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帝国的密码
7640800000040

第40章 智慧与愚蠢

大宋王朝时期,孙山是一位博览群书的才子,爱说笑话,智慧幽默。因此,孙山被当时的人们称为“滑稽才子”。

有一年,孙山去省城参加政府举办的举人考试,相当于今日的大学生认证资格考试。临行前,邻居委托孙山帮忙,带上他家的幼儿一同去应考。孙山答应。于是,两人结伴去了省城,报名参加了考试。

一个月之后,政府公布举人考试的成绩,把全省参加举人考试成绩合格人的名单张贴在政府大院门口的墙上。

发榜的当天,孙山吃完早饭后,就从旅店赶往张榜成绩单的地方。孙山挤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张榜人名的墙上仔细观看,寻找自己和邻居小儿的名字。孙山把榜单快看完了,也不见自己和邻居孩子的名字,心灰意冷,非常失望,以为两人肯定都考试失利,没有过关。突然,孙山在榜单的末尾,发现了“孙山”两个字,欣喜若狂。孙山惊喜地喊道:“我考中了!我考中了!”

兴奋之余的孙山,当天就收拾行李返乡回家。邻居的孩子考试落榜,心情郁闷,无精打采,想在外面多玩两天,没有与孙山一块回去。

孙山回到家后,远亲近邻知道他考中举人的消息,纷纷来到他的家中向他表示祝贺。邻居也赶来,向他询问自己的孩子考试结果。

孙山看到邻居焦急的样子,不好意思直接明说他的孩子落榜的坏消息,便顺口说了两句诗,委婉的表达了他的孩子考试失利的信息:

“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意思是说,这次考试公布成绩合格人员的榜单最后一名是我孙山,而你的儿子的名字还排在我的名字后面,没有上榜录取。

孙山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向邻居传达了一个让人听后不快的消息,化解了现场尴尬的气氛,让人当场莫名其妙,过后回味思索,恍然大悟,会心一笑。

古时候,有一个自作聪明的人,积攒了三百两白银。高兴之余,他又觉得忧愁,怕这么多的银子被人偷去,竹篮打水一场空,空欢喜一场。苦思冥想,考虑了很长时间,此人终于想出一个自以为的好办法:把白银埋在自己家墙后的地下,谁也不知道,就不会丢失。

于是,他在夜晚,一个人在自己家墙后的地下挖了一个坑,把白银埋进去。可是,令人可笑的是,他在埋银子的地方,写了一张纸条:“此地无银三百两。”贴在墙上,告诉别人这件事。

邻居发现了纸条,觉得蹊跷,为了弄个明白,把地挖开,发现了三百两银子,偷偷地拿走银子,为了掩饰自己的偷盗行为,也在墙上贴上字条:“隔壁王二不曾偷银。”

自认聪明,多此一举,弄巧成拙,愚蠢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