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风漫卷
7752300000030

第30章 天地大美油菜花

蓝天、白云,远处雪山映衬下的那片一眼望不到头的金黄色,突然间在我的眼前铺陈开来。看惯了一路上的荒凉,镶嵌在青海湖畔的这艳丽的一片金黄,美得让人仿佛走进了人间仙境,不由得就令人惊叹起来。

秋日的阳光下,仔细欣赏这金黄色的油菜花海,一阵清新扑面而来。那在轻风吹拂下乱颤的花枝,翻涌着微波,引来飞旋期间的五彩蝴蝶、辛勤采蜜的蜜蜂,还有带着幸福笑容、在摄影镜头前尽情展现青春魅力的情侣。青藏高原上这独特的美景,使远道而来的游人忘却了一路奔波的疲惫,心情顿时变得轻松而愉悦。

记忆中大片的油菜花,是随爱人第一次回老家时看到的。时值春天,走在充满生机的田野,满眼尽是翠绿与嫣红,油菜花也就并不显得夺目。它先是青绿中夹带点嫩黄,似乎有些怯生,不久黄色越来越浓,变成一片耀眼的明黄、继而成了灿烂的金黄。时间久了,这记忆也变得有些模糊。而眼前的油菜花,盛开得如此热烈,它风姿绰约,充满了灵气,这大概是青海湖的圣水和高原特有的气候赐予的吧。

7月的青海湖畔是花的海洋。置身其中,你将会被油菜花的美所震撼、陶醉。这种美源于它的浩瀚广博。浓艳的黄花,依着祁连山,绕着青海湖岸,足有百万亩,在高原深蓝的天空下,繁花金黄一片,镶嵌在湛蓝的青海湖畔,无边无际。据说,不少油菜花的风景画多取材于此。

油菜花,虽然开得艳丽,但它终究不是专供人们观赏的花卉。它的本质,实际上是普通民众所喜爱的食用植物。唐宋时期,油菜只作为蔬菜种植,规模十分有限。刘禹锡在《游玄都观》的诗中这样写道:“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桃花净尽,便无赏花之客了,谁还会去看油菜花呢,更难得有人去题咏它了。明清时期,江南农村大规模种植油菜,油菜花才逐渐成为文人墨客的审美对象。就连那个高高在上的乾隆皇帝,也将其赞美了一番:“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

油菜是一种耐寒植物。每年1月到8月,是油菜花开的季节。我国北起黑龙江,南抵海南岛,东起沿海各地,西至青藏高原,油菜花次第染黄了神州大地。据西藏农科所调查,自海拔600米的墨脱县亚热带农区至海拔4700米处,均有油菜花分布。可谓长江南北、大河上下,到处盛产。油菜是中国四大油作物之一,用油菜子压榨的食用油深得百姓喜爱。除了食用,它还可以用来点灯照明。人们将清亮的菜油添入碗碟或专用灯具,再浸根灯芯,就成了一盏油灯。这一古老的照明方式,至今还在一些偏远的山村沿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油菜花的价值得到了新的拓展。1999年2月6日,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在全国拉开了油菜花节的序幕。过去并不显眼的油菜花,如今同国色天香的牡丹一样,也有了自己的节日,成为国人游春的新风景。

油菜花并非名花,却力压群芳,成就了天地间的大美。

(原载2009年11月10日《人民军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