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风漫卷
7752300000063

第63章 定军山下武侯祠

位于陕西汉中的定军山,是三国时期魏蜀两国兵戎相见的主战场。历史上著名的定军山战役不但奠定了蜀汉基业,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让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且也让定军山名扬四海。

这场战役的组织策划者,就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

诸葛亮对时局的精辟见解和独到的战略眼光,深得爱才如命、慧眼识珠的刘备喜爱。于是,就有了历史上“三顾茅庐”和“隆中对”的精彩故事。千里马遇上了伯乐,从此诸葛亮俯首甘为孺子牛,并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刘备病逝后,他遵照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意愿,辅佐后主刘禅进军云南,改善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后又六出祁山,北伐曹魏,还上书了著名的《出师表》,最后积劳成疾,病死于五丈原,后归葬于定军山下。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又载,“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殓以时服,不须器物”。他死后,刘禅为了表彰和纪念他生前的品德功绩,赐谥号“忠武侯”,又依照他的遗愿将他葬于定军山下。每年清明,去定军山拜谒诸葛亮祠、游览定军山的人络绎不绝。

带着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我们赶赴汉中勉县的定军山下。车行途中,远远望见矗立的大门匾额上“武侯墓”三个醒目大字,门两边撰写一副楹联:上联“水咽波声一汇天汉英雄泪”,下联“山无樵采十里定军草木香”,让人不禁肃然起敬。踏进隐藏在山中的武侯墓地,只见一方5米高的圆形大土丘上青草覆盖,郁郁葱葱,墓上生长着一棵明代植的黄果树,它高大茂密,挺拔向上,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这里曾经的辉煌。墓后,生长着两株旺盛的“双桂”,据说为三国时所植。它们就像两位守灵的卫士,紧紧地守候在武侯的身旁,不离不弃,坚强如钢铁一般,毫不动摇。墓前遍植的54棵汉柏古树,苍劲挺拔,相传是1700年前蜀汉后主刘禅下诏在此种植的。它告诉人们,诸葛亮一生为了匡扶汉室大业呕心沥血,只活了54岁。也有人说,这些古柏是按照他生前的八卦图种植的。诸葛亮一生都在研究八卦,让八卦阵永远陪伴他,或许是他的心愿。

我静静地望着武侯的墓丘,细细地听着导游的讲述,这里的每一件遗物都有一段关于他的传说,这里的每一个民间故事都反映出老百姓对他的爱戴和敬仰。驻足于此,心中感慨万千,诸葛亮的一生真可谓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世历代都把他当做贤臣偶像,就连他的死敌司马懿也对他佩服之至。临终时,他嘱咐丧事从俭,只许将平时所穿衣物陪葬,墓穴只用砖砌,大小也只要能容下棺材就行。他为人师表、勤政智慧的一生,正是人们爱戴和敬仰的地方,也是时下官员们值得借鉴之处。此时,我的脑海跃出臧克家的诗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千古杰人诸葛亮就属于后者,他活着是为了让多数人更好地活着。因此,千百年来,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原载2011年10月22日《人民军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