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平叛传(上)
7319000000044

第44章 唐肃宗急欲得京城 郭子仪无奈战长安(2)

李豫紧张地道:“不知怎样救郭元帅?”李泌道:“凤翔兵马不多,你率五千人马,到长安城北边的黄土坡上埋伏。这黄土坡并不很高,但上面长满了树木杂草,易于隐藏兵马。贫道昨日课了一卦,卦象应在辛丑日,是凶煞,即九月十五日。你在此日前,务必要赶到黄土坡。赶到后,要在林中多插旗帜,多放烟雾,作为疑兵,阻挡叛军对我军的追杀。此事要秘密行动,切莫走漏了风声。一旦两军交战,郭元帅必败无疑。我军兵败,必退过此坡,过渭河,奔泾阳。你让过我军截住叛军,施放乱箭、擂鼓放炮,吓退敌兵即可。切不可与敌人恋战,你的人马少,叛军人马众,只要救下我军就行。”

李豫心里十分惊慌,急忙道:“谨听先生计策,我马上调集人马,尽快赶到黄土坡埋伏。”说完告辞出去。

再说郭子仪,他坐在大帐中苦苦思索破敌之策,但却找不到一点制胜办法。长安城高五丈,护城河宽十丈,深三丈,城的周长是二十里,十多万人马别说围城,能和敌人对阵就不错了。叛军城内有二十万人马,从蓝田方向又调来了三万人马守在城西,从洛阳来了五万人马守在城东,如果要攻城,叛军就会从两边杀来,使我军腹背受敌。如果和叛军正面交锋,敌人也会用两翼的人马包围我军,那也是必败无疑。

正在这时,中军来报,钦差李辅国前来宣旨。郭子仪忙命人排好香案,率领众将走出大帐,就见李辅国踱着方步走进了辕门。

李辅国面无表情地走近郭子仪,高声喊道:“郭子仪接旨。”

郭子仪赶忙向前两步,跪倒在地,其余众将跪倒在后。李辅国高声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汾阳侯、尚书左仆射郭子仪,久经沙场,战功显着,今加封为‘收复两京大元帅’,十日内须杀败叛军,收复长安,钦此。”郭子仪叩头谢恩,接过圣旨。

接完圣旨,郭子仪愣在那里一言不发。十日之内要攻破长安城,简直是痴人说梦。他本打算从全国各地再抽调十万人马共同破敌,皇上却限了十天时间,如何能够等到援军!

沉重郁闷的心情,压得他竟然忘了请李辅国进大帐休息。就听李辅国阴阴地笑道:“郭元帅,你也不请咱家进帐啊?”郭子仪猛然惊觉,忙道:“李公公请,本帅心思太重,竟然走了神,望公公见谅。”

李辅国笑道:“郭元帅名满天下,用兵有方,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今天是遇到了什么难题啊?”

郭子仪苦笑了一下,请李辅国进帐,边走边说道:“什么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眼下这长安城我就毫无办法攻克。叛军有近三十万人马,而我军只有十三万人马,兵力悬殊太大啊!我本想再从外地调集一些人马,共同收复长安城,皇上却只给了我十天时间。时间仓促,哪里能够来得及啊!”

李辅国落了座,郭子仪的卫兵给他送上了茶,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放下杯子笑道:“咱家来时,皇后张娘娘让我代她向郭元帅问好。她很是关心元帅,您是咱大唐的顶梁柱啊!”

郭子仪站起身来,抱拳说道:“谢谢娘娘的厚爱。”

李辅国轻描淡写地道:“郭公,你就放开手干,不要顾虑,万一失手,老奴和娘娘一定在皇上面前帮你说话。保你不受皇上责罚。”

郭子仪一听,感到非常愤懑。这一仗关乎十多万将士的生命,能像他说得那么轻松吗?大丈夫临危受命,挽狂澜于江海,万一兵败,岂能靠别人帮忙而免受处罚,那岂是大丈夫的行径?也是对他郭子仪人格的侮辱啊!

他站起身来,正气凛然地说道:“郭某自十八岁从军,纵横疆场三十余年,战阵不下百余次,哪次都不像这次使我为难。但大丈夫厮杀终生,忠心报国,岂惧马革裹尸!我郭子仪这一仗胜也罢,败也罢,绝不推卸责任,授人以柄,多谢李公公的好意,郭某决不领情。”

李辅国碰了一鼻子灰,讪笑着道:“郭元帅的赤胆忠心,无人能及,光明磊落的性格,更是令人钦佩。祝郭元帅旗开得胜,马到成功!老奴告辞了,咱还要回去复命。”说罢告辞回去。

送走李辅国,郭子仪仍在苦思。他突然想起那一年和突厥人战于白土塬。

突厥国元帅阿布西率五万兵马入侵河中郡,他奉王忠嗣将令,率三千兵马做先锋,前去破敌。哪知晚上行军迷了路,却摸到了敌人大营的后方。太阳出来后,又起了大雾,他的士兵走了一夜路程,已经是人困马乏,肚中饥饿。

听着不远处敌方人喊马叫的声音,他感到惊奇,便找来当地人打听,才知道面前就是白土塬,是敌人的大营。

他心想这是破敌的绝佳机会,可以利用大雾作掩护,发起突然攻击,敌人不辨虚实,必会溃败,但回头一看自己的士兵都躺在地上,大家十分疲劳。

他心生一计,对将士们喊道:“前面有一条小河,突厥人守在河边,咱们只要打跑突厥人,马上就有水喝,有饭吃,大家有没有信心?”众人一听有水喝,马上从地上爬了起来,高兴地叫喊起来:“有信心,咱们听郭将军的,打跑****的突厥人。”他命士兵把树枝拴在马尾上来回奔跑,搅起冲天尘土,擂响所有的战鼓,大声呐喊着冲杀过去。突厥人果然中计,他们不辨虚实,以为唐朝的大军冲杀过来,五万人马溃不成军,仓皇向西逃去。将士们占领了敌人的大营,才知道是郭将军的“望梅止渴”计。虽没有河水喝,却有敌人留下的现成早饭。大家饱餐一顿,信心十足地继续追击敌人。待王忠嗣的大军赶到,突厥人已被郭子仪的三千人马赶了回去。这是郭子仪以少胜多的一次战例。

可如今形势不同了,十日的期限转眼已经过去了七天,郭子仪仍然没有想出破敌的办法。没有办法,但不能违抗皇上的命令,胜败也得打一仗。他作了一些准备,知道失败在所难免,便派三千士兵,押运粮草秘密撤到渭河北岸。因病未愈的大将李晟,还有随军文官,一同撤出,并预先选好退路,然后擂鼓升帐。

太阳已经落山,天气仍很闷热。郭子仪顶盔挂甲,端坐在帅帐中央。点完名后,他站起身来环视着众将,足足看了好一会。然后说道:“诸位将军,和叛军的这一仗在所难免,终归是要大战一场的。敌人的兵力是我军的两倍多,敌众我寡,兵力悬殊。但皇上给我们的命令是十天破贼,今日已是第七天,本帅决定明日开战。”

他说话的声音低沉,双目注视着众将,使人感觉到既悲壮又凄凉。而后他双眉一展,高声命令道:“众将听令,李嗣业、高峰寒。”二人向前跨出一步,大声应道:“末将在。”“命你二人率两万人马挡住长安城东的敌人,使其不能袭我后方,断我军后路。”二人应了一声:“末将遵令。”接过令箭,退回自己的位置。

郭元帅又抽出一支令箭,说道:“郭曜、郭旰听令。”郭子仪的老大、老二两个儿子向前跨出一步,应道:“末将在。”郭元帅道:“你二人带领一万人马,挡住城西的敌人,使其不能靠近我军阵营,袭我右翼。”两兄弟应了一声,接过令箭,退向一边。郭元帅望着两个儿子和李嗣业、高峰寒说道:“你们要多备弓箭,各要死战,方能确保我军两翼不遭敌人袭击。否则,军法从事。”四人同声应道:

“如若违令,甘受处罚。”郭元帅道:“你们先出去准备。”四人得令退出。

郭子仪面色凝重地看着众将道:“敌人城东有五万人马,城西有三万人马。我军只是各派出了少量人马,他们四人恐怕挡不住敌人,但也没有办法,我军就这些人马。其他将军听令,明日五更开饭,天明列阵,务必要力战方能破敌。”众将齐声应道:“谨遵军令。”郭元帅挥了一下手,众将便都退了出去。

郭子仪叫住了虎大成和他的五子郭晤,对他二人道:“虎将军和郭晤,你们二人各带三千人马,今夜就出发,秘密潜到城东和城西敌人大营的后方。

明日开战,这两路人马必定出动。李嗣业、高峰寒和郭曜、郭旰挡住他们,你二人趁势袭击敌人的大营,到处放火,烧毁敌人的营寨。叛军看到己方营中起火,必回兵来救,高峰寒和郭曜他们的压力就能减轻。你二人得手后绕到敌人的后面偷袭,然后和他们合在一起,便可杀退敌人。虎将军你往东去,郭晤你往西去,一定要看准时机,不能过早行动,明白吗?”二人答应一声退出帐外。

郭子仪安排完了众将,心情仍十分沉重,面对强大的叛军,他心中没有取胜的把握,明日一战,败多胜少,他望着远处的秦岭峰顶,默默地叹了口气。

第二日拂晓,唐军早饭已毕,郭子仪传令拔营出战。回头对旁边的郭曜、郭旰、李嗣业、高峰寒道:“你们也该出发了,记住,一定要死战,方能保住我军两翼。”四人应了一声,便都翻身上了马。

郭旰刚骑到自己的五花马上,那马一声嘶鸣,前腿人立,将郭旰掀了下来。郭旰从地上爬了起来,恼怒地抽出鞭子向战马打去。

郭子仪忙劝阻道:“旰儿,此马易地临阵,疏而惊恐,恐为不吉。你骑为父的‘玉狮子’前去吧!”郭旰道:“将士临阵,不死即伤,岂可怯马失前蹄耳!”说着便拉过五花马,重新跨了上去,转脸对郭子仪道:“谢父帅,儿去了。”说完松开缰绳,五花马如飞而去。郭子仪听到郭旰说了一个“死”字,心头不禁一沉,闷闷不乐地望着远去的郭旰。

这正是:大将征战岂惜身,花马预知主人危。

慷慨激越悲壮士,八虎七风少一人。