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美德3
7447300000034

第34章 信篇

母师止闾

鲁有母师,与诸妇期,未夕而返,止闾待时。

周朝时代,鲁国里有一个寡母,有九个儿子,都已娶过亲了,十二月里祭祀完了以后,鲁寡母就同最小的儿子到娘家去。她要出去的时候,同媳妇们约定说:“你们要小心看守门户,我到晚上回来。”后来因为天气阴沉,所以不到晚上就早早回来了。鲁寡母就立在闾门外,等候天色晚了,方才进去。这时候,刚巧鲁国的大夫在台上望见了,觉得很奇怪,派人到她的家里去观看,她家里的事也非常有条理,愈加觉得奇怪极了,就去叫了她来,问她是什么意思。鲁寡母就把这个实情告诉他,鲁大夫又把这件事告诉鲁穆公,穆公就请她到宫里,叫她去教导宫里的人,到后来都叫她“母师”。

义母践诺

义母诺夫,善视前子,愿杀己儿,以代其死。

周朝齐国宣王的时候,路上有一个人被打死了,有兄弟两个人在旁边站着。官府就把他们兄弟俩捉住,问他们是哪一个杀的。哥哥说:“人是我杀的。”弟弟说:“人是我杀的。”过了一年,这桩案件还不能够判决,齐宣王就差丞相去问他们的母亲,母亲说:“应当把年龄小的去抵罪。”丞相就问这是什么意思。他们的母亲说:“年龄小的是我自己所生的,年龄大的是前妻所生的。他的父亲临死的时候,嘱咐我好好看护他,当时我就答应下来,现在假使叫年龄大的去抵罪,岂不是不能够守信吗?那是欺骗我的丈夫了。”说完了这几句话眼泪直流,把衣服也弄湿了。丞相看了这样的情形,回去告诉齐宣王,宣王就把他们俩兄弟统统免了罪,并且称他们的母亲为“义母”。

陈妇一诺

汉陈孝妇,夫戍边隅,嘱以养母,一诺不渝。

汉朝时,有一个姓陈的孝妇,是淮阳地方的人,在十六岁的时候就出嫁了,没有生儿子,她的丈夫应征从军的时候,托付陈孝妇奉养自己的母亲到老,陈孝妇就一口答应了。后来她的丈夫死在外面了,陈孝妇就纺纱织布,奉养婆婆,一点没有懈怠。但是婆婆哀怜她年纪太轻,要把她另嫁。陈孝妇说:“抛弃了别人托付的话,是没有信;违背了故去的丈夫,是没有义。”就要自杀,她的婆婆怕起来,不敢再叫她嫁人了。她就终生奉养婆婆,她的婆婆活到八十四岁才去世,陈孝妇就卖了田地房屋来安葬婆婆。汉文帝听说后下了圣旨,赏给她黄金四十斤。

程妻守鞋

程鹏举妻,相夫心坚,易鞋卅载,破镜重圆。

元朝程鹏举同他的妻子,本来都是被张万户掠来的。后来强迫他们两人结婚,妻子叫程鹏举逃走,程鹏举疑心她是来试探自己的志向,就去告诉张万户,张万户就把程鹏举的妻子打了一番。过了几天,她又叫程鹏举逃出去,程鹏举越加疑心了,又去告诉张万户。张万户就发怒了,把她卖给了人家。程鹏举的妻子临走的时候,把自己一只绣鞋,换了程鹏举一只鞋子,并且对她的丈夫说:“将来我们拿了这只鞋子相见。”程鹏举到了这时候,知道妻子的诚意,非常地感动,于是就逃走了。程鹏举的妻子把纺纱织布的钱积蓄下来,偿还了被卖的身价银子,就到庵里去做尼姑。过了三十几年,程鹏举虽然富贵了,但是不再娶妻。等到后来打听到妻子在庵里做尼姑,就拿了她的一只绣鞋去迎接她回来,结果两个人仍旧做夫妻白头到老。

钱林心许

林应麒①女,未嫁夫挛②,翁命更配,心许不迁。

明朝时,钱灼的妻子是林应麒的女儿,在没有嫁过去的时候,她的丈夫就生了一种身体弯曲、不能伸直的怪毛病。所以,钱灼的父亲写信给林应麒叫他把女儿另外许配,林应麒有点不忍。后来过了十年,钱灼的毛病仍旧和以前一样,一点儿没有好,所以钱灼的父亲又写信给林应麒,仍旧照从前说法,再叫林应麒把女儿另许。林应麒就把这封信给女儿看,女儿就说:“这是我的命运如此。”旁边另外有个人插嘴道:“你还没有嫁过去,就是另外嫁到别家去,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林应麒的女儿说:“一个人最要紧的是一颗心,心里已经是许给他了。”林应麒听了这句话,非常赞成她的志愿,就办了嫁妆和钱灼结婚。结婚之后,钱灼的毛病神奇地好了。

【注释】①麒:qí。②挛:luán,痉挛,手脚蜷曲不能伸开。

古代风景画潘金止旌

金氏守节,止闻于官,得旌降岁,于心未安。

明朝时,有一个潘绍宗,他的妻子金氏是昆山地方的人。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她的丈夫潘绍宗就亡故了,金氏就立定志向为丈夫守节,决意不再去嫁人。等到年纪老了,乡里的人要把她守节的事情奏到皇帝那儿去请旌表。金氏听到了就去阻止他们,说:“朝廷规定的条例,是二十九岁守节的,可以得到旌表,我是三十岁死丈夫的,当然不可以报上去。”乡里的人对她说:“我们给你少写一岁就好了,这有什么妨碍呢?”金氏说:“这样会使得我心里很不安。”因此最后没奏上去,金氏后来活到八十多岁才去世。

定姜戒诬

定姜戒衎①,神不可诬,子有三罪,奈何告无。

周朝时候,卫国有个定公,他的夫人名字叫定姜,生了一个儿子,早已死了。后来卫定公死了以后,就立敬姒的儿子名叫衎的即位,这就是卫献公。卫献公的性情非常暴虐,并且时常侮慢他的嫡母定姜,所以被别人驱逐了。卫献公出走到了边境上,就差了一个司祝官到卫国里去说献公已经出亡了,并且再向宗庙里去祷告自己没有罪。定姜就说:“这是不可以的,假使没有神的话,那么何必去祷告;倘若是有神的,那是不可以欺骗的,你已经有了三种罪名:舍大臣而与小臣谋;蔑视冢卿师宝;侮慢先君夫人,怎么可以说没有罪呢?只叫他到卫国里去,说着他出亡就是了,不可以到宗庙里去说着他没有罪的。”

有罪而告无,是不信也。不信于人且不可,而况神乎?刘向称定姜聪明远识,能以辞教,卫之所以不亡也。

【注释】①衎:kàn。

昌蒲慎言

张氏被毒,出言犹慎,平时与人,虽贱必信。

三国时,魏国钟会的母亲张昌蒲在平常时候对人家说话很讲信用,就是对下等人也一定是很有信用。当她生钟会的时候,钟会的父亲有个小老婆孙氏,心里很是妒忌她,暗地里把毒药放在食物里面给张氏吃,张氏起先吃了一口,觉得不好,就把吃的食物吐出来,可是受了毒的影响,昏迷了好几天。有人劝张氏去告诉丈夫,张氏说:“凡是一户人家,家里的大老婆和小老婆互相谋害,这样做家破国亡都有余。倘若我跟丈夫说了,丈夫不肯相信我,那么又有谁来替我证明这件事呢?况且孙氏以为我一定会告诉丈夫的,她一定要先发制人,先去告诉丈夫这件事。由她先去发动,恶人先告状,看她如何自圆其说。”于是张氏就称着有病,果然孙氏先对钟会的父亲说:“我因为想让夫人生一个男孩,所以给她暗地里吃了药,现在她反说我给她下了毒。”钟会的父亲听了,心里思量着,把药暗地里放在食物里面,这不合常理。就把底下人叫来,询问了一番,那个人就把实在情形说出来了,于是孙氏被逐了出去。

邓曼抚民

邓曼谏君,抚民以信,莫敖未刑,楚师败阵。

周朝时,楚国国君熊通的夫人名叫邓曼,邓曼很有见识。楚君差了他的将军莫敖屈瑕去讨伐罗国,关伯比去送行,回来的时候,关伯比就对他驾车的人说:“我看莫敖屈瑕这次出去一定是打败仗的,因为他走的时候,把脚尖举得很高,这样就可晓得他的气是很盛的,可是心上却欠些沉着了。”于是关伯比就去见楚君,对楚君说:“这次莫敖屈瑕去攻打罗国,我以为应当再帮助他的军队才好。”楚君听了,认为楚国的军队差不多都跟了莫敖屈瑕去的,并且觉得莫敖屈瑕可以取胜,也有相当的把握,于是说:“你太过虑了,这是不必要的。”楚君回到了宫里,就把这番话告诉了邓曼,邓曼就说:“我觉得关伯比所说的话里面是含有一层意思的,他并不是真正要国君增加军队,给莫敖屈瑕去攻打罗国,他的意思是让国君用恩信去抚养百姓,又要用刑罚分明的态度去对待莫敖屈瑕。因为莫敖屈瑕从前在蒲骚地方打了胜仗,他一定是很自大的,假使不是这样的话,难道关伯比真的不晓得楚国的军队,完全跟了莫敖屈瑕去打罗国了吗?”楚君听了,恍然大悟,就差了人去追莫敖屈瑕回来,可是已经追不着了,果然莫敖屈瑕随后打了一个大败仗。

冬梅践言

冬梅受托,偕①植登舆②,诉于主友,汪宅同居。

明朝许世达的家里,有个丫鬟名叫冬梅,十三岁的时候,许世达死了,这时候他的儿子许植,年龄还不到一周岁,许世达的妻子病得非常严重,临终的时候对冬梅说:“我们夫妻两人留下了这个孩子,现在没有可以托付的人了,怎么办呢?”冬梅听了主母这一番话,就哭着说:“万一不幸,主母去世,我冬梅情愿留在此地,抚养小主人,不去嫁人。”许世达的妻子死了,冬梅就尽心抚养,把吃的东西在自己的口里嚼碎再去喂给许植吃。家里的人很贪他这一份财产,想把冬梅嫁出去,然后再去杀许植,冬梅要求带许植同去,于是一同上了轿,路过姓汪的人家,冬梅就骗着抬轿的人说:“我从前在这家里寄存了几种首饰,现在要向他去索还。”于是就下了轿,到了姓汪的家里说出了实情,姓汪的就把她留在家里,又去责问逼着冬梅嫁人的人。后来等到小主人许植长大了,又给他娶了亲,养了儿子。冬梅活到八十二岁,到老还是个没有出嫁的处女。

【注释】①偕:xié,共同,在一块。②舆:yú,车中载人栽物的部分。

卢女慰父

卢文烈女,一语慰亲,网巾自给,信守终身。

明朝卢文烈的女儿小时候,卢文烈对她讲古人节孝的故事,她就能领会大意了。十六岁的时候,卢文烈得了重病,就对女儿说:“你的母亲年龄还不大,两个弟弟又小,将来你若嫁了人,那么你的母亲和两个弟弟又去依靠谁呢?”卢女说:“女儿愿意和母亲弟弟终生住在一起。”父亲死了以后,她的母亲说:“按我的能力,尚且保不住你的两个弟弟,哪里还有余力来管你呢?”卢女对她母亲说:“我做女儿的,可以用自己的劳力去换饭吃。”于是做了裹发的网巾,卖了钱用做吃穿。等到衣食稍稍有保障了,就在吃的穿的上面节省一些,去祭祀卢家的祖先。后来两个弟弟长大了,都给他们娶了媳妇。有时候媳妇偶然对婆婆有忤①逆的行为,卢女就不吃东西,并且自己责罚自己。久而久之,她的弟媳们也被她的至诚所感化,都很孝顺婆婆了。

【注释】①忤:wǔ,不顺从。

王陈抱子

陈氏一语,生死以之,其身被杀,子尚抱持。

明朝泾阳县地方,有个姓王的读书人,妻子陈氏生了一个儿子,刚刚一周岁,书生就生了重病,临终的时候,把儿子嘱咐给陈氏。陈氏说:“那是当然的,我一定要用我的生命来保护他。”这时候止值明朝的末年,流贼闯进家来,陈氏抱了儿子躲在楼上,流贼放了一把火,陈氏就从楼檐上面跳了下来,恰巧没有摔死。流贼见她很美丽,就把她挟到了马背上,陈氏把身子用力一跳跌到了地上,这样反复两次,流贼就用绳子把她捆住,走了好几里路,陈氏用力把捆着的绳子弄断,人同马鞍一并跌在地上,流贼明白这个人是不可以强迫她的,于是就把她杀了。等到流贼退出了泾阳县以后,她家里的人去收陈氏的尸首,儿子还在她怀抱里面呱呱地哭着,陈氏的两只手,依然牢牢地抱着他。

不说谎

言为行表,是本心术,心既不真,行何能正?

望尔后生,切勿妄语,口是心非,终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