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帝国的密码
7640800000095

第95章 有情人终成眷属

大唐帝国宰相裴度,雄才大略,不仅是唐帝国勋业盖世的中兴功臣,也是一位乐善好施济困扶危的侠士。

大唐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帝国一位新任命的湖州录事参军官员,在赴任的途中不幸遭遇强盗抢劫,不仅随身携带的钱财物品被洗劫一空,就连朝廷颁发给他的官职任命文书也被抢走了。身无分文的参军,只得沿途乞讨返回长安,依靠向朋友借贷暂居旅店。

天无绝人之路。这位参军居住的旅店,恰好与宰相裴度的府邸毗邻。命运垂顾了这个陷入绝境的落难读书人。

一日,当朝的宰相裴度公务闲暇之时,微服出游散步,与参军相逢在附近的客店中。裴度见参军像是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便询问他的生活状况。参军流着泪,将自己祸不单行接连遇难的事情讲述了一遍:

“我在首都长安等候朝廷吏部选拔,等了好久,才盼到任命去四川湖州任参军一职。我在上任的途中却遭遇土匪抢劫,身上的财物全被抢光,狼狈而归。”

紧接着,参军又诉说道,一年之前,自己从家乡临来首都长安之前,正准备结婚,刚要迎娶青梅竹马从小相识相恋多年的新娘,却被地方官强行夺走,献给了当朝的裴相爷。屋漏偏逢连夜雨。堂堂的男子汉,保不住自己的妻子,又被土匪劫了钱财,丢失了朝廷的官诰任职书,毁了前程。人生至此,生不如死。

裴度听后,询问了他妻子的姓名。参军说名叫黄娥。裴度声称自己是裴相府的校尉,回去后可以帮助打听他的未婚妻黄娥的下落。临走时,裴度又问了参军的姓名。

裴度走后,参军感到后怕,害怕刚才从相府来的客人回去后,把自己说得话告诉宰相,位高权重的裴相爷会加罪于自己。为此,参军惴惴不安,一夜没有睡好觉。

第二天,有一位宰相府的官员来到旅店,说裴相爷要亲自召见他,让他赶快去相府。参军不敢违命,只得惶恐前往。

很快,参军来到了宰相裴府内厅,拜伏于地,不敢仰视裴度。裴度命他起身入座。参军一看,面前的相爷,正是昨日在旅店与自己攀谈的客人。参军连忙再三谢罪。

裴度和颜悦色地说道:“昨日听了你述说自己的不幸遭遇,我的内心十分同情。我已经替你从朝廷吏部补办了官诰任职文书,你马上就可以去赴任了。”

说罢,裴度让人把官诰任职书拿给他。参军喜出望外,连声称谢。

裴度接着说:“你的未婚妻子黄娥也和你一同上任吧!另外,我给你们俩人准备了旅途中携带的行装和旅费一千贯钱。现在,我就把人和行装旅费,让人给你送到旅店去。”

落难潦倒前途无望的参军,忽然,人间奇迹出现,上帝暗中保佑,不仅让他的官禄钱财失而复得,还能和未婚的妻子团圆,有情人终成眷属,再续前缘,让他喜极而泣。参军赶紧给相爷裴度跪拜,感谢他成人之美的大恩大德。

古时候,有一位居住在江陵(今湖北荆州市)的文人,家境贫寒,却娶了一位漂亮贤惠的妻子。婚后,为了谋生赚钱,年轻人携带朋友推荐的信函,前往广东做事。临行前,小伙子四处求助借贷,给新婚妻子留下了五年的生活费。他和妻子约定:

“我如果五年还没有归来,任凭你改嫁他人。”

年轻人远走千里之外的他乡,在外打拼,千辛万苦,艰难谋生。五年过去了,小伙子也没有回家。他的妻子,因生活所迫,改嫁给一位当地退休回乡的刺史官员,搬到数十里外的高丽坡居住。

第六年,年轻人回到了故乡的家中,自己的妻子已不知去向。经过多方打听,年轻人得知了妻子的下落。由于自己与妻子有约在先,小伙子不能让妻子回家团聚,无可奈何。小伙子非常思念自己久别的新婚妻子,只能赋诗聊寄情怀,把自己写的诗托人转交妻子改嫁的刺史。诗中写道:

“阴云漠漠下阳台,惹着襄王更不回。五度看花空有泪,一心如结不曾开。纤萝自合依芳树,覆水宁思反旧杯?惆怅高丽坡底宅,春光无复下山来。”

当刺史读到小伙子情真意切无限感伤的情诗后,被年轻人对妻子真挚爱恋的感情所打动。刺史是一位有侠义心肠的豪杰,为了成人之美,将自己新婚不久的侍妾——年轻人的妻子送还回家,让她与珍爱自己的丈夫团圆相聚,并随赠女子的嫁妆及钱财十万。

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韩翃赴首都京城赶考国家公务员,不幸落榜后留在首都长安,贫困潦倒。韩翃善写诗,所交游者多为诗人名士。有一位富家子弟李生,喜欢舞文弄墨,写诗吟唱,在朋友的家中与韩翃相识,结成好友。

李生家中有一位婢女柳氏,长得美貌,聪明伶俐,识文断字,能够读诗写诗,颇有文采。韩翃经常来李生家中做客,饮酒吃饭,写诗唱和。一来二去,韩翃和柳氏相识相恋。柳氏读了韩翃写的诗后,十分喜欢,认为韩翃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决不会长期落魄贫困,言语间流露出对韩翃的爱慕之情。韩翃对柳氏也一见钟情,魂牵梦绕。李生为人豪爽仗义,乐于助人,了解到韩翃和柳氏的恋情后,慷慨大方,出钱置办婚礼,成全了韩翃与柳氏才子佳人的美满姻缘。

婚后的韩翃,不负妻子柳氏的期望,第二年便考中了帝国的进士学位,担任了朝廷翰林院的官职,生活有了稳定的收入保障。柳氏和韩翃度过了几年相亲相爱相濡以沫的幸福日子。

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安史之乱爆发后,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为了谋生,韩翃只身赴外地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任掌书记官职,把妻子柳氏孤单一人留在首都京城中。在社会治安混乱的年代中,为了保全自身的安全,柳氏剪发毁容,进入尼姑庵中化妆成尼姑躲藏。

别离了数年后,韩翃非常思念妻子柳氏,托人给妻子带去钱物,并题诗一首: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

柳氏接到丈夫韩翃的书信后潸然泪下,回赠一诗:

“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战乱动荡的时代,灾祸不断。不久,柳氏藏身之处被人发现,士兵们闯入了尼姑庵中。一位因功得宠的突厥族将军沙吒利强行霸占了柳氏,柳氏成为他的小妾。

韩翃随节度使将军侯希逸回到大唐帝国首都京城驻防,来到柳氏躲藏的地方,早已不见妻子柳氏的踪影。那里空无一人,颓败荒凉。韩翃懊恼惆怅,伤心绝望,不知妻子遭遇了怎样的灾祸。

一个偶然的机缘,韩翃与妻子柳氏意外相逢在长安京城的郊外,得知柳氏不幸被乱兵抢劫,成为突厥族将军沙吒利的妻妾。柳氏虽已失身于突厥将领,仍钟情于韩翃,对韩翃一往情深。无奈,柳氏身不由己,不能与心爱的丈夫团聚。

在一次与朋友相聚的宴席上,韩翃提到了与妻子柳氏不能团圆的悲哀之事,神色凄然。突厥将军沙吒利无法无天野蛮强盗的行为令众人愤概,韩翃与心爱妻子柳氏的不幸遭遇备受众人的同情。酒席上,有一个名叫许俊的虞侯将领,素以行侠仗义打抱不平而闻名。此时,许俊听了韩翃述说自己与柳氏的悲剧爱情故事后,义愤填膺,仗剑慷慨地对韩翃说道:

“阁下不必伤心。请阁下写一封书信交给我,我立刻将你的妻子柳氏给你夺回来。”

说罢,许俊拿上韩翃亲笔书写给柳氏的书信后飞身上马,直奔突厥将军沙吒利在首都长安的府邸。

许俊探知突厥将军沙吒利正好出门在外不在家中,径直闯入他的府中,声称沙吒利将军召唤柳夫人外出办事,出示了韩翃亲笔书写的字条与柳氏。柳氏看见是丈夫韩翃书写的信笺,悲喜交加。许俊将柳氏扶到自己的马上,两人飞奔而去。宴会尚未结束,许俊已将韩翃分别已久的妻子柳氏带回。参加宴席的人们见此情景,拍手称快,无不称奇,赞叹不已。

韩翃与妻子柳氏团圆后,害怕突厥将军沙吒利不肯善罢甘休,再将柳氏抢回,便求助于自己的上司节度使侯希逸将军帮助。侯希逸是一位正直无畏勇猛善战的将军,听到韩翃与妻子柳氏悲欢离合的传奇爱情故事后,赞赏下属年轻将领许俊行侠仗义的作为,亲自上书大唐帝国皇帝,陈述了韩翃与妻子被迫分离遭遇意外近在咫尺却不能团聚,年轻将领许俊见义勇为出手相助,使韩翃夫妻团圆的感人事迹,指斥突厥将军沙吒利的蛮横无礼,抢夺他人妻的野蛮行径。大唐皇帝感动,下圣旨裁决:

“突厥将军沙吒利赐钱二百万,女子柳氏回归丈夫韩翃。”

历经艰难曲折,韩翃与柳氏患难恩爱夫妻终于团圆。

公元九世纪南北朝时期,华夏地区分裂成数个国家。北方地区是强盛统一的隋帝国政权。南方地区则同时并存着好几个国家。国都在建康(今南京)的陈国,是其中的一个小国。大隋帝国政权正在厉兵秣马,养精蓄锐,准备统一全国。

徐德言是陈国皇帝陈叔宝的侍从官,娶了陈叔宝妹妹乐昌公主为妻。夫妻两人非常恩爱。徐德言得知隋军准备入侵陈国的消息后,预料到弱小的陈国会遭受灭亡之灾,非常忧虑,对妻子说:

“天下即将大乱,我们夫妻将会被迫分离。但只要我们活着,总会有相聚的机会。”

乐昌公主同意丈夫的看法。于是,徐德言取来一面圆形的铜镜,把它一分为二,一半自己留下,一半交给妻子保存,对妻子说:

“如果将来发生****,我们夫妻两人不幸离散,我们就在每年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上,将各自保存的半片铜镜拿到首都京城集市去卖,以铜镜为凭证进行联系,让我们能够重逢团聚。”

不久,大隋帝国文帝杨坚,派大军进攻陈国,攻占了都城建康,陈国灭亡。徐德言在战乱中与妻子失散。美丽的乐昌公主,成为大隋帝国越国公杨素的爱妾。

徐德言打听到妻子被隋军掳掠到隋帝国的国都大兴(今陕西西安)后,便长途跋涉赶到那里,期待与妻子重逢。

第二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来临了。徐德言来到首都繁华的集市上,寻找出售的铜镜。他看见一个老人以高价出售半面铜镜。徐德言假装要买老人的镜子,细细察看,果然是失散的妻子乐昌公主保存的半块铜镜。原来老人是杨府的仆人,受乐昌公主委托来卖镜寻夫。

徐德言向老人打听妻子乐昌公主的下落。当他得知妻子因思念自己每日茶饭不思的痛苦遭遇后,不禁泪流满面。于是,徐德言在妻子保存的半面铜镜上题了一首诗:

“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然后,徐德言把铜镜交给老人带回杨素府中,给乐昌公主看自己题写的诗,把自己的情况告诉她。

仆人把题了诗的铜镜带回来后,交给了乐昌公主。乐昌公主见到丈夫在自己保存的半面铜镜上题诗后,知道丈夫还活着而且非常想念她,期望重逢,悲痛万分,终日哭泣,以泪洗面。

大臣杨素知道乐昌公主和丈夫徐德言对彼此爱情坚贞不渝的故事后,受到感动,觉得自己年老了,不可能赢得年轻美貌的乐昌公主的爱情。于是,杨素成人之美,派人找来了徐德言,让他们夫妻重新团圆,破镜重圆。杨素让徐德言把乐昌公主带回自己的故乡生活,还赐给了夫妻二人许多的钱财。临走时,杨素设宴为乐昌公主和丈夫徐德言送行。

宴席上,乐昌公主百感交集,赋诗一首:“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

徐德言和妻子乐昌公主回到了江南故乡生活,夫妻团聚,有情人终成眷属,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偕老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