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全身皮肤表面可见散在性的四周有脚(红丝)的红点(蜘蛛痣),用一带尖的物体轻轻按压红点中心时,四周的红丝可消失,停止按压后红丝又复现。
(7)腹部膨隆,腹壁上青筋暴露明显。
(8)下肢明显水肿,甚至全身浮肿,小便短少。
(9)出血倾向,表现为皮下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严重者呕血、大便带血。
(10)或有长期酗酒史或长期服用某些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史,如四环素、口服避孕药、氯丙嗪、磺胺类等。
29.如何正确理解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病人的关系?
乙肝病毒携带者确实可以变成乙肝病人,有人甚至将乙肝病毒携带者称为乙肝病人的“后备军”。大多数慢性乙肝病人都是由乙肝病毒携带者转变而来的。但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也不必因此忧心忡忡,因为每年只有很少一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变”为乙肝病人。那么,“很少”是一种什么概念呢?有人估计,每年真正从乙肝病毒携带者发展成乙肝病人的数量在30万~40万人,也就是说,全国1.3亿带病毒者每年约有0.25%~0.4%会变成乙肝患者,而绝大多数不会变成乙肝患者。
其次是面对现实,心理上要保持平衡,乐观向上。另一方面是注意保健,如不饮酒,生活规律化,不要过度劳累等,更为重要的是不要“过度治疗”,不要道听途说什么偏方、秘方,相信不实宣传广告,今天用这种药,明天用那种药,误认为自己的带毒状态就是乙肝病人,大量用药,滥用药,结果是破坏了体内的免疫功能,增加了肝脏负担,损害了肝功能,甚至使自己真的变成了乙肝病人。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预后大多数是良好的,可能携带病毒到终身,也可能有少数人“自然转阴”而结束带毒状态。我国调查,乙肝表面抗原自然转阴率为3%左右,随着年龄增加可达到6%左右。当然,我们不是随便给乙肝病毒携带者吃“宽心丸”。我国研究表明,70%~80%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肝脏可能有“轻微病变”,甚至有一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带毒,可能就是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的肝炎病人,甚至是肝硬化病人。这就要求乙肝病毒携带者定期查肝功、B超及病毒指标,必要时进行肝穿刺和肝活检。
30.肝炎早期易误诊为哪些病?
肝炎早期,由于黄疸、肝区疼痛等症状还没有出现或不明显,此时往往因某些症状较突出而误为其他疾病,常被误诊的疾病有——
(1)感冒:肝炎早期有畏寒、发热、咳嗽、流鼻涕、全身酸痛等症状,易被误诊为感冒。
(2)风湿性关节炎:有一部分肝炎病人起病时有四肢关节对称性疼痛,常同时累及多个关节而被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
(3)溃疡病与胃炎:有些肝炎病人开始时上腹疼痛明显,伴恶心呕吐。如原患有溃疡病或慢性胃炎,常被解释为两种病发作。
(4)消化不良:以腹胀、厌食、恶心为主要表现的肝炎病人,常被当做消化不良治疗。
(5)肠炎:少数肝炎病人有腹泻、大便稀溏,且伴有厌食、发热,易误诊为肠炎。
(6)神经官能症:肝炎初期有疲倦乏力,有些病人可出现头晕、头痛、失眠而被误为此病。
(7)妊娠反应:已婚青年妇女肝炎发作,出现厌油、恶心、呕吐等症状时,特别是没有采取避孕措施的人,极易怀疑自己为妊娠反应。
31.肝炎病人为什么常感乏力?
肝炎病人常常感到乏力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食欲减退,进食减少,肝炎患者体内热量供应不足,故常有乏力之感。
(2)肝炎时常伴随有肝功能损害,影响到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导致能量不足,出现乏力。
(3)肝炎病人肝功能受损,体内乳酸不能转化为糖原,肌肉内大量乳酸堆积,出现乏力。
(4)肝炎病人发生低血糖时常有乏力的感觉。
(5)患肝炎后,人的血液中胆碱脂酶含量下降,影响神经、肌肉的活动。
32.肝炎病人为什么会厌食、厌油?
(1)胃酸及消化酶减少:肝炎病人常有胃酸减少,消化酶分泌不足,活性下降,影响胃肠消化吸收功能。
(2)胆汁分泌排泄障碍:影响脂类物质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3)胃肠道炎症:肝炎时常伴有胃肠炎,胃肠黏膜充血、水肿,导致胃肠消化吸收不良。
(4)门静脉压力增高:重度慢性肝炎导致门静脉压力增高,继而胃肠道淤血、水肿,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5)其他消化器官炎症: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全身感染性疾病,肝炎病毒可以损害肝脏以外的器官,当胰腺、胆管受损时可以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33.肝炎病人为什么容易出血?
肝炎病人,尤其是重度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患者,常常有口腔、鼻腔、皮肤出血,月经量增多等。严重的病人可有大出血,如呕血、便血、内脏出血等。出血量大时可以危及生命。
造成出血的主要原因是:
(1)肝脏制造凝血因子减少,影响血液凝固;(2)脾脏肿大,功能亢进,大量破坏血小板,导致出血;(3)毛细血管脆性增加,血管容易破裂;(4)重型肝炎时易合并“急性胃黏膜损害”出现消化道出血。
34.如何正确对待转氨酶升高?
很多患者因转氨酶增高,担心自己患了严重的肝脏疾病。
其实单纯的转氨酶增高不一定都是肝病,很多疾病都可引起转氨酶增高,甚至健康人也可出现。除了肝脏疾病转氨酶可增高外,急性风湿热、心肌梗死、急性胰腺炎、胆囊炎、风湿活动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休克、流感、肺结核等转氨酶也可增高。
对待转氨酶升高的病人,要进行全面分析。如果转氨酶升高不超出正常值的一倍,可继续观察。如果复查仍稍高或初次检查时即明显升高,则应做更详细的检查。如仍不能明确诊断,可考虑做肝穿刺活检,切忌草率地把转氨酶升高都认为是肝炎。对肝炎患者,要适当休息及增加营养,长时间片面地强调休息及营养摄取过多,消耗过少,可引起脂肪肝。用药种类太多或长时间用药,也会引起转氨酶升高,因为多数药物都在肝脏内代谢,长时间用药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因此,对于轻度转氨酶升高的患者,除一般生活上注意及定期观察外,无需特殊治疗。
35.肝炎为什么会引起关节炎?
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主要侵害肝脏,所以肝炎病毒又称为嗜肝病毒,但是肝脏以外的其他器官也常常受到乙肝病毒的侵犯,其中包括关节,造成关节损害的原因主要是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关节,主要是人体一些大关节受累,如膝、髋、指、肩关节等。急性肝炎随着病情痊愈,关节炎症可消退,但慢性肝炎时关节炎可反复发作。
36.肝炎患者为什么容易发生低血糖?
肝脏在维持血糖稳定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血糖降低时,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回升,使人体不至于发生低血糖。慢性肝病时这种调节血糖的功能降低,就可能引起低血糖,故慢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脂肪肝或肝癌患者,在空腹、禁食、剧烈运动时,容易出现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等低血糖症状,尤其是重型肝炎患者更为多见。此时应立即饮用糖水,补充碳水化合物,严重者应立即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
37.病毒性肝炎会引起哪些器官的病变和严重后果?
病毒性肝炎为全身感染性疾病,身体的各个器官均可发生病变,慢性病毒性肝炎病变活动时更可出现多个器官损害。
消化系统常见的病变有胆道炎症、胰腺炎、胃肠炎等,内分泌系统病变有糖尿病等,血液系统病变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循环系统病变有心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泌尿系统病变有肾小球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等,皮肤病变有过敏性紫癜等。重型肝炎常并发细菌感染,特别是胆系感染、自发性腹膜炎等。
肝硬化是乙型和丙型肝炎的重要后果。在我国,乙肝是肝硬化的主要病因,其次为丙型肝炎。急性和亚急性重型肝炎易发展为坏死后性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易发展为门脉性肝硬化,淤胆型肝炎则可演变为胆汁性肝硬化。
38.脂肪肝是怎么回事?
脂肪肝是由多种疾病和病因引起的肝脏脂肪性变,肝内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的5%,即称脂肪肝。主要为酒精、营养过剩、肥胖等引起的慢性脂肪肝,也可由妊娠、药物和毒物中毒、营养不良、糖尿病、肝炎病毒或其他病原体感染以及先天代谢缺陷等引起。另外,某些肝炎患者长期给予高热量食品、过分限制活动,也可转变为脂肪肝。由于近年来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及预防措施的相对滞后,脂肪肝发病率持续上升,发病年龄越来越轻。脂肪肝病人一般均肥胖,肝功能化验ALT持续中度升高,往往伴有γ—GT及血脂升高。一般护肝治疗无效。目前用“B”超和“CT”检查可诊断此病。
得了脂肪肝首先要控制饮食,包括忌酒,采用高蛋白、低糖、富有维生素的饮食,也可服降脂药物,如肌醇片、复方胆碱和降脂中药,并要逐步增加活动量。
脂肪肝是一种可逆性疾病,只要能控制病因,病情就会改善和康复。当然,长期持续发展下去,也会导致肝硬化。
39.营养不良会导致脂肪肝吗?
脂肪肝是一种富贵病,但营养不良也会导致脂肪肝。据悉,因营养不良而造成脂肪肝的人数正在大幅度上升,约占脂肪肝总人数的27%。
临床研究发现,当营养摄入不能满足机体需要时,便会影响脱辅基蛋白及磷脂的合成,导致脂蛋白生成不足。与此同时,糖皮质类固醇分泌增多,大量游离脂肪释放到血液中,超过脂蛋白转运能力而沉积于肝内,就会引发营养不良性脂肪肝。这种疾病同其他病因导致的脂肪肝一样。
有专家指出,时下许多爱美的女士采用节食的方法减肥,许多儿童喜欢挑食偏食,这都会给营养不良埋下祸根,从而逐步引发脂肪肝。因此,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合理地吸取膳食营养是改变营养不良、预防脂肪肝的关键。
40.何谓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在临床上罕见,病因尚不明确。常发生于妊娠晚期,多见于初产妇及妊高征患者。前驱症状为剧烈呕吐,上腹疼痛。本病的临床特点为病情急骤发展,迅速出现黄疸,并呈进行性加重。如病情恶化,可并发肝、肾功能衰竭及DIC(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母婴死亡率极高。本病初起时无发热症状,肝性脑病程度、肝脏缩小程度、肝功能损害程度及黄疸升高程度均较重型肝炎轻,并且有时尿液中的胆红素检查为阴性。这几点可以区别于重型肝炎。本病辅助检查中B超提示为脂肪肝的典型表现,病理学检查可见肝小叶结构清晰,但肝细胞出现急性脂肪变性。
41.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有哪些临床表现?
妊娠期肝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妊娠和肝病是因果关系,即肝病由妊娠引起,如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导致的继发性肝损害、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和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另一种情况是妊娠并发肝病,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等,此类肝病在非妊娠期亦可发生。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多发生于年轻初产妇,发病时间集中于妊娠28~40周,平均36周,再发病例极少。既往统计显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发病率为万分之一,母婴病死率高达85%。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妊娠期激素代谢紊乱、营养不良等有关。其临床表现和肝功能试验酷似重型肝炎。患者多有厌食、恶心、呕吐、全身不适、右上腹疼痛、胎动减少、明显出血倾向和意识障碍甚至昏迷。一般不伴发热。体检及辅助检查可发现黄疸、高血压、腹水、水肿及肾功能衰竭,肝脏体积可正常或缩小,B超显示有脂肪肝,肝活检显示急性弥漫性小泡型肝脂肪变性。
42.脂肪肝有哪些临床表现?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轻度脂肪肝多无临床症状,易被忽视。据记载,约25%以上的脂肪肝患者临床上可以无症状,有的仅有疲乏感,而多数脂肪肝患者较胖,故更难发现轻微的自觉症状。因此,目前脂肪肝病人多于体检时偶然发现。
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肝脏轻度肿大可有触痛,质地稍韧、边缘钝、表面光滑,少数病人可有脾肿大和肝掌。当肝内脂肪沉积过多时,可使肝被膜膨胀、肝韧带牵拉,而引起右上腹剧烈疼痛或压痛、发热、白细胞增多,易误诊为急腹症而做剖腹手术。脂肪囊泡破裂时,脂肪颗粒进入血液也可引起脑、肺血管脂肪栓塞而突然死亡。肝细胞脂肪堆积压迫肝窦或小胆管时,门静脉血流及胆汁排泄受阻,可出现门静脉高压及胆汁淤积。因急性化学物品中毒、药物中毒或急性妊娠期脂肪肝,其临床表现多呈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的表现,易与重症肝炎相混淆。此外,脂肪肝病人也常有舌炎、口角炎、皮肤淤斑、四肢麻木、四肢感觉异常等末梢神经炎的改变。少数病人也可有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等。
重度脂肪肝患者可以有腹水和下肢水肿、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钾血症等,脂肪肝表现多样,遇有诊断困难时,可做肝活检确诊。
43.脂肪肝如何食疗?
脂肪肝虽然是良性病变,但其纤维化的发生率高达25%,1.5%~8%的患者可发生肝硬化,预后较差。如能早期预防、治疗,可以阻止脂肪肝的进一步发展,甚至使其逆转。
脂肪肝患者在饮食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脂肪肝病人首先要控制饮食。要少食用使身体脂肪增加的食物,限制油脂类食物,通常进食油脂类食物每天按每千克标准体重0.5~0.8克为宜。
(2)蛋白质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可以促使已经发生损伤的肝细胞恢复和再生。所以,脂肪肝病人在饮食中应增加豆制品、瘦肉、鱼虾等含有蛋白质的饮食,鸡蛋、牛奶不宜过多食用。
(3)脂肪肝病人还应保证充足的维生素供应。最好多食新鲜绿叶蔬菜和含糖量偏低的新鲜水果,对胡萝卜、芋头、土豆、山药、粉丝等含糖较多的食物应适当限制。
(4)脂肪肝患者还应当限制吃盐,每天吃盐要控制在6克以下。
(5)小米、芝麻、蔬菜、甜菜、海产品等都是很好的驱脂食物,可以促进磷脂的合成,协助肝脏里的脂肪转变。
(6)脂肪肝病人要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洋葱、姜、葱、蒜、辣椒、咖啡等,避免引起食欲增加,还要少喝肉汤、鸡汤、鱼汤等,防止体重增加。烹调方式应以蒸、煮、炖、烩、氽为主。
(7)脂肪肝患者应禁酒,因酒精进入体内95%以上在肝内分解代谢,大量长期饮酒还可引起酒精肝,使脂肪肝加重。
44.酒精性肝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本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但肝脏已有病理改变,发病前往往有短期内大量饮酒史,有明显体重减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倦怠乏力,发热,腹痛及腹泻,上消化道出血及精神症状。体征有黄疸,肝肿大和压痛,同时有脾肿大,面色发灰,腹水浮肿及蜘蛛痣,食管静脉曲张。从实验室检查看,有贫血和中性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容积测定(mcv)大于95飞升,血清胆红素增高,可达17.1微摩尔/升或以上,转氨酶中度升高,测定线粒体AST(mast)及其与总AST(tast)的比值升高,并有γGT、谷氨酸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增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