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
7709000000080

第80章 后梁纪(3)

晋王把信拿给臣僚们看,说:“过去蜀王王建也给先王写过信,说唐朝已亡,应该各自称帝一方。先王对我说:‘当初唐昭宗在石门避难,我出兵讨伐叛贼,那个时候真是威震天下,我要是挟持天子,占据关中,自作九锡和禅位册书,谁能够拦得住我!但是我家世世代代忠于国家,决不叛唐。你以后应当以恢复唐朝社稷为己任,千万别仿效这些人称王称帝!’先王的忠告至今言犹在耳,称帝的事我是不干的。”

后来,晋王的将佐以及各地藩镇一直劝进晋王,晋王有点动心了。当年黄巢攻破长安时,魏州僧人传真的师傅偶然得到传国玉玺,将它珍藏40年之久。师傅死后,传真以为这只是块普普通通的玉石,准备在市场上卖掉它,有人认识,说:“这是唐朝的传国玉玺。”于是传真就到魏州行台去将它献给官府,晋王的将佐们听说后都纷纷举杯庆贺。

公元923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二月,晋王下令设置百官,挑选河东等四镇节度判官中的唐朝士族,准备任为宰相。河东节度判官卢质为首选,但他非常坚决地推辞,并推荐义武节度判官豆卢革、河东观察判官卢程出任,于是晋王召来豆、卢二人,任命为行台左、右丞相,改任卢质为礼部尚书。

晋王筑高坛于魏州牙城之南。四月二十五日,晋王登坛祭告上帝,正式即皇帝之位,国号大唐,大赦境内,改元同光;将魏州改成兴唐府,定为东京。

八月二十七日,梁军右先锋指挥使康延孝带着百余名骑兵投奔后唐,唐庄宗赏给他从自己身上脱下来的锦袍玉带,任他为南面招讨都指挥使兼博州刺史。

庄宗避开外人,向康延孝打听梁的内部情况。

康延孝回答说:“梁朝疆域并不算小,军队也够多的,但梁王昏庸无能,赵岩和张氏兄弟又专擅朝政,内结宦官,外取贿赂,按照贿赂的多少来任命官职,不管才德,不看功劳。段凝无智无勇,却一下子升到了王彦章、霍彦威等将领之上,自从他带兵以来,只会从将士手中搜括民脂,又转而贿赂权贵。皇上每次出兵都不愿让将帅独立指挥,总是派亲信监军,进退行止动辄受其所制。最近又听说准备几路出兵,命董璋率陕虢、泽潞之兵经石会关进攻太原,命霍彦威率汝州、洛州之兵经相卫、邢洺攻镇定,命王彦章、张汉杰率禁军攻郓州,命段凝、杜晏球率领主力人马跟陛下军队决战,已决定十月大举进攻。我看梁兵合起来是不少,可是分开后就显少了。请陛下养精蓄锐,等他们分兵来犯时,率领5000精锐骑兵从郓州直捣大梁,擒拿其伪君,不出十天半月,就可以平定天下了。”

庄宗听了十分高兴。

九月,唐庄宗在朝城,梁将段凝率领部队进犯临河之南,游骑远至澶州以西、相州以南。

唐军自夏天德胜一战失利以后,粮草损失了数百万石,租庸副使孔谦横征暴敛,以供军需,因此百姓纷纷流亡,租税反倒越来越少,库粮不足半年的需求。春天泽潞内叛,至今还在梁军控制之下。卢文进、王郁又屡屡率契丹兵来犯,一直深入到瀛州、涿州以南,传闻等草枯冰冻之后,契丹还准备深入河北,而近来又听闻梁军要兵分几路大举进攻。庄宗因此忧心忡忡,召集将帅商议对策。

宣徽使李绍宏等人认为郓州孤单无援,难以防守,守着它弊多于利,不如用它和梁朝做笔交易,换回卫州和黎阳,然后与梁议和,划黄河为界。休整军队,恢复民力,存足钱财粮草,再做打算。

庄宗听了很不高兴,说:“要是这样的话我就死无葬身之地了。”他让将帅们散去,把郭崇韬一个人召来。

郭崇韬说:“陛下戎马倥惚,身不解甲,至今15年多了,就是欲报家国之耻。而今已经称帝建国,河北百姓天天盼望天下太平,现在刚刚占了个郓州,守不住而弃城,这样怎么还能统一中原呢!我忧虑将士们会因此丧失斗志,等以后粮尽兵散,就是划河为界,谁又来为陛下守卫河北之地?我仔细向康延孝询问过河南的情况,衡量敌我情况,我觉得胜负成败就在今年。梁朝现在全将精兵悍将交给段凝,屯守我军之南,又决堤放水,用以加强防卫,以为我们没法渡河南下,因而他们的守备将会松弛。梁军派王彦章进逼郓州,大概是希望郓州城内有人起事,借助内变而重新夺回郓州。段凝并非大将之才,不能临机应变,没有什么可怕的。梁军降兵都说大梁空虚,无人守卫,陛下如果留下部分兵力守备魏州,守住杨刘,然后亲自率领精兵与郓州守军会合,长驱南下,直捣汴梁,守城将士必定会不打自溃。只要伪君被擒,梁军将帅就自然会纷纷投降。如果不进兵的话,今秋收成又不好,粮草将尽,前景十分严峻。陛下若不果断决策,大功何日能成?帝王应运而生,必有天命相助,关键就看陛下是否坚决。”

庄宗说:“此话正合我意。大丈夫成王败寇,我决定了!”观测天象的官员来报告说:“今年天道不利,深入敌国结果不妙。”庄宗充耳不闻。

十月初二,后唐庄宗御驾亲征,挥兵南下,初三到达郓州,当天夜里越过汶县,以李嗣源为先锋,初四早上遭遇梁军,一交战就打垮梁军,晋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中都,把中都城团团包围。

城中守备极弱,不大一会儿,梁兵就突围出城,晋军紧追不舍,又将梁军打败。梁将王彦章带着几十名骑兵突围逃跑,晋龙武大将军李绍奇单骑直追,挺矛就刺。

王彦章被矛击中,身负重伤,坐骑绊倒,遂被俘获。

梁军被俘的还有都监张汉杰、曹州刺史李知节、裨将赵廷隐、刘嗣彬等两百余人,将士数千人被杀。

唐庄宗对部将们说:“我们本来就只怕王彦章,现在已将他俘获,这表明上天就是要使梁国灭亡。现在段凝的主力还在黄河北岸,我军下一步要做何行动?”

大家都说:“虽然传闻都说大梁城皆是空城,但未知虚实。现在东边各节度使的军队都集中在段凝麾下,那些地方都是空城,陛下若率大军进攻,一定攻无不克。应该尽力攻占大量的土地,把我们的地盘一直连到海边,然后寻机而动,这样可谓万无一失。”

康延孝则坚持大军应速占大梁。李嗣源说:“兵贵神速,现在王彦章已经就擒,段凝肯定还不知道,即便有人去向他报告,他也不一定会相信。假如他知道了我们的去向,马上就发救兵直接南下,黄河决口也会阻隔住他的部队,只能从白马渡河南来,数万之众,渡船一时也难以筹措。此地离大梁已经很近了,一路上没有山水阻隔去路,我们排开方阵,昼夜兼程,只要两天就可赶到大梁。到时候,段凝还没离开黄河,我们就已擒拿了伪君。康延孝的话是对的,恳请陛下率领大军开拔,我愿意带领1000名骑兵作为先锋。”庄宗同意了。

命令一下,军士们都跃跃欲试,士气高昂。

王彦章部下的败兵中有先疾驰回大梁的,去向梁帝报告说,王彦章已经被俘,唐军正长驱直下,马上就要到大梁了。

梁帝听了和家人一起抱头大哭。他召来百官征询对策,无一人能拿出对策。

梁帝对敬翔说:“朕平常没有将您的话听入耳,以致到了这一步,现在情况危急,您说现在该怎么办?”

敬翔哭着答道:“我受先帝厚恩,历仕两朝,到现在已有30多年了,名为宰相,实际上是朱家老奴,我对待陛下如对主人之子,每次进言都是竭尽忠诚。陛下当时起用段凝,我一再说不行,小人们互相勾结,专擅朝政,才出现这样的结果。现在唐兵说到就到,段凝还被隔在黄河北岸,不能来救。我要想请陛下出逃避难,陛下一定不愿意;我要想请陛下率兵上阵,与敌人决一雌雄,陛下肯定也拿不定主意。即使张良、陈平在世,又能为陛下想出什么好办法来?我情愿先死,实在不愿看到社稷倾倒。”说完和梁帝相对痛哭。

梁帝亲自挑选了几名亲信,赏赐他们许多东西,让他们换上百姓的便服,带着蜡封的诏书去催段凝来援救都城。但这些人辞别梁帝之后,就各自逃命去了。

有人建议皇上逃往洛阳,重整部队来抵御唐军,唐军就是占了都城,也一定没法久留。也有人建议皇上去投奔段凝。宰相又被召来商量办法。

郑珏请求让他带着传国宝玺去诈降唐军,救社稷于危难之中。

梁帝半信半疑地问:“这种时候朕当然会舍得宝玺,但是您这个计策能管用吗?”

郑珏低头寻思半天,然后说:“可能行不通。”周围臣僚都缩着脖子偷笑。

梁帝不知如何是好,便把传国宝玺藏在自己的卧室里,结果很快就消失不见了,原来是被左右亲信偷去迎接唐军了。

梁帝对皇甫麟说:“后唐李氏是我家世仇,叫我投降于他们是不可能的,但也不能等着他们来杀我。我害怕自刎,你就砍了我的头吧。”

皇甫麟哭着说:“要是让我为陛下挥刀杀敌,战死沙场我也愿意去。让我干这个,我实在不愿意受命。”

梁帝说:“你想出卖我吗?”

皇甫麟举刀就想自杀,梁帝抱住他说:“我和你一起死。”皇甫麟于是一刀刺死梁帝,然后也自杀了。

梁帝为人温良俭约,并没有荒淫错乱等过错,但他宠信赵岩及张氏兄弟等小人,让他们专擅朝政,而疏远敬翔、李振等前朝旧臣,不听其言,所以最终亡国了。

初九早上,晋军先锋李嗣源的部队行军至大梁城下,先攻封丘门,守将王瓒开门出降,李嗣源入城安抚城中军民。当天,唐庄宗骑马进入大梁城。梁朝百官到马前拜见,并伏地请罪,庄宗安慰了一番,让他们各复其位。

李嗣源前来迎接庄宗,庄宗喜不自胜,激动地抓着李嗣源的衣服,用头碰碰他说:“我今天能够获得天下,你们父子的功劳很大,我要和你共享江山。”

庄宗命人搜寻梁帝。不久,就有人献上梁帝的首级。

唐军入城之后,李振对敬翔说:“唐帝有诏,让我们重新做人,一块去朝见新君吧?”

敬翔说:“咱们两人是梁朝宰相,各复其位,国家衰亡不能拯救,新君若问,我们将何辞以对!”

这天天还未亮,就有人来告诉敬翔说:“李振已入朝为官了。”

敬翔叹了口气说:“李振枉为男儿!朱氏世代与新君交仇,而今国亡君死,即便新君不杀,又有何面目入建国门!”于是自缢而死。

十二日,段凝率其主力5万人到达封丘,投降唐军。段凝带领手下大将先到朝廷向唐帝请罪,庄宗赏给他们一些礼物,并抚慰梁军军士,让他们各归其所。

段凝降唐后,与唐朝公卿大臣交往颇深,扬扬自得,毫无愧色,梁朝旧臣见了他都恨不得把他剖心挖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