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风漫卷
7752300000059

第59章 安得猛士唱大风

在临潼新丰镇的鸿门堡村,有一处很有名的历史胜迹——鸿门宴遗址。当车子驶出公路,进入一条狭窄的乡村便道时,我仿佛走进了古代战场上的神秘暗道。

车行不到10分钟,便被横亘于眼前的古城墙阻挡。同行的小肖告诉说,鸿门宴遗址到了。这时,我才发现城墙中央有一椭圆形门洞,两扇厚重的红色木门紧紧地合拢在一起,大门的两侧嵌着一对正方形窗户,就仿佛两只望风的眼睛,这也许是古建筑的一种风格。在门洞右侧约10米处,有一通往院内的地下暗道。我们沿青砖砌成的石阶走进暗道,门已被上了锁,什么也看不到,只是黑乎乎一片,只好返回,从大门进入。院内十分清静,没有人迹,只有路两边栽植的松柏整齐地排列着,就像守卫这幽僻古庭的武士。仰视前方,一座黑色的大鼎笨拙地悬在空中。走近细看,鼎是用铁铸成的,被楚霸王项羽高高举起。鼎,在古代是权力和力量的象征。用白色大理石砌成的1米多高的长方形高台上,正面刻有“霸王举鼎”的题字,让人感受到西楚霸王的勇武与霸气。

鸿门宴遗址,是一块用青砖砌成的平台,台中央就是当年项羽宴请刘邦的地方。遗址墙角中央,竖立着一根10多米高的旗杆,上端飘扬着杏黄色的虎帅旗,习习晨风中,帅旗猎猎,展示着项王当年的威风。台北新建的一座军帐门口挂着“楚王军旗”,帐内为模拟的宴会场面,有“项庄舞剑”“樊哙闯帐”“沛公逃席”“范增长叹”等玻璃钢雕塑,这些形象逼真而生动,将鸿门宴的紧张气氛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游人到此,犹如身临其境。

伫立宴台之上,细细观看眼前的塑像,我思绪的潮水涌向发生在秦朝末年间的历史故事:公元207年,和项羽结盟推翻秦王朝的刘邦提前入关驻军灞上,项羽后入关驻扎鸿门。然而,就在刘邦准备和项羽分享推翻秦王朝胜利果实的时候,在这里却上演了一场充满杀机的“鸿门宴”。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就出自这里。当时拥兵40万的项羽,比起只有10万兵马的刘邦来,在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项羽的亚父范曾认为刘邦是日后和项王争夺天下的主要对手,主张坚决杀掉刘邦。项羽听从亚父范曾安排,在鸿门设宴,企图借机除掉刘邦。项庄舞剑,项伯拒拦,在樊哙与项羽周旋之际,沛公借机逃离。项羽最终不仅没有允许项庄的利剑刺向刘邦,还封刘邦为汉中王。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一出“鸿门宴”,它不缺美酒佳肴,却暗藏杀机。西楚霸王的一念之差,将自己逼上了绝路。而刘邦机智灵活,随机应变,在险象环生中化险为夷,最终成就霸业,夺得天下成了英雄。

院落一旁的石碑上,刻写着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是刘邦于历史的风云际会中所显露出的雄才胆略、远大志向的生动观照,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返回的路上,楚汉争霸的故事还在我的脑海里萦绕。想起项羽的英雄气概和刘邦的处心积虑,觉得眼前仍旧硝烟未散。

(原载2010年第4期《西北军事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