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帝国的密码
7640800000073

第73章 官场达人秘史

汉代人张汤,为人聪明伶俐,能言善辩,做事随机应变,见风使舵,善于讨好巴结权贵,是官场中的达人宠儿。

张汤的父亲只是大汉帝国首都长安县衙中的小官吏,是司法官。张汤少年时,父亲外出办事,自己一个人在家中看门。父亲回家后,发现老鼠偷吃了家中储存的食肉,很生气,便用鞭子打了张汤。张汤挨打觉得自己委屈,就在家中墙角挖洞捉到偷吃肉的老鼠。张汤曾经跟随父亲到县衙中看到审讯犯人的情形,就在家中设置法庭,自己先当原告,控告老鼠的罪状,然后,自己转换角色,当了法官,拷打审问老鼠的罪行。最后,张汤撰写了判决书,判处老鼠分尸处死。张汤父亲目睹了这一幕小孩的游戏,看了张汤写得判决文书像模像样,十分高兴,就专心辅导张汤学习大汉帝国刑狱法律知识。张汤成人后,像父亲一样,做了管理县衙监狱的官吏。

帝国朝廷权贵周阳侯田胜,因犯罪在长安县衙监狱服刑,归属张汤管辖。聪明的张汤,觉得这是接近巴结朝廷大官的绝佳机会,千载难逢,不可错过。张汤千方百计照顾田胜,在生活上处处给予优待,并竭尽全力为田胜减轻罪责,使他早日出狱。张汤的付出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不久,田胜服刑完毕出狱,官复原职。田胜对张汤心存感激,和张汤交往密切,把自己认识的朝廷权贵朋友,都引见给张汤认识。张汤时来运转。张汤在朝廷权贵的提携下,官职不断升迁,官运亨通。

张汤为人圆滑,胆识过人。张汤在担任县衙小官时,结交长安的富商,赚取钱财。当张汤位列帝国朝廷九卿高官时,便结交全国有名望的名流学者,假装仰慕他们,借此提高自己的声望。

张汤投靠了时任朝廷丞相的武安侯田蚡,阿谀奉承,拿钱财贿赂田蚡。田蚡欢喜,提拨张汤做了朝廷司法部内史官员。田蚡时常向皇帝推荐张汤,称赞张汤工作能力出众。皇帝任命张汤担任朝廷司法部长官太中大夫。张汤在主持审理陈阿娇皇后巫蛊案件时,深入追查同党,将涉案的嫌犯全部缉拿归案,赢得皇帝的赞赏。

张汤担任帝国最高法院长官廷尉。皇帝喜欢儒家学说。张汤审理重大刑事案件时,为了博得皇帝的信任,经常请儒学博士研究《尚书》《春秋》等儒家经典著作,从书中寻找判案的依据。张汤遇到疑难案件时,一定要请示皇帝,请皇帝裁决,将皇帝的意见记录下来,作为判案的法令公布,颂扬皇帝的圣明。张汤的工作出了差错受到皇帝的谴责,张汤随机应变,立刻认错谢罪。皇帝看到他的态度良好,便赦免了他的罪。张汤审理的案件,如果是皇帝希望严办的,就交给执法严苛的官吏处理,从重处罚;如果是皇帝想要从轻处罚的,就想方设法给犯人开脱罪责,重罪轻判,或者无罪释放。总之,张汤的工作,以皇帝的意愿为宗旨,以达到皇帝的满意为目标。

张汤做了大官,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张汤对于老朋友子弟当官的和贫穷的朋友,都十分关照。张汤对帝国朝廷最高官职等级的三公权贵,礼节周到,每逢重大节日,必然去拜访,不避寒暑。张汤的官声很好。丞相公孙弘多次对皇帝称赞张汤的美德。张汤生病,皇帝亲自去他的家中看望他,尊贵无比。

匈奴请求和亲。张汤主张不准许。博士狄山主张答应匈奴和亲要求。张汤回答皇帝的问话,说狄山的意见是愚蠢无知。狄山攻击张汤是伪忠。皇帝生气,问狄山说:“我派你去驻守一个郡(省),你能够不让匈奴兵进来抢劫吗?”狄山说:“不能。”“那么,驻守一个县呢?”皇帝又问。“也不能。”狄山答道。“驻守一个要塞城堡呢?”皇帝最后问道。狄山不敢再拒绝,害怕皇帝把他交给司法官治罪,就说:“能够。”于是,皇帝派遣狄山驻守边疆的一个城堡。不久,匈奴兵攻陷城堡,砍下狄山的头颅。从此,朝廷大臣们对张汤畏惧,也为张汤埋下祸根。

司法官李文与张汤在工作中产生矛盾,多次在张汤起草的司法文书中发现问题指责张汤。张汤的下属官吏鲁谒居,知道张汤对李文不满,怀恨在心,便唆使一个无赖诬告李文犯罪。案件交给张汤办理,张汤审理判决杀掉了李文。鲁谒居病逝。他的弟弟被羁押。张汤想暗中帮忙。鲁谒居弟弟误解,认为张汤人走茶凉,不管他,便派人上书皇帝告发张汤和哥哥鲁谒居密谋杀死李文。皇帝将这个案件交给司法官减宣处理。祸不单行。张汤因某事得罪了丞相。丞相手下的三个长史忌恨张汤的权势骄横,便合谋陷害他。三名长史对丞相说:“原来张汤同你约定一起向皇上谢罪,紧接着张汤就出卖了你,现在张汤又用宗庙之事控告你,这是想取代你的丞相职位。我们知道张汤犯法的隐私事情,可以将他治罪。”

长史们派人将长安大商人田信逮捕,向皇帝控告张汤向田信透露国家机密,使田信提前获得信息,能够囤积物资获取暴利,大发横财,与张汤一同分赃获利,以及张汤其他违法行为。皇帝询问张汤。张汤不认罪。这时,司法官减宣上奏皇帝,报告张汤和下属鲁谒居合谋杀死李文犯罪事实。几件事联系在一起,让皇帝对张汤的信任发生动摇,认为张汤心怀奸诈,欺骗君王,前后派出八批使者按照记录在案的罪证审问张汤。张汤否认罪过。皇帝派张汤的好友赵禹审问张汤。赵禹对张汤说:“皇上怎么能不知道你的情况呢?你审理案件这么多年,杀了许多人。如今,别人控告你的罪状都有证据,皇帝很难处理你的案件。皇帝的意思,是想让你自杀了结,不要让皇上为难。你何必还要对证答辩呢?”张汤知道自己已无路可走,便向皇帝写信谢罪:

“张汤没有尺寸之功,起初只是文书小吏,陛下宠幸我,让我位列三公高官,无法推卸罪责。然而,设计陷害张汤的罪人是丞相府三位长史。”

于是,张汤自杀。

张汤母亲向皇帝申冤。皇帝命人查办诬陷张汤案件,丞相府三个长史被处死。丞相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