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小姐安顿下五娘,便叫五娘更换这一身素孝打扮。五娘却不肯,牛小姐纳闷,问此乃何故。五娘道:“我有一十二年大孝在身,所以不能换。”
牛小姐惊诧:“大孝不过三年,如何一十二年?”
五娘哽咽:“公公故去带孝三年,婆婆故去带孝三年,薄情丈夫留京都后再未回还,我再替他带孝六年。夫人,这合起来,不就是整整一十二年嘛!”
牛小姐叹:“咳,难得你这孝敬妇人。道姑,你公婆为何双双命掩黄沙?”
五娘道:“夫人,说来真是一言难尽!”
五娘弹弦饮泣唱道:“奴家本是良家女,天生丽质美貌容。夫郎才貌一应俱,两月夫妻百日情。奈何朝廷贴黄榜,遍招天下贤良士。父母高堂强命令,郎赴春闱不得违。十里长路送别离,马行十步九回头。嘱郎常思桑榆景,快着归鞭早回程。一举鳌头独占魁,平地一声起惊雷。再娶佳人另婚配,利绾名牵竟不归。饥荒岁,断烟炊,高堂念儿老泪垂。糟糠暗吃担饥饿,双亲俱丧实堪悲。剪下香云送舅姑,麻裙包土筑坟茔。千里迢迢寻丈夫,琵琶乞讨沿路程。进得京畿不见郎,红颜薄命自伤情……”
曲调未了,牛小姐这里已是啜泣不止,珠泪如麻。
“夫人,你为什么哭了?”五娘搁下琴,擦下眼泪轻声问。
“道姑,我丈夫也是久别双亲,几年未归,他积怨成疾,到如今还思念父母双亲家里人呢!”
“他家里可有妻室?”
“他是有妻室,怕不像你如此孝敬爹妈。前日府上已派人去接他们过来一同居住,现今还不知情景如何。”
赵五娘听这一番话,心头松动,趁机试探牛小姐:“夫人,他那里既有妻房,接来这里住,你能与她和睦相处?”
牛小姐道:“如果她像你这样贤淑,我情愿让她居上我居下,叫姐姐敬着她。”
赵五娘再也控制不住:“夫人,我就是蔡邕的结发妻房……”
牛小姐已深深为她的孝行所感动,听琵琶一曲,更知句句是真,连呼“姐姐”,两人抱头恸哭。
蔡邕自从去弥陀寺降香见了那两张画像,心中始终闷闷不乐。这天晚上,他从墙上取下画像仔细端详,越看越觉得这画上画的二位老人像自己的爹妈。可画上二老面容憔悴、神态凄凉、衣衫褴褛,前不久家书还报爹妈媳妇都安康无祸呐!蔡邕越思越觉蹊跷,猛然发现画像后面题诗一首。诗曰:
昆山有良璧,郁郁璠玙姿。
嗟彼一点瑕,掩此连城瑜。
人生非孔颜,名节鲜不亏。
拙哉西河守,胡不如皋鱼。
宋弘既以义,黄允何其愚!
风木有余恨,连理无傍枝。
寄与青云客,慎勿乖天彝。
诗题大意是说,昆山这个地方产得好玉,价值连城,上面倘若有些瑕玷,便不贵重了。孔子颜子是大圣大贤,有德也有行。一般大多数人并非圣贤,因此能忠不能孝,能孝不能忠。西河守吴起母亲死了不去奔丧太笨拙,不顾名节连皋鱼都不如。宋弘此人,在光武帝试图把姐姐湖阳公主嫁给他时,执意不从,答曰“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黄允一见司徒袁隗的侄女,便休了前妻是何等愚蠢。孩子想奉养亲人而亲人不在,树欲静而风不止。传言与做官的人,切莫违了天伦。
细一琢磨,竟像是讥讽自己大逆不道的。蔡邕心中十分恼火,遂把夫人叫来,问个究竟。
“夫人,谁人到我书房来过?”蔡邕怒问。
“没有人。”
“我前日去弥陀寺中烧香,拾得一轴画像,家人拿来挂在这里,谁在背面题了一首诗?”
“敢情是原来就写着的吧。”
“哪里是,墨迹尚未干!”
“相公为何如此动怒?那诗说的是什么?”牛小姐避而不答蔡相公的追问,反要蔡邕解释这首诗。
蔡邕遂把诗解释了一遍。
牛小姐似悟出道理,问蔡邕:“相公,那不奔丧和自刎的,哪一个是孝道?”
蔡邕答:“那不奔丧的是乱道。”
小姐又问:“那不弃妻和弃妻的,哪一个是正道?”
答:“那不弃妻的是正道。”
“相公,如果是你,你将学哪一个?”
蔡邕答:“纵是辱杀我,我也是义不可绝。”
牛小姐心中有了底数,“扑哧”一声笑了。原来牛小姐担心赵五娘衣裳褴褛,蔡邕不肯相认,便出这主意,让五娘先在蔡邕常去的书房写几句诗试探一下他,然后再出面将情由说个明白。
“夫人笑的是为哪般?”蔡邕十分纳闷。
“这字你认得是谁写的吗?”
“看似眼熟,一时想不起是谁的了。”蔡邕若有所思。
牛小姐终于一语道破:“写这诗的姓赵,就是你那朝思夜想的五娘姐姐呀!”
牛小姐向屋内呼唤:“姐姐有请。”
赵五娘面容憔悴地走出屋来。
“相公,就是她题的诗句,你还认得她吗?”牛小姐盯着蔡邕说道。
蔡邕倒退一步,难以置信:“她从哪里来?”
“她从陈留郡来,是专程找你来的!”
蔡邕定睛片刻,惊呼:“呀,我道是谁,却原来是你!”
赵五娘啜泣:“奴家便是。”
“娘子,你为何这般模样,咱们的父母呢?”蔡邕惊诧不已。
不问则已,蔡邕话音未落,五娘已是泪挂双腮。赵五娘边哭边诉,把蔡邕走后家中情况一一细说。蔡邕始料不及几年间家中竟如此骤变。想那爹妈画像形容憔悴、衣衫褴褛,如今命归九泉,今生已无法相见,这眼前,我这结发妻麻裙素孝,琵琶讨食千里迢迢来到京城,相见亦非离时之娇颜,蔡邕不由得痛哭失声。
“爹妈,儿蔡邕大逆不道,只为从官抛弃了父母双亲,生不能养,死不能葬,天理难容。现如今,我悔之晚矣,倒是真不如皋鱼和宋弘了。”蔡邕跪在父母双亲画像前连连叩首,五娘、牛小姐忍住泪水将蔡邕劝了又劝。
蔡邕转身对五娘:“这些年多亏你在高堂前照料,你的功德我三生难报,我枉为堂堂七尺男儿汉了。”
在这突然的变故面前,蔡邕气愤至极,决意脱去这金紫衣袍,离开这京城富贵地。他连夜伏案疾书,写下辞呈,将家事奏明皇上,要携带赵五娘、牛小姐回去拜爹娘,为爹娘祭扫陵墓。
牛太师得知牛小姐欲与蔡邑同回陈留郡,心中闷闷不乐,懊悔当初自己强迫女儿这门婚事。原指望招蔡邕为婿养老送终,到如今落得乘龙快婿难驻门楣,那独生女也将随之远走高飞,只留下我这孤身一人,牛太师非常懊悔。
牛太师正懊悔间,那蔡邕、女儿和一陌生女子进来,他心中明白,那女子便是蔡邕的结发妻子。只见那三人彼此之间彬彬有礼,亲密无间,牛太师倒觉得自己要拿出点丞相风度。
“贤婿,听说你父母已经故去,你媳妇来此相寻,真有此事?”
“确有此事,愚婿正来禀告岳丈。”
牛太师仔细端详着这陌生妇人,见她生得眉目清秀,端庄文雅,虽面容憔悴,但仍掩饰不住淑惠贤德之气,使人不由得生出几分爱怜。
“你可是蔡邕的媳妇么?”牛太师先与五娘搭话。
“奴家便是。”赵五娘谦恭地说。
“贤哉,贤哉。”牛太师忍不住点头道。
牛小姐见时机成熟,便上前对爹爹说:“孩儿有一事拜复爹爹知道。”于是,把赵五娘居于上、自己应当居于下的理由说了出来。
五娘则慌忙推让,摆一又摆二地说出牛小姐应居上而自己居下的理由。
牛太师此时颇有长者胸怀,疼爱地对五娘说:“你今日既无父母,就像是我的女孩儿一般,何况你是先嫁于蔡邕,又年长于我儿,你居上实是名正言顺,就不必推辞了。”
三人均为牛太师一席话感动,齐点头称是。
接着,蔡邕便告知岳父自己带二妻回故里祭祀爹妈的打算。
牛太师道:“贤婿,我纵然舍不得你们去,今日也难以再留你们了。我已经老了,若是你们还惦着我这老朽,你们就事办利落后及早回来。”
三人同请老人放宽心,叮嘱老人儿女远离时多保重。此时,一家人的感情已完全是心无芥蒂、水乳交融了。
此后,便是李旺一路风尘到了陈留郡,没接到蔡相公爹娘媳妇,却听得了蔡氏一家的感人故事,回到京城秉告牛太师,牛太师当即向朝廷上表,启奏蔡氏一家的仁义孝道。
那蔡邕夫妻三人千辛万苦回归故里,为长眠在南山的父母祭扫陵墓,守孝三年。转眼三年期满,却意外地在陈留郡与牛太师相逢。
原来,皇上对蔡氏一家极为赞许,朱笔一挥,旌表蔡邕一家孝义,牛太师特前来宣旨。圣旨封蔡邕为中郎将,封五娘为陈留夫人,封牛小姐为河南郡夫人,追封蔡员外为十六勋,追封蔡母为天水夫人。
一家人犹如拨开重雾见红日,终于舒展开锁住数年的愁眉,在家中大设华筵,把张太公请为上席,乡里乡亲共同欢聚。最后,牛太师、蔡邕、赵五娘、牛小姐一行人同回京师。在牛太师府中,一家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为国效忠,为民效力,成为当时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