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脑卒中防治指南
7480900000030

第30章 治疗篇(8)

(7)神经体征与死亡率的关系:两侧瞳孔不等大者死亡率64%,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者死亡率88%,角膜反射消失者死亡率92%。有眼球分离斜视或眼球浮动者,或去皮层强直,去大脑强直者,大多数死亡。偏瘫完全或四肢全瘫,肌张力低下者,预后较差。

(8)生命指征与死亡率的关系:体温在38℃以上者死亡率71%,脉搏在100次/分以上者死亡75%,呼吸在30次/分以上者死亡率76%。

(9)伴有癫痫发作者,预后较差。因可加重脑水肿或脑出血。

(10)伴有内脏功能紊乱者,预后较差。常见者为消化道出血,死亡率达80%。

(11)合并有代谢障碍者,如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者,预后较差。

(12)有丘脑下部损害症状,如周围血白细胞增高,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减少,预后较差。

(13)脑电图改变进行性加重者,预后较差。

(14)反复发作者,预后较差。

(15)脱水、降压等治疗效果越差,预后越差。

脑卒中合并高热如何处理?

脑卒中患者可出现发热,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1)感染性发热:主要由肺部感染引起。伴有意识障碍、吞咽困难、言语障碍以及异常咳嗽的患者,呕吐或口腔分泌物堵塞气管可发生吸入性肺炎或坠积性肺炎。治疗措施主要为:①加强呼吸道护理,定时翻身拍背,尽量保持侧卧位,避免仰卧位;②物理降温、退热药物应用;③严重的肺部感染造成体温高、痰黏稠不易咳出,并且意识障碍在短时间内不能恢复,经药物治疗无效或有窒息者,可考虑气管切开,以利排痰、气管内给药和减少经咽部吸痰所造成的黏膜损伤;④积极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⑤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中枢热:系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所致,常见于严重的脑出血破入脑室、原发性脑室出血、脑干出血或重型脑干梗死。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高热,体温多在39℃以上,患者无汗,躯干皮温高而肢端发凉,不伴寒战,没有与体温改变相应的心率改变,用解热药无效。退热的处理一是积极治疗脑卒中、处理脑疝,二是对症治疗,以物理降温为主,包括酒精擦浴、温水擦浴、冰垫冰帽降温和冰水灌肠等,亦可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亭。

(3)脱水热:系由于脱水过度,水分补充不足,导致血液浓缩,颅内体温调节中枢受累引起的发热。此外,脱水过度还可导致患者因体液不足致排痰困难,也增加了脱水热的发生。对于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皮肤干燥、尿量减少而红细胞压积增大,应考虑到脱水热的可能。处理方法首先应调整脱水剂量,补足液体量,也可进行物理降温。

(4)吸收热:主要见于出血性脑卒中,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系血液吸收过程中,红细胞溶解释放出各种产热因子而引起的发热,常见于发病后的第1~2周内,以低至中度热居多,不伴有感染中毒征象和下丘脑受损症状,处理可采用物理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