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风漫卷
7752300000049

第49章 塔庙始祖法门寺

关中大地,人杰地灵,散落着不少闻名中外的历史遗存。而位于扶风县北崇镇的著名佛教名刹法门寺,就是其中之一。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珍藏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遗骨的寺院,有“关中塔庙始祖”之誉。

走进寺院,映入眼帘的是风格庄重的佛殿、鼓楼,以及古老的大钟。最吸引人目光的,却是大雄宝殿前的“大圣真身塔”。该塔用青砖砌成,为楼阁式建筑,高45米,平面八角13层,敦厚典雅,保留了汉塔惯有的风格,显露出灿烂辉煌的雄姿。

焚香礼拜,祈福的人络绎不绝,塔前香烟缭绕,梵音袅袅。导游介绍说,该塔因舍利而建,又因塔而建寺院。据佛典记载,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距今约1700多年,其内藏有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被誉为“皇家寺庙”。传说中,古天竺(印度)国王阿育王异常笃信佛法,他在释迦牟尼灭度(死)后,要把佛法发扬光大于整个世界,因此在全世界修造了84000个塔分葬佛祖舍利。因为有了神力役使鬼神劳动,所以这84000塔能在同一日建成,其中就有扶风的这一塔。绕此塔而筑之寺,初名阿育王寺,隋改为“成实道场”。文献记载,唐高祖武德八年,改名法门寺,沿用至今。咸通十五年正月初四,法门寺地宫封闭。自此,唐王朝历次供奉的大批金银器物和珠宝,随同佛指舍利被埋于地下。公元1569年,该塔因关中地震而被毁,1579年开始重建,历时30年建成。名塔多磨难,1954年该塔又一次在地震中倾斜,1981年8月24日宝塔半边倒塌。1986年政府决定重建,1987年2月底重修时发现了地宫。奇巧的是,这一天正是佛祖诞辰日农历四月初八。“从地涌出多宝龛,照古腾今无与并”。在沉寂了1000多年之后,佛祖指骨舍利以及金银器、琉璃器、各色瓷器等2499件大唐国宝重器重见天日,确实是一个奇迹。

该塔原为4层木塔,下有地宫。走进地宫,望着由漫道、平台、隧道及前、中、后室组成的古塔遗址,望着被打开的一道道沉沉的古式木门,目睹那精美的金银器皿,形态各异的法器,那庄重肃穆的佛像、宝函,无不让人惊叹不已,仿佛进入佛国世界一般,心灵在肃穆中得以净化。

在参观法门寺展馆时,有一个故事令人震惊。在“文革”中,造反派要挖掘破坏藏于寺中地宫的镇寺之宝佛指真身舍利。当时,年已71岁的良卿和尚为了表达护寺的决心,自焚于塔内,红卫兵才丢下锄镐而去。望着良卿和尚的照片,我被他毫无畏惧的牺牲精神深深地感动。正是因为有了他的舍生取义,才使得佛塔舍利得以保护。这是信仰的力量,也是人格的力量。

(原载2010年5月8日《人民军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