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
7709000000054

第54章 梁纪(2)

“为今之计,可以征调百姓的木材做成木筏,夹杂一些舟船沿黄河摆开,拉长战线,都做出要渡河的样子。前后相距远一些,元颢不知道该防备哪里,如果能够渡河成功,一定会立下战功。”

高道穆对尔朱荣说:“现在圣上居无定所,君臣不安。大王拥有百万大军,辅佐圣上,统领群臣。如果分出兵力制造木筏,分散渡河,攻破元颢就很容易;如果放弃此计就撤回,使元颢又可以整顿军队,召集兵马,就会养虺成蛇,后患无穷!”

尔朱荣说:“杨黄门也这样认为,我将和大家商议此事。”

刘灵助对尔朱荣说:“10天之内,黄河南岸一定能够平定。”

伏波将军杨檦和他的族人住在马渚,说自己家里有几艘小船,请求做船队向导。

十八日,尔朱荣命令车骑大将军尔朱兆和大都督贺拔胜带领士兵制作木筏,从马渚西边的硖石渡过黄河,夜袭元颢的儿子领军将军元冠受,将他捕获。这个消息传到元延明的部队,该部士气大受影响。

元颢没有了天堑据守,只好率领几百名手下骑兵南逃。陈庆之集合步、骑兵总计几千人向东撤退。元颢原来攻取的各城相继归附北魏。

尔朱荣亲自率军追击陈庆之,恰逢嵩高河河水上涨,陈庆之的队伍有的被淹死有的逃掉,基本全军覆没。陈庆之剃光头发胡须伪装成和尚,由小道逃出汝阴,返回建康,梁朝仍然按照功绩任他为右卫将军,封永兴县侯。

元颢从辕向南逃到临颍,残余骑兵也全部散去,最后被临颍县的一个小兵江丰杀掉。二月三日,元颢的首级被送到洛阳。

魏帝诛杀尔朱荣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与尔朱荣不和,外界也传言纷纷,说两人都想杀死对方。梁中大通二年(公元530年)九月,尔朱荣入朝,照看女儿尔朱皇后生产,元子攸就想趁机杀了他。

绳梯

十八日,元子攸召见中书舍人温子升商量诛杀尔朱荣的事,又问他东汉王允杀董卓之事。

元子攸说:“王允如能赦免凉州士兵,结果一定不会那样。”

过后,元子攸对温子升说:“这事,我就是死了也一定要做,何况不一定会死。我宁愿像曹髦那样死,也不愿像曹奂那样活!”

元子攸打算杀掉尔朱荣、元天穆后,马上赦免他们的党羽,那些人应该都不会反叛。应诏官王道习说:“尔朱世隆、司马子如、朱元龙十分效忠尔朱荣,也了解国家的虚实,我认为不应该留下他们。”

元徽和杨侃都说:“如果尔朱世隆被杀,尔朱仲远和尔朱天光肯定也不会归降!”元子攸认为的确如此。

元徽说:“尔朱荣腰间常佩刀,逼急了也许会伤人,届时陛下躲避一下。”于是决定让杨侃等十几个人埋伏在明光殿东侧。

那天,尔朱荣与元天穆一起入朝后,饭未吃完就起身出去了。杨侃等没及时跟上,事情没有成功。

二十一日,尔朱荣上朝没待多久,就到陈留王家里喝酒,喝醉后称病,其后好多天都没有上朝。

元子攸的计划外泄,尔朱世隆转告尔朱荣,并劝他赶快逃走。尔朱荣很轻视元子攸,认为他无能,说:“为什么要这么着急?”

元子攸的臣下也都很害怕,元子攸也很担心。元徽说:“以皇后生太子为由宣召,尔朱荣一定会入朝,到时趁机杀了他。”

元子攸说:“皇后才怀孕九个月,这借口行得通吗?”

元徽说:“产妇不足月就生子的很多,尔朱荣肯定不会怀疑的。”元子攸听从了。

二十五日,元子攸在明光殿东厢埋伏了武士,以皇太子出生为由召见尔朱荣。当时尔朱荣正在和上党王元天穆赌博,元徽摘下尔朱荣的帽子,欢呼舞蹈,表示庆贺。文武官员也来朝赞,尔朱荣相信了,就和元天穆一起入宫。

元子攸听说尔朱荣来了,不觉变了脸色,温子升提醒他,元子攸连忙要酒来喝。

元子攸命令温子升起草赦文。写完后,温子升拿着出宫时,刚好碰到尔朱荣,尔朱荣问他:“这是什么文书?”温子升神色如常,说:“赦文。”尔朱荣没觉出异常,就走了进去。

元子攸在东墙下面西而坐,尔朱荣、元天穆在御榻西北面朝南坐。元徽进内朝拜时,尔朱荣看见光禄少卿鲁安、典御李侃晞等人拿着刀突然闯入,马上站起来,快步走到元子攸身边。元子攸事先把刀横在膝下,这时就亲手杀了尔朱荣。众人乱刀齐下,尔朱荣与元天穆一起被杀。

尔朱荣之子尔朱菩提与车骑将军尔朱阳睹等30个跟随尔朱荣入宫的,随后也都被埋伏的士兵斩杀。元子攸得到尔朱荣的几份奏折,上面记满了皇帝身边要除去或者留下的人的名单,并想将不是自己心腹的人全都逐出朝廷。

元子攸说:“这小子今天如果不死,以后局面就不能控制了。”于是朝廷内外人人都很高兴,庆贺的声音充满洛阳城。百官入朝庆贺,天子下诏大赦。

北魏分裂东西

北魏丞相高欢当初起兵讨伐尔朱氏,拥立孝武帝元修,功高震主,元修非常忌惮他。梁中大通六年(公元534年)五月,元修想罢掉高欢,就下诏让军队戒严,宣称自己将亲自率军讨伐南梁。并在洛阳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典礼。

六月,元修给高欢送去密诏,说发现宇文黑獭(即宇文泰)、贺拔胜意图谋反,所以打算南征出兵讨伐,希望高欢派兵支援,想以此试探高欢。

高欢回奏说,已经暗中如此行事了。元修知道高欢已经觉察自己的图谋,就拿出高欢的表奏告知臣下,希望阻止高欢出兵。

高欢也聚集部下商议,后又上表说:“由于奸臣当道,陛下因此对我产生怀疑。若臣有反叛之心,当身受天谴,断子绝孙。陛下若相信我一片赤诚,使我不必动用军队,就请杀掉奸臣。”这样书面往来了几次,没有什么结果。

中军将军王思政对元修说:“高欢之心,路人皆知。洛阳不是打仗的地方,宇文泰忠于皇上,若迁都到他那里,以后再光复旧都,何必担心不成功!”

元修听取了这一建议,派散骑侍郎柳庆到高平拜见宇文泰,一起讨论当下的形势。宇文泰同意柳庆回京报告,元修偷偷问柳庆说:“我想到荆州去,怎么样?”

柳庆说:“关中地形有利,宇文泰有雄才大略。荆州不是要害之地,南面接近强敌梁,我认为不能去。”

元修又询问阁内都督宇文显和,宇文显和与柳庆意见相同。

当时,元修从各州郡召集兵马,东郡太守裴侠率所部来朝,王思政问他说:“现在高欢擅作主张,皇室日益衰微,怎么办?”

裴侠说:“宇文泰兵强马壮,野心勃勃,虽然想去投靠他,恐怕是躲开沸水,又进了火坑。”

王思政说:“那该如何是好?”

裴侠说:“两害相权取其轻,还是暂且去关西,再相机而动。”王思政认为很对,就把他推荐给孝武帝,元修任命他为左中郎将。

元修询问群臣有何计策,众说纷纭,无法决定。

元斌之与斛斯椿争权夺利,突然回朝,骗元修说:“高欢的兵马已经到了!”

二十七日,元修派使者召回斛斯椿,然后率领元宝炬、元亶、元湛及5000骑兵在瀍水西边扎营,僧人惠臻背着玉玺,拿着千牛刀跟随。

大家知晓元修预备西行,当天夜里逃走的人超过一半,清河王元亶、广阳王元湛也逃走了。武卫将军独孤信却一直追随,元修感叹说:“将军你辞别父母,抛下妻子儿女,‘乱世识忠臣’,此言非虚!”

二十八日,元修继续西逃,在崤县碰到李贤。二十九日,高欢进入洛阳,马上派领军娄昭等人追赶元修,请他东还。

长孙子彦守不住陕城,弃城逃走。高敖曹率军一路追赶,一直追到陕城以西,没有追到。元修后来粮绝,两三天里,跟随元修的官员只能喝山涧里的水。

到了湖城,王思村村民给元修献上麦饭和一壶水,元修很高兴,宽免全村10年的徭役。到了稠桑,潼关大都督毛鸿宾迎接元修,送上酒食,那些随从们才吃上饱饭。

宇文泰派遣赵贵、梁御率2000人马迎接元修,元修沿着黄河向西前行,对梁御说:“河水向东流,朕却要西上。如果能重返洛阳,前去祭祀宗庙,都是你们的功劳。”说完与左右侍从都流下了泪水。

宇文泰在东阳驿迎接元修。宇文泰脱下帽子,流着泪说:“我未能保护皇上,使得皇上流离迁徙,都是我的罪过。”

元修说:“你并无过错。是朕没有德行,让贼寇横行,今天与你见面,实在是太惭愧了。现在委以重任,你一定要努力!”将士们都高呼万岁。

元修进入长安,任命宇文泰为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掌管国家一切军政事务。这个政权,史称“西魏”。

高欢于是召集文武百官及元老,商议立谁为帝。这时,清河王元亶一直以皇帝的身份自视,高欢很厌恶此举,就立他的亲生长子元善见为皇帝,对元亶说:“拥立你为王,不如立你子为帝。”元亶十分不安,骑马向南逃走,高欢追上他,把他劝了回来。

十月十七日,元善见在洛阳称帝,史称孝静帝,年仅11岁。这个政权,史称“东魏”。

丞相高欢认为洛阳临近西魏、梁朝,于是提议迁都邺城,文书颁下三天就开始迁都。

二十七日,元善见前往邺城,全城百姓共40万户被迫一起上路。征发文武百官的马匹,尚书丞、郎以上不是随从皇帝的全部骑驴。

宇文泰重用苏绰

西魏丞相宇文泰任用苏绰为行台郎中。一年后,宇文泰对他仍不了解,但是臣下都称他有才能,遇上疑难问题都请他帮助解决。

宇文泰与仆射周惠达商议事情,周惠达回答不出来,就请求向人求教。

周惠达向苏绰求教,苏绰帮周惠达分析问题,周惠达再进去按照苏绰说的回答。

宇文泰非常满意,问是谁教的,周惠达说是苏绰,并称赞苏绰有辅佐君王的才能,宇文泰于是提升苏绰为著作郎。

宇文泰与公卿一起去昆明池参观打鱼,走到汉代传下来的仓池,问属下这一典故,无人应答。宇文泰叫苏绰来,苏绰回答得又详细又生动。

宇文泰很高兴,并继续询问千古之事,苏绰对答如流。宇文泰与苏绰骑着马并排前行,到了昆明池,竟没有打鱼就回去了。

宇文泰把苏绰留下过夜并询问政事。开始时,宇文泰躺着听;后来苏绰说到要点关键时,宇文泰起身端坐而听,无意间膝头已经往前移动。苏绰从晚上讲到第二天清晨,宇文泰还没有厌倦。

次日上朝,宇文泰对周惠达说:“苏绰真是个奇才,我要重用他。”随即任苏绰为大行台左丞,掌管机要大事。从此,苏绰越来越受到宇文泰的宠信。

苏绰确定处理文书的程序,比如朱笔批黑笔签,以及记账、管理户籍的办法,后世一直遵循沿用。

侯景叛魏降梁

东魏司徒、河南大将军、大行台侯景,因左足长有肉瘤而行走不便,但是精于骑射,而且善于谋算。将领高敖曹、彭乐等人都是当时最勇猛的,侯景却很轻视他们,说:“这些人愚蠢之极,毫无用处!”

侯景曾对丞相高欢说:“我愿意率领3万人马,抓住萧衍。”高欢让他带领10万兵马,专门控制黄河以南,对他十分信任倚重。侯景向来轻视高欢的世子高澄,曾经对司马子如说:“高王在世的时候,我不敢有异心。高王去世,我肯定反对高澄!”司马子如赶快捂住了他的嘴。等到高欢病危之时,高澄伪造高欢遗嘱召侯景入见。在这之前,侯景曾经和高欢约定,说:“我在外掌兵,人们很容易欺诈。以后凡是您赐给我的书信,都请加一个小点。”两人如此约定。侯景看到信上没有小点,就推托没去。又听说高欢的病情危急,就采用王伟之计,聚集军队,自己固守。

梁太清元年(公元547年),正月初八,高欢去世,高澄秘不发丧。十三日,侯景据河南反叛,归附西魏。三月,侯景又派手下行台郎中丁和去梁朝,上表请求归降,请求派兵支援攻打西魏的高澄。梁武帝萧衍召集群臣讨论此事,尚书仆射谢举等人都说:“这几年来,我国与东魏交好。现在如果接纳他们的叛臣,我们认为不太合适。”

萧衍说:“虽然如此,但若侯景归顺,我朝就得到了塞北。机会难得,怎么能一味固执,不知变通呢?”这一年的正月十七日,萧衍梦见中原归降,朝廷上下欢庆。早晨醒来后,萧衍遇到中书舍人朱异,告诉了他,并说:“此梦一定会成真。”朱异说:“这是天下一统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