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耽美淌过青春河的男人
7817500000076

第76章 兴教十训(上)

第82节兴教十训(上)

暑假时,招了一批短训生,也是初二学生。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学校,周边的中学,哪所的都有。在为数不多的这批学生中,从入学开始,就很自发地形成了几个小团体。无意中,我发现,凡团体内的孩子,相处得都很好,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但与团体之外的孩子却矛盾不断,摩擦不断。虽说如此,但这并没有引起我太多的警惕。我想,孩子与孩子之间,即使有矛盾,顶多不过是斗斗嘴,赌赌气,还能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然而,实践证明,我严重低估了小子们的能量与胆量。一天晚上的课前,我在院子里溜达,见几个男孩子虽早早到了,却并不进教室,只顾在楼前那垛新拉来的砖垛前打转转。我走上前去,问他们为什么不进去,他们说正在等几个还没来的同学,等会儿一块进去。跟我说话时,孩子们一个个躲闪着目光,脸上挂着一种极不自然的笑容。不过,这依然未引起我的怀疑和警觉。我想还没到上课时间,不进去就不进去吧,在院内可以透透风,清醒一下脑子也好。

我没再多想,就向着稍远处的小区门口信步踱去。因挂记着上课,不到二十分钟,就又折了回来。但在离教室门还不到四五十米时,就被眼前不远处的景象惊了个目瞪口呆。原来,那垛砖垛前,我的男学生已分成两群,围成一个半圆,每人手里各握着一块砖头。双方领头的气势汹汹地大吵着,大骂着,其余的也虎视眈眈地直视着对方。看样子,局面随时都可能失控,变成可怕的群殴。那可不得了了!若双方都将手中的砖头飞向对方,马上就会有人头破血流,倒在地上。在他们旁边,几个只顾看热闹的男女生也不懂得上前劝一劝。哎哟,这——这,这后果简直不堪设想。见此,我大喝一声,一个箭步就冲上去,插在了他们中间。孩子毕竟是孩子,见我比他们还狠,一下都没了声响。我赶快乘热打铁,一边厉声劝阻,一边将他们手里的砖头一块块劈手夺过来,扔在一边。然后,丝毫不敢怠慢,又立即把他们领回了教室。遇上这么一件意想不到的大事,我不得不暂时中止上课,用了足足半节课的时间,了解情况,平息事态,既晓之以理,又晓之以厉害,直至把两伙人全部说服。

其实,孩子们之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矛盾,关键是小题大作,又缺乏应有的忍让,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以致很快就发展到了打架斗殴的地步。为防止事态死灰复燃,出现新的不测,放学以后,我没像往常那样,让他们同时离开教室,而是让其中一伙先走,让另一伙足足留了二十分钟。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他们再次打架的风险。为更好地防患于未然,之后,我又把课前差点发生群殴的情况编成一条短信,给相关学生的家长发了过去,请家长配合我,共同管教孩子。这一招很管用,家长们不仅很配合我,还十分感谢我,夸赞我是一位难得认真而负责的好老师。

招收大孩子,不仅会出现这种不可控的大麻烦,还有一种不利于办学的现象,就是他们流动性太大,学习时间不长久。一来是由于他们年龄大了不好管理,对我的管理有所抵触,管紧了随时都会退学走人;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课业负担太重,学习时间太有限,根本没有太多时间出来补课,这个月在,没准下个月就不来了。此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培训班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稳定我的收入。与大孩子相比,小孩子虽说难教,不懂事,但他们胆小听话,且学业负担相对较轻,课余时间充裕,只要教好了,学好了,就可以一直跟下去,好几年都是我的学生,是我稳定的收入来源。经过半年的实践,到这年秋季开学时,我把几个熟人的大孩子送出之后,就基本上不再招收这类孩子了。即便招,也只招一对一或一对二的家教生,这样不仅收入不减,还省去了好多管理上的麻烦。

在与家长沟通的方面,我也练就了一套硬功夫。刚开始时,咨询的多,留下的少,原因是我不能说服家长,不能取得人家的信任,因而家长自然不会把孩子交给我。失败是成功之母,从一次次失败的沟通中,我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说话方法,充分站在家长和孩子的立场及角度上,去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这样,被我说服的家长就越来越多,留下的孩子也越来越多。到后来,凡是跟我交流过的家长,没有不送孩子来的,沟通成功率达到了百分之百。他们认可我,信任我,都愿意把孩子交给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广告投放和宣传方面,我付出了任何一个培训班都没有付出的辛苦,也取得了与之相对应的收获。刚开始发广告时,只限于在校门口散发和在小区的墙上张贴。校门口,接送孩子的家长很少,且一般仅限于一二年级学生的父母。三年级以上孩子,家长是不接不送的,这样所发的广告,大部分就全落在了孩子们手里。发在孩子手里的广告效果很差,几近没有。原因很简单,孩子们大部分喜欢玩,很少有主动愿意补课的。广告单到了他们手里,不是被叠了飞机,就是被随手撕碎,丢在一边,很少有拿回去交给大人的。发到家长手里的广告,相对来说就有效的多,如果家长有让孩子补课的意愿,很快就会跟我联系。贴在墙上的广告十分惹人烦,被称为“牛皮癣”,不仅有碍观瞻,且效果也并不是太好。如何才能把广告发到家长手里,我想了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发放。

我办学点附近的民房,全是楼房,居住密度很大。我想,如果上楼入户,把广告单直接插入每户居民的门缝,则不仅可以让家长及时收到、看到,还可以免去在墙上张贴而惹祸的麻烦。不干不知道,一干吓一跳。这是一项十分累人的工作,那么多栋楼,一户一户地走到,费时不说,费力就颇让人吃不消。因为这些居民楼,全部是五层或六层的低层建筑,没有电梯,只能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爬上去。每次发广告时,往往走不了几个单元就热得汗流满面,累得双腿发软,但为了招生,每次我都咬着牙坚持了下来。一年两个学期,加上一个暑假,招三次新生,我就用这种原始方式,发三次广告。每发一次,至少要耗时五天,每次结束时,几乎能累个半死,一连服用两盒黄连上清丸,都下不了火。这种感受,恐怕是任何人都没有体验过的。当然,用这种方式投放的广告,效果确实要比用其它方式发放好得多,一些陌生人家的孩子,好多就是这样被我一个一个地招来的。其后的几年,这种方法一直被我延用下来,从未间断过。

以后的几年,培训班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学生常年稳定在80人左右,加上暑期来去匆匆的短训生,最多还上过120人。正常情况下,每个学生至少都能跟我三年,部分学生还达到了四年以上,凡跟我三年的学生都能学完剑桥少儿英语预备级、一级、二级和三级8本教材,而同类培训机构三年只能学完剑桥二级。这就意味着,凡跟我学习的学生不仅省去了一年的学费,还节省了一年的宝贵时间。跟我四年以上的学生,在第三年学完剑桥三级下册之后,可以跨过新概念英语成人版一,直接进行新概念英语成人版二的学习,用一年半的时间学到72课,不仅解决了英语学习中的大部分语法,词汇量也有了相当大的扩展,达到了3000以上。这在同类培训机构中是绝无仅有的。

更难得的是,我的学生,学到这个层次,大部分刚好小学毕业,少部分正上初一,但他们的实际英语水平远远超过了当地的初三学生,在部分方面甚至达到了高一二水平。这样,他们可以在初中阶段省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别的课程,取得了包括英语在内的各门功课令人望尘莫及的好成绩。第一批跟我四年以上的学生在2011年参加中考时,有半数以上英语成绩都在110分以上,个别学生还考到了118、119分的高分。凡英语成绩在110分以上的学生都考入了在当地异常难考的楼城区一中,并无一例外地被编入了重点班。学生们在我这里学到了超值知识,我也获得了不菲收入。

在办学方面,我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方圆附近成了令人羡慕、受人尊重的名师,昔日的亲朋好友无不对我心悦诚服,说我不愧为有心人、有志人,在佩服我的同时,都自觉地把孩子送来,让我教,让我管。尤其是SW局那帮同事,对我的成功莫不刮目相看,交口称赞,几年下来,光他们送来的孩子就达到了36个。曾与我一栋楼上居住过的36户居民中,凡有学龄孩子的,都无一例外地送来了,前后共送来13个。女儿曾经上小学的那个班,先后共有17个孩子来找我学英语,虽说女儿已不与她们同学了,但女儿出奇优秀的名声,以及由此衍生而来的家长对我的认可,仍经久不衰。住得稍近的亲朋好友没有一个不送来的。

为感谢这些信任和支持我的人们,在此不妨将其大名略点一下,SW局的部分家长有:肖主任、刘主任、赵志南、王游、刘志玲、郝润叶、孟继利、杨勇月、孟日华、张万武、杨志盛、张俊、刘陆丰、王四女、赵淑诚、曹功端、高亚常、齐真三、闫培武、王伟清、温海燕、高宏山、王勇强、姚振山、梁朝阳、闫红丽、王守正、赵启明、陈日盛、郝日军、李树根、薛平明,等等。

昔日那些好心的邻居送来的孩子有:郭清丽、董倩玉、董倩丽、郭君、王君、王来志、王小莤、李波林、蔚奇金、王喜琦、王喜珍、计烁梅等。女儿曾就读的那个班的同学有:郭清丽、刘小楠、刘小凯、蔚晶、郭一楠、郭一丽、孙倩丽、侯小燕、郝小梅、王浩然、李江来、李玉敏、孟清琦、孟清玮、李小茜、谢志金、杨君。同学朋友受居住地限制,远处的没法送来,近处的则无不送来,如乔木、王素丽、李湖山等人的孩子。

我的成功,赢得了亲朋好友的认可,也引起了当地媒体的注意,《楼台日报》有几个好事记者甚至找****来,口口声声要采访我,报道我的先进事迹。我吓得一连躲了几天,才好不容躲掉。这不是扬名显誉的好事吗,为什么还要躲呢?读者啊,我曾有过的教训岂能忘记?当年发了一篇稿子,让SW局买了一万块钱的单,差点把我“疼”死。现在,若让他们“捣”上一个专版,我还有活路吗?再说,我是个无证办学的黑培训,宣扬出去,让教育局怎么办?是置之不理,还是出手取缔?虽说教育局早就知道我的存在了,但只要不太张扬,他们向来都对我这个“正规教育的有益补充”睁一眼闭一眼。所以,我只能选择默默无闻地做了,虽说这不利于培训班的发展壮大,但综合考虑,还是利大于弊。是这样的,绝对是这样的。这一点,我是反复权衡过的。

不过,回首艰难的办学历程,盘点办学期间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我确实是有经验可谈的。在当今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火如荼的背景下,我愿毫无保留地与忠实的读者朋友们分享一下。为避免华而不实,做到真实可信,我尽量不使用太多的文学语言去修饰,以求把办学的真谛、真经,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以使心有灵犀的读者便于借鉴。但这样写,您会觉得枯燥无味,可读性不强。不过,也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总不能以词害意、言不由衷吧。您就忍一忍吧,没多少文字,才一万多,不足本书的百分之一。办学的经验有这么几条:

首先一条就是,熟人要与陌生人区别对待。熟人把孩子送来,既是对我的信任,又是对我的支持,所以一定要在收费上给予优惠,人情大的,关系特好的,要免费,如肖主任、刘主任的孩子,以及一些同学朋友的孩子。关系一般的,要依关系给予相应的减免。其实,所有的熟人,嘴里虽口口声声说要全额交费,但他们心里总是期待给予一定的优惠,只不过是不同的人期望值不同而已,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但无论是谁,只要来了,我给予的优惠和照顾一般都超过了他们的期望,这样他们就会倍加感激我、敬重我,就会很自然、自觉地给我说好话,给我推荐学生,给我做义务宣传。众人的宣传远比我一人宣传要有效的多,因为我只有一张嘴,而他们却每人一张,一张嘴怎能说得过众人的嘴!再说了,自己夸自己哪有说服力,而众口一词说我好,那我就真是一个好老师了。

第二条是,心态平衡,善待学生。对熟人的孩子虽说减免了学费,但我并不期待人家一定给我做宣传,给我说好话,给我推荐学生。有的人爱推荐学生,有的则不怎么爱做这事。对推荐者要心存感激,对不推荐者也要心平气和,一如既往。既然给人家减了免,说明关系肯定不一般。免费孩子即便不能带来财气,也能带来人气,人气有了,财气才会有,人气永远是财气的基础。再说了,人家来与不来,我都得好好上课,用不着额外付出什么。

第三条非常重要,就是一定要严格管理。严格保安全,严师出高徒。做教育的,必须要有爱心,要爱孩子,要用爱去感染孩子的思想和情绪,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我认为,严格是第一爱心,是大爱。严格不仅可以出成绩,可以保证教学成果,还能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每一个家长,都不外乎有两个要求,一个是让我把孩子教好,让孩子学下真本领;另一个就是让我确保孩子安全,不能出任何事故。不仅家长们这样要求,我自己也是这样要求的,这样去做的。安全问题是天大的事情,比教学还重要,是教学的生命,是培训班的生命,甚至是我的生命。任何一个微小的安全事故,任何一个学生的意外伤害,我都无法承受,都能让我的培训班立马垮掉。

对学生的严格,要表现在各个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如,不允许学生在课上或课下打闹,我对学生说,如果有同学打你一下,你绝不能还手,你可以告诉老师,老师替你打他三下。如,不允许学生手拿铅笔或其它东西在别人眼前乱晃,发现一例当场严惩,揍三大板。再如,学生进门签到,出门签退,在签到和签退两个时间点之间,孩子的安全由我负责,此外时间我概不负责。我多次跟家长说,孩子只要在签退本上签了字,出了教室我就不负任何责任了,若有人接送,请务必提前声明。这些看似简单而管用的制度,我几年如一日地严格执行着,从而确保了我的培训班从始至终都未出现过任何安全事故,确保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

对孩子的严格,还表现在对学习的要求上,我有一个严格的奖励制度,就是对在期中、期末考试中,英语成绩高于90分以上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低于90分者严惩不殆。惩罚的办法就是打板子,低于90分者,每低1分,打3板。虽说有这条制度,并不能保证所有的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因为每个孩子的基础和水平是不一样的,用功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几乎每次总有几个学生因低于90分而挨板子,但如果没有这条制度,一定会有更多的孩子低于90分。所以,这条制度还是很有效的,至少对大部分胆小孩子有一定的震慑力,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上心程度。实践也恰好证明,在我这里学英语的孩子们,英语成绩低于90分的,连5%都不到,好几次还出现了100%的90分以上,这个成绩远远超过了其它同类培训机构。

当然,也不是说不问青红皂白地乱打一气,无论惩罚谁,我都有言在先。我说,你犯了错,老师就要打你;如果你不接受,不认可,老师可以不打你,但你必须马上走人,交了的钱,老师现在就退给你;如果你留下来,就必须接受处罚。话讲到这个份上,任何一个孩子都会心服口服地乖乖地把小手伸给我,心甘情愿地接受处罚。有人也许会问,体罚孩子,不是有悖现代教育理念甚至违反《教师法》吗?没错,但如果换个角度来看,我的做法就未必有错。我一直认为,时下有些教育理念乃至法律规定未必都是合理的、正确的,或者说在理论层面是可行的,在现实层面是行不通的。试问,一个培训班,一个非义务教育层次的民间教育机构,一周只跟学生见一两次面,若没有严格得足以让孩子产生敬畏的制度作约束、作底线,怎么能提高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怎么能保证孩子取得好成绩?

当然,对于那些十分听话、懂事的学生来说,则完全可以例外,完全没必要施以体罚,但听话自觉的孩子毕竟永远是少数。体罚不是万能的,但必要的体罚是必不可少的,是必须的,尤其是在一头面对家长的高期望,一头面对孩子的不用功,且光靠正面劝说和赏识起不到任何作用时,对其施以适度、适时的体罚就显得相当必要。后来,严格与体罚学生,逐渐发展成为我培训班的一大特色、一大精髓,一些家长竟专门为此慕名而来。

当然,也有负面影响,一些不太懂事的学生也因此而对我或抵触,或恨之入骨。有个孩子嫌我管得严,想逃课而又实在找不到让他爸爸信服的借口,一到星期五,便光着屁股坐在地上,伺机用拉肚子、坏肚子之法,达到目的。一个受我多次惩罚的学生,在退学之后,竟说:我希望地震把宁老师压死,发洪水把宁老师淹死,失火把宁老师烧死。可惜呀,高老师,既没住在上甘岭,又没生在唐山,也没去南方混日子。以心想事成为理想的这个学生,其愿望恐怕一辈子都难以实现。

体罚孩子,也有犹豫和纠结的时候,就是在体罚熟人的“犯规”孩子之时。相当一部分熟人,我是不收费的,无论他们怎么给我,我都不收。即便是他们将钱丢到课桌上,转身跑走,我也会在下课时,装入孩子书包,让他/她给父母带回去。但我一体罚孩子,就有其中一些父母就把钱送来了。依他们之意,我表面上“口口声声、说一不二的不收费”是出于作秀,是装的;我之所以体罚孩子,是用一种方式逼父母交钱来。读者啊,您说因为这个让人——让知我了解我的熟人误解,该有多么难受、多么冤啊。我除了再次用一种说一不二、不容置疑的方式将钱退回之外,还能干啥!

这是一种纠结,还有一种纠结,就是熟人在我不收学费的情况下,给我送来了相应价值甚至远超学费的物品。真的,我都无以应对了。钱可以毫不含糊地退回去,而物品就难了。我若给他们退回去,就是轻视他们,睢不起他们,甚至于在某种程度上侮辱他们。但我收下了,心里就会非常不安,生怕他们认为我不收费是假,变着法子收费是真。

唉,做人有时候真的很难,为别人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好事也绝非轻而易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