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纠结的中国人
7445400000005

第5章 历史怪现象(2)

但与此同时,国人又常常置别人的意见于不顾。这种矛盾的思维导致了中国人的虚伪,而越是虚伪的人又越是爱面子,所以,这是一个死循环。我们的老祖宗就在这样的循环中摸索了几千年,他们从来都没能走出这个迷宫,反而是衍生出了一套自欺欺人的"智慧"。我们今天的世界已经跟他们大不同了,但是我们的思维还是没有变,依然爱着虚无的面子,做着虚伪的人。

醒醒吧,中国人,这样继续下去只能让自己更加可笑,是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就像一句犹太谚语说的,赞美富户的人不是在赞美那个人,而是在赞美钱。想要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就要让别人佩服你这个人而不是你拥有的东西。外在的东西是会消失的,当这些外在的东西消失了,我们又要依靠什么活下去呢?所以,还是老老实实想想,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吧。

3."水浒"餐桌上的学问

中国人是以群体性定义自己的,也是以和合性定义自己的,其实呢,和合性和群体性应该算是一个概念。在这一点上,他们吃饭的时候就很有意思了。中国人是讲究热闹、讲究大气的,他们最讨厌的就是别人在他们面前留自我空间。他们认为这种人是小心眼,或者说不懂人情,或者是不成熟。

前几年,曾有些海外归来的留学生,竭力推荐分餐制,认为分餐制比较卫生。我的一个老师曾对此做过一个评价,他说中国实行分餐制不现实,因为中国现在的聚餐制是一种文化的选择。他跟我们说,中国最早也是实行分餐的,不过后来由于技术的进步,人们有了桌子和凳子,就开始实行聚餐了,想要回到最初,很难,人们从思维和习惯上不会适应的。

我们不想讨论分餐和聚餐哪个更好,这里只想用这个差别和演进过程来说明一点问题。由分餐到聚餐,说明了我们民族中的群体属性,或者说明了我们每个人骨子里的群体属性。我们是强调分享的民族,也是注重分享的民族。当然,至少在言论上我们是这么做的。所以,在我们的民族中,愿意跟人分享的人就很得人心。如果把自己的隐私也跟人分享的话,他就更能获得朋友了。正因此,我们如果看到一个桌子上有个人竟然弄一盘子菜自己吃,而不是跟大家同吃,就会觉得那人是怪物,觉得他不当人子。人们就会在背后讲他的坏话,说他这个人太不懂人情。

这样的环境必然会导致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抢单。中国人很多都是爱抢单的,尤其是我的老家,东北那旮旯。每次吃完饭后,你都会发现,好几个人都抢着去结账,更有些人还会因为这种事情打起来,十分好玩。

其实他们这么做也是有目的的,我们是一个讲究情谊的民族,而请客吃饭,则是重情义的一个很好的体现。这时候,抢单也就十分正常了。这是在向别人施恩,是交朋友的一个必要手段,事实上也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手段。

大家都应该读过《水浒》,在《水浒》中,李逵的出场很有意思,可谓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当时宋江正在和戴宗吃饭,听见楼下有人喧闹,此人正是李逵,戴宗引荐之后,李逵说明了吵闹的原因,原来是因为银钱,正跟人吵架呢。于是大度的宋江马上拿出了十两银子,送给了李逵。这,正是二人交往的开始。其结果就是李逵死心塌地跟随宋江,直到自己死亡。

当时李逵的心理,书中是有描写的,他在想,宋江第一次见面就送给自己银子用,可见这个大哥很是义气,搞得他竟然赌输了之后不顾面子,抢别人的钱。可见,宋江的这一个大度的形象给李逵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其实,我们一直都有这个情结,既是李逵,也是宋江。我们总是想着用自己的所谓大度给人一个好印象,让更多的人愿意跟我们来往,做我们的朋友。同时,我们从别人那里得到恩惠之后,也总是怀着一颗感恩戴德的心,自然的觉得那人是个好人。这是一种恩情的交往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愿意以一种大度的形象示人。这时候,吃饭抢单也就不难理解了,不过是施恩而已。

中国人是讲究所谓的礼节的。我们总是把礼尚往来看得很重,所以,我们有一句话,叫做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如果很多人都吃过你的,拿过你的,那么,他们在你的面前就短了。他们就会在各种场合都给你点面子,有什么事情也会叫上你,而且,他们还会经常在别人的面前夸赞你,说你讲义气,够哥们,很大气,总是重情义胜过重利益。

这绝对不是胡说,而是有事实根据的。同样是《水浒》中的故事,不过这次是发生在武松的身上。当武松杀了人之后,被发配到了孟州,进入劳城之后,武松不但没有像其他的囚犯一样受苦,反而受到了特别的优待。每天都有人给他送来酒肉,侍候他洗澡。开始的时候,武松认为是有人要陷害他,只是想让他死之前好好享受一下罢了,过了一段时日,他发现,好像不是自己想的那样,于是开始坐不住了。之后他搞清了原因,是施恩一直在孝敬他。于是,武松跟施恩成了好朋友,帮他打跑了蒋门神。根据武松的性格,我们可以确定,武松如果是在江湖上看到施恩这种连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妓女都要收保护费的人,肯定是不会看上他,跟他做朋友的,但是,吃了人家的东西之后,这一切障碍都不存在了,在他眼里,施恩成了热血男儿,成了他的好兄弟。这,就是请客吃饭的作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在上演着这类的故事。

由此,我们应该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愿意抢着埋单,其原因还是群体性,还是想得到更多人的赞扬。这种赞扬,对一个中国人来说是非常受用的,他们享受这种夸赞,自然就更加努力去抢单了。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面子。很多人其实很虚伪,他们并不想请别人吃饭,但是为了面子,还是要去努力抢单。因为他们看见别人争着埋单的时候,感觉自己要是不做做样子就被人小看了,于是,也加入其中,做出一副慷慨的样子。

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他们讲究人前显贵人后受罪,不管自己的生活如何境况如何真实想法如何,在别人的面前一定要表现得非常大气、非常慷慨。他们这么做无非就是想告诉别人,看,我活得很好,很快乐,也很富有。

他们的虚伪决定了他们必然要干这种事情。

4.历史与公平何干

刘备是皇亲国戚,又有远大的志向,但他没有自己的地盘,手下更是没有什么像样的人才,所以,不得不四处奔波,始终找不到落脚之地。曾有一段时间,刘备来到了荆州,投奔在了刘表的手下。这期间,刘备遍访名士,得知荆州地区有个叫诸葛亮的非常有才华,更有人说得到他就可以得到天下。于是,刘备带领着自己的兄弟关羽和张飞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我们相信,刘备请诸葛亮是诚恳的,但是,他的兄弟们却对大哥的这份诚恳有些不理解。特别是张飞,他看到刘备对诸葛亮那么好,心里很不是滋味,觉得自己受到了冷遇,于是就开始看诸葛亮不顺眼了,难免会埋怨几句。而刘备则告诉他,诸葛亮是个人才,能帮助他们成大事,他得到了诸葛亮就好像鱼得到了水一样。

过了不久,曹操派夏侯惇带领十万精兵来打新野,也就是刘备的驻地。这时候,刘备找来关羽和张飞商量一起抗敌。结果张飞说了一句很有趣的话:"哥哥何不让水去。"这里的"水",自然是指诸葛亮了。

从这件事中,我们就能看出人们的公平观来,我们定义的公平更多是依靠时间的,而不是靠能力。就像张飞一样,他觉得自己来得早,就应该被重视,而且自己年纪大,资历老,就更应该受重视了,所以,他才会不平。不过这个故事的结尾还是很好的,当张飞看到诸葛亮的才华之后,也就不埋怨了。但是,现实社会中,往往就不是这个样子了。因为我们跟身边的人更多的是竞争关系,而不是像张飞他们那样,处于合作关系中,有着共同的利益。

不过,我们的思维方式还是一样的。拿以前来说,人们的贡献都是按照工龄来算的,只要两个人是一同来到公司的,那么就拥有了同样的级别,退休的时候也是同样的级别。因为判断级别的标准是工作年限而不是业务能力和贡献大小。这也是一种结果公平,它看似有理,实际上牺牲了效率。但我们支持这样做,为什么?原因有三:一不用担责,二可以混日子,三不学无术也能生存。总之一句话,中国人喜欢这种结果公平,但他们最喜欢质疑的也是这种结果公平。

我有一个同事就是这样,他对工作的要求很简单,自己的待遇要跟其他人一样,他不考虑自己做了多少工作,在工作量上是否跟别人达到了统一,他想的只是,自己的待遇要跟别人持平,而且至少要跟别人持平,这就是他理解的公平。

国人一直在寻找公平,但好像从来都没有得到过公平,很多人都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结为"上头"不给自己公平。其实呢,是我们自己不懂得追求公平,甚至我们都没有公平的概念,所以,得不到公平也就不奇怪了。

根据社会学的概念,公平分为两种,一种是结果公平,另一种是机会公平。所谓的结果公平就是大家得到的待遇都一样,类似以前的大锅饭,见者有份,且是均分。而机会公平则是每个人拥有的机会都一样,就像义务教育,每个人都能上学,但是学习成绩如何就得靠你自己了。中国人说自己喜欢机会公平,也希望能得到机会公平。但在现实中,更多人的行为则是趋向结果公平的。

赤壁之战时,孙权一方绝对是孙刘联军的主力。当孙权决定抗曹之后,就认命周瑜做大都督,统领东吴兵马。周瑜是很有才华的,但他有一个不可改变的劣势,那就是年轻,年轻就意味着经验不够丰富,没有时间资源的积累。其实,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中,这一点不算什么,但在一个有着畸形公平观念的社会里,就有麻烦了。

周瑜第一次召集所有将领开会,就遇到了麻烦,老将程普觉得自己的资历很老,是东吴的三代重臣,而周瑜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没资格当他的领导,于是故意缺席。

程普的这种做法就是结果公平的一种。他不考虑具体能力,自认为自己资历老,就应该有在周瑜之上的资格。这和张飞最开始的想法是不谋而合的。

当然,这个故事也有一个好的结局,最后程普见识了周瑜的排兵布阵之后,认可了周瑜的能力。但这认可更多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为他可以不认同周瑜的能力,但不能不认同孙权的决定。这更像是用周瑜的能力给自己找了一个台阶下。我们的社会中处处充满了这种结果公平的观念。我们总是用时间来定义一切,觉得基于时间的公平才是最公平的公平,而机会公平是不值一提的。这是没有个体意识的又一种折射,折射出国人的"乞丐"心态。

中国人是如此的懒惰,喜欢不劳而获,总想付出最少,得到最多。从经济学上来讲,这是很正常的,谁不想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呢?可是如果处处想着不劳而获,且把这个当做自己的人生信条,嘲笑那些真心付出的人是傻子就有些变态了。当整个社会都这样想的时候,变态的范围就扩大了。于是,就有了很多不正常的现象。

国人很聪明,需要付出的时候,总是躲在后面,然后跟别人说:"你看,你是人物,有能力,肯定要多付出些啊!我们这些小人物就应该在你们后面打扫打扫剩菜剩饭什么的,跟你们比不了啊。"可是呢,到了分利益的时候,他们就换上另一副嘴脸了,"你看,大家都是一样在做事,为什么我的就比别人少啊?不公平啊,我也没少干啊,你看,这里这里这里,都是我做的啊!怎么就做得不多了,怎么就不好了?你们是想欺负我啊!"于是,胡搅蛮缠的劲头上来了,最后,只能给他们相应的利益。这就是国人,在付出的时候十分"谦让",但到了收获的季节,"争强好胜"的劲头就显现出来了。

其实呢,还是没有自我的表现。一个没有精神世界的人就只在乎物质了,对他们来说,什么都没有利益重要。一旦涉及具体利益的时候,他们就会露出自己的本性,像狼一样贪婪攫取,而该付出的时候就躲到一边了。那么,他们这么做不怕丢脸吗?答案是不怕,因为在他们的眼里,不懂得用手段争取利益才是真正的丢脸。

瞧,多么混蛋的逻辑。在他们的眼里,人格不是成本,这就是没有自我的人的悲哀。他们是如此的聪明,去掉人格之后,自己的成本变成了零,而收益可以无限大。所以,有无耻的人也就不奇怪了。

乞丐心态就是这种无人格思维的产物。所以,中国不乏谄媚奉承之人,他们把一生的精力都用在了靠无耻来获得利益上了。而他们身边的人对他们的行为不但不会加以指责和嘲笑,反而会无比羡慕,觉得这个人是成功者。这就是国人的思维,没有自我之后剩下的纯物质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