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风漫卷
7752300000028

第28章 朝拜班禅大师故居

青海省循化县文都乡麻日村,是一个远离城市的偏僻村落,村子四周被造型奇异的山峦环抱着,隐隐蕴含些许神秘气息,初看时,多少带有几分荒凉的感觉。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个并不起眼的小村子,就是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诞生的地方。

怀着对大师的崇敬之情,我们一行走进这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地方。故居门前,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格外引人注目。它枝叶茂盛,主干粗壮,高耸挺拔,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据说,当年十世班禅大师就是在这棵大树下被确认为转世灵童的。庄廓呈“品”字形,外院有停车场、杂物房、仓库等;东面并排两院,北侧旧居为家庭成员住宅,南侧是正院。正院为主体建筑,是20世纪80年代修建的新居,两层藏式风格的楼房,色彩、层次分明,楼北正中为佛堂,其左侧有会客厅、大师卧室,梁栋门户均由油漆彩绘,显得富丽堂皇,典雅大方。我们以虔诚的心,走进大师曾经诵经的佛堂,门上的一副对联让人深思:“九曲安禅爱国早传拒虏,八荒向化护教所以宁邦”,上悬“河源须弥”的镀金匾额,这是1983年10月1日县城的乡谊(同乡)为恭贺大师新居落成而赠,也是为颂扬大师爱国爱教的伟大业绩而撰写的。我们为大师的佛像敬献了哈达和砖茶。在参观过程中,一位慈祥和蔼的藏族老人主动为我们讲解。从交谈中得知,他是班禅大师家族的亲戚、年已77岁的老管家久美,多年来他专职看护大师故居。说起大师,老人脸上显露出由衷的敬意。

久美老人告诉我们,大师祖籍西藏萨迦,元初迁至循化,明代起为世袭百户,清末升为千户,管辖“文都七族”。大师1938年古历正月初三日生,乳名贡布慈丹。父亲古公才旦,母亲索南卓玛,胞弟温都公布甲。1941年,班禅堪布会议厅的官员选定当时年仅3岁的贡布慈丹为九世班禅的转世灵童候选人。1944年,在拉卜楞寺活佛、著名学者计美赤来嘉措主持下,于宗喀巴大师诞生处的圣迹前举行仪式,从10名候选灵童中确认为唯一灵童,授法名确吉坚赞,迎请至塔尔寺内供养。国民政府于1949年6月3日颁布命令,继任为第十世班禅,于同年8月10日在青海塔尔寺举行坐床大典,正式成为藏传佛教两大领袖之一。1952年6月,进藏到日喀则主持扎什伦布寺。

更有意思的是,在麻日村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那年正月初三早晨,麻日村上空祥云缭绕,大师家门前的那棵老杨树上,传来清脆悦耳的布谷鸟叫声。严寒时节,哪来的布谷鸟呢?午后,更有吉祥出现,天空升起了七彩长虹,高高地悬挂在大师家的房顶和那棵大树上。同时,还有一股浓郁的檀香味弥漫了整个村庄。这天,一个健壮的“西勒”(藏语男孩之意)降生了。这个“西勒”,就是后来的十世班禅。

班禅大师是当代杰出的藏传佛教领袖。他一生经历坎坷,但爱国爱教的信仰始终如一,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和尊敬。他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务。1989年1月28日,大师在主持五世到九世班禅大师遗体合葬灵塔祀殿活动时,因辛劳过度心脏病突发,在他的行宫扎什伦布寺圆寂,享年51岁。他的故居,现已成为旅游观光者和佛教信徒朝拜的神圣之地。

临别时,久美老人指着故居门前的那棵白杨树说,白杨树原本有两棵,另一棵在“文革”期间被砍伐。看得出来,老人为那段岁月里发生的不快而深深遗憾。这时,一位身穿红色短袖衫的小伙子从我们面前走过。久美老人叫住了他,向我们介绍说,这是班禅大师的侄孙,也是大师家族唯一的后人,现在西宁读大学。小伙子很热情,他说已经很久没有回老家了,这次带几个外国友人来看看。他大方地招呼我们合影后,便带着客人去朝拜大师出生地。望着小伙子远去的背影,久美老人说,你们今天真是很幸运啊。

是啊,我们是幸运的,也是自豪的。我想,如果大师有灵的话,他也会为今天繁荣富强的祖国而感到幸福和自豪。

(原载2009年10月24日《人民军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