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抗金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宣和四年(1122年)应募入伍,因作战勇敢,很快升到留守司统制。金兵南下时,岳飞的上司降敌,兵将溃败,岳飞却坚持抗敌,屡败金军。
岳飞带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是南宋对金作战的主力和中坚。岳家军以训练严格、赏罚公正、号令严明而闻名。公元1140年的颖昌府大战中,岳家军与金军血战几十个回合,战士都成了血人,战马成了血马,但岳家军抱着死守勿去的决心,顽强周守,终于扭转了战局,杀死了金朝统帅金兀术的女婿,捉拿上将夏金吾,使金兀术连连惊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曾预言,如果中原各路大军妥善部署,互相配合,他的这支岳家军就可以勇往直前,完成恢复中原大业的使命。
但正当岳家军士气高昂,收复失地的时候,宋高宗和秦桧却急于求和,害怕岳飞继续进攻,下令将各方部队陆续拨回,逼迫岳飞班师。秦桧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风波亭。岳飞死时,年仅39岁。
秦桧擅权
秦桧,字会之,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宋徽宗时官任御史中丞,于公元1127年被掳到金国。1130年,秦桧被放回南宋,得到宋高宗的信任,官至宰相。1140年,秦桧怂恿宋高宗将主战将领的军权解除,并诬构谋反罪状,杀害岳飞,促成了绍兴和议。秦桧在担任宰相期间,独揽朝政,排除异己,大兴文字狱,大力打击主战大臣,压制抗金舆论,篡改官史,奖励歌颂和议的诗文。他还推行经界法,丈量土地,重定税额,又密令各地暗增民税十分之七八,弄得很多人都无家可归,最后家破人亡。
隆兴和议
绍兴十九年(1149年),金廷发生宫变,金熙宗完颜直被海陵王完颜亮所杀,完颜亮自立为帝。三十一年九月,完颜亮起兵大举进攻南宋,进逼至长江北岸。高宗随即传位给养子赵玮,是为孝宗。孝宗力主抗金,启用主战派张浚等人,并为岳飞父子昭雪,斥逐朝中秦桧党人。隆兴元年(1163年)五月,在张浚等人的倡议和策划下,宋军北伐,曾一度将宿州(今安徽宿县)等地收复。但因副招讨使邵宏渊消极退却,北伐以失败告终。宋廷内投降派借机对主战派进行攻击,张浚等人辞官。第二年,在太上皇赵构等人的压力下,孝宗被迫与金订立和约:改金与南宋的君、臣关系为叔、侄关系;改“岁贡”为“岁币”;双方疆界仍以“绍兴和议”为准。史称“隆兴和议”。
嘉定和议
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孝宗赵窨传位给太子赵惇,是为光宗,自己作太上皇。光宗即位后,受制于李皇后,不问政事。宗室赵汝愚、外戚韩诧胄借机逼光宗退位,立其子赵扩为帝,是为宁宗。此后韩诧胄大力排除异己。独柄朝政。开禧二年(1206年),北方蒙古起兵反金。韩诧胄事先没有做好战前准备,就贸然出兵伐金。宋军大部分将领无心抗金,在收复一些失地后,遭金军反击,宋军大败而逃。北伐失利,投降派又向金朝乞和。后来,礼部侍郎史弥远遵照金朝要求,勾结参知政事钱象祖等人,秘密处死了韩伲胄。事后,史弥远任同知枢密院事,钱象祖升任右相,朝政大权又落到了投降派手里。嘉定元年(1208年),史弥远刨棺割取韩伲胄首级呈献金朝,与金重订和约:改金、南宋叔侄之国为伯侄之国:岁币由20万增至为银30万两、绢30万匹:南宋另付金犒军费银300万两;两国疆界仍以“绍兴和议”为准。史称“嘉定和议”。
联蒙灭金
南宋晚期,蒙古族为求向南发展。想利用南宋与金国之间的矛盾。联合南宋攻打金国。公元1232年,蒙古可汗窝阔台派使来到南宋,商议共同伐金。双方协议,灭金后黄河以南的土地归宋。1233年,宋发精兵与蒙古共同攻打蔡州(今河南汝南),这是金国最后的战略据点。很快蔡州城破,金国灭亡。但蒙古军不肯如约将黄河以南的土地归宋,双方由此引发了战事。
厓山殉难
公元1276年,益王赵星在福州被拥立为帝,是为宋端宗。1278年,端宗因病逝世。张世杰、陆秀夫等人又立八岁的广王赵呙为帝。张世杰驻兵于新会的压山,据守天险。1279年,元将张弘范率水军人海攻压山,张世杰力战后溃败,陆秀夫背起赵罱投海自尽,张世杰也因船翻而死。南宋灭亡。
辛弃疾
在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经被金人占领。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夏秋之间,金兵再度大举南侵,北方各族人民奋起反抗。乾道八年(1172年),辛弃疾出任滁州。此时的辛弃疾内心极为矛盾。他一方面对朝廷的偏安政策感到不满,另一方面又难以舍弃对朝廷的效忠;一方面替朝廷镇压茶民、农民的暴动,另一方面又认为民之为盗,乃官吏豪强为害所致;他一方面对恢复中原之事已不抱希望,另一方面又不时地盼望着有朝一日转赴抗金前线。虽然思想处于不断的挣扎与矛盾中,但辛弃疾仍旧在他的职位上尽职尽忠,而且政绩卓著。辛弃疾尽自己的努力让国家兵强民富。然后再图恢复大计。但昏庸的南宋朝廷还是没能容下辛弃疾的改革与整顿,并于淳熙八年将其革职。
之后的18年,辛弃疾一直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和铅山一带。当时,金兵的南侵和南宋朝廷的偏安政策,激起了诗人们的普遍觉醒,让整个南宋词坛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爱国词章成为了当时文学界的主流。辛弃疾也是这场风暴中的一个,他闲置无事,虽善于自我开解,但一种莫名的失落却常常在盘踞心中挥之不去。他眼见恢复中原的梦想即将化为泡影。遂将满腔悲愤寄寓词中,写下了600多首慷慨之词。
淳熙十五年(1188年),48岁的辛弃疾,依旧壮心不已,在瓢泉附近的鹅湖寺与爱国志士陈亮相会,二人在鹅湖十日共商恢复大计。之后,两人彼此唱和,写下“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的坚贞志向。
辛弃疾不仅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志士,更是整个中国词史上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代表了豪放派的最高成就,他创造性地将诗歌、散文、辞赋等多种文艺形式融为一体,各取其长,极大地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与语言技巧,从而形成辛词的独特风格。
文天祥
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五月,文天祥出生在江西吉州庐陵县(今江西吉安县)的一个村庄里。文天祥高中状元初步仕途时,正值蒙古贵族向南宋发起大举进攻之时。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军队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主张迁都逃跑,文天祥大胆上书,提出政治、军事改革方案及防御措施,并要求严惩董宋臣。最后虽未迁都,但是也没有采纳文天祥的主张。
景炎二年(1277年),文天祥率军移驻龙岩、梅州。挺进江西,在雩都大败元军,恢复州县多处。江西各地纷纷响应,抗元斗争再次兴起。然而,次年冬天,元军水陆并进,在海丰北五坡岭突然袭击文天祥。文天样奋起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兵败被俘。
投降元朝的张弘范以高官厚禄诱惑文天祥招降张世杰。但文天祥却愤笔写下了著名诗篇《过零丁洋》作为答复。见诱惑不成,元朝专横跋扈的宰相阿合马又对文天祥危言恐吓,文天祥依然坚定如初。后来,陆秀夫投海,张世杰殉职,南宋灭亡。
南宋灭亡后,文天祥被押往大都,囚禁折磨达3年之久。期间,张弘范、留梦炎等原南宋大臣都来劝文天祥投降,结果都碰了一鼻子灰。
至元十九(1283年)年十二月。元世祖忽必烈对文天祥进行最后一次劝降,继续威逼利诱,以期文天祥能够投降,从而瓦解人民的抗元力量。但文天祥依然誓死不降。元人眼看无法实现自己的阴谋。终于在十二月初九对文天祥下了毒手。
文天祥不仅是位民族英雄,还是位充满爱国热情的文学家,他曾著有《文山先生全集》。但其前期的诗文大多为应酬之作。自赣州起兵以后。其诗文悲壮刚劲,被人传诵至今,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始终如一的坚持斗争。
豪放派
豪放派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的问世,发豪放词之先声。其次是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与柳永、曹元宠二家分庭抗礼的阶段。当时,苏词的人只有十之一二,学曹柳者有十之七八。豪放词派肇始于此。苏轼之后,北宋逐渐走向没落。靖康之变后,宋室南渡。随着国破家亡,豪放词派获得了迅猛发展,宋词的发展达到了巅峰。优秀的词人、词作层出不穷。除了辛弃疾外,李纲、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都有佳作流传。最后一阶段为延续阶段,代表词人有刘克庄、黄机、戴复古、刘辰翁等。他们赋词依然豪迈,但由于国事衰微,恢复无望,这种风气渐波及词坛及豪放词人,词作或呈粗嚣、或返典雅,悲灰之气渐渐笼罩了当时所有的豪放词人。
豪放派的词作,大都视野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女欢爱,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人词。格律不拘,行文汪洋恣意,“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人”。豪放派内部的分派亦较少。仅苏派、辛派、叫嚣派三个阶段性的细支,彼此之间稍有差异。
《洗冤集录》
世界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出版于宋淳七年(1247年),为宋代宋慈撰著。宋慈(1186-1249)一生4次担任高级刑法官,长期从事审刑工作,和现场尸体检验经常打交道,加之钻研历代法医文献,积累了丰富的法医检验知识。该书内容丰富,范围广泛,主要内容有检复总说、验尸、四时变动(四季的尸体变化)、自缢、溺死、杀伤、火死(烧死)、汤泼死、服毒以及其他各种伤死共53项;并对犯罪、犯罪侦查和伤害保辜亦多有论述。该书涉及了现代医学的解剖、生理、病理、药理、诊断、治疗、急救、内科、外科、妇科、骨科等各方面知识,曾被译成荷兰、英、法、德等国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