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风漫卷
7752300000029

第29章 雨中的塔尔寺

行走在通往塔尔寺的路上,望着被一层薄雾笼罩的天空,我在心里默默祈祷,但愿不要有雨。

然而,秋雨说下就下。起初是毛毛细雨,一会儿就成了瓢泼大雨。同行的友人说,要不等雨停了再去吧。我想,既然碰上了这样的天气,或许就是天意,也就顺从了吧。雨中游塔尔寺,会别有一番意境。

坐落在西宁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莲花山坳中心腹地的塔尔寺,是藏传佛教圣地,也是全国藏传佛教六大寺院之一,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就诞生在这里。为了纪念他,人们在此修建了一座塔,随后又修建了一座殿堂来保护塔。这就是塔尔寺先有塔而后有寺的缘由。

雨中的塔尔寺门前广场上,依旧车水马龙,游人如织。走近为纪念释迦牟尼一生八大功德而修建的白色八宝如意佛塔,看那四面古老的砖雕图案和云纹角,瓶形的塔身顶端圆锥螺纹形的刹杆、铜制的仰盘、覆盘以及日月宝珠组成的表示与日月同辉的顶饰,目睹一个个风格迥异的造型,无不让人感到神秘。佛塔从东到西依次为莲聚、菩提、四谛、神变、天降、息净、尊胜和涅盘塔,它们是塔尔寺的标志性建筑。

伴着哗哗的雨声,沿着积满雨水的石板路,我们来到了大金瓦殿。这是塔尔寺最值得一看的地方,殿内有一高大雄伟的银塔,该塔以纯银做底、表面镀金,上面饰有数以万计的宝石、绿松石等奇珍异宝,据说塔内还长有一棵菩提树。相传这棵树为宗喀巴大师出生时,其母剪脐带时有殷红的甘露滴在地上,渗入土中,数年后在此长出一棵白菩提树,枝繁叶茂,香味浓郁四溢,有十万叶片,每片叶子上都显示一尊狮子吼佛像(释迦牟尼身像的一种)。大师的母亲和信徒为了保护象征着宗喀巴的这棵菩提树,在树外建造了一座塔,将树完全包围起来。后人为了守护和朝拜这座塔,在周围陆续建起了寺庙,这便是塔尔寺的雏形。菩提树的根部向外蔓延,在大金瓦殿前生长出来。20世纪90年代维修大金瓦殿时,人们亲眼目睹了从大金瓦殿向外延伸的菩提树根部。作为一个匆匆过客,对此也只能人云亦云,无需用较真的眼光去分辨真伪。

另一处让人震撼的地方,要数酥油花馆了。馆内陈列的酥油花,可谓奇妙绝伦。那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人物,那自然大气的山川流水、楼堂亭阁,那惟妙惟肖的花草树木,错落有致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这些花色彩艳丽,布局严谨,首尾融通,在佛灯的辉映下流光溢彩,气象万千。相传酥油花源于西藏,唐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结亲时,曾从长安带去一尊佛像供奉在拉萨大昭寺内。冬季没有鲜花,信徒们为了表示敬意,就用酥油制成花,供奉于佛像前。从此,佛前供奉酥油花成了藏族群众的习俗。在16世纪中期,酥油花制作艺术传到塔尔寺,经寺里艺僧苦心钻研,使其在题材和工艺上有了新的发展,成为塔尔寺独有的一种油塑艺术。据介绍,酥油花的制作工序十分复杂,为了防止塑制中因手的温度而使酥油坯料融化变形,艺僧们要将室温控制在零摄氏度。为此,他们身边都放有一个盛有冰块的水盆,以便不时将手放入冰水中降温。有的僧人在长期制作中,手脚被冻成了残疾。因此,酥油花也被称之为残酷的艺术,被列为塔尔寺“艺术三绝”之首。与酥油花并驾齐驱的,还有唐卡和堆秀艺术。唐卡作为优秀的文化遗产,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发展。而堆秀艺术,现已失传,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雨中的塔尔寺,因为少了平日里的喧哗,显得更为庄重。在每一座大殿门口的转经筒前,都有虔诚的朝圣者,他们双手合十举过头顶,全身扑地,用磕十万长头的坚韧,来诠释他们的信念,实现他们的追求。这种朴素的思想,带给人的除了震撼之外,还有深深地感动。

(原载2009年11月17日《人民军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