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褥疮。瘫痪或昏迷的患者不能翻身或下床活动,容易使骨突出部位受压、缺血坏死形成褥疮。应:①经常翻身拍背;②使用柔软床垫和干净被单,使骨突出部位保持干燥;③气垫床应用;④发现皮肤变红或变白,及时按摩;⑤一旦褥疮形成,悬空受压部位,使创面保持清洁和干燥,并及时就诊。
脑卒中患者应注意哪些远期并发症?
(1)神经功能缺损。脑出血可遗留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包括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吞咽困难及饮水呛咳、肢体挛缩畸形及共济失调等。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患者可上胃管保证饮食及避免误吸;生活不能自理患者需要照料;加强肢体功能锻炼促进肢体康复。
(2)血管性痴呆。
(3)脑血管病后抑郁。脑血管病后抑郁是脑血管病较为常见的情感障碍。脑血管病后抑郁与抑郁症相比,其抑郁情绪晨轻夜重者较多,晨重夜轻者较少,易激惹症状及焦虑、躯体化症状较重。
什么情况下脑出血患者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1)出血部位浅出者应优先考虑外科手术,如皮质下、壳核、小脑半球血肿。
(2)脑叶出血≥30毫升,基底节区出血≥30毫升;丘脑出血≥10毫升;小脑出血≥10毫升考虑手术。
(3)脑室内出血,引起阻塞性脑积水、铸型性脑室积血者。
(4)颅内血肿出血量虽然未达到手术指征的容量,但出现严重神经功能障碍者。
(5)发病后意识障碍轻微,其后缓慢加深者,以及入院时意识中度障碍者,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
(6)脑干出血急性期不考虑手术。
(7)出血后病情进展迅猛,短时内即陷入昏迷者,多不考虑手术。
(8)发病后血压≥200/120毫米汞柱,眼底出血,病前心、肺、肝、肾功能差者则不适应手术。
脑出血的预后如何?
不同年龄、不同出血部位、不同出血量预后也不同。
(1)年龄越大,预后越差,60岁以下的病死率较低,约占30%左右,70岁以上的病死率可高达70%以上。
(2)高血压病史越长,血压越高,预后越差。血压在第一章 6/16千帕(200/120毫米汞柱)以上者,死亡率为第一章 07%。
(3)发病越急越重,起病时血压越高或血压下降,预后越差。
(4)昏迷越深,时间越长,预后越差。深昏迷者94%死亡。病后无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逐渐好转者,预后较好。嗜睡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5)病情进展越快,高颅压症状出现越早,表现越重,预后越差。有视乳头水肿者死亡率59%,视乳头水肿出现越早死亡率越高。在发病后3小时内出现者,100%死亡。48小时出现者,50%死亡。腰穿压力在200毫米汞柱以上者,死亡率占第一章 5%。
(6)出血量较大者,预后较差。有血肿形成,中线结构移位明显者,预后较差。腰穿脑脊液无色透明者,预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