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纠结的中国人
7445400000016

第16章 丑陋的竞争(1)

1.抱怨者最容易被拉入黑名单

中国人很矛盾,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有很强的分辨力,却又总是办些糊涂事。我们总是以交朋友为乐,也以朋友多为傲,却又总是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朋友。这种情况表现在生活当中就是分不清好坏,你跟他实话实说,指出他的缺点的时候,他会觉得你是在害他,而你跟他说假话的时候他却很高兴,即使知道你在骗他也会感到高兴。而且,当你指出他的错误之处对他产生了危害,他意识到那是自己的毛病之后,往往也还是不愿意承认,甚至都不感谢一声,这里自然有爱面子的因素在,但更多是因为糊涂。

汉宣帝将霍光一家满门抄斩之后,大肆庆祝了一番,封赏了很多参与揭发霍家罪行的人。但是,却把最早对霍家起疑的徐福漏掉了。朝中的其他大臣看不下去,就在给汉宣帝的奏折中讲了一个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说有一个人去朋友家做客,看到朋友家的烟囱是直的,而烟囱的旁边还堆着很多柴草,这个人就跟朋友说,你们家这种布局不合理,应该把烟囱改成弯的,然后把旁边的柴草移开,否则的话,是很容易引起火灾的。可是,主人听了不但不感谢那人,还觉得这个人乌鸦嘴,于是,他也没有按照对方说的去做。

果然,没过多久,那家就着火了,邻居们看到之后,都跑来救火,在大家的帮助下,火终于被扑灭了。虽然受了点损失,但也无大碍。这人对邻居们非常感谢,就把大家请到家里吃饭。可是,却没有请那个建议他改烟囱的朋友。于是,就有人说了:"你应该把那个朋友请来啊,如果当初按照他说的去做的话,那么,不就没有今天的大火了吗?"主人听了之后,才恍然大悟,赶紧把自己的朋友请来了。

这是发生在几千年前的事情了。不过故事中的模式却依然没有改变,我们还是那个样子,不知好歹,当别人好言相劝的时候,我们不但不觉得他是在帮我们,反而觉得他是在害自己,而当他的预言实现了的时候,早把他当初的劝告忘到爪哇国去了。

当然,我们之所以这样也是有原因的,原因还是在我们的文化当中,我们的文化中是没有个体意识的,这一点本书几乎每节都会说到。不过不要小看这几个字,它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其衍生出来的下意识的思维就是我们总做蠢事的最根本原因。

没有个体意识,就不会产生尊重人的想法,因为我们认为人就应该是一样的,单独的时候,希望别人跟自己趋同,碰到群体的时候,自己应该跟群体趋同。所以,我们既没有自我人格的概念,也不存在他人人格的概念。因此,我们不懂得爱护自己,也不懂得尊重别人。我们唯一能体验到的就是自我感觉,当别人的感觉跟我们出现了差异的时候,我们总是下意识地觉得自己正确,而别人错了。而涉及具体事情的时候,就会产生分歧,我们是无法消除分歧的,最后只能是自说自话,因为我们觉得跟一个个体趋同就说明自己不如那人。这时候,下意识不听别人的意见或者是把别人当做没安好心也就不难理解了。

因此,才会有上面的那个故事,才会有我们的不知好歹。不过这种意识的影响还不仅如此,我们不仅分辨不出别人的好赖,自己也经常做些不着调的事,给人一种不知道好赖的形象。前面说了,我们都是趋同的,但是趋同的时候往往都是喜欢个体向群体趋同,而不是个体向个体趋同。这就是一种集体意识了,由于这种集体意识,我们总是愿意把自己的苦楚放在别人面前,博取同情,以获得认可和怜悯了。于是,就有一个很好玩的现象,中国人从来"不会"聊天:********人聊天,他们总是各自讲着自己的事情,发着自己的牢骚。我们觉得自己感兴趣的别人也肯定会感兴趣,却不知道,没人会在意对方。

中国人就是这样,整天都在抱怨,抱怨自己受了哪些不公,或者是在吹嘘,吹嘘自己做了哪些能引以为傲的事情。在他们的说话内容中,永远都是自己的生活琐事,好像他们的生活就只有这些"乐趣"似的。而且,他们还下意识地以为,别人会对这些话题感兴趣,必须要很认真地听他们唠叨、抱怨才对,如果你对此表示不满,那么,你肯定就会被他们"拉入黑名单"了。

中国人永远分不清自我空间和公共空间,他们不明白有些事是不能在公共空间表达的,当然了,在他们的意识里,更多的是,公共空间就是他们自己的私人空间。

不过,很多人虽然整天在抱怨,却从不去寻求改变,一是没有这个意识,更多的是没有这个胆量。这些人就是这样,无论做什么事,都想得到别人的支持,如果没有支持,他们就觉得不应该做,就没有胆量了。这种懦弱决定了一部分人受到任何不公的时候,不是直接反抗,而是诉诸他人,但他人的忠言逆耳,又会得罪他,真是矛盾。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当一个人被领导训斥了,他是不会当面顶撞领导的,而是忍下来,然后找第三者倾诉。当得到第三者的同情后,特别是当第三者也跟他一起在背后讨伐领导后,他就心安了,第二天就会高高兴兴去上班了。当然,也有反抗的人,不过不多,而且很多时候还是在第三者鼓动下才会反抗,自己决定是很少的,没有这个胆量。

还有一些呢,则是另外一种情况,第三者听了之后劝他们反抗,他们不是觉得有人支持了,心里有底了,可以反抗了,而是开始害怕。心想,你这是什么意思呢,要我反抗,这不是坑我嘛,我面对的是我的领导啊!你让我去鸡蛋碰石头,怀的什么心思?他们反而生气了。

这就是中国人,他们总是自己吓唬自己。看到猫的影子,就以为自己遇到了老虎,然后夺路而逃。要是有人拦下他,告诉他只是一只猫的时候,他就瞪大了眼睛,呵斥那人,你这么骗我是什么意思?要我去打老虎?你这不是害我吗?于是,被害妄想症爆发,他们瞬间就改变了目标,已经不去想什么老虎了,而是对着跟他们说是猫的人大喊,你想害我。

事实也是这样,有人跟你诉苦,你没有同情,而是劝他反抗。最后可能他不再恨欺辱自己的人,反而把恨意转移到你的身上了。他发自内心的、真诚地认为,你是想害他,你不是好人。于是,他开始跟你结仇了。至于那个欺负他的人,早已经忘记了。

看看我们的周围,是不是这样呢!看看网上就明白了,很多人整天好像受了多大的委屈似的,在那里抱怨,然后想得到别人的支持。如果你不同情他,而是劝他反抗,他就火了,说你不安好心。还会可怜楚楚(白瞎这个成语了)地跟别人说,你看那人,让我去反抗,你要知道欺负我的是什么人啊!我反抗不是被其欺负得更惨嘛!就这样,好心被当做了驴肝肺。

然后,你成了坏蛋,一个不安好心的人。这就是中国人,懦弱成性,不敢争取自己的权利,只好找别人来帮忙。可笑的是,你真的出了主意,往往又会得罪他,这就是我们,不懂得好赖的一群人。

2.成功者最希望别人来猜自己的心思

三国时,有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叫杨修,杨修是曹操的手下,他就死在了总是猜别人的想法上。

曹操大家都知道,为人奸诈多疑。他经常话说一半,然后让别人去猜。很多人知道曹操的习惯,就故意装傻,然后凸显曹操的厉害。可是这个杨修却不,他把这当成是表现自己的机会,常以识破曹操的哑谜为傲。

一次,曹操修一个花园,工匠们做好后,让曹操去查看是否满意,还有哪里需要修改。曹操到了一道门跟前,看了看,什么也没说,只是拿了一支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工匠们不解,不知道曹操什么意思,杨修就对他们说,门内一个活,是"阔"字,丞相是嫌这个门太宽了,要缩小。工匠们缩小后,果然得到了曹操的称赞。还有一次,有人给曹操送来了一盒酥糖,曹操随手在盒子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杨修见到了盒子,就把其中的酥糖取出来给众人分了吃了。后来曹操问起,杨修说,不是丞相让我们吃的吗,您看您写着"一人一口酥"嘛。原来,古人写字都是竖着写的,一合酥竖着分开,正是一人一口酥。曹操表面上没说什么,但心里很不满,觉得自己被人看扁了。可杨修还不自知。

后来,曹操带兵攻打刘备,可是很长时间了,依然没有进展,曹操为此很发愁。一天晚上,军士来曹操这里问当夜的口令,曹操那时正在吃鸡,刚从碗里夹了一块鸡肋,不仅产生了联想,就随口说,口令是"鸡肋"。杨修听到这个口令之后,就跟同行的人说,赶快收拾东西吧,我们要班师回朝了。从口令就能看出来,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不正是我们现在的处境吗?

结果,曹操查夜的时候看到杨修营内的人都在收拾行李,了解了情况之后,曹操大怒,说杨修扰乱军心,直接把他给斩了,之后,曹操就班师回朝了……这个故事就是无赖思维的最好注解。曹操总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而话说一半,然后让别人去猜,可是,当别人猜出来之后,他又会不高兴。这就是一种虚伪了。而这种虚伪也正是我们民族的共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能看到这样的人,也总是能碰到这样的事。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几个人一起出去吃饭,点菜的时候,总有人说自己什么都吃,让别人点。然后呢,人家点完了。他说了一句,这个不好吃吧,可别人让他点的时候,他却说,我随便。然后别人又点了一个,他又说,这个不好吃吧。人家再让他点菜的时候,他还是说,随便。

这种人是如此的讨厌,让人有一种想打人的冲动。可他们从来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觉得这叫做随和呢。其实,就是虚伪。

不过曹操的虚伪和这种人的虚伪有一点差别,那就是曹操太过自负,觉得被人猜透了是一种失败,而这种人则是因为太过自卑从而不敢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他们总是害怕别人说自己点的菜不好吃,所以不点,而是把权力交给别人,可当别人点了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他们又觉得亏。于是就有了上面的矛盾。总之一句话,他们不表露自己的想法,但是希望别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这样不矛盾吗?矛盾,任何人都能看出来这是矛盾的。你不说怎么能让人了解你的想法呢?

这就是我们的国人,当处在曹操那个位置的时候,就会盛气凌人,愤恨猜透自己心思的人。当不在那么强的地位时,就会采用矛盾的方式来表露自己的心迹。可是,现实中弱势者居多,于是,后一种思维也就更多了。

这种思维用在点菜上还好,至少不会耽误事情,可是做事的时候继续这样就麻烦了。

当你找人办事的时候,他们通常会吞吞吐吐,顾左右而言他,这时候你就应该明白了,这是你的"工作"没有做到位,没给对方好处。如果这时候你看出了这层意思,给他递上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会怎么办呢?推脱,肯定是要推脱的啊!他们会义正词严地告诉你,自己不是这种人,这时候你就要会做人了,一定要强塞给他们。他们接了,那么好了,皆大欢喜,他们会夸你会做人,然后很轻松地表示,你这件事情没问题,包在他们身上了。可是如果他们推脱之后你误以为他们真的不收,然后不送了呢?那你就麻烦了,事情可就大了,你就彻底得罪他们了。还有一种情况,如果你是个刚入社会的雏儿,不懂得这其中的道道,那么你也麻烦了,事情解决不了,反而有可能得罪人。他们会认为你小看了他,觉得你没把他放在眼里。不但未必能帮你,反而容易搅你的局。

你也许会说,他们既然想要好处,那直接说不就好了吗?那怎么可以?怎么能够直接向人家要东西呢?那是多么没礼貌,多么没面子的事情啊!只有别人给的才可以啊!而且别人给的时候还要假装不要,推脱几次,这样之后再接,才叫有面子,懂得这个程序的,才叫成熟。

看看他们的思维,是多么无耻。摆明了向人要东西不羞愧、接受了别人的好处不羞愧、帮别人办事的时候收礼不羞愧,偏偏说出来就羞愧了。好奇怪、好无耻的逻辑,但可悲的是,我们的社会就奉行这种逻辑,这样做的是君子。不这样做呢,麻烦就大了,得罪人了。

中国人很奇怪,讲究含蓄,凡事都不明说,总是希望别人能够猜透自己的心思,却又总是把握不好度,搞得很多时候,就虚伪了。我们还会视这种虚伪为成熟,把这称为圆通。更有甚者,总是让别人来猜自己的心思,而人家猜对了,他还会不高兴,觉得自己被人看透了,很失败。这就绝对是一个无赖了,在我们的民族中,这样的无赖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