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风漫卷
7752300000080

第80章 拉卜楞纪行

清晨,凉爽的秋风中,伴随着一轮冉冉升起的朝阳,我们从合作市出发,行进在前往被誉为“东方的梵蒂冈”“东方的卢浮宫”的拉卜楞寺的路上。透过车窗,我看到了沿途秀美的景色,远处座座山峦相拥,蓝天高悬,山坡上坐落着大小不一、层叠起伏的藏式民居,看到了在河畔躬身劳作的农牧民,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而最令人感动的,是一路上那些虔诚地磕着长头的朝圣者,他们为了心中的信念,为了追寻梦中的今生来世,心无旁骛地跪拜前行,那种淡定从容的神态、执著的举动,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不知不觉中,那些色彩斑斓的庙宇,就映入了我的视野。放眼望去,群山环抱之中,金碧辉煌的殿堂,红白相间的院墙,在朝霞的映照下显得壮观和神秘、庄严而肃穆。这些庙宇大多采用藏式房屋的平顶建筑,窗子是梯形的朱红色外框,彰显着浓郁的藏族色彩。

车子在拉卜楞寺门前的广场上停了下来。也许是我们来得有些早,广场上游人寥寥,只有身着藏袍的僧侣们来来往往。在大门口,我们见到了正在等候我们的拉卜楞寺文管会主任宗者以及东珠、九美喇嘛,他们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几年前,我曾陪同广州军区战士报社社长杨永辉将军和夫人一行,到这里观光旅游。当时,正在家里照顾病重奶奶的九美闻讯特地赶来,向我们献了哈达。宗者精心安排,让东珠带我们参观了位于拉卜楞寺西南角的贡唐宝塔,登上了还未开放的阁楼,参观了塔中供奉的从尼泊尔请来的享誉海内外的塔壁镀金的无量光佛,目睹了殿里珍藏的珍贵佛经。那天,我们还登上了拉卜楞寺的标志建筑佛塔金顶。站在塔顶放眼望去,那些供奉佛像的佛殿,僧人们学习的扎仓和诵经的经堂、藏经楼、印经院、嘉木样活佛别墅、铜塔、厨房和牌坊,还有众多的僧舍等都一览无余,尽收眼底。那次旅行,宗者喇嘛热情周到的接待,让我和客人们十分感动,至今难忘。这次前来,原本不想再打扰他们。可热情好客的他们得知我和爱人要来的消息后,早已做好了准备。宗者穿一身崭新的紫红色藏袍,显得精神饱满,神采奕奕,他和我们一一握手,嘴唇微启却没有说话,这是他的习惯动作。稍后,他用不太标准的汉语说道:“欢迎!”我们被他那笨拙的普通话逗得笑了起来。看来,这次又要给他添麻烦了。

拉卜楞,藏族同胞称之为扎西旗,意思为吉祥之地。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第一世嘉木样活佛返回故里时,选定了大夏河畔的扎西旗为寺址,建成了拉章(佛殿)。出于对大师的尊崇,后人在寺名前冠以“拉章”,称“拉章扎西旗”。久之,“拉章”转音为“拉卜楞”,于是拉卜楞成了寺名和地名。拉卜楞全寺占地1300亩,是甘肃、青海、四川交界处藏族地区的政教中心,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目前,寺内保留着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有文思学院、医学院、密宗上续部学院和密宗下续部学院、时轮学院、喜金刚学院六大学院。

宗者喇嘛带我们走进了金碧辉煌的大经堂。大殿内,坐满了诵经的僧侣,他们神情专注,雄浑的诵经声,在安静的早晨格外悦耳。宗者告诉我们,一般情况下,早晨6点到8点是早课,佛经内容不同,诵经的时间也不一样。中午和下午也有诵经课,晚上都是自习。僧侣们学经,以背诵、师授和辩论的形式进行,学僧们每年都要经过严格的考试方能升级。闻思学院设有然坚巴、尕仁巴和多仁巴三种学位。多仁巴为最高学位,相当于博士。目前,这里最多有1400多僧侣诵经,而过去最盛时可容纳3600僧人诵经。大经堂在一世嘉木样初建时只有80根柱子,1772年二世嘉木样扩建为140根柱子。1946年,五世嘉木样又建了前殿院。如今,大经堂已建成前殿楼、前庭院、经堂和后殿共数百间房屋,占地10余亩,是全寺最宏伟的建筑。在正殿内,我们看到了乾隆皇帝御赐的“慧觉寺”匾额,内设嘉木样和总法台的座位及僧人诵经坐垫,供有释迦牟尼、宗喀巴、历世嘉木样塑像,悬挂着精美的刺绣佛像及各种彩幡。经堂内点燃着近千盏酥油灯,烟雾弥漫,幽明相间,有一种佛光萦绕的气氛。

从大殿出来,有一排长长的转经筒。这些转经筒大概有1米高,有木质的,也有金属的,有的上面有艳丽的度母画像,有的上面镌刻着六字真言,转经筒下方的木柄,被转经的虔诚信徒们触摸得光滑而圆润。宗者喇嘛说:“路过这里一定要转动经筒,念念六字真经,它会带给你好运。”我们被他的一片真诚感动着,于是跟随在他的身后边走边转动经筒,口里也念起了“唵嘛呢叭咪哞”,以表虔诚。念六字真言,磕头,转嘛呢,是拉卜楞僧人经常性的宗教活动。六字真言,也叫“观音六字明咒”,传说是观音菩萨见众生遭受苦难折磨,大悲心起,落下六滴泪水凝成的。凡是来过拉卜楞寺的人,大都会念六字真言。“六字大明”虽然易于学会念诵,但要以念诵的遍数来论功德。于是,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是醒者,不管在做什么事,都会不停地念诵。人们还制作了“嘛呢”转经筒,把六字真言经卷装入筒内,用手摇转,表示反复念诵成千上万遍。在拉卜楞寺,还有辩经房、转经廓以及藏经楼、印经院等,共有转经廓500多间,从东、南、西三面围绕于寺的外围。据说拉卜楞寺这样的转经筒有2000多只,不论是远道而来的朝圣者还是寺里的僧侣,他们都以虔诚的心,一遍又一遍地转动着。对观者而言,这只是风景的一部分。而在信徒们心中,或许这就是生活的全部寄托。

我们还参观了宗喀巴佛殿、白度母殿、弥勒佛殿、释迦牟尼殿等有名的佛殿。在每一座佛殿檐前,都挂有白色为底、绘以红蓝两色的纹样布幔,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宗者喇嘛告诉说,白色是藏族最为崇拜的颜色,它象征天上神,红色象征人间护法神,蓝色象征大地神,这一切都充满了象征意味。在参观过程中,我发现几乎所有的经堂和佛殿四壁,都绘有各种题材的壁画,有慈眉善目的菩萨,吉祥的仙女,充满宗教神秘感的胜乐、集密、时轮三金刚,有勇猛的天王,让人望而生畏的护法神像,它们个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除了这些,还有传奇的历史故事,精美的建筑装饰和藏族风情壁画。这些精美的壁画之所以鲜艳夺目,历经沧桑而不褪色,是因为绘画用的颜料是用矿物质和动物胆汁混合制成的。这些美轮美奂的壁画,是先人们留给后世的无价珍宝。

我发现,在每一尊金光灿灿的佛像前,都有众多虔诚的信徒们顶礼膜拜,宗教在这里已经成了一种文化。在善良纯朴的藏民心中,这里是他们的理想与希望所在,是他们唯一的信仰。那些虔诚的信徒,以一生能到拉萨朝拜为荣。在长达几千公里的漫漫长路中,他们要磕数十万长头。也许,这是世界上最虔诚的祈祷方式了。有的信徒到达目的地后,会把一生的积蓄全部贡献给圣寺神庙,然后再乞讨回家。他们就是以这样的无私,表达对佛的崇敬与虔诚,求得心灵的升华与平静。信徒们都坚信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来世,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界的芸芸众生,生命完结后灵魂都会再次转世。现世的荣华富贵都是过眼云烟,他们在虔诚的跪拜中,追寻着灵魂的家园。那一拜,似乎让他们的心灵得到了洗礼与安宁。置身其中,任何人都没有理由不豁达、不开朗。那些尘世的浮华,利益的纷争,在这里都成了虚无。

游览结束时,宗者喇嘛带我们拜访了德高望重的嘎带仓活佛。他70开外,看上去慈祥和蔼,平易近人,就像一个温文尔雅的学者。活佛一边点头,一边轻轻地为我们摸顶,然后双手接过我们敬献的哈达,并和我们合影留念。

在离开拉卜楞时,宗者喇嘛告诉我们,每年正月十三的“晒佛节”,才是拉卜楞寺最热闹的时候。“晒佛节”那天,僧人们在拉卜楞寺法台率领下,到寺对面的山麓举行展佛仪式。众僧们将数十丈长的由有色绸缎剪堆而成的彩绣释迦牟尼或弥勒大佛像展挂在晒佛台上,僧众颂赞佛陀功德,念沐浴经,万众肃然,也默默念诵,祈祷平安,场面盛大,十分壮观。他邀请我们明年来参加这热闹的节日,愿继续当我们的导游。

我想,这个愿望一定会实现的。

(原载2010年第3期《西北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