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
7709000000055

第55章 梁纪(3)

等丁和到梁以后,报告侯景正是在正月十七日这天决定归降的,萧衍就更相信这个梦是上天的意思。但还是有些迟疑:“我的国家像金瓯一样完整无缺,现在忽然要接受侯景的土地,合适吗?是否会有后祸?”朱异猜中了萧衍的心思,对他说:“陛下圣明,南北归心,如今侯景把魏的一半土地分出来,若非上天指引,百姓赞同他的计划,怎会至此呢?如果拒绝不接纳,恐怕会断绝后来人的希望。请陛下不要迟疑。”萧衍于是决定接纳侯景。当月,萧衍任侯景为大将军,封为河南王,让他远征。平西咨议参军周弘正擅长占卜,曾预言:“国家几年后会有兵乱。”等到听说接纳了侯景,说:“祸乱的原因就在这里啊。”

高澄弄权跋扈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仪容俊美,膂力过人,勇猛异常,能抱着石狮子跨越宫墙,射箭百发百中。他还喜好文学,举止从容优雅,颇具孝文帝拓跋宏遗风。大将军高澄对此非常忌惮。

高澄掌权后,行为高傲怠慢,让中书黄门郎崔季舒观察皇帝的动静,元善见事事都要告诉他。高澄给崔季舒写信,说:“傻子比以前怎么样了,聪明些了没有?你应该用心观察。”

元善见曾在邺城城东打猎,骑马驰奔,监卫都督乌那罗受工伐从后面大声劝阻:“皇上不要纵马飞奔,大将军不准!”

高澄曾经陪元善见饮酒,他举起大酒杯傲慢地说:“臣高澄劝陛下酒。”

元善见埋怨道:“自古没有不灭亡的国家,朕此生有什么用!”

高澄生气地说:“朕?朕?狗脚朕!”让崔季舒打了元善见三拳,生气地离开了,次日,高澄让崔季舒进宫道歉,元善见也道了歉,还赏赐100匹绢。

元善见不堪受辱,常诵谢灵运的诗:“韩亡子房奋,秦帝仲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动君子。”常侍、侍讲荀济明白元善见的心意,就和元瑾、刘思逸、元大器、元宣洪、元徽等人计划密谋诛杀高澄。

元善见假装询问荀济:“您预备何时开讲?”于是假称要在宫里修一座土山,挖掘地道通向城北。地道挖到千秋门的时候,被守门士兵发现,就报告了高澄。

高澄入宫晋见元善见,痛斥他道:“陛下为什么要谋反?我们父子忠心耿耿,有哪里对不起陛下?这一定是您身边的侍卫和嫔妃这些人干的。”

高澄准备杀掉胡夫人与李嫔。元善见怒斥道:“自古以来,只听说臣子反叛国君,没听过君王反叛臣子的。你怎能用此罪骂我?我杀了你,江山社稷就能安定;不杀你,国家很快就会灭亡。我自顾不暇,何况这些嫔妃!你如果一定想弑君反叛,早晚都在你自己!”

高澄于是下床叩头,痛哭谢罪。三日后,高澄把元善见幽禁在含章堂,在街市上烹杀了荀济。

高洋继承家业

东魏丞相高欢之子高洋聪明果断,但看起来却很笨拙,兄弟与其他人都经常笑话他,也看不起他,只有高欢认为他不一般,认为:“这个孩子的见识谋略都比我强。”

小的时候,高欢想试试几个儿子的才智,让他们各自整理一团乱丝,只有高洋一个人抽出刀砍断了乱丝,说:“快刀斩乱麻!”

高欢又给他们兵马,让其出征,让都督彭乐率领穿着铠甲的骑兵假装进攻他们。兄长高澄等人都畏惧求饶,只有高洋上前与彭乐对抗。彭乐脱去铠甲说出实情,高洋绑住他献给高欢。

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继位,封勃海文襄王。由于弟弟太原公高洋年龄仅次于他,所以对高洋十分顾忌。高洋非常小心谨慎,很少开口说话,经常贬低自己,与高澄说话也总是顺从他的意思。

高澄很看不起高洋,常说:“此人也能得到富贵,相书怎么解释呢?”

高洋为他的夫人李氏买衣服、小玩意,高澄看到后夺去。高洋的夫人有时候很生气,不愿给高澄,高洋笑着说:“只要兄长需要,怎么能吝啬呢?”高澄有时候也有些羞愧,再退回去,高洋就拿回来,也不客气谦让。

每次退朝回家,高洋就躲进楼阁静坐,在家也不做声。有时候还光着脚跑跑跳跳,夫人问他为何如此,高洋说:“娱乐一下。”其实是在锻炼身体。

高澄抓获徐州刺史兰钦之子兰京,将其贬为负责膳食的奴仆。兰钦请求把兰京赎出去,高澄不答应。兰京也经常自己请求,但是一求高澄就棒打他,说:“再说,就杀了你!”兰京于是召集部下六个人,谋划作乱。

高澄住在邺城北城的东柏堂,在那里宠幸琅邪公主,为了使他们往来方便没有干扰,经常把侍卫指派到外面。

梁太清三年(公元549年),闰八月初八,高澄与属下陈元康、杨愔、崔季舒一起密谋逼东魏皇帝禅让给高澄,并且准备商议百官的名单。

兰京要送膳食,高澄喝令他退下,对几个心腹说:“昨天夜里梦见这个奴才用刀砍我,应该赶快把他杀了。”

兰京听后将刀子藏于盘子下面,假称送食物进来,高澄生气地说:“我没要食物,为何又闯进来?”

兰京挥着刀说:“来杀你!”高澄闪躲,并迅速钻到床底下,兰京把床掀开一刀杀了他。

杨愔狼狈逃走,掉了一只鞋;崔季舒藏到厕所里;陈元康用身体掩护高澄,肠子都流出来了;库直王纮迎着刀抵抗;纥奚舍乐在搏斗中被杀死。当时事发突然,所有人都十分震惊。

高洋听说后,神色从容,马上布置军队去讨伐乱贼,杀了他们,把尸体切成碎块。然后宣告天下:“奴才造反,大将军受伤了,并不严重。”朝廷内外都很惊讶。高洋未宣布高澄死讯,秘不发丧。

陈元康写信和母亲诀别,口头给功曹参军祖珽交代诸多事项,当天夜里就死了。高洋把陈元康收殓在府第里,却假装任命他为中书令派他出使外地。又任命王纮为领左右都督。

孝静帝元善见开心地说:“现在大将军死了,好像是天意,威权应当重新归还皇室!”

功臣权贵们担心军队远在并州,劝高洋尽快赶到晋阳,高洋接受了这一意见。高洋留下太尉高岳、太保高隆之、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子如、侍中杨愔镇守邺城,带领其余功臣贵族前往晋阳。

十一日,高洋到昭阳殿晋见元善见,还带领两百名穿着铠甲的卫兵入朝。

高洋貌似忧心地说:“我有家事,必须赶到晋阳。”只拜了两拜就出宫了。

元善见大惊失色,看着高洋离开,说:“这个人看起来又是不能容我,我不知道自己哪天会死?”

晋阳朝臣原本都很轻视高洋,等到高洋抵达晋阳,大会文武百官,神采飞扬,英姿勃发,言辞敏锐恰当,大家都极其吃惊。高洋还将之前不合适的政令一一做了更改。

西魏破梁杀萧绎

梁承圣元年(公元552年),侯景之乱被湘东王萧绎平定,公卿大臣和各地方官员多次劝他登基称帝。十一月十二日,萧绎在江陵即皇帝位,是为梁元帝。因建康残破,萧绎暂以江陵为都。

承圣三年(公元554年),西魏命柱国常山公于谨、中山公宇文护、大将军杨忠率领5万精兵入侵梁朝。十月初九,大军出发。

西魏荆州刺史长孙俭询问于谨,说:“如果站在萧绎的角度上,应该怎么做呢?”

于谨说:“在汉江、沔水屯兵,将所有人才、物力撤至长江以南,直接据守丹杨,这是上策。把百姓从江陵城外迁入城内,加高城墙,等候援军,这是中策。如果迁徙困难,据守外城,这是下策。”

长孙俭问:“您认为萧绎会采取哪种计策?”

于谨说:“下策。”

长孙俭问:“为什么?”

于谨说:“萧氏据守江南自保,大约已经几十年了。恰好中原多有变乱,没有向外扩张,又因为我们东边有齐的忧患,一直认为我们不会攻打他。而且萧绎为人懦弱,没有谋略,多疑却不能决断,百姓很难和他一样考虑,都眷恋故土家乡,因此只有下策供其采取。”

不出于谨所料,萧绎果然采取了下策。

萧绎情报失误,行动迟疑,等西魏大军到达,直接防守外城。萧绎向四方征兵求援,援兵还没赶到,西魏军队已从四面八方一起攻城,江陵很快就被攻陷。

萧绎躲进东阁竹殿,命令舍人高善宝焚烧古今图书14万卷。想自焚而死,侍从都拉住他。萧绎又用宝剑砍在柱子上,宝剑折断,他长叹着说:“文武之道,今天晚上全都完了。”于是让御史中丞王孝祀写降书。

谢答仁、朱买臣进谏说:“城里部队还很强大,乘敌人立足未稳,借此可以接近敌人,渡过长江去投靠任约。”

萧绎平时不善骑马,说:“突围不会成功的,只是白白地增加羞辱而已。”

谢答仁请求为萧绎护驾,萧绎询问王褒,王褒说:“谢答仁,侯景旧党,怎么能相信呢!与其让他出卖您,还不如投降!”

谢答仁又请求防守子城,手中还有5000兵力。萧绎答应了,立即任他为城中大都督,并许配公主给他。之后召王褒商量,王褒又不同意。谢答仁的请求没有得到批准,气得吐血走了。

于谨要求让太子做人质,萧绎让王褒送太子去。因为王褒的书法很好,就给他纸和笔写字,王褒顺手题下“柱国常山公家奴王褒”。

过了一会儿,黄门郎裴政投降于谨。萧绎扔掉羽毛饰物,骑着白马,狼狈逃向东门,抽出佩剑敲击着门扇说:“萧世诚怎么会这样啊!”

西魏士兵跳过沟堑,拉住他的马辔头,拉到白马寺北边,将他从骏马上拖下,给了他一匹又老又瘦的马,派一个身高体壮的胡人抓着他的背押走。遇到于谨,胡人让萧绎跪拜。投降西魏的梁王萧詧让铁甲骑兵拥着萧绎进了军营,囚禁在黑幔里,萧詧狠狠地责骂羞辱他。

于谨命令长孙俭进入金城据守。萧绎骗长孙俭说:“我想把城里埋的1000斤黄金给你。”长孙俭就把萧绎带进城里。

萧绎趁机向长孙俭报告萧詧对他的侮辱,对长孙俭说:“刚才骗了你,只是让你了解而已,天子怎么可能自己埋金子呢?”长孙俭于是把萧绎留在主衣库。

萧绎生性残忍,而且有鉴于武帝萧衍宽容放纵之弊病,凡事都很严格。西魏军队围城时,监狱里还有几千死囚,有关部门请求将他们放出来充当士兵,萧绎不准,让把他们全部用棍棒打死。结果命令还没来得及执行,江陵已经沦陷。

萧绎天生喜爱看书,常常让身边的人为他朗读,不分昼夜,即使他睡着了,别人也不能停。读的人若有差错,或有意欺骗,萧绎总是能立刻醒过来。

萧绎写文章,提起笔来即刻完成。常常说:“我比文人强;但在武将面前,却有些惭愧。”评论他的人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

有人问萧绎:“为什么烧书?”

萧绎说:“我读书万卷,仍旧落得今日的下场,只好烧了。”

十二月初八,西魏人处死了萧绎。萧詧派尚书傅准监刑,让人用袋子装满土把萧绎活活压死。

陈霸先袭杀王僧辩

王僧辩和陈霸先一起消灭了侯景,两人之间的私交很不错。王僧辩为儿子王迎娶陈霸先的女儿,正逢上王僧辩的母亲去世,没能成婚。王僧辩居住在石头城,京口由陈霸先驻守,王僧辩对他十分信任,王的哥哥王屡次劝说提醒他提防陈霸先,王僧辩都听不进去。

梁绍泰元年(公元555年),北齐胁迫王僧辩,迎立投降北齐的贞阳侯萧渊明为帝。陈霸先派使者苦苦劝阻,使者先后去了好几趟,王僧辩不听。陈霸先私下感叹,对他的亲信说:“武帝的子孙很多,只有孝元帝萧绎能为祖宗报仇雪耻。他的儿子没有罪过却被废,我和王公僧辩一起接受先帝托孤,然而王僧辩改弦更张,对外依附戎狄,随意立天子,他到底想干什么呢?”于是秘密地准备了几千件战袍和丝帛金银等,以做赏赐之用。八月,有报告说北齐大军准备南下进犯。王僧辩派记室江旰通知陈霸先,让他布置防备。陈霸先于是把江旰扣留在京口,举兵进攻王僧辩。九月二十五日,陈霸先秘密召集部将,设下计划,当天夜里即率领各军出发。了解这件事情的人只有侯安都等四位将领,其他人都以为是江旰来征调兵马抵御北齐,所以对军队出发丝毫不感到奇怪。二十七日,侯安都准备先攻石头,陈犹豫不决。侯安都大为惊恐,追上陈霸先骂他说:“现在造反已成定局,生死必须做个决断,你留在后面还想什么?如果失败,我们都得死,落在后面难道就能免死吗?”陈霸先说:“侯安都责怪我!”于是进发。

侯安都弃船上岸,攻到石头城北。石头城北连接着山丘高陵,不算太险峻。侯安都穿着铠甲,拿着长刀,让士兵把他抬起来扔到城墙里,部众随即跟着进去,一直闯进王僧辩的卧室;这时陈霸先的部队也已攻进南门。王僧辩正在处理公事,外面报告说有士兵。过了一会儿,里面也有士兵出来,王僧辩与儿子王一起,带领左右侍卫几十人在议事厅前苦战,抵挡不住,逃到南门楼上,跪拜请求哀怜。陈霸先以放火要挟,王僧辩和王只好下楼做俘虏。陈霸先说:“我有错吗,你想和北齐军队讨伐我?”又问:“你为什么一点也不布置防备?”王僧辩争辩说:“你不是驻守北门吗?”当天夜里,陈霸先吊死了王僧辩父子。但后来齐军始终没有出现,可见起兵之事也并不全是陈霸先的诡计。

二十八日,陈霸先写了檄文,布告中外,将王僧辩的罪状公布,还说:“我要讨伐的只是王僧辩父子兄弟,与其余人毫无关系。”二十九日,萧渊明退位,出宫返回自己的府第。百官上表晋安王萧方智,劝他做皇帝。十月初二,萧方智即皇帝位,是为梁敬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