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成语一看通:影响中国的300则成语故事
7504700000008

第8章 C(2)

萧何得知韩信逃走的消息,急得直跺脚,他来不及向刘邦打一声招呼,立即骑上快马,连夜去追赶韩信。

刘邦听说萧何也逃走了,非常生气。但是两天以后,萧何又突然回来了。当刘邦听说堂堂的丞相去追赶一个管理粮饷的小官时,忍不住斥责他说:“逃亡的将领已经有几十个,你都没有去追赶,现在你却说去追赶韩信,这不是骗人的话吗?谁能相信呢?”萧何解释说:“一般将领容易得到,至于韩信,却是难得找到的第二个奇才。你如果满足当汉王,用不用韩信没有关系;如果要争夺天下,就离不开韩信这样极有智谋的人。希望你决定今后的志向。”萧何的话正中刘邦的要害,他赶紧表白说:“我当然想向东发展,怎么能长期在这里当汉王呢?”萧何见刘邦心动,乘机推荐韩信说:“大王决计向东发展,若能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为你出谋划策;如果没有远大抱负,不重用韩信,他终究还是会逃走的。”汉王终于听取了萧何的意见,封韩信为大将军。刘邦还挑了个黄道吉日,举行了隆重的拜将仪式。

后来,韩信果然帮助刘邦出谋划策,率先征战,屡建奇功,使刘邦统一了天下,建立了汉朝。

刘邦当了皇帝后,封韩信为楚王,没过多久,便借故解除了他的兵权。韩信知道刘邦忌恨他的才能,整天闷闷不乐,暗中与陈豨(xi)结成同盟,密谋造反。

公元前197年,陈豨举兵反叛刘邦。刘邦亲自率兵讨伐陈豨。韩信见时机成熟,与家臣密谋,企图趁刘邦不在京都,假传圣旨,释放狱中的犯人,把他们组织起来袭击吕后和太子刘盈。吕后得知韩信谋反的消息,立即把萧何找来商量。韩信本是萧何极力向刘邦推荐的,这时他听说韩信谋反,害怕受到牵连,就又向吕后献了一条消灭韩信的妙计。他们假称陈豨已经被打死,要大家进宫祝贺。萧何怕韩信不去,亲自对他说:“你尽管有病,不过这样的大事也应去庆贺一下。”韩信不知是圈套,就到了长乐宫,当即就被武士捆了起来,拉进长乐宫的钟室斩首了。

乘风破浪

【原文】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宋书·宗悫传》

【释义】乘着长风,冲破巨浪,勇往直前无阻碍。比喻人胸怀大志,气概豪迈。又作“长风破浪”。

唐朝大诗人李白有一首题为《行路难》的诗,其中有这样两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据史书记载,诗中的“长风破浪”出自一位名叫宗悫的少年之口。

宗悫是南北朝时宋国人,他从小就有远大的抱负。当时,天下太平,没有战争,人们都以读书为本求取功名,宗悫偏偏爱好武艺,整天骑马射箭,使枪弄棍。他的叔父宗炳担心宗悫难以继承祖业,有一次问他说:“像你这样不务正业,将来长大了干什么呀?”宗悫豪迈地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宗悫十四岁时,他的哥哥办喜事。当夜,十几个强盗前来抢劫。宗悫拿起平时练武用的大刀,一个箭步冲了出去,和强盗厮打起来。他一脚踢倒一个强盗,又举起大刀,把另一个强盗劈倒,吓得强盗们狼狈逃窜。

这件事传到江夏王那里,江夏王很赞赏宗悫的胆量,派人把宗悫找来,让他在自己手下当了一名军官。

有一次,宗悫带着队伍去讨伐林邑王。敌军出动了一支用大象装备起来的队伍,大象的皮很厚,普通的刀剑不容易砍伤它。怎么办呢?宗悫灵机一动,想出一条妙计,他说:“狮子是百兽之王,用它来对付大象一定有效。”于是,他叫士兵们扎了一些摇头摆尾的假狮子,装在战车上,由士兵推着冲向敌阵。这一招真灵,大象看见‘狮子”来了,果然吓得四处奔逃。宗悫指挥宋军乘机进攻,大获全胜。

宗悫智勇双全,屡立战功,被封为左卫将军。

乘龙快婿

【原文】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喜吹箫,能致白孔雀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一旦皆随凤凰飞去。《列仙传》汉·刘向

【释义】“乘龙”或“乘龙快婿”,美称别人的女婿。比喻才貌双全的称心女婿。

春秋时期,秦穆公有一个女儿弄玉,生得花容月貌,好像仙女一般。她爱好音乐,擅长吹笙,秦穆公十分疼爱她,一心想给她找一个如意郎君。

有一天夜里,弄玉梦见一位英俊男子骑着彩凤,吹着玉箫,来到她绣楼前的阳台上。那男子温柔地对弄玉说:“我是太华山上的主管人,玉帝特叫我前来与你成婚,时间定在八月十五中秋节那一天。”说罢,他又拿出玉箫吹起来,曲调美妙极了,弄玉听得如痴如醉。

第二天一起身,弄玉就把自己做的梦告诉了秦穆公。秦穆公很高兴,立刻派人到太华山去,果然找到了那个骑彩凤吹玉箫的男子。他说他叫萧史。

萧史被带到秦穆公那儿,穆公见了,十分满意,就叫他吹箫。那乐曲如仙乐一般,听了不由得产生飘飘欲仙的感觉。这天正好是中秋节,弄玉和萧史就成了婚。婚后,他们生活得非常和美、幸福。

一晃半年过去了,一天夜晚,萧史和弄玉正在阳台上吹奏箫、笙,忽然飞来一条赤龙,停在萧史身旁。接着,又飞来一只彩凤,栖在弄玉身边。萧史见状,便对弄玉说:“我本是天上神仙,因为与你有姻缘,才来同你婚配的。但我不能长留人间,必须回天上去了。”弄玉不忍心与丈夫分手,夫妻就一起去向秦穆公告别。秦穆公舍不得女儿和女婿离去,但无奈天意难违,也只好放行了。

于是,萧史乘着赤龙,弄玉乘着彩凤,双双腾空而去。

乘人之危

【原文】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后汉书·盖勋传》

【释义】趁别人危难的时候,去打击或侵害。

东汉时,盖勋因为人正直,很有才干,被举为孝廉,当上了郡太守的主要属官——长史。盖勋所在的郡属凉州刺史梁鹄管辖,而梁鹄又是盖勋的朋友。

当时,受凉州刺史管辖的武威太守横行霸道,干尽了坏事,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又敢怒不敢言。

梁鹄的属官苏正和却不畏强霸,敢于碰硬,依法查办武威太守的罪行。

不料,梁鹄生怕追查武威太守的罪行会涉及到高层权贵,连罪自己,焦虑不安。他甚至想杀了苏正和灭口,但又吃不准这样做是否妥当,于是打算去找好友盖勋商量究竟该怎么办。

也正巧,盖勋与苏正和是一对冤家。有人向他透露刺史将要和他商量如何处置苏正和,并且建议他乘此机会,劝刺史杀了苏正和,来个公报私仇。

盖勋听了,断然拒绝。他说:

“为个人的私事杀害良臣,是不忠的表现;趁别人危难的时候去害人家,是不仁的行为。”

之后,梁鹄果然来与他商议处置苏正和的事。

盖勋打比方规劝梁鹄说:“喂养鹰鸢,要使它凶猛,这样才能为您捕获猎物。如今它已经很凶猛了,您却想把它杀掉。既然如此,养它又有什么用呢?

乘兴而来

【原文】(王徽之)尝居山阴,夜雪初霁……忽忆戴逵,逵时在剡(shan),便夜乘小船诣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反。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安道耶!”《晋书·王徽之传》

【释义】乘:趁着;兴:兴致,高兴。趁着当时的高兴来的。现多指高高兴兴地来到,不一定含有“一时高兴”的意思。

王徽之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他为人清高孤傲,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传说他在朝廷做官时,从不认真处理政务,整天蓬头垢面,衣衫不整,到处游山玩水。有一次,车骑将军桓冲问他在哪个衙门办事,王徽之想了半天,也没有想清楚,含含糊糊地回答说:“好像是在管马的官署吧!”

王徽之很喜欢种竹。有一回他到别人家借住,刚住下来,就让人在庭前屋后到处种上竹子。人家问他说:“你不在这里长期生活,何必要自找麻烦呢?”他认真地回答说:“我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竹呀!”

后来,王徽之弃官回家,过起隐居的生活。有一天傍晚,天空飘起鹅毛大雪,半夜时雪停天晴。王徽之一觉醒来,推开窗户一看,只见万里晴空上高挂着一轮明月,清冷的月光与皑皑白雪交相辉映,显得更加幽静。王徽之顿时诗兴大发,让家人摆下酒菜,一边欣赏月色,一边吟起诗来。正在高兴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住在剡溪的好友戴安道,就让人连夜驾起小船,乘着兴致去看望他。戴安道与王徽之性情相似,他弹得一手好琴,朝廷的权贵武陵王曾派人召他去弹琴,他当着来人的面将琴摔碎了,说:“戴安道不做王门的优伶!”他与王徽之经常来往,交情非常深厚。

王徽之坐在船上,欣赏着月光下的秀丽风光,想象着与老友会面时弹琴吹箫、吟诗起舞的欢快情景,兴致更加高涨了。但是,第二天拂晓快要到达剡溪时,他的兴致又渐渐低落下去。小船到了戴安道家门前,王徽之无心登岸,吩咐仆人掉转船头。仆人莫名其妙,只好遵命。

后来,有人问王徽之,既然去看戴安道,为什么到了他家门前又折返回来?王徽之笑着说:“我本是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非要去见戴安道一面呢!”

程门立雪

【原文】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宋史·杨时传》

【释义】比喻尊敬老师,诚恳求学。

杨时从小就聪明,长大后成为宋朝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他在神宗年间考取了进士,到宋徽宗时,他已官至右谏议大夫兼国子监祭酒。

程颢和程颐弟兄俩,是北宋的理学大师和教育家。杨时考取进士后,因淡薄名利,几次都放弃了朝廷授予的官职,他来到了河南颖昌,为了在理学方面能有更深的发展,他拜程颢为师,在程颢处得到了很多教益。

杨时在学成归家时,程颢望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说道:“我的全部理学思想都让他带到南方去了!”

在杨时归家后的第四年,程颢因病去世了,杨时在听到这个噩耗后,便在自己的家中设了灵位拜祭,并把这个消息写信告诉了他的同学。

杨时在年近40时,又到洛阳拜见了程颐。

那天,杨时换上了整洁的衣服直奔程颐的家中。当时,天上正在下着鹅毛大雪,他和游酢刚到程府,就看到程老先生正在坐着打瞌睡。杨时和游酢因为不想打扰程老先生,所以就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外静候,雪越下越大,但他俩为了不打扰程颐,纹丝不动。

等到程颐醒来时,门外的积雪已一尺多深了,他们俩已成了雪人。

因此,杨时去世时有人以“卓彼文靖公(杨时的谥号),早立程门雪”来纪念他。

惩前毖后

【原文】予其惩而毖后患。《诗经·周颂·小毖》

【释义】要从以前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谨慎从事,不致再犯类似错误。

周王朝的开国君主周武王登基时间不长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周成王继位。由于成王年龄太小,由武王弟弟周公姬旦协助处理国家大事。

对此,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蔡叔很为不满。他们到处造谣,诬蔑周公辅佐成王是想伺机废除成王,夺取王位。

周公是个待人忠心诚实、豁达大度的人,听了这些谣言后,为了不招惹是非,便离开京都,住到外地去避嫌。

成王年小不懂事,还真的以为周公要抢权,便也不加挽留,让他去了外地。

管叔和蔡叔见周公离开了成王,便暗中勾结殷纣王的儿子武庚,一起发动叛乱,企图篡夺王位。

周成王得到密告,急忙召集大臣商议,可谁也拿不出办法来。成王急得在宫中团团转,不知如何才好。

一个大臣见了,说:

“这事只有周公才有办法处理!”成王听了,眼前一亮,是啊!应该快去把周公请回来。

周公来了,成王马上命令周公带兵东征,讨伐叛贼。

经过三年的艰苦征战,叛乱终于被周公平息了。接着,周公又忠心耿耿地替成王料理了几年的国家大事,一直到成王长大成人后,便把政权交还给他,让他自理朝政。

正式接管朝政这一天,成王前往宗庙典祭祖先。在祭祀仪式上,成王对着他的文武大臣讲了话。

他回顾了以往的历史教训,并说:

“我一定要从以前所受的惩戒中吸取教训,小心谨慎地办事,以免再遭祸害。”

惩一儆百

【原文】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过自新。《汉文·尹翁归传》

【释义】儆:警戒。用以比喻处罚一人以警戒众人。也作“杀一儆百”、“惩一警百”。

尹翁归是汉代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他精通法律,年轻时做过监狱的小官。他还喜欢武艺,剑术十分高强,在平阳很有名气。

当时,在朝中执政的大将军霍光,原籍也是平阳。霍氏家奴仗着主子的势力,经常在平阳市场上胡作非为,地方官员害怕霍光,谁也不敢过问。尹翁归当上平阳市场的主管后,他不畏权贵,严厉惩办了几个捣乱的坏蛋,使得霍氏家奴不敢再横行霸道。

有一次,河东太守田延年到平阳视察,召见平阳的地方官员。他让有文才的站到东边,会武艺的站到西边,以便根据各人的特长,分别给予录用。当时,大家都按他的吩咐,站到东西两边,只有尹翁归一人站在中间,他对田延年说:“我尹翁归文武兼备,随你录用。”田延年很惊奇,通过一番交谈,觉得他确实是个人才,就调他去担任自己的下属。尹翁归到职后,敢于揭发奸邪,处理案件精明干练,政绩十分显著。

后来,尹翁归被提拔为东海太守。东海的治安秩序不佳,地方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豪强,其中有个叫许仲孙的,更是作恶多端,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但他的势力很大,结帮成派,历任太守都不敢惹他,有的还同他勾结起来。许仲孙更加有恃无恐,肆无忌惮。尹翁归到达东海后,运用惩罚一人、警戒众人的办法,采取果断措施,首先逮捕了许仲孙,在人烟稠密、热闹繁华的市场上公开处决了许仲孙。这一措施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当地的大小豪强胆战心惊,纷纷收敛恶迹,改过自新,东海的治安秩序很快就平稳安定下来。

宠辱不惊

【原文】宠辱不惊,考中上。其能著人善类此。《新唐书·卢承庆传》宋·欧阳修等

【释义】对得宠或受辱都不动心、不惊讶。形容能把得失置之度外。

卢承庆是唐朝初年的人,读书很多,又很有才能,深受唐太宗的喜爱。

有一次,卢承庆奉命考察各地方官吏政治业绩。某官吏因漕运的船只失事而受到牵连,卢承庆将其成绩评定为中下等。这个小官知道后并不因这件事而恼恨,就像这事不曾发生过一样。卢承庆又经过调查发现罪责不在这个小官,失事原因是人的力量所不能挽回的,便重新把那个官员定为中中等,那人得知后却也没有表示出很高兴的样子。卢承庆因此非常赏识他,对别人说道:

“他能宠辱不惊,真是个上等的人才。”

于是又把考察的结论改为中上等,并号召其他官吏都能学习他。

卢承庆在很小的时候承袭祖先的爵位,长大成人后又受到太宗的信任,官越做越大,升至吏部侍郎兼检校兵部侍郎,还当过雍州别驾、尚书左丞等官。但在唐高宗时却触犯了刑罚被贬为简州司马。在显庆四年被免罪,重新又官至刑部尚书。

他的一生大起大落,命运很坎坷,却能宠辱不惊,这种难能可贵的精神是与他的俭朴作风和平淡如水的心境修养分不开的。

卢承庆临终前告诫他的儿子说道:“人的生死是一定的,好比有早晨也有黑夜。我死后,丧事从简,不要讲究什么排场,坟别筑得太高,你也千万别劳民伤财。”

出奇制胜

【原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孙子·势篇》

【释义】形容智慧高超,能想出奇策来解决眼前的危难。

在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单,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将军。田单开始的时候只不过是临淄城的一个小官员,并不为人所知。公元前284年,燕国的乐毅将军领兵征伐齐国。齐王逃到莒城,燕军长驱直入,十分勇猛,攻下齐国七十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