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跟哲学家谈幸福
7529300000009

第9章

日本有一位国会议员,因没有成功地推进国防建设而在竞选中惨败。落选后,议员心烦意乱,但是一位素不相识的人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那人充满信心地望着这位落选议员的眼睛说:“要忍耐,看下一回。”然后转身离去,这位议员事后说:“等知道怎么回事,我总觉得这位不速之客的那句话是道阳光。他分明告诉我,他相信我有机会就会再竞选,而且会干得更好。”后来这位议员果然当选了。他当选后说:“我第一个要感谢的就是那位信心十足地望着我的眼睛,快活地对我说下一回的先生。”事后议员多方寻找,终于找到了那个人,并让他成为自己的助手。就这样,那位先生只因为一句鼓励的话,便从此平步青云,登上了政治舞台。

安慰失败的人,要真正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在他身上产生实际的慰藉,就一定需要有对他人最深的理解、最大的同情和最坚定的信任。只有这样,才能收获最真挚的情谊和最理想的报答。

那么,要如何给予失败者慰藉,帮助他走出失败呢?

首先,帮助他正确认识失败。正确地认识失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自己处在旁观者的地位,看到别人遭遇失败时,或许有时还能作出一些较为正确的分析;而当失败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时,要能有正确而清醒的认识则就很不容易了。在失败情况下许多不理智的反应,不正确的行动,都是与缺乏对失败的正确认识有关的。因此,我们就应当有正确的失败观。其次,认识到失败的两重性。失败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从中得到锻炼。失败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化学家汉弗莱·戴维在分解钾、钠等碱金属的时候,经过几个月紧张危险的实验,在最后一次实验中,发生了意外爆炸。他的脸被炸伤,左眼失明,但却获得了最后的成功。后来他说:“感谢上帝没有把我造成一个灵巧的工匠,我的最重要的发现是由失败给我的启发。”戴维是从失败之树上摘取了胜利之果,伴随着不断的失败,他得到了成功。

生活中的失败和磨难,并不都是坏事。平静、安逸、舒适的生活,往往使人安于现状,安于享受;而失败和磨难,却能使人受到磨炼和考验,变得坚强起来。“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道理大概就在这里吧。

懂得接受失败的就是懂得人生真谛的人,就是对“虚怀若谷、谦虚谨慎”八个字真正理解的人,也只有懂得接受自己的失败,才能更好地去发挥自身优势,也才能够更好地去实现自我,接受失败等于回归真实的自我,接受失败等于打破完美的面具,接受失败等于放松自己高压的心理,接受失败也等于给了自己从零开始的机会,接受失败更是一种智者的宣言和呐喊;勇于接受自己的失败,告诉自己,这就是现实,也许不是自己该去发挥的地方,还是让自己到最适合自己战斗的方面去吧!勇敢的接受自己的失败,会让你的心态更平和坦然,会让你心无旁骛,更会让你的心灵得到解脱和抚慰。

不敢接受失败的人,往往是那些追求完美的人,不敢面对自己的不完美,总是担心自己的失败,往往为了自己的成功,而处心积虑前怕狼后怕虎,选择逃避,选择被动地去面对生活。鸟儿爱美,不仅需要羽毛之美,还需要鸣声婉转之美;鱼儿爱美,不仅需要鳞甲之美,还需要浮沉活泼之美;人爱美,不仅需要服饰居室之美,还需要心灵品德之美。

4. 理解才能沟通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说:“人在心中应该设身处地想到的,不是那些比我们更幸福的人,而是那些比我们更值得同情的人。”理解在于沟通,能以同情心替他人着想,学会换位思考,会很好地帮助你去理解他人,这样能化解很多矛盾,使很多问题迎刃而解。人人都希望被人理解,不被人误会,但是自己能够理解别人吗?事实上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有些人才喊出“理解万岁”的口号。

理解,是让干涸的心灵重新汩汩长流的甘露,是开启人与人之间和谐之门的钥匙。理解,不仅是人们应有的美德,更是人们应有的责任。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一丝甜美的微笑,一个亲切的手势,都可使他人的内心感到无比的温暖。正是由于被人理解,才会使他人觉得自己不再是孤单一人,还有人在热情地支持自己,这就让他人有不断向前的动力,使自己每日都有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身边的一切。理解他人可使自己变得心平气和,乐观面对生活中的困苦,使自己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奋进。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在一次外出散步时碰到一个穷人向他乞讨,他在衣袋里摸了半天,然后抱歉地说:“兄弟啊,实在对不起,我没带吃的东西,钱包也丢在家里了。”乞丐突然紧紧地抓住屠格涅夫的手,一个劲儿地说:“谢谢你,谢谢你,太谢谢你了!”屠格涅夫奇怪地说:“你谢我什么呢,我什么也没有给你啊。”乞丐激动地说:“我本想找点东西吃然后去自杀,没想到你竟然称我为兄弟!还向我表示歉意,你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

生活中,理解别人的最好办法就是换位思考,那如何换位思考呢?

所谓换位思考,其实就是理解别人的想法、感受,从对方的立场来看事。曾经有个心理学家为了了解“婴儿为什么在人多的场合哭”这个问题,他就蹲下来从婴儿的位置看世界。他发现婴儿没办法看到别人的脸,只能看到大家的腿。这时他才知道婴儿处在一个满是腿的世界,怎能不哭呢?对于大家来说也是一样的。当家长或老师批评自己后,如果心里有气,不妨换一个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们想一想:如果你是他们,碰到这种情况,会怎么想,怎么做呢?这样,既可以理解家长、老师对你的关心、爱护的态度;也可以调节自己不高兴的情绪,有利于身心健康;还可以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从而改正错误。俗话说:“将心比心”,就是这样的。在现实生活中,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人至少有四个好处:

第一,增长知识。经过倾听和真心理解,可以从他人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更丰富的经验和更新颖的想法,并可以基于他人的立场来重新思考和改进自己的想法。因此,理解他人是得到更多知识、谋求自我改进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二,增强说服力。当你理解了他人后,如果你们的想法仍有分歧,你就可以更有说服力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因为你已经通过倾听和理解赢得了他人的信任,对方也知道你已经彻底了解了他的想法,所以,他也会尽量尊重并理解你的想法,甚至让你来影响他。

第三,豁达心胸。对于不同视角、不同观点的倾听和理解,可以拓宽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可以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开明的人。凡事谋之于众,可以避免钻牛角尖,避免错过获得更好的想法的机会。如果时时处处都能尊重和理解别人的选择,不过高要求别人,就可以豁达心胸,提高自己的涵养和境界。

第四,赢得认可。最重要的是,理解和尊重他人,就能得到他人的认可。所谓“认可”,就是人们会因为你的倾听和理解而大力支持你。而且,只要你真心理解他人,就算你最后没有采纳对方的意见,他们也不会对你的诚意产生任何疑问,不会担心你因为缺乏足够的信息而偏听偏信或作出过于武断的决策。对于制定决策的领导者来说,是否悉心倾听往往比是否采用某个具体意见更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这也是提升领导力的一大秘诀。

理解他人许多时候需要宽容。宽容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锤炼。宽容是一种胸怀,心里装着别人,顾全大局,给人面子,不计较个人得失;宽容是一种眼光,有知人之明、知世之明和自知之明的人,比较容易做到宽容;宽容是一种技巧,掌握了宽容就会给自己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氛围,从容不迫地处理人际问题。

理解是爱,理解是相互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也希望理解别人。假如你真诚地理解别人,会意外地发现你得到的理解要比过去多得多。日常生活中,理解的分量是厚重的,孩子理解父母真心的爱,能给家庭带来无限的温馨和享之不尽的天伦之乐;同学之间相互理解,会给集体带来勃勃生机,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师生之间相互理解,就不存在代沟……在人际交往中学会理解,才能做到善待他人和朋友。

有两个真实的亲情故事值得我们思考。

有个母亲惦记着儿子的生日,一下班,买了蛋糕就往家里赶,半路上,自行车碰了石头,蛋糕摔坏了,人也摔伤了。儿子见不到蛋糕,大哭大闹,怪母亲在同学们面前丢他的脸,母亲也哭了;有个中学生看到妈妈变老了,身体也不如以前了,想到这是为自己的成长付出的代价,她想在即将到来的“三八”节送一份礼物给妈妈,送什么呢?无意中,她翻开相册,看到妈妈年轻时美丽动人的形象,她哭了。她悄悄地把相片拿去放大,又镶上一个漂亮的镜框,“三八”节那天,她把镜框放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妈妈回来一看就哭了,女儿扑进妈妈的怀抱,感到妈妈的泪是甜的。两个妈妈都哭了,但其中的泪水一个是苦的,另一个是甜的,相信每个人心中都能体会到。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理解和尊重是一种美德,正是这种美德的存在,人们之间才有了爱。正是由于人们之间相互理解,感情才能更融洽,事业才会取得成功,人际关系才会越来越和谐。

5. 丢掉嫉妒,学习他人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