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县多以圆滑为荣,府尹多以棱角为耻
相传,陈树屏做江夏知县的时候,张之洞在湖北做督抚,谭继洵则是抚军。张、谭二人向来不和,经常拌嘴,有一次,二人就在陈树屏的宴会上吵了起来。
那天,陈树屏在黄鹤楼请客,张、谭二人都在场,吃着吃着,大伙儿就聊起了江面宽窄的问题。当时,谭继洵说江宽是五里三分,可张之洞为了气他,就故意说不对,是七里三分。二人互不相让,就这样吵了起来,让在场的人都不知所措。
这时候,陈树屏说话了,这个江面的宽度我知道,涨潮的时候是七里三分,落潮的时候是五里三分,两位大人都没说错,不过是说的不是一个时候而已。张、谭二人本来就不知道江面到底有多宽,有人给圆场也便不说话了,这件事就算是这么解决了。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个故事后都会为陈树屏鼓掌,说他聪明,懂得变通,做人成熟。可是,我却觉得这个人不管从哪个方面看都是一个大滑头,为了所谓的息事宁人宁可说谎。
中国人是圆滑的,不过我们从来都不承认自己圆滑,反而发明了另外一个词,叫做圆通。忘了是在哪本书上看到的了,圆滑和圆通是有明显区别的,区别就是,一件事你办成了,那就是圆通,没办成就是圆滑。比如你采取了一种十分恶心的手段来做一件事情,但是你失败了,这时候你是圆滑的,如果你成功了呢,这时候你就是圆通的。为什么有这种差别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圆通的人把事情办成了,这说明一个问题,他们比较聪明,所以圆通的人是在用智慧的手段,他们的手段是为了事情的结果而必须付出的代价。圆滑则不然,是愚蠢的人的下意识反应,所以,圆通比圆滑高尚,因为圆滑就是愚笨之人绞尽脑汁的小聪明,圆通则是智者解决问题的大智慧。我当时看完就震惊了,心想中国文化真是伟大,竟然还有如此说法。但是,不得不说这说法也够无耻。
比如陈树屏解决张谭二人争论的故事,我们丝毫不觉得陈树屏耍滑头,只要事情解决了就好,至于过程就无所谓了,我们只看重结果。
中国人就是这样,以结果为导向,不管什么事情,成了,就牛了,败了,就傻了。所以,我们总是为成功者辩护,对他们也有一种近乎变态的宽容。所谓的圆通与圆滑的差别就是这样的一种思维。这也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思维,在我们的脑子里,凡是成功者就必定拥有一颗伟大的心,这是我们的潜意识决定的。但这个决定真的很荒唐。不过我们经历了几千年的洗礼,早已经把荒唐当做正常了,现在,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这种论调到底荒唐在哪里。我始终坚信一点,那就是人必须大胆追求自己的利益和权利,但是在这过程中该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不能侵犯别人的权利。如果侵犯到了别人的权利,那么,你的行为就是不合理的,就是应该被批判的,不管你的愿景多么宏大,你的目标和理想多么伟大,这一点无须讨论。当然了,有些时候人们看到了你的付出和你的目的之后会原谅你,但也必须认识到一点,他原谅了你不是因为你做得对,而是他比较宽容,或者是他权衡之后的一种利己选择。我们不能把别人的纵容当做自己正确的理由。
到目前为止,我都认为我的这种想法是非常正确的,这里的"正确"是真的"正确",而不是"我认为的正确",这是经过了我的论证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看到不管圆滑还是圆通,肯定都是以侵犯别人的利益或者牺牲自己的道德为代价来完成的。而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成功者必然有一副好心肠,就自然而然地把成功者和伟大画上了等号。只是有些成功人士的成就,恐怕跟圆滑或是圆通脱不了干系,从行为、思维、品质上都谈不上伟大,不过是结果导向决定了我们的扭曲思维。
圆滑是一种非常卑鄙的行为,这种行为昭示出了一个人的没有原则。一个人没有原则可能问题不大,但每个人都这样就有问题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偏差,最后的结果就是对每个人都有害。
著名的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里,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在湖南,一个洋人上街买东西,结果被没见过洋人的小孩子围观,洋人想赶走孩子,但没成功,于是大怒,用棒子将孩子打了,还有好几个围观者也被那洋人打伤了。这下当地的百姓不干了,大家动手将洋人绑了起来,送到了衙门。最终,这个案子落到了当地的道台手里。
这个道台向来以办事干练著称,为人很是圆滑,从来不得罪人。他理清了案情,就开始想对策了。他知道,湖南向来民风彪悍,如果放了洋人,百姓肯定不干,可是如果判得重了,洋人那边也不好交代,于是他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这个道台先找来了很多乡绅,跟他们说自己代表官府,不好太直接跟洋人对峙,让他们帮忙带着百姓去洋人那里闹事,要求重惩罪犯。这样,百姓们就都会觉得道台是站在自己这边的了。然后呢,道台去洋人那里交涉,跟他们说,你看现在民愤很大,如果我直接放人的话,不好交代啊,百姓们都要求严惩他呢。洋人一看那么多愤怒的百姓,也有些怕了,就跟道台说,该怎么判就怎么判吧。然后道台说也不能太不给你们面子不是,我来处理就好了。
然后,道台开始用官府的名义镇压百姓,百姓不怕洋人,但是怕官府,于是,民愤很快就平息下来了,道台也选了一个不轻不重的罪名惩治了那个洋人。
这个道台绝对是个老滑头,四面讨好,到处忽悠,没有一句实话。不过还是会有很多人支持他,甚至崇拜他。因为他解决了一件棘手的事情。可是,在这个故事里,不缺聪明,也不缺变通,但就是缺规矩。道台本是法律执行者,但是他在做以上这些的时候,法律都"缺席"了。当一个执法者处理一个法律问题而又罔顾法律的话,这就彻头彻尾是个笑话了,可是,我们并不在意,我们只在意事情做成了。我们一样会崇拜那个不负责任的道台,把这个一肚子花花肠子的昏官当成智慧的化身。
这就是我们,处处圆滑,且崇拜圆滑。而且,在圆滑这一点上,我们中国人还有一点最明显,那就是和稀泥,当老好人,从来都不得罪人。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当两个人争论起来的时候,他们找到第三者来做裁判。这时候,第三者往往都是采取和稀泥的方式,顾左右而言他,话说了一大堆,但是什么用都没有,而我们还把这种人说成是成熟。其实就是圆滑。
但有时候,这种顾左右而言他的方式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于是和稀泥就升级成了另一种方式,各打五十大板,告诉两个人这件事你们都有责任,或者你们两个都对,但同时呢,你们两个又都错了。然后说些无足轻重的话,来显示自己的公平。这种行为不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事物的两面性,而是不想得罪人的托辞罢了。但这招用不好,就会招来别人的鄙视,搞得两方都觉得他是在偏袒另一方,这时候,和稀泥的人变成了猪八戒照镜子,两面不讨好。
我们每个人都能看出这样做不好,也都会在平时的言谈中鄙视这种行为,但是,一旦自己遇到这种情况,就会做出和稀泥的选择了。这似乎也是中国人的一大特点,道理谁都明白,做起事来就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给忘了。
2.帝王的面子
中国人是爱面子的,爱到疯狂、爱到变态。但又不自觉疯狂,还觉得这是一个人能立足于社会上的必要条件,所以,中国人不是因为爱面子才变态,而是因为变态才爱面子。
春秋初期,郑国的太夫人武姜很讨厌她的儿子郑庄公。因为她生郑庄公的时候难产,差点要了她的小命,所以她觉得郑庄公是一个不祥的人,就处处找他别扭,想让自己的另一个儿子,也就是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来当国君。她还曾跟共叔段密谋要杀死郑庄公,然后由共叔段来掌管郑国。
可是,他们的计划不够周密,不但没有杀得了郑庄公,反而让郑庄公从共叔段的家中搜出了老母亲和弟弟密谋杀害他的来往书信。
庄公看了信后勃然大怒,可又不能杀死自己的母亲,于是让人把书信送给了武姜,并捎话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意思就是他这一生都不会再见自己的母亲了。可不久,庄公就有些后悔了,他觉得自己的话太重了,毕竟那是自己的母亲啊,怎么能说不见就不见呢,但话已出口,想改也来不及了。何况,如果改了还要被人笑话,那还怎么见人啊!
庄公的手下有个叫做颖考叔的地方官员,听说了这件事,就利用觐见的机会,给庄公出了个主意。他对庄公说:"黄泉不就是地下吗?大王只要挖一条深及泉水的地道,然后在那里和太夫人相见不就可以了,这样既能母子团圆,还没有违背当初的誓言,岂不是两全其美吗?"庄公听了颖考叔的话后,就派人挖了一个地道,在那里和自己的母亲武姜见面了。这个故事还被后人传为佳话。
可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能看出这故事背后折射出的是爱面子的天性。我们好像经常会这样,说话时口无遮拦,等到后悔的时候,又不想认错,不想承认自己当时冲动之下才有那样的言论,而是为了面子硬挺着。就像郑庄公一样,即使思念自己的母亲也不愿违背自己当初因生气而随口说出的一句话。匪夷所思的是,郑庄公的故事竟然被传为美谈,我们会对这样的人报以同情和支持。
有人认为中国人爱面子是传统文化不注重人的个性的缘故,是没有自我的人寻找认同的一种方式。我觉得这种分析是有道理的,甚至是大大地有道理的。
中国人没有自我,把自身的一切价值都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之上了,而且,很多时候,我们就是依靠别人的评价活着的。所以,爱面子也就没什么奇怪了,因为面子就是最好的争取别人的美好评价的方式啊!
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人把面子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重要,在他们眼里,面子就是自己存在的最好证明。如果有一天发现自己没了面子,那么,也就意味着他们不存在了。就像郑庄公一样,为了一句气话,不惜忍受思母之苦,也不惜耗费人力物力去挖一条深及泉水的地道。还有那个傻傻的楚霸王项羽,失败之后无颜见江东父老,他的"无颜"不是为自己把从江东带出来的人弄没了而愧对那些人的家人,而是觉得如今自己不风光了,没面子了。所以,这种失败也是有其必然性的。
这就是国人的思维,因为必须依靠别人的评价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感知自己的存在,所以,拼了命地去爱面子。但同时,过分爱面子,让我们失去了判断事情的能力,因为完全按照感觉出发的时候,理性就没有了。因此,我们常会做出一些挣了所谓的"面子",但丢了"里子"的事情。
记得易中天先生曾在他的书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个富家子弟被人给打了,然后觉得很丢脸,于是找来一帮家丁,把打他的人一顿毒打。之后,趾高气扬地走了,觉得自己倍儿有面子。可是呢,在旁观者看来,他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自己打不过人家就找帮手,一大群欺负一个,这种人只能用懦弱来形容了。可是他却觉得自己有面子了。其实呢,不过是用"丢了里子"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面子罢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爱面子的人都很糊涂。就像那个富家子弟,他的面子要来干吗呢?当然是给别人看的啊,如果不是给别人看要面子有什么用呢?可是,他竟然用在人群中降格的方式帮自己找回给别人看的面子,可见他是糊涂的。不过你不能直说他糊涂,否则他该跟你急了,他还是会觉得自己是智者。
正是因为这种思维,才造就了我们这个民族的集体糊涂。但我们是不自知的,甚至有些还把爱面子当做是维护自己的尊严。殊不知尊严是一个人的信仰或者是原则被人忽视了、被人侮辱了才会触及的。一个根本没有信仰没有原则的民族怎么会有尊严呢,但他们就把面子当做是尊严了。错位的产生让这个民族失去了自省的能力,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首先想到的都是别人会怎么看,而不是这么做对不对,自己喜不喜欢。
中国人就是这样,奋斗的目的不是实现自己的价值,也不是按照自己的兴趣让自己高兴,而是活出个样来给别人看看,所以,我们心中的成功就是能让别人羡慕。在我们的社会里,大家都羡慕的职业是最受欢迎的,多么错乱的世界啊!
而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前面说的,我们没有自我,没有个体意识。那句"我一定要活出个样来给你看看",就是最好的证据。我们好像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为了别人,为了让他们羡慕,为了让他们夸赞,至于在这过程中自己是否能够得到快乐,这结果是否是自己想要的,都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