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
7709000000081

第81章 后唐纪(1)

韩延徽投效契丹

韩延徽原来是刘守光的参军。刘守光大燕政权的最后几年,民不聊生,就派韩延徽到契丹国去求援。契丹国主因为他不行拜见礼而十分生气,就把他发配至郊野养马。韩延徽是幽州人,足智多谋,也很会写文章。

述律皇后对契丹国主说:“韩延徽威武不屈,是当今的贤人,怎么能侮辱他让他去放马呢?应当待之以礼,并且任用他。”

契丹国主就把韩延徽召来,与他谈话,非常喜欢,于是任其为自己的谋士之首,有什么事都与他商量。

韩延徽就开始教契丹人建立牙兵,设立军府建置,修筑城郭,设立市场,将汉民安置,使每个人都有配偶,开垦耕种荒田。

从此以后,汉族人各自安居乐业,越来越少的人选择逃亡。契丹国能够威服各国,韩延徽的功劳很大。

没过多久,韩延徽逃到晋阳。晋王李存勖想让他在自己的幕府里干事,掌书记王缄记恨他,韩延徽很不安,所以请求回乡探母。路过真定时,在同乡人王德明家住下。

王德明问他到哪里去,韩延徽说:“现在河北地区都归晋王所有,我将重返契丹。”

王德明说:“你从契丹国叛逃,如今又将返回,不是去找死吗?”

韩延徽说:“契丹国主自从我出走后,如同失去手和眼睛;如今我重回到契丹,契丹国主的手和眼睛不就又都有了吗?他绝对不会杀我的!”

看望母亲以后,韩延徽又重返契丹。

契丹国主听说韩延徽回来,非常高兴,抚着韩延徽的背说:“前一阵子你到哪里去了?”

韩延徽说:“我思念母亲,本想告假回去,但又害怕您不答应,因此我就偷偷回家了。”从此契丹国主更加厚待他。契丹国主称帝的时候,由韩延徽辅其左右,并一直把他提拔到中书令。

李存勖派使者到契丹国,韩延徽给晋王写信,追叙了为何当初北去契丹,说:“不是我不留恋英明的君主,也不是我不思念故乡,我不留在晋的原因,只是害怕王缄说我的坏话罢了。”又以老母相托,并且说:“只要我在契丹一天,契丹国一定不会南侵。”

所以到李存勖建立后唐,在位的时候,契丹国一直都没有侵扰南方,靠的都是韩延徽的功劳。

王彦章不做贰臣

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十月,后唐庄宗李存勖从杨刘渡率军过河,到达郓州后继续进军,过了汶水,命令蕃汉马步副总管兼横海节度使李嗣源为前锋率军前行。

王彦章

初四早晨,与后梁军相遇,很快就将后梁军击败,一直追到中都,包围了中都城。城中没有防备,不一会儿,后梁军就冲出重围。后唐军在后面追击,打败了后梁军。

王彦章率领几十个骑兵逃跑,龙武大将军李绍奇单骑追之。李绍奇听出是王彦章的声音,说:“王铁枪!”于是用长矛刺中了他。王彦章身受重伤,战马跌倒,结果被俘虏。

王彦章曾经对人说:“李存勖就是个玩斗鸡的痞子,有什么好怕的。”

这时,李存勖对王彦章说:“你常说我是小孩,现在服不服?”

又问王彦章说:“你善于打战,因此留下美名,为什么不坚守兖州?中都没有防御工事,怎么能守得住?”

王彦章回答说:“天命已去,说什么都没有意义了。”

李存勖很欣赏王彦章的才识,打算起用他,赐良药给他治疗伤口,多次派人去劝诱他。王彦章说:“我本是一介平民,承蒙梁帝的恩德,最后做了上将,与您交战了15年。如今战斗失败,死是应该的,纵使您可怜我而让我活着,我也无脸面对老百姓了!哪能早晨还是梁将,晚上就变成唐臣?这是我所不愿的。”

李存勖又遣李嗣源游说。王彦章躺着对李嗣源说:“你不是邈佶烈吗?”王彦章一向轻视李嗣源,所以用小名来称呼他。

李存勖打算攻下中都的消息还没散布出去的时候,直接袭取大梁,于是派李嗣源率领前锋部队先行。李存勖随后由中都开拔,抬着王彦章跟着自己。

李存勖派中使问王彦章说:“我们此行可以赢下来吗?”

王彦章回答说:“段凝手下有精兵6万人,即使将帅无才,也不可能马上投降。估计很难打败他们。”李存勖知道他最终也不愿投诚,于是就把他杀了。

郭崇韬重门第

郭崇韬地位兼居将相,还兼任地方节度使,他管起了天下事,其权力可与皇帝相比,府前常人来人往。他的性情刚愎而又急躁,碰到事情总会发脾气。

后唐庄宗李存勖在宫廷中所宠爱的人想求他办事,都不能得到解决,因此宦官们都很恨他,每天在李存勖那里说他的坏话。郭崇韬感到很气愤,想要将他们制服,但也没有办法。

大臣豆卢革、韦说曾经问他:“汾阳王郭子仪本是太原人,以后全家乔迁至华阴,您家世世代代住在雁门,难道是他的同宗吗?”

郭崇韬回答说:“因为遭遇动乱,丢失了家谱,曾经听先人说,上距汾阳王只有四世。”

豆卢革说:“既然如此,我们便是同宗了。”

从此,郭崇韬以出身高门自居,同时也开始重视别人的门第,招纳浮华之士,轻视冷落一些贤臣。

有人向郭崇韬请求封官,郭崇韬说:“我对你的功绩才能很了解,但你出身低微,我实在不敢起用,怕被名流们耻笑。”

从此,宫廷内皇帝宠幸的人都记恨他,朝廷外功臣们也对他不满。郭崇韬曾多次请求把枢密使的职位让给李绍宏,李存勖始终没有答应。他又请求由宦官掌握的内诸司分掌一部分枢密院职权,以此来减轻他的权力,但宦官们却没完没了地对他不满。

郭崇韬感到闷闷不乐,于是和他的亲信们商议回乡暂居。他的亲信对他说:“不可以。蛟龙离开了水,蝼蚁都可以制服它。”

此前,李存勖打算把刘夫人立为皇后,但他的韩夫人还在,而且皇太后平时也讨厌刘夫人,郭崇韬也经常阻挠此事,因此李存勖就没有改立皇后。

自从郭崇韬受敌视越来越多,亲信劝他说:“您如果请求把皇后之位封于刘夫人,皇帝一定很高兴。这样,宫内有皇后相助,那些宦官们就不难对付了。”郭崇韬听从了这一建议,就和宰相与百官一同上奏皇帝,请求立刘夫人为中宫皇后。

李存勖就立魏国夫人刘氏为皇后。刘氏出身寒微,她一显贵,就致力于积蓄财物,而且花样多出,不拘一格。她在魏州的时候,就曾经贩卖过日常用品。

等到立为皇后,四方献给朝廷的贡品都得分为二份,一份送给皇帝,一份送给中宫。因此中宫财宝堆积如山,皇后也不用这些物品,只能拿来抄写佛经或施舍尼姑而已。

王都反叛遭败亡

义武节度使兼中书令王都在易州、定州镇守了十几年,官吏全由他选任,收上来租赋供奉本镇军需。等到安重诲掌权,才稍稍按国家法规处置一些事务。后唐明宗李嗣源也因为王都将他父亲的官位夺去而心生厌恶。

当时,边境常被契丹侵扰,所以朝廷在幽州、易州之间驻扎了大量军队。对于军队大将的任命和调离,王都均暗中有所戒备,因此常常心生猜疑。

王都害怕朝廷把他调到其他镇所,他的部下和昭训也劝他要好好保全自己。于是王都就向卢龙节度使赵德钧求婚。又知道成德节度使王建立和安重诲不和,就派遣使者与王建立结为兄弟,同时暗中和王建立谋划把河北地区原貌恢复过来。王建立表面上答应他,却秘密向朝廷上奏了这些情况。

王都又把用蜡封的密信送给青、徐、潞、益、梓五镇统帅,实行离间。王都还派人劝说北面副招讨使、归德节度使王晏球,无奈王晏球拒绝了。王都于是送金子给王晏球的手下,让他们谋杀王晏球,可惜又失败了。

后唐天成三年(公元928年)四月十八日,王晏球上奏皇帝王都谋反情况。二十五日,李嗣源诏令将王都官爵削去。二十七日,任命王晏球为北面招讨使,暂时主管定州,负责定州各项事务。也是在这一天,王晏球发兵攻打定州。

王都用丰厚的礼物向奚人首领秃馁求援。五月,秃馁率领1万骑兵突然进入定州。王晏球退守曲阳,王都和秃馁逼近攻打。王晏球与他们在嘉山下交战,将王都、秃馁部队打败,秃馁率领两千骑兵飞奔逃回定州。

王晏球追击到定州城门,并伺机攻占西关城。定州城很坚固,不容易攻下,王晏球就扩建西关城作为临时官府,迫使定、祁、易三州民众纳税,供应这里的军队,让他们守在这里。

王晏球听闻契丹向定州驰援,就率领大军赶赴望都,并派遣张延朗分出一支军队退守新乐。张延朗前往真定,留下赵州刺史朱建丰领众筑城。而契丹人已经从别的道路进入定州,配合王都对新乐进行夜袭,攻克新乐城,杀死了朱建丰。

二十一日,王晏球、张延朗在行唐会师。二十二日,部队在曲阳驻扎。王都把自己的所有兵力和契丹5000骑兵会合成1万多人,借势对王晏球等部进行阻截。

二十三日,两军交战于曲阳城南。王晏球召集将领,下令说:“王都骄傲轻敌,可以一战将他抓获。今天,大家报国的时候到了。都扔掉弓箭,用短兵器进攻,回头向后看的斩首。”于是骑兵率先前进,挥舞兵器,直冲王都的阵地,王都部队大败,伤亡无数。

契丹人超过一半伤亡,余部皆逃。王都和秃馁只剩下几个骑兵保护,侥幸免于一死。卢龙节度使赵德钧截击契丹人,逃走的人也都被杀。

王晏球知道定州城防备很好,强攻难以取胜。朝廷中人却宣称大将胆怯,李嗣源于是发下诏书催促王晏球进攻。王晏球不得已,就在六月二十二日下令攻城,结果兵败定州。

当初,后唐庄宗扩充河北地盘之时,得到一个男孩,把他养在宫中。等他长大,赐他姓名叫做李继陶。李嗣源即位后,将他送回河北。

这时候王都得到了他,让他穿上黄袍,在矮墙中间端坐,对王晏球说:“这是庄宗皇帝的儿子,登基为皇帝了。你蒙受前朝的大恩,难道不想报答吗?”

王晏球说:“你搞这些小花招有什么用?我现在教给你两个办法,如果不全军出战,就捆住手出来投降,其他方法都无效。”

王都占据定州城,防守坚固,巡察严密,他部下将领屡屡有翻墙向官军投诚的,但都没有成功。

李嗣源派遣使者去催促王晏球攻城,王晏球就带着使者巡城一趟,指着城对使者说:“城墙如此高大陡峭,就算城主任由士兵爬上去,云梯也不能架到墙头。勉强攻城,精锐士兵只会白白牺牲,对敌人一点损伤也没有,那攻了又有什么用呢?

“不如就让军队在三州取食,爱护百姓,训练士兵,耐心地等待,终有一天他们会内讧。”

李嗣源听从了他的建议。

次年正月,王都和秃馁没法再坚持待在城中,就想突围逃走,但没能冲出去。二月十三日,定州都指挥使马让能打开城门迎纳官军。王都全家自焚,李嗣源俘虏了秃馁和余下的契丹兵将两千人。

秦王乱唐

公元933年(后唐明宗长兴四年)八月,太仆少卿何泽知道明宗卧床不起,秦王李从荣的权势正强大,希望自己被重新起用,便上书请求立李从荣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