点,才肯开门。其实,做老师的,提前半小时开门,遇上早来的学生,把他迎进来,也没什么,列车还提前半小时开门迎接旅客上车呢,你一个培训老师有什么架子,学生是你的衣食父母,学生****来,是给你送工资送奖金了,你不开门损失的是你自己呀。

这些还是其次,张老师还有更让人不可思议的举动。张老师的培训班与我的一样,大部分时间在周末上课。说是周末,但谁都难免有点意想不到的事情,做老师的也不例外,难免会遇上个特殊情况,无法按时来上,也没什么,提前通知一下家长,推后一下不就行了,家长都是深明事理的人,也不会不理解,但张老师若有事不能来上课,从来都不会通知家长,一把锁子就想解决问题。

有好几次,到了上课时间,他的学生聚在楼道里不停地捣门,捣上半天也没人管,直到最后自行散去,学生们上不了课倒没什么,甚至还会拍手称快,但家长们可不是吃素的,很快就气煞煞地找上来了,但家长们再生气,也捣不开张老师紧闭的铁门,只好打电话寻问,一打电话就吵上了。确切地说,不是吵,因为吵架是双向的,而是骂,是怒火攻心的家长们大骂张老师,直至骂到狗血喷头为止。先入为主、占尽先机的张老师的新起点学校倒闭了,倒闭的原因有多种,肯定有他做人方面的原因,不然,为什么我的班越办越好,而他的却越办越差?

第六条看上去微不足道,但却难以做到,即贵在坚持,始终不渝、一如既往的坚持。做什么事情,都贵在坚持,做培训的更是这样,不要妄想一开业就门庭若市,就能坐满一屋子人,时下的培训机构已不是什么稀缺资源。不仅不是稀缺资源,几乎是遍地开花,但培训机构再多也多不过学生,一个培训机构只要保证有四五十人,就能很好地运转下去,但这四五十人,绝不是一朝一夕招来的,而是靠日积月累留下的。当然,也有一开始就能达到这个数的,而那得跟学校老师拉关系、搞联合,让老师给拉学生,但这样做负面影响太大。道理不言而喻,学校老师拉学生,肯定要从培训机构得到好处。得了好处的老师,在拉学生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强迫,这样势必会引起家长的反感,反感了的家长,就可能向教育局举报,让教育局来查。新起点在搬到我对面后,因为这个原因,曾让市教育局查过一次,教育局在查他时,顺便连我也盘问了一顿,搞得我说了半天好话才对付过去。

其实,若无举报,教育局一般是不爱过问这些无证办学的培训机构的,道理很简单,这些或大或小的培训机构是当地教育事业的一个有益补充,其大量存在,是对当地教育事业的一个很大贡献,因为补课生的成绩最终是要体现到正规学校的考试中去的。难怪有人说,在中小学,英语课最好教,英语老师最容易出成绩,原因是大部分学生都在外边学英语,英语老师用不着多费心,就能把学生教得很好。在没有学校老师拉学生的情况下,坚持就变得尤为重要,只要方法得力,坚持上个一到两年,肯定会聚住一大群学生,好多培训机构中途夭折,主要是缺乏坚持,对他们来说,一开门就想挣大钱,等上一两个月,没有学生或学生太少就大失所望,就想转行干别的。

在我之后,这个小区,又陆陆续续开过三四家英语班,但没有一家能够开成。原因自然不止一条,但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不下来,连坚持一年的都没有,看到我这边人来人往、门庭若市,而自己那边却冷冷清清、门可罗雀,就坐不住了,不是转租房子,就是干脆关门走人。其实,他们面临到的问题我都遇过,只不过是程度不同、时间长短不同而已。一帆风顺的时候毕竟可遇而不求,不光英语培训是这样,干什么都莫不如此。所以,有时候,人与人的差距,看上去在此处,实际上却不竟然。此处的背后一定有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