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风漫卷
7752300000079

第79章 郎木寺印象

对郎木寺的向往,来自几年前央视关于“丽莎咖啡店”的一则报道。这个当时并不起眼、甚至有点简陋的小店,只因几个外国游客在互联网上的一番赞赏,才使得“出口转内销”,引来更多旅行者的追慕。此后,诸如“东方小瑞士”“香巴拉小江南”等美誉,几乎成了郎木寺的别称。记得当时画面上出现的湛蓝天空,以及灿烂阳光,还有雪山、草原,美丽的寺庙,纯朴的民风,神秘的佛教,激起我对郎木寺的无限向往。

初秋时节,我们在好友甘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李长生的陪同下,从合作市出发,走向这个让人魂思神往的地方。一路上,沿途的风光惹人眼球,满眼尽是辽阔的草原,还有一片片繁星般盛开的小野花。散布在草原上的牦牛、羊群,正在悠闲自在地吃着青草,还时不时地抬头痴痴地望着远方。更有不知名的小河,水流清澈如晴空一般碧蓝。公路两边偶尔可见牧民白色的帐篷,以及大大小小的嘛呢堆,随风飘扬的五彩经幡,藏族村落升起的袅袅炊烟,展现给人们的是神秘寂静、空旷辽远的高原风情。司机小张正放着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人人都把它向往,那里四季常青,那里鸟语花香,那里没有痛苦,那里没有忧伤,香巴拉并不遥远,香巴拉就是我们居住的家乡。”我们一边听着美妙的歌曲,一边在蓝天白云下蜿蜒前行,感受着湿地草原的美丽风光,不觉中来到了郎木寺。

结束了长久的向往,进入现实之中,一时还有点措手不及,而第一感觉便是轻微的高原反应。

郎木寺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下辖的一个小镇。这里群山环抱,流水潺潺,形状如同高原上的一块盆地,自然景色十分秀美。在盆地底部,是藏族群众居住的地方,那些别具特色的藏式民居,看起来矮小而简陋。正如传说中的瑞士山间小镇那样,有草地、小木屋、小河、寺院。狭窄的街道上,是来往的人流和车辆,显得十分拥挤。熙攘的人群中,有转经的信徒,有磕头的朝圣者,有一脸好奇的游客,不同穿戴的行人夹杂在拥挤的街道,有的行色匆匆,有的悠然自得。那些脸上带着高原红的孩子,调皮地给我们扮着鬼脸,表情自然而纯真。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郎木寺因寺而得名,实际上也是这个小镇的地名。它的藏语名称叫达仓郎木,意为“虎穴中的仙女”。小镇地处洮河源头南部,白龙江发源地,甘川交界地带。自古以来,这里就是甘川青三省各族群众朝拜黑虎女神的圣地。该地有一石洞,洞内屹立着一尊婀娜如人形的钟乳石,相传是莲花生大师降妖驯服猛虎,并教化佛法,使猛虎成为善良仙女化身的地方。藏传佛教兴起后,在此建寺已历千年,但仍被命名为“虎穴仙女寺”。时至今日,虎穴依旧,“郎木”身上搭满了各色哈达,恰如仙女身着衣裙翩翩起舞。石壁上有一巨型手印,传说从前石壁有一洞口,与大海相通,海水喷涌不止,村寨成为汪洋。一日来了位高僧,见此情景上前猛击一掌,洞口便被封住,从此滴水不漏。如今,那一米见方的掌印,历经悠悠岁月仍清晰可见。

行走在郎木寺镇,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有一条小溪从镇中流过。小溪虽然宽不足两米,却有一个很气派的名字:“白龙江。”藏文称之为“白水河”。小河清澈见底,水流很急,自西向东汇入嘉陵江。最有意思的是,小河将镇子一分为二,北岸属甘肃甘南的郎木寺镇,寺院名为“安多达仓郎木寺”,简称郎木寺。南岸属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的纳木错,寺院名为“达仓纳摩格尔底寺”,简称格尔底寺。一条小溪分开了一镇,却又贯通了两省,而隔河相望的两个寺院,又各成风景。这或许正是郎木寺的诱人之处吧。站在小河边,倾听如天籁之音一般的哗哗流水声,享受大自然给予的自然风光,心情舒畅淋漓。

郎木寺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寺院,创建于1748年。其创始人即第一任赤哇(法台)嘉参格桑11岁受戒出家,27岁前往拉萨投拜名师潜心学法,成为出类拔萃的大学者。年届55岁后,任西藏噶丹寺赤哇8年。其间他广弘佛法,著书立说,功绩卓著。70岁时应家乡信众请求,经第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的允准回故里弘扬佛法,创建了郎木寺院。

站在主寺大经堂门前的山坡上远眺,整个郎木寺镇都笼罩在一阵淡淡的雾霭之中,如梦如幻。依山傍水而建的寺院,层层叠叠,错落有致,金碧辉煌。而其间散落的僧侣们居住的小院落,则显得更为随意。遗憾的是,这时大经堂的大门紧闭,大门两侧零乱地堆放着一堆长筒僧鞋。一位年长的僧人告诉说,僧侣们正在里面辩经,游人不能入内。随后,我们走进山坡高处的一座大殿,那一幅幅绘有佛经故事的唐卡、壁画,还有殿内陈设的佛雕、供品,无不以精美的造型、艳丽的色彩、流畅的线条,而让人眼界大开。因为阴雨天气,大殿内光线显得有些灰暗。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巨幅唐卡、壁画,还有大大小小的佛龛、经卷。大殿中间摆放着高高的座椅,是高僧、活佛的讲经台,整个殿内气氛庄严而神秘。这时,一位年轻的喇嘛走上前来,主动为我们解说墙上的唐卡内容。那慈祥和善的绿度母画像,牢牢地刻在了我的心上。传说中她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崇奉这位女神,她会如同精神上的母亲一般精心地呵护你,为你的人生旅途指点迷津,保驾护航,直至在你生命终结之时将你送往极乐世界。他还让我们参观了他们刚刚完成的沙画,那鲜艳的色彩和精细的工艺,让人惊叹不已。年轻喇嘛用流利的汉语介绍说,郎木寺经过历世活佛的创建、扩建,现有闻思学院、续部学院、时轮学院、医学院、印经院。寺院的佛塔主要有第一世赛赤活佛的肉身灵塔,有用数万两黄金、白银和松耳石、珍珠等制作的历世活佛的灵塔,还有70多座制作各异的其他佛塔。郎木寺现辖有10座属寺和两座静修院,前后有70任赤哇,20世纪50年代僧人多达500多名,是安多地区闻名遐迩的大寺之一。

走出大殿正门,站在半山坡上放眼望去,寺前山色微微发红,山顶上圆形的岩壁高高耸起,十分特别,看起来似一顶别致的僧帽。寺西是嶙峋嵯峨、高峻挺拔的石峰;寺东是有名的丹霞地貌,那赭色砂砾岩壁高高屹立,裸露的岩石犹如男人雄健的肌肉,与佛教名刹互相陪衬,相映生辉。面对这充满神性的圣物,我感到兴奋、惊愕。据说,郎木寺是因这红石崖而出名的。发现红石崖的人是一位欧洲旅行者。20世纪70年代末期,他来到郎木寺,发现那赭红色丹霞地貌的红石崖酷似瑞士的一座名山,而小镇上房屋的造型也同瑞士的民居建筑风格相同,郎木寺从此有了“东方小瑞士”之称。此后,郎木寺的知名度越来越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人。

郎木寺对面的格尔底寺,是四川阿坝地区格鲁派规模最大、最具影响的寺院之一,它辖有18座分寺,共有僧人500左右。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去拜访了。一个小镇,面对两座大寺,其在外界的影响程度有多大,是完全可以想象的。

郎木寺小镇的乡土气息,夹杂着时代发展留下痕迹。而它的魅力,除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山体外,还有近年来名声大振的“丽莎咖啡店”。

我们在小镇唯一的街道上,找到了丽莎咖啡店,想亲自探访这个店的奇妙之处,享受一下在高原上喝咖啡的滋味。这是马路边上一间极其普通的小店,门口的牌子上用中英文写着店名。店内陈设只有几张小条桌,坐满了喝咖啡的游人,有些喧哗。这和内地一些环境幽雅的咖啡馆相比,可以说有天壤之别,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可以落座的位置。店内最引人注目的,是四周墙壁上密密麻麻贴着的中外游客书写的留言条。上前一看,有中文也有英文,或许还有其他文字,上面有对人生的感悟,有对大自然的题咏,有浪漫多情的爱情诗句,还有夸张的人物漫画,五花八门,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氛围。也许,这是古老的宗教文化和现代商业文明自然融合的独特所在。人们在这里感受的不仅仅是一种口味,而是一种文化。

离开郎木寺时,我们还踏访了白龙江源头自然保护区。顺着仙女峪谷一直往里走,有一个挂满了经幡和哈达的低洼山洞,便是郎木寺的创始喇嘛开始建造寺庙的起点。而洞外不远处地下涌出的泉水,就是白龙江源头。望着清澈的泉水,我不由自主地用双手捧起一掬,美美地喝上一口。这水是热的,暖暖的、绵绵的,沁人肺腑。在这纯净的世界里,我有一种感觉,仿佛这水就是母亲的乳汁。顿时,一股暖流传遍了我的全身。我用好奇的目光追寻着泉水的去向,起初它只是一条浅浅的小溪,继而越流越宽,越流越急,越流越远,最后汇入嘉陵江。它把自己融入山川,滋润万物生灵;它流过的地方,生长着绿色和希望。我被这眼前的景色、被这崇高的精神感动了,几乎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

我只知道,我是母亲的孩子。母亲在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

(原载2009年12期《西北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