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纠结的中国人
7445400000007

第7章 表面真美(2)

我们在日常谈话的时候,也经常能碰到这种人。你跟他讨论一件事情,他认真听着,然后总结你的言论是某某派的。其实呢,这件事本身并没有什么大碍。将各种言论按其中心思想分类是有好处的,能让人更清楚地理解言论的意思。但是中国人总把事情弄得变了味,总是在给别人划分派别之后,再和自己对比,看看两个人是不是一派,如果是,那么即使有些小差别,他们也会忍着不出声。如果不是,那么,他们就要跟那人争论了,非要告诉人家你的想法不对,你应该来我们派。可是呢,他们说了好久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甚至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若别人不买账,估计就要吵起来了。

从表面上看他们是在为思想争论,实际呢,不过是在争夺话语权。说了那么多,目的不是要告诉别人这种思想多么有用,不过是想让别人认同自己,然后跟自己趋同。

至于这趋同是否利于这一思想的发展和进步,他们是不考虑的。他们只考虑自己身边是否有追随者,或者是否有一个人可以供自己追随。就是这么简单。

所以,中国人的行为就会表现得很怪异。越是追逐名利,越要表现得淡泊名利;越是思想空空,越是愿意争论思想的问题。

这种思维的另一种表现是屁股决定脑袋。我们好像都是这样,总是想着自己的利益,而不是想着如何才能获得自己的利益,如何才能更多地获得自己的利益。比如一个普通的员工,肯定会经常抱怨领导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有多么烦琐,抱怨领导给的空间不够,无法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来。但是一旦他们成了领导,马上就开始变了,之前自己抱怨的东西全部忘掉,也用同样的方法面对员工,而员工亦如他以前一样抱怨这些问题的时候,他还会感觉很奇怪,想不通对方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这时候,他们完全忘记了原来的自己。这就是屁股决定脑袋了,而这样的人,遍地都是。

我们还是从《水浒》中找一个例子吧,大家都知道宋江是土匪,是反贼,他应该是痛恨贪官的,尤其痛恨高俅那样的贪官。梁山好汉在这种贪官的面前有一种生来的道德优越感,总是从心里鄙视这些人,觉得自己的事业才是伟大的。

但是后来梁山好汉被招安了,他也成了官府的一员,于是,他的思维马上就转变了。虽然依旧痛恨高俅那样的人,但是宋江不再明着鄙视他们了,也不再表现出自己的道德优越感了。更重要的是,他做了朝廷的发言人,开始用官方的口气谴责方腊了,好像方腊干的是一件非常不光彩、非常不应该的事情一样--"草寇是不当人子的人才干的,你应该归顺朝廷"。

这,就是屁股决定脑袋的最好说明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维呢?为什么我们会用屁股决定脑袋,为什么我们的行动总是那么矛盾,明明最在意利益,却又总是轻视利益呢?

之所以这样还是和合性在作怪。中国人缺乏自我意识,缺乏独立精神,总在寻求外部的认同,他们必须要找到一个能接纳自己的圈子,做事也必须要找个根据。这就决定了他们必须要努力得到别人的认同,而淡泊名利是中国自古以来就为人称道的君子之风,也是得到别人认同的最好方式。所以,他们在利益面前都是很腼腆的。但是这么做本身就是一种谋利的手段,要是以为他们真的"淡泊名利"就麻烦了,再有什么好事你忘了他们,他们肯定在心里狠狠记你一笔。这时候,他们才会卸下之前的伪装,露出自己真正的心思。

现在来看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最没思想的人却最喜欢跟人争论思想问题呢?还是那句话,他们真正的目的是要得到别人的认同,而得到认同,跟人争论思想显然是一个检验的标杆。所以,我认为中国人争论的思想是跟思想本身无关的,争论的重点在于争论者的态度。他们就是想通过这种方法来找到跟自己属性相同的人,他们在争论的过程中也不会在意对方的逻辑,等等,他们只注意对方的站位,也就是说"你在为谁说话?"才是他们跟人争论的重点。如果你的站位跟他们趋同,那么不管你的观点多么荒谬,他们都会支持。如果你的站位不能跟他们趋同,那么不好意思,你就是敌人了。

所以,中国人的谦虚通常都是跟大度无关的,而是爱面子的另一种表现;中国人的争论也通常是跟思想无关的,他们更多的是用这种方式来判断对方的阵营,然后确定对方是敌是友。

帮派意识导致我们总是在寻找阵营,依靠背后的力量,这种意识直接的后果就是无法讨论问题,所有的争论最后都会变成流派之争,进而演变成人身攻击、互相诋毁。总之一句话,说不到一块去,特别是意见不同的时候,永远也争不出个所以然来,最后就成了敌对关系了,本来不大的事也变得比天大了。

所以,不要试图跟中国人讲理,更不要去指责一个中国人,他们肯定会奋起反抗不依不饶,到时候你就只会陷入窘境了。就像有人说过,中国人是最讲理的,也是最不讲理的,最讲理是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是把讲理放在嘴边,不讲理是因为他们都是只讲自己的理,听不进他人的意见。

究其原因,还是自我定位上出了问题。我们要明白观点争论是对彼此都有益的,不要把所有的目光都定在别人的动机上,觉得世界上每个人都是针对我们的,都是故意与我们为敌的。如果永远都接受不了批评,也就永远都无法进步。一个人不接受批评,大不了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就可以了。但是,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不能接受批评,就等于丧失了进步的机会。所以,我们想要真正的文明,就需要有开阔的胸襟,得先从听得进别人的批评开始,否则只会永远都落后,而且总是拒绝批评,时间长了,就再也听不到批评了。

4.少年老成可不是好事

梁启超在他的《少年中国说》中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立于世界则国立于世界。这话在我们的社会里很有影响,也得到了很多认可。但是,问题好像并没有得到解决。我们的少年依然不智、不强、不能立于世界。为什么?文化而已。

中国文化是以祖先崇拜为基础的,祖先崇拜的文化里,时间是唯一的维度。不管什么东西,只要历史久远,就会变得弥足珍贵,也就有了绝对的地位。所以,我们的社会里,什么都是老的好。店面当推老字号,看病要老中医,吃药得是祖传秘方,请教问题要找老先生……总之一句话,越老越好。当时间成为唯一的维度之后,那么,真相往往就离我们愈来越远了。当老广为人们称道的时候,这个民族的创造力就堪忧了。事实上,也的确是这样。看看各个机构,看看各个领域,主事的往往都是些年纪大的人,他们思想腐化、动作迟滞、创造力严重低下。我们更信赖上了年纪的人,因为他们有见识,阅历丰富。这种观点在古代或许有些道理,但在资讯发达的今天,显然已经不合适了。但他们还是一样把持着重要位置,而且,一旦发现有年轻人具有威胁他们地位的可能,便愤而攻之,用卑劣的手段将那人排挤走。

唐天宝元年的时候,有一天,唐太宗看到兵部侍郎卢绚从勤政楼下经过,突然想起,这是一个人才,于是就夸赞了他几句,并表露出要提拔他的意思。当然,这些卢绚是听不到的,而当时在唐太宗身边的李林甫却听到了。

李林甫当时是宰相,手握重权,不过显然他的嫉妒心和他的权力成正比。他听了皇上的话后,这件事情就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不过,他很快就用自己的卑鄙"医"好了自己的"病症"。

李林甫找到了卢绚的儿子,对他说他的父亲威望很高,皇上很欣赏这个老人,所以想派卢绚到外地做官。如果不想自己的老爹离开京城,也是有办法的,那就是回去告诉卢绚,上书给皇帝,说自己年事已高,身体又不好,不想做官了,想要回家养老。卢绚上当了,他听信了李林甫的话,果然上书给唐太宗,说自己身子骨不够硬朗了,想要辞官回家。李林甫马上就批准了卢绚的请求,并以此为借口罢免了他兵部尚书的职位,把他派去做了华州刺史。卢绚到华州上任不久,李林甫又诬陷他疾病缠身,不能处理公事,于是授予卢绚太子员外詹事,从此,一直被压制。

李林甫肯定是大家讨厌的对象,我们都觉得这个人的人品不过关,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做着和他一样的事情。压制后来者就是其中之一,尤其是压制那些年轻的后来者。区别不过是李林甫是故意的,而我们是无意的而已。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人品稍好的我们这种下意识地压制有为的年轻人是比李林甫的故意更加危险的。当然,你可能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但事实不会因为你不愿承认而改变。原因很简单,李林甫的故意只是压制了一个人,而这个人虽然当时吃了亏,但历史或许会还他一个公平。可我们对年轻人无意识的压制却不是这样,这种思维渗透到我们的骨子里,年轻人就永远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于是有的年轻人会转而压制跟自己情况一样的同辈。

而这种情况的成因,还是前面说的,是时间至上的观念,我们总是认为老的好。试想,当你的身边没有足够的资讯流通的时候,经历肯定是一种资本,也是一种智慧。但是,当资讯足够发达,人们坐在家里,面对一个显示屏就能够了解天下事的时候,经历其实就不那么重要了。这时,重要的是创造力,或者说鉴别力。

而这些,恰恰是上了年纪的人所缺少的,人的生命周期决定了这个不可改变的事实。但是,我们好像永远都看不到这点,仍然信仰着"老的就是好的"的观念。

中国人不光喜欢老的,还喜欢大的,他们从来不屑去做小事,每个人都是有大理想的。就拿孩子来说,中国的孩子们的理想都高度统一,以前是科学家,现在可能变成企业家或者歌星之类的了。其实从根本上分析一下就能知道,这肯定不是孩子的本意,而是大人灌输和社会文化影响的结果。为什么?因为小孩子是模仿力最强的,也是最爱模仿的,他们模仿的肯定都是自己能看见的对象,而不是那些虚空的概念。如今孩子们却以虚空的概念为自己的理想,他们接触不到这些概念所承载的实体,由此可见我们给孩子打下了多么不靠谱的基础,他们小小年纪就有了大人的思维了。这,也是中国人爱慕虚荣、眼高手低的原因之一。

我们既然已经知道了中国人的愿景是非常强大的,那么,就来具体看看他们的行为是不是也很伟大吧。在中国,差不多每个年轻人都有一番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不管他们在现实中处在什么地位,但他们心里,肯定无数次幻想过自己成为众人的焦点:他们会想象自己成为地方的领袖,带领大家致富;他们会幻想自己创建了一个企业,成为叱咤商场的企业家;他们还会幻想自己有上地位,能给自己带来无限荣耀……但现实并未给他们创造很多机会,不过我注意到了另一个问题,当媒体报道有人年纪轻轻就拥有了其他人难以企及的地位或者财富的时候,这些爱幻想的年轻人就会马上跳出来反对,他们会质疑:"咦?他那么年轻怎么就能坐到那样的位置?肯定有背景吧?肯定是有潜规则吧?肯定是……"他们用自己的流言扼杀了自己的理想,这就是我们的年轻人,当有人为他们实现了幻想的时候,他们居然会因为年龄怀疑对方的成就。这是多么悲哀,当年轻人以年轻来质疑自己的同龄人、玷污自己理想的时候,这个民族的创造力在哪里?然而,更悲哀的是,那些被指责的成功年轻人竟然大多数都经不起质疑。我是不是可以说,这个民族的年轻人已经全军覆没了?然而,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这些年轻人总有一天要出头,不过他们早已经被生活打磨掉了棱角,变得圆滑世故了,而我们则把这称为成熟。所以,这个民族没有创造力也就很正常了。不正常的是没有人觉得这样不正常。

这种宏大的愿景加上渺小的现实思维,就是产生年轻人"杀死"年轻人的根本原因,也是导致我们成为一个没有生气的老态龙钟的民族的原因。

我们习惯了小心谨慎地对待老的人或事物,无论人或事与当下的时代需要多么脱节,我们都能找到理由为其开脱。久而久之,我们的锐气已经没了,不是被生活磨没了,而是自己放弃了。

所以,中国要想得到创造力,首先要从少年身上培养,扔掉那些盲目尊"老"的思想,让尊老回归正确的轨道。比如正常的尊老思想应该是让老人生活更方便,例如公交车上给他们让个座之类的生理上的照顾,而不是精神上的崇拜。当一个民族把自己的精神崇拜建立在实践维度之上的时候,当一个民族认可老人就拥有更多智慧的时候,当一个民族总是认为只有一定年龄的人才有成功的资格的时候,这个民族就已经进入老龄化时代了。这个老龄化不是生理上的,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它比生理上的老龄化更加可怕,但悲哀的是,我们几千年来一直处在这种老龄化当中,而且我们不以为意,反而引以为荣,多么悲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