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脑卒中防治指南
7480900000028

第28章 治疗篇(6)

其次,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理过程也是决定是否使用止血药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观点认为本病是瞬间事件,只在数分钟内有活动性出血,但最近的研究结果显示,脑出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约1/3患者在发病数小时内血肿有扩大,并且血肿增大和临床症状加重相关。血肿增大主要发生在发病后的数小时内,尤其是发病后6小时内,24小时后继续出血可能性较小。有研究显示,在脑出血发生前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或抗凝药物是继续出血的相关因素。也就是说,接受抗栓治疗的患者,出现脑出血后,其发生继续出血的可能性比未接受抗栓治疗者要大。

因此,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行止血治疗并无充分的理论依据。但对病前曾接受溶栓和抗凝治疗、发病24小时内就诊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适当的止血药物。另外,如果凝血指标异常如有出血和/或凝血时间延长者,则支持使用止血药物或者给予输血、冻干血浆治疗。

总之,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止血治疗,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评价,其中有价值的因素是病前是否曾溶栓治疗、服用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药物、超早期就诊以及凝血分析的结果。如有上述因素,采用立止血治疗是有理由的,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的临床经验灵活掌握。

怎样防止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再出血?

脑出血急性期,尤其是24小时之内,都存在再出血可能,发病6小时之内再出血可能性最大。防治急性期再出血措施如下。

(1)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避免患者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进食干硬食物。

(2)调控血压。对有高血压常规出血部位(基底节)的患者来说,需控制好血压。

(3)慎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因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增加出血风险。

(4)避免使用他汀类药物,因他汀类药物有增加出血风险。

脑卒中患者应注意哪些近期并发症?

(1)防止再出血的发生。可采取①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避免患者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进食干硬食物;②调控血压;③慎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④避免使用他汀类药物。

(2)脑水肿甚至脑疝形成。

(3)应激性溃疡。

(4)肺部感染。

(5)继发性癫痫。

(6)中枢性高热。可采取物理降温,包括温水擦浴、酒精擦浴等;体质虚弱的老年患者,慎用退热药物,防止虚脱。

(7)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及心室颤动等。

(8)脑梗死。脑出血灶周围的脑组织可因水肿压迫或相对缺血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亦可出现脑梗死,加重病情,危及生命。主要是积极治疗原发病。

(9)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于瘫痪的下肢,且在脑卒中第一周内即可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