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放下可怜的优越感
中国人有很强的等级意识,还有很强的群体意识,这两点结合起来,就造成了另一个糟糕的意识--排外。中国人总是愿意分成一个个小圈子,对自己圈子里的人就很宽容,但一旦出了这个圈子,情况就变了,他们通常都对圈子以外的人很苛刻,或者说很挑剔。而且,各个圈子之间往往都会瞧不起彼此,他们总是觉得自己的圈子什么都是最好的,其他的圈子都望尘莫及。我们都应该有这样的经历,一个圈子的人聚在一起的时候,经常会讲另一个圈子的坏话。
其实,这正是没有个体意识的一种外延。我们都知道,没有个体意识之后,就会用他者来定义自我,这时候直接的行动就是通过显示自己的强悍,来证明自己。而把这种情结放大,就是显示自己的圈子的强悍来证明这个圈子,于是,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帮派意识。往大了说,就是古人所说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仅是一句话,更是一种传承,我们从很早就有这个概念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原是指楚国的,春秋的时候,楚国处于我国南部,跟中原来往较少,被大家视为异类,所以才有此一说。那古人又是如何面对"其心必异"的呢?翻开我们的史书,看看上面对外族的称谓,都是充满了侮辱性的,什么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没有一个好的,只有处于中间的我们才是天生的高贵,其他都是异类,甚至是卑下的。这,就是我们传统中相当要不得的东西,一种带有严重等级意识的集体情结。
直到清朝末年,我们还是有着这种变态的自大情结,当我们的国门被外国人的大炮轰开的时候,我们的祖先们还没有觉醒,依然抱着天朝上国的自大情结麻木着。当时,辜鸿铭认为外国人的膝盖是往后弯的,林则徐见到外国人的轮船,以为是用水牛拉动的。明明外国人高于我们的科学技术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我们,但依然不能改变我们对外人的鄙视,正是这种守旧的思想,让我们失去了时机,才会一次次地被人侵犯。
这种排外意识,在近年又有所显现了,并且随着社会流动性的加大,区域发展的差别拉大,表现得尤为突出。最近好像稍微好点了,前几年的网络论坛上,常出现所谓的地域贴,也就是两个地域的人互相攻击,或者是人们集中攻击某一个地域的人。在这方面,河南和我的老家东北是出镜率最高的。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不能理解别人的生活方式,希望别人认可并遵从自己的生活方式。说白了,还是一种趋同思想,想让别人都跟自己一样。人的差异性都不承认,更别说地域的差异性了。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南方人和一个北方人在一起聊天,他们都会对对方的生活方式感到诧异,好像见到了外星人一样。连豆腐脑到底该是甜的还是咸的,都要拿出来说一说,在网络上,这件事竟然受到了空前的关注,数以万计、十万计、百万计的人都参与到了讨论之中,人们都认为对方的吃法很莫名其妙。这是很奇怪的现象。
我曾经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情。几年前,我从宁波坐火车回东北老家。车上的旅客对饮食问题展开了议论,几个东北人说起南方人吃饭的习惯,说南方人很奇怪,什么都要弄熟了再吃,居然不吃生的黄瓜。一个老乡说的最有趣,他说:"那些南方人都吃熟的东西,不吃生的,说生的不好吃,可是呢,有一次我去吃饭,要了一个圆葱鸡蛋,厨师炒菜的时候一通颠大勺,那手艺是不错,圆葱一直被他颠得空中飞舞,基本都没沾到锅,结果上来的时候还是生的呢。可是,他们还是说熟的好吃。"这时,旁边一位就附和了,是啊,南方人不懂什么叫好吃,咱们的蘸酱菜多好啊,他们都不吃……坐在我旁边的是两个南方人,听了很不服,不过没有参与到讨论中去,而是他们两个私语,谈论食品卫生问题,他们认为黄瓜之类的东西怎么能生着吃呢?多不卫生啊!于是开始鄙视北方人的生活习惯。但是有意思的是他们最后谈论到了海鲜,觉得海鲜生着吃是最好的,口味佳。这时,他们已经忘了"卫生"了。
这就是典型的趋同思维了,不懂别人的生活方式,也不想去懂。明明是他不懂的,他却认为这是错的,横加指责,而不是去理解包容。
在他们的眼里,跟自己不一样的就是错的。这种意识几乎存在于每个中国人的脑子里,以前的时候,是城市和乡下的分野,城市人总瞧不起乡下人。现在是本地人瞧不起外地人。在这一点上,越是大的城市就越是明显。最典型的就是北京和上海,当然,这两个地方并不是每个人都这样。据说有一个上海的电台主持人曾经对他的一个听众说,请你团成一团,圆润地离开,离开这个城市,离开你讨厌的人们,原因是他在节目里常说上海方言,那个人听不懂于是就发短信抗议了一下,当然,其抗议的方式也是"地域式"的。
我们经常会在大城市的论坛上看到本地人发帖让外地人离开,说外地人搅乱了他们的生活,堵塞了他们的交通,分享了他们的生存空间,他们还对外地人的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鄙视。
这种人很复杂,不好给他们下一个固定的标签。说他们是恶毒吧,好像有点冤枉人家,没准人家生活中特有爱心,说他们自私吧,好像也不是很准确,没准人家经常帮助别人呢。我觉得只能说他们糊涂。他们不明白,中国是所有中国人的,是十三亿纳税人在养活着我们的政府,政府投资开发的地方,就是全民都可以参与的,也就是说"本地"不只属于"本地人",那也就没有理由排斥"外地人",自然需要全民分享。所以,把某一个发展得好的地方视为自己的"圈地",觉得只有自己有资格待在这里,就显得有些不合适了。当然,他们自己是意识不到的。
很多人都有这种思想,当你按照正常的程序"剥夺"他们的特权的时候。他们就会愤怒了,毫无来由的愤怒,因为他引以为傲的东西没有了。
2.帮亲不帮理,自古如此
中国人遵从伦理体系,以亲情为重。不管什么关系都喜欢用血缘来表示,这一点在我们的语言里就能找到依据。汉语里,总有这种词,君父、父母官、师父,我们还把黄河比做母亲河,我们称要好的朋友为兄弟……所有这一切都是以伦理体系为基础的。
其实,注重伦理关系是很正常的,也是必要的,但是用伦理关系来定义文化属性就有些不合适了。这么做的后果就是这个民族没有逻辑思考的能力,也没有约束全民的价值体系及道德体系。这样的社会,是以牺牲个人的独立性来维持稳定的。在这种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是单向关系,统治者永远是统治者,被统治者永远是被统治者,人们只能寻找比自己更低的层级,而不是打破层级体系上升,他们上升的唯一方式就是熬,熬到年头了,自然就上去了。
这种一切以伦理、血缘为本的社会体系,是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放在第一位的。不管什么事情,都是人情最大,至于所谓的对错、是非、善恶都在其次,只有当它们跟人情关系不发生冲突的时候,人们才能公正地对待它们。
这就造就了帮亲不帮理的惯性思维,受这种思维支配的人判断问题的对错是根据是否跟自己有人情关系来决定的。如果有一方是自己的朋友或者亲人,那么他们就会无条件帮助。只有两方都跟他们无关,且也不可能发生什么关系的时候,他们才会秉持公正。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桥段。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共同创业,最后刘备当了皇帝,另两个成了他手下的将军。不过,这两个将军没享到几天的福就死掉了。关羽中了东吴吕蒙的计,败走麦城,最终被杀。张飞听说自己的二哥被杀,反应很激烈,马上要求大哥出兵替关羽报仇,刘备也积极响应,亦有出兵东吴的意思,不过很多人劝阻,遂没有立即执行。
张飞看大哥迟迟不动,很是焦急,便开始自己准备,他要求手下做好多的孝服,分给全部兵士,大家一起穿着去打东吴,以示对二哥的怀念。但是由于时间仓促,手下们不能按时完成,张飞就很生气,经常在喝了酒之后鞭笞自己的手下,结果被部将谋害,而杀张飞的那两个人则逃到了东吴。这消息传到刘备的耳朵里,他更愤怒了,把这笔账也算到了东吴的头上。于是,刘备发动了对东吴的战争,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猇亭之战。
大家都应该知道这场战争的结果,刘备连营八百里,结果被陆逊一把火都烧了,刘备手下的军士死伤无数。
刘备的这种做法,就是典型的伦理思维了。在他的眼里,伦理关系是高于一切的,至少要高于那些牺牲的军士的命。他只知道自己应该给二弟报仇,却从没想过,这场战争会对自己的国力有何影响,又会有多少人死去。他出了兵无愧关张二人的时候,又拿什么面对那些死者的家属呢?
不过刘备是不会在意这个的,我们和他一样,只关注为兄弟报仇,忽略了那些战争中牺牲的将士。
我们经常能看到这种事情,尤其是网络时代。这里插一句,并不是网络的出现催生了这种现象,而是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大了信息量,让很多生活中不常见的问题都集中表现出来了。以前见得少是因为只能接触到身边的信息,网络的出现让人们可以快速接触到整个社会的信息,所以,各种现象接踵而来。并不是网络让社会变恶了,只是它把以前隐藏的恶暴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现在讨论各种现象很方便,因为你很快就能找到素材。就像我们正在讨论的这件事情一样。
现在回到正题,在网络论战里,我们常能看到这样的事情。两个人争论的时候,先是各自说着自己的道理,结果说不到一块,就开始相互攻击,最后有的甚至就发展成谩骂了。这时候,两方就都会有朋友加入,他们不管谁对谁错,只知道,朋友被人骂了,就得声援,否则就是不讲义气。而看到自己的朋友来帮忙的人,就会觉得自己的朋友真够意思。
当然,这个还算是能够理解的,还有很多不能理解的。很多时候,都是争论的一方明显有错误,只不过他碍于面子不想承认,或者压根就不觉得。所以,还要狡辩,甚至要耍无赖了。通常这样的情况就会有人参与攻击了,不过是想让犯了错的人道歉而已,但是,这种流氓是不会认输的,他们依然坚挺。然后呢,就有他们的朋友参与进来,没理也要搅三分了。这,就是明显的帮亲不帮理了。可悲的是,我们社会里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不仅不觉得自己黑白不分,反而觉得自己讲义气。做最坏的设想,当一个民族的成员都以歪曲的价值为荣的时候,这个民族的前途就堪忧了。
以上是网上的情况,现实中也是一样。小孩子不讲理,不分对错地帮朋友出头,这没什么问题,因为他们还太小,正确的是非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他们还无法很好地判断对错,很多逻辑也理不清楚。但是很多家长鼓励这种做法就有些奇怪了,只能说明家长的脑子糊涂了。于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长大之后的观念也未必正确,然后他们再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此循环,后果岂不可怕?
这种现象最大的害处就是影响公平。其实,单对个人来说,帮了也就帮了,如果骂人了道歉就可以了,如果打人了受罚就可以了。只要得到相应的惩罚,后果也没那么严重。但是,如果整个社会都奉行这种价值观,那就有些可怕了,这会严重影响公平和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