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田单也遭难了,他领着族人往安平逃跑,他下令将车子的长轴砍下多余的一块,在轴头边包上铁片。不久,安平城又被燕军攻破,齐国百姓争先恐后地出城逃亡。许多人挤死踩死了。许多车子相撞,折断车轴,使得车毁人亡,致使很多人当了燕军的俘虏。田单的车子因为事先包上了铁片,车轴完好无损,安全地跑到另外一个城即墨。即墨城内的守军看见田单很聪明,都同意推举他做即墨的长官。
不久以后,燕昭王死了,惠王当了国君。田单使用反间计,离间惠王和乐毅个人的感情,他派人到燕国去散布谣言说道:“乐毅从心里想独霸齐国,所以他不攻打即墨城,他其实是在等待时机想谋反。”燕惠王信以为真,马上免去乐毅的官职,用另一个人骑劫代替他。乐毅离开燕军之后,战士们十分难受。田单又派人混入燕军内散布谣言说道:“齐兵最怕被割鼻子,如果你们在进攻时,把割下鼻子的齐兵俘虏摆在军队面前,即墨城一定可以攻破。”骑劫将军信以为真。
结果,守城齐军将士看见投降的齐兵被燕军割下了鼻子,惨不忍睹,他们变得非常气愤,更加死守城池,生怕落到燕军手中也遭到刑罚。接着,燕军又中了田单的计谋,在即墨城外掘开齐人的坟地。烧掉了齐人祖先的尸骨,结果又引起齐军强烈愤怒。战士们纷纷要求出城去消灭燕军。
田单见士气已鼓足,就开始准备反攻。他先叫来城内所有商人,让他们拿着金银暗中送到燕军将领手上,教他们说谎道:“即墨守军就要投降了,现在我们请你们入城后别杀我们的妻室。”燕军将领们又信以为真,就放松警惕。经过这些准备,田单把城内一千头老牛集中起来,还给它们披上布,在布上画成各样的五彩龙纹,又在牛角上绑上了兵刃,在尾巴上绑上草把,草上浇油,然后把草点着火,从城门赶出去。牛后面跟随五千精兵,紧紧地杀入燕营。老牛尾巴着火,就拼命往前奔跑,火光照亮牛身上的龙纹,吓得燕军惊慌失措,还没见到田单的士兵就都逃跑了。
燕兵被老牛撞死的,被齐兵砍死的,多得数都数不清。田单又在城头上擂起战鼓,顿时喊杀声震天动地,骑劫将军也被齐军杀死,燕军惨败。田单于是出兵追击,趁机收复齐国失地。
《史记》中称赞田单道:“先出兵可以阻挡敌人,出奇兵可以攻其不备。兵不厌诈,善战的人往往会出奇无穷、机智多变,使敌人不可预测。虽然开始时显得软弱,敌人不加戒备,可到了应该进攻时,却变得像逃脱的兔子一样急速,使敌人来不及阻挡。这说的正是田单将军哪!”
出类拔萃
【原文】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
【释义】形容品德、才能超出一般人。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是孔子的弟子子思的学生。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他继承了孔子的儒家学说,他非常崇拜孔子,在他的心目中,孔子是个超人的天才,是个圣人。
有一天,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孟子:
“老师,你已经是一位圣人了吗?”
孟子说:
“连孔夫子都不敢称自己为圣人,我又算得了什么呢?”
公孙丑列举了几个以贤德著称的人问孟子,他们是否和孔子一样。孟子回答说:
“自有人类以来,没有人比得上孔子。”
公孙丑接着又问:
“那么,他们和孔子有什么不同呢?”
孟子借用了孔子的学生有若的一句话说:
“麒麟和走兽,凤凰和飞鸟,泰山和小土堆,河海和小水洼,它们都是同类,但前者又都远远超越了它的同类,圣人和老百姓也是同类,都是人,但圣人是远远地超出那一类的。自有人类以来,没有人比孔子更伟大了。”
出人头地
【原文】苏轼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人头地。”《宋史·苏轼传》
【释义】超过一般人,高人一等。
苏轼,字子瞻。他十岁时,父亲苏洵出门游学,由母亲程氏教他读书。苏轼二十岁时,学得博古通今,便赴京去参加科举考试。
当时,主考官是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对当前文坛崇尚诡怪奇涩的文风很是反感,一律不加录取。当他看到一篇《刑赏忠厚论》时,十分高兴,便准备取为第一。由于考卷上考生的名字是封住的,欧阳修以为这文章是他的学生曾巩写的,为了避嫌,便只取为第二名。
《刑赏忠厚论》其实是苏轼写的。苏轼在考试中显现了他卓越的才学,以后又在殿试中得中。苏轼对主考官欧阳修很是佩服,以后又送了几篇自己的文章请欧阳修指点。
欧阳修得知《刑赏忠厚论》不是他的弟子曾巩写的,而是初出茅庐的苏轼所写,心里觉得有点对不住苏轼,竟让他屈居第二。再看到苏轼以后送来的文章,篇篇才华横溢,更是赞叹不已。于是写信给当时声望颇高的梅尧臣说:
“苏轼的文章实在是好,我应当让路,使他高出我一头。”当时听说此事的人都不以为然,以为欧阳修夸大了苏轼的才华,等以后他们看了苏轼的文章后才信服。
苏轼得到欧阳修等文坛名流的指点,文章越来越好,后来果然出人头地,和欧阳修等人被后人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出尔反尔
【原文】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孟子·梁惠王下》
【释义】尔:你;反:同“返”,返回。原指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就会怎样对待你。现多指反复无常,言行前后自相矛盾。
战国时期,有一次儒家大师孟轲(即孟子)路过邹国。邹国与鲁国刚刚发生过一场战斗,邹国失败了。这场战斗中,邹国战死了33个地方官吏,因为在战争的危急时刻,下面的百姓不肯派人保护他们。邹穆公为这件事很是烦恼。他见孟子来了,就向孟子请教,对这件事到底应当怎么办?
孟子沉思片刻之后,就坦率地对邹穆公说道:
“孔子的弟子曾子曾经说道:‘你千万记住呀,你怎样对待别人,将来别人也会怎样回报你。’还记得有一年邹国闹灾荒的情景吧,邹国的人民吃不上饭,饿死的、病死的老人和孩子不计其数,他们的尸体抛弃在山沟荒坡,也无人掩埋;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四处逃荒,无家可归……当时国君和大夫们又干什么了呢?他们的粮仓中堆满了粮食,他们的仓库中放满了财物、珍宝……对百姓的灾难却不闻不问,谁都不把下面的灾情向国君报告,国君不去察访民情,也不关心人民的疾苦。然而到了发生战争的时候,他们却将百姓赶到前线去,叫百姓拼杀送死……您想一想吧,同样的道理,今天您的士卒、百姓怎么能服您呢?这次很不幸发生的事件,是百姓他们得到了报复的机会而做出来的举动。您即使责怪他们、惩罚他们也都是无济于事的。”
邹穆公非常忧郁地问:“那么应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让以后不再发生这种可悲的事件呢?”
孟子告诉他道:“只有一个办法呀,那就是您从现在起,在邹国实行仁政,改变您以前对人民的态度,还要关心他们,让他们无忧无虑地过日子。这样一来,人民自然会爱护他们的地方官,哪怕是战争时期也会心甘情愿地为君主去拼死作战……”
邹穆公对孟子的话很赞赏,打定主意按孟子的话去做,在邹国开始实行仁德之政,使邹国慢慢富强起来。
出言不逊
【原文】太祖果破琼等,绍军溃。图惭,又更谮郃曰:“郃快军败,出言不逊。”郃惧,乃归太祖。《三国志·魏书·张郃传》
【释义】形容说话傲慢无礼。
张郃,原是三国时袁绍手下的一员战将。
袁绍有一次与曹操在官渡(今河南省中牟东北)大战。袁绍派大将淳于琼督运粮草,屯积在乌巢。曹操于是赶往乌巢袭击淳于琼。
张郃劝谏袁绍说:“曹操兵士虽然比我军少,但都是精兵,万一淳于琼守不住乌巢,就糟了,我以为应该派重兵支援乌巢。”
袁绍的另一名大将郭图说:“张郃说的不是好计策。我看应该先袭击曹操的大本营,这样,曹操一定会回去救援,乌巢之围便不救自解了。”
张郃听了,不同意郭图的意见,说:
“曹操兵营易守难攻,不可能很快攻下。如果淳于琼被擒,我们断了粮草,就输定了。”
袁绍觉得自己的兵力远胜于曹操,于是采取郭图的方案,只派遣小部队救援淳于琼,而用重兵攻打曹操的大本营。曹操防守严密,袁绍无法将曹操的大本营攻破。
曹操袭击乌巢成功,用大火烧了袁绍屯在乌巢的粮草,这一来,袁绍的军心动摇,不战自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