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风漫卷
7752300000062

第62章 高祖行宫古汉台

大凡历史名人滞留过的地方,总会有那么一种神秘莫测的韵味,它召唤着喜欢踏访历史遗迹的人们不辞劳苦地去追寻、去感悟。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之美誉的汉中,就是这么一处群英荟萃的风水宝地。

有多少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在这块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奇山秀水的大地上,上演了一幕幕书写历史的活剧。高祖刘邦在这里发迹定鼎,建立了汉朝;三国名相诸葛亮,在这里屯兵8年,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呕心沥血的岁月,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最终归葬于定军山下;不为艰难困苦所惧,打通西域,远播国威,造福后世的西汉名臣张骞;还有举世瞩目的蔡伦造纸术,一举改变了中国和世界的文明史,赢得了“千年蔡伦纸,万年文明史”之说。这些历史名人,他们都在这片土地上写下了壮美的一笔。

古汉台为汉高祖刘邦行宫遗址,它是刘邦建汉定都后为自己修建的“官室”。史载,公元前206年,农民起义的一场急风骤雨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后,楚怀王项羽违背了“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的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将先拿下咸阳的沛公刘邦立为汉中王。刘邦忍辱屈就,率大军由子午道进驻汉中,以“明修栈道”来麻痹敌人,还夯土建成了秦模式的高台宫廷。从此,这里表面上便成了他修身养性的行宫。而实际上,怀有远大志向的刘邦怎能就此甘心呢?为谋东山再起,他在这里私下习兵练武,广纳贤才,并听取了萧何的建议,筑坛拜将,提携“胯下之徒”的军事奇才韩信,笼络后称“初唐三杰”的张良、萧何和韩信,成功谱写了“暗度陈仓”的战略诗篇,成就了“以一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建立大汉基业”的神话。

踏进这凝重之地,历尽沧桑的古迹如今已成为汉中市博物馆所在地。这处由三层错落有致、各具千秋的院落组成的古园林式建筑,风格别致,引人眼目。院中古树繁多,年代久远的皂角树丫枝粗壮,挺拔向上,带给人一种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可贵精神;而排列整齐的凤尾竹则组成了一道林荫走廊,给人一阵清凉;玉兰绽放,冰清玉洁,四处飘香。亭榭遥相,碧池内鱼群跳跃,又让人有一种踏入江南水乡之感。“江水东流几千里,秦云北望第一楼。”我的视线被这副古老的对联所吸引,这便是行宫里的精华建筑望江楼。我驻足观赏,沉醉其中。

望江楼是一座三层八角宝塔形建筑,站在楼高处,观汉水东流,览市区景色,可感受登高望远的意韵。望江楼古称天汉楼,始建于南宋,民国四年重建并得此名。“留此一掊土,尤为汉家基。”北宋张少禹留下的诗句,记载了昔日豪华辉煌的汉中王行宫,随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而变得荒芜、寂静的历程。南宋时,汉台一度被开发利用,专供官员们休息、娱乐。如今,这里成了汉中市的标志性古建筑。虽然时光已消融了它的本色,但却仍不失其王室的风姿。

走出望江楼,心中不免五味杂陈。人生在世,即使再伟大的历史人物,轰轰烈烈一世,纵有盖世功绩,终要灰飞烟灭。但是,他所走过的路,却会被历史铭记。这时,我想起了高祖刘邦取得胜利后的一番感慨: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正是由于刘邦有知人善任、纵横捭阖的杰出领导才能,才得以顺利地逐鹿中原,平定三秦,统一天下,成就了汉室天下的400多年大业。自此,汉朝、汉人、汉族、汉语、汉文化等称谓一脉相承,代代相传。

(原载2011年12月3日《人民军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