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纠结的中国人
7445400000012

第12章 乌合之众(2)

《水浒》中武松的出场并不威武,当时他正在烤火,宋江不小心撞到了他,他就要挥拳相向,这时,站在一旁的柴进的家丁说话了,他告诉武松宋江是我家主人非常敬重的人。结果,武松更火了,他说我刚来的时候你家主人不也对我十分欣赏吗?这时,作者交代了一句,武松刚来的时候,柴进看他一表人才很是喜欢,可是武松的酒品不好,脾气很暴躁,经常喝醉后无故殴打家丁,这事传到柴进耳朵里,柴进自然就对武松慢慢疏远了。

其实,这是一个很俗套的情节,我们常在生活中看到,但是,这个故事能够折射出我们的很多国民性格。

我们先来看事情的经过,不管武松的武功多么高强,都断然没有理由随意打人,但我们能够从他的态度上看出来,他并不觉得这是错误的。自然,他也就认识不到柴进疏远他不是因为他随意打人了,而是自然地给柴进安上了一个标签,那就是这个人没长性,用到你的时候就对你好,用不到的时候就不理你了。而这种想法的直接结果就是武松很生气,所以他听说宋江是柴进的上宾的时候,才会更想打人,怒气冲冲地说那些话。

中国人很奇怪,他们经常做错事,但他们自己从来不认为自己做错过。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懂认错,或者说死不认错。这是一个不懂得认错的民族,同时,也就注定了这是个不懂得反思的民族。看到这里肯定又有人不同意了,我们怎么不懂得反思了,我们天天都在反思。是的,他们天天都在反思,但是,他们反思的从来都不是自己,而是别人,关于这点本书已经讨论过,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从上面武松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时候我们做错了,却意识不到那是错的。但更多的时候,则是我们意识到了,不过依然嘴硬,总也不承认,还经常找一些借口为自己辩解,结果往往是越描越黑,越能证明自己确实是错了。可我们还是不承认,反而觉得自己说得有理,最后就开始抱怨,甚至一副破罐破摔的样子,更有甚者,还会指责他人,不就是一点错误吗?至于这样不依不饶吗?还有的人,辩解不清还摆出一副很委屈的架势,就好像别人欺负他了一样,真是让人无奈。当然,还有更极品的,简直就是无赖了,好像在说,我错了我知道,但我就是不承认,你能把我怎么样?这样的人是"生病"了,但显然,在我们的社会里,这样的病人不止一个,甚至,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点病。上面列举的是中国人面对错误时候的态度,我们再看看他们的思维,看看这种思维是多么的无耻,简直世所罕见。但这就是我们,一群被传统污染了的群体。国人做错了事情之后的思维经常都会很无耻,不去想这件事自己到底错在了哪里,为什么自己会犯这样的错误,下次怎么避免犯错,这次造成的后果怎么弥补,而是首先想到自己犯错了,别人肯定会瞧不起自己,要是他们批评自己怎么办,特别是当众批评自己怎么办,那多没面子啊,自己以后可怎么见人啊(注意此处是担心以后怎么见人而不是怎么去做人)。然后就要想应对之法了,他们称为解决的办法。

思考怎么解决自己所犯下的错误的方式还是一样的奇怪:他们考虑的不是怎么去弥补损失,把自己犯下的错误所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而是思考怎么样才能将这件事的影响降到最低,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将这件事掩盖起来,不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时候他们的着眼点还是自己的面子。最终的解决方式也很奇怪,不是反思自己,而是反思别人,在心里复习别人的错误,找到那些和自己犯的错误同样性质的、同样后果的,一一记在心里。于是便如释重负了,既然别人也犯过同样的错误,那大家就都是一样的了,你有什么资格说我?至此圆满解决了自己的错误。

其他人的思维也是这般,果然因为自己也有过同样的过错,便觉得自己的确是没资格指责他了。真是奇怪的思维方式,难道不会下蛋就没资格评论蛋的好坏吗?

而且有意思的是,中国人在别人揭露自己犯错时的第一反应不是我这件事情做错了,而是在心里想"谁把这事说出去的呢?"更可笑的是,当人们找到那个泄露"秘密"的人时,大家都会嘲笑他,说他人品不好,是因为嫉妒别人才曝光别人的错误。这时,做错事的人反倒被忽略了,没有人去追问他要如何面对他犯下的错误,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指出错误的"小人"身上了。

关于这点,阿瑟·亨德森·史密斯就曾在他的《中国人的人性》中记载过类似的故事。史密斯在中国生活的时候,有好几个仆人,当然都是中国人,一次,他的一个仆人犯了错误,被他知道了,然后他就批评了那个仆人。可是那仆人不但不认错,反而百般狡辩,给自己找了很多借口,不过那些借口都很没有说服力。但更让他不能理解的是仆人之后的做法:那个仆人前脚从他面前走来,后脚就开始调查是谁在他面前告了自己的密,丝毫不去反思自己的错误。

这个小故事反映出的就是我们的人性,这是一种没有自我意识的文化的必然产物,我们总是太看重自己的面子,而不敢去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仿佛承认错误就失了面子。当这错误被发现的时候,不想自己为什么错,下次怎样才能不犯错,而是下意识地以为肯定是有人告密才会让自己的错误曝光。且不说不一定每次都是别人告密才让我们的错误公之于众,即便如此,我们找到那人,证明了他就是在背后嚼舌根的人,我们的错误就不存在了吗?但是,我们还是会觉得犯了错的自己比那说出来的人更加高尚,如此改正错误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这就是某些国人的状况,宁死不认错,还认为这是在维护自己的尊严,这样做有面子。这种思维方式我们不能说可怕,应该说可耻才对。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在面对错误的时候,我们会有这样的思维方式,表现得这么猥琐。一是因为在我们的趋同文化中,大多数人是没有自我的,我们体现自己价值的方式就是和别人比较,如果比较之后自己赢了,就觉得自己还是有存在的意义的,如果一旦输了,就开始自卑,觉得自己落了下风了。这种思维很有趣,直接导致了这样一种现象:只有活得比别人好才算成功,而比别人好的标准就是物质、权力或者影响力。如果这些都比不过别人,但比别人快乐的人是不算成功的,充其量是心态好懂得自己找乐而已。所以,他们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自己不如别人。于是,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就是别人有的我也一定要有,至于自己喜不喜欢,那是次要的。这时候,他们死不认错就不难理解了,认错岂不是说自己不如别人了吗?那怎么行?不行,坚决不能认错。他们永远想不明白,做了一件明显错误的事情而不认错的时候,形象反而更差了,因为这等于又犯了一个错误。但当事人是不这么认为的,他们只觉得,自己承认错误才是犯错了,自己不承认的就不能算,即使再多的人说也不能算。就像鸵鸟一样,把脑袋插进沙子里,任外头风吹雨打,我眼睛闭着呢,看不见。你能把我怎样?

二是因为这种没有自我意识的群体会特别依赖一个个小圈子,他们把圈子当成自己的精神寄托,一个人一旦拥有了圈子就有了生存的基本。这时候,他们最在意的就是圈子的稳定性,至于这稳定性是如何来的,是否牺牲了公平和理性他们是不会在意的。所以,人们才会鄙视那些所谓的"告密"的人,而不是犯错的人。原因很简单,这个人破坏了圈子的稳定,哪怕他是为了追求真相才破坏了这个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