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风漫卷
7752300000081

第81章 漫步桑科草原

朋友说,到了甘南,一定要去桑科草原看看。那里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而且极具藏族人文特色,是一个值得用心去感悟的地方。

这是一个小雨过后的早晨。云散日朗,金色的阳光下,桑科草原就像是刚刚被颜料涂刷过一般,纯净而自然。远远望去,大地绿波如海,四周群山环抱,中间平坦开阔,大夏河水自南而北从草原上缓缓流过。宁静而祥和的原野,用它的美丽洗去了我们心头一路奔波的浮躁。有河水的滋润,野草似乎也有了激情,长得更加茂盛。有水就有生机,就有希望,是大夏河水滋润、养育了这块水草丰美的土地。山脚下,藏族同胞居住的土屋升起了缕缕炊烟。一座插满彩色经幡的嘛呢堆,在四周绿色的映衬下,分外耀眼。草地上追逐撒欢的牛羊,天空中无声飞过的雄鹰,都为这空旷的世界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到处都是令人称奇的奥秘,让人感觉如同走进了童话中的王国。在这里,可以尽享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浓郁纯朴的民俗风情、绿草芳香的清爽空气。平日里在歌曲中听到的有些神秘色彩的“香巴拉”,在这里原来就是“大草原”的意思。草原的尽头,是一道绿色与天蓝色紧紧相吻合形成的弧线。在海拔3000米的地方,上苍孕育了这人间的大美。面对如此辽阔的草原,我的心灵空间也随之被放大。

漫步在草原上,脚下到处都有不知名的小野花在鲜艳地绽放,有红的,黄的,紫的,白的,五彩缤纷。绿草和鲜花,在草原上随意地挥洒着它们的美丽。我发现有一种开着5个花瓣的小黄花,总是从草滩的间隙中钻出头来,在微风吹拂下舞蹈着,显得可爱而有活力。朋友说,这就是具有高原人生果之称的“蕨麻”花。我眼前一亮,心想这可爱的小东西,原来就生长在这里,它的果实或煮或蒸,吃起来香甜可口。拉卜楞地区藏族群众特有的“蕨麻米饭”,就是用大米和它混合做成的,我早就品尝过,但它的花、茎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多少有些新奇感。在扑鼻而来的泥土与青草的芳香中,在蓝天、白云与绿草地的交织中,我尽情享受着作为一个匆匆过客的荣幸。

此时,一阵悠扬的歌声从不远处飘来。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穿紫红色藏袍的男青年挥动着牧羊鞭,正赶着他的羊群缓缓向我们走来。我们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主动迎上前去。这位藏族青年皮肤黝黑,脸庞英俊,棱角分明,他微笑着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向我们打招呼。我问他唱的是什么歌时,他回答说是“拉萨酒吧”,大意是“拉萨的酒吧里呀,什么人都有,就是没有我的心上人,她对我说不爱我,因为我是个没有钱的人”。说着,他又唱了起来。他热情奔放的性格、幽默风趣的语言,引得我们捧腹大笑。他还告诉我们,如果你们早几天来,刚好能赶上浪漫的“香浪节”。相传,“香浪节”是流传于甘南藏区的传统节日。每年盛夏,寺院的僧人外出为自己采伐烧柴时,因路途遥远,当天不能返回,于是就在外住宿数日。劳动之余,他们游山玩水,与家人团聚。由此相沿成俗,不仅僧人过节,也逐渐成为群众性的郊外活动了。

藏族青年说,现在“香浪节”的时间一般都在农历六月初六日,这时草原上气候宜人,牧人家家羊肥牛壮。大家不约而同地带上帐篷、炊具及青稞酒、酥油等食品,到风景优美的草滩上去消闲、憩息。他们在草滩上扎起帐篷,制作醇香可口的野餐,三五户一起,在美酒、美食相伴下,度过十天半月的野外生活,然后返回家中。

我们被藏族青年的介绍所感染,心里多少有些遗憾。然而,人在旅途,哪能没有遗憾?正是因为这样那样的遗憾,才使得人生多了一些值得回味的记忆。

(原载2009年12月3日《人民军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