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风漫卷
7752300000060

第60章 寂寞无字碑

功过是非,众说纷纭;文韬武略,一枝独秀。武则天,一个在历史上留下无限辉煌、写下灿烂诗篇的女子,她以一副女性柔弱的双肩创建了大周梦一样的国度,谜一样的王朝。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自信地支配着一个偌大国度的同时,也扛起了中华一片江山,撑起了国家社稷的大旗。在她统治时期,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这是世人的共识。但也有人痛斥她玩弄权术,残暴无情,骄奢淫逸。无论后人怎样评说,她都是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传奇女性。她生时轰轰烈烈,活出了自己;死后却与众不同,留下了一块无字巨碑,成为千古之谜。

无字碑傲立在陕西乾县城北梁山东侧的乾陵,它由一块3米高的完整巨石雕刻而成,碑首两侧各浮雕螭龙缠绕,鳞甲分明,筋骨裸露,生机勃勃。让人难以揣摩的是,如此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巨碑上却不著一字,真是空前绝后。

伫立碑前,凝视奇崛瑰丽、巍峨壮观的石碑,我寻思良久。岁月已逝去了1300多年,但时光的年轮却抹不去曾经的辉煌。她曾是一位普通的才人,凭着过人的才智和非凡的胆略,冲破了传统思想道德的束缚,在惊涛骇浪、险象环生的皇室里步步登高,直至继承了其夫李治的皇权,统摄天下,成为唐朝第六代皇帝,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她不仅对当时的政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冲击,而且对中国文化血脉有着深远的影响。虽然众多的史书对她褒贬不一,但看待历史人物不能仅凭自己的好恶,而应该用历史的眼光。“人之初、性本善”,她曾经也是善良、纯朴、柔情似水、爱憎分明的女子,在那个封建的男权社会里,残酷的后宫斗争练就了她刚毅甚至冷酷的心性。她即位时已经67岁,当政期间,完善了科举制度,广泛招揽人才;重视农业生产,“劝农桑,薄赋役”;坚持边军屯田,重启“丝绸之路”;加强和中亚、西亚等国的外交关系,以温和的民族政策,接纳多元文化,树立了大国形象。分立在无字碑两侧的64尊藩臣雕像,足以说明武则天时代国家的兴盛、外交的辉煌。只可惜,那一个个藩臣的头像早已不知去向,又成了后人的待解之谜。武则天虽为女子,但她的容人之量,识人之智,用人之术,无不让人佩服,不愧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她的丰功伟绩,都深深地镌刻在这默默的无字碑中。现实生活中,真正伟大的人并不需要树碑立传,“把名字刻在石头上的不一定出名”,人民心中自有丰碑。无字碑,就是这样一块“无字胜有字,无声胜有声”的陵碑。

武则天墓是和丈夫、唐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的合葬陵,也是全国乃至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夫妇皇帝的合葬墓。陵墓以梁山的整个山头为坟堆,景观由此向前延伸。梁山有三峰,南两峰较低,称为“乳峰”,远远眺望此山,犹如一位披着长发的妇女头北足南仰面长卧。传说中,唐高宗登基不久,便派长孙无忌和专管天文历法的太史令李淳风为自己选择陵寝之地。孙、李二人来到梁山,只见此处三座山峰高耸,主峰直插云际,两座小山拱卫于前,东隔乌水,西有漆水。乌、漆二水在山前相会,形成水垣,认为梁山乃是世间少有的“龙脉圣地”。长孙无忌和李淳风选好陵址后,回朝禀报高宗。而李淳风的师傅、风水大师袁正罡听说后则极力反对,他对高宗说:“梁山北峰居高,前有两峰似女乳状,整个山形远观似少妇平躺一般,陛下定于此山,日后必为女人所伤。”听了袁正罡的一番言论,高宗犹豫不决,遂退朝不议。到了第二天早朝时,高宗传旨定梁山为陵地。袁正罡一听,仰天叹曰:“代唐者,必武昭仪。”他怕将来受牵连,就辞官出外云游了。不管这个传说是真是假,但后来的历史都印证了此言。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斯人已去,旷野里,神秘的无字碑永远在诉说着女皇武则天传奇的故事,一切尽在不言中。

(原载2012年2月11日《人民军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